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个人资料
JustTal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书推荐:《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by Yuval Noah Harari

(2019-07-10 20:17:00) 下一个

几年前读《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当时还没有开始写读书报告,只在书单里做了个简单的推荐:《书单(1):改变我的生活的书

最近读了另外两本书,《未来简史》-《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和《今日简史》-《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先读的《未来简史》,一边读一边做笔记,于是有了这篇总结。再读《今日简史》时,觉得概念和观点有些重复,不打算多写,大家可以到网上查看。我比较喜欢作者,Yuval Noah Harari 的写作风格,事实描述+问题设想,不做什么确凿的论断,给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攻克死亡

书中首先讨论目前世界范围研究的第一大项目--攻克死亡。

人类自古就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来研究如何避免死亡,现在更有无数的医药组织集中研究终结性疾病的治疗,没有多少人在乎如何克服过敏。

饥饿、疾病、战争,曾经是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进入21世纪,都已变成了可以掌控的挑战。因吃得过多而导致死亡人数比饿死的多;无疾而终,老死的人数比因病早夭的人多;2013年,自杀的人数比战争、犯罪和恐怖袭击导致死亡的人数总和还要多得多。

即使人类没有及时克服死亡,只是延长了寿命,活到150岁,社会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结婚、生子、工作、换工作......早已习惯并接受了的时间排布都会大变样,家庭关系又将如何呢?

全球快乐

如果艰辛地活很久,可能还不如早点解脱!所以我们需要快乐!很多很多的快乐!

1、物质与快乐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成比例增长的快乐。日本50年代到9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GDP)增涨了6倍,但是日本人的幸福快乐水平并没有增长6倍。快乐是一种感受,它取决于我们的期望值--只有当物资拥有满足了我们的期望时,人才会感受到快乐。

每个人的世界认知和价值观不同,期望值也不一样。现代科技发展造就了丰富的物质世界,但也只能暂时满足人们一时的期望。长期来看,反而引出人们更多的贪欲。现代人的期望值远远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没灾没病。物质越丰富,欲望越强烈,压力也越大,快乐感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再加上机遇、地位、天赋的区别造成越来越悬殊的贫富差距,难怪这么多的人会选择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2、药物与快乐

化学药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实现快乐!通过服用治疗抑郁症或ADHD的药物,人们可以提高体内多巴胺的基础水平,能够让人感到一时的满足。我在《扫盲-多动症孩子的培养》里也说过,人类已经从努力创新教育方法来提高教育水平的年代,过渡到通过改变人体本身来提高教育水平了。

由此作者进一步引深,很多医疗产品最初都是用来治愈残疾和不足的,但没法阻止健康人运用同样的产品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整形手术。书里还讲,健康的孩子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会私下买多动症的药来吃,加强自己的精力和专注力。阿富汗前线的美国士兵,有17%的人服用合法兴奋剂类的药物来抗击恐惧。全世界都在打击贩毒,但在另一个方面又在利用毒品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培养更好的学生和更勇敢的士兵。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相信还是不相信,认同还是不认同,全球快乐是目前世界研究的第二大项目。

3、电激与快乐

通过药物来提高人的兴奋状态是生物体对药物的反应,直接电激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则是纯粹的物理疗法。几个实验挺有意思,有兴趣的人可以查找一下科技文献。

给一个小老鼠提供两个摁键,一个摁了以后会让大脑产生兴奋的感觉;另一个摁了以后会掉出来一块食物。结果这个小老鼠竟然不停地摁那个兴奋键,最终饥饿劳累地倒在摁键上。不禁想起以前的新闻, 年轻人连续玩二十几个小时的游戏而导致死亡。

纽约大学有个机器鼠实验室,在小老鼠的大脑里植入一个芯片,通过遥控让小老鼠产生愉悦的感受,以此来控制小老鼠的行为:向左走、向右走,甚至做是他们通常情况下不愿意做的事,如爬楼梯、从高处跳下来等。军方对这些实验特别感兴趣,希望可以用这些小老鼠去寻找埋在地下的人、物,或绘制地下管道分布图。

有人认为这个实验对小老鼠太残忍,但教授回应说:并不一定!对这些小老鼠来说,只要提供适当的愉悦刺激,它们并不觉得自己在做什么痛苦的事情,反而很可能是开心高兴地做呢!

如果还是可怜这些小老鼠,那就看看人类自己的感受吧!

在耶路撒冷的一个治疗中心,已经开始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来治疗战后抑郁症的士兵。医生在士兵的大脑里植入芯片,然后在胸部植入一个计算机控制器,适当刺激芯片使大脑产生愉悦的电信号。这个实验性治疗方法并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效,但的确有人表示曾经空虚无聊的感觉神奇地消失了。有个病人一直不错,突然间抑郁症复发,而且变得非常严重。结果医生发现胸部控制器的电池没电了,更换了新电池以后,抑郁症状瞬间消失。

如果害怕脑部芯片植入,带头盔也可以!头盔发射的电信号来刺激大脑,使人心绪平稳,美国军队已经在训练场和战场上使用这种特殊的头盔。

书中分享了一个记者的亲身体验。记者充当阻击手,面对20多个跑过来的敌军士兵,慌乱中打了几枪以后,紧张不已,枪也卡壳了,不可以再继续,很难为情地败下阵来。幸好,这只是个视频模拟训练(simulation)。

然后记者戴上头盔,她感觉头上有点儿麻酥酥的,嘴里有点儿金属味(我估计是害怕头盔的安全性)。装备齐全,面对跑过来的二十几个敌人,记者端起枪开始向跑得最近的人射击,一个接着一个,直到被喊停。这次战绩显著,消灭了所有的敌人。

记者后来表示,整整20分钟,她完全失去了时间概念,而且自己竟然不想要摘下那个头盔,很想要停留在那种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状态里,继续享受那个过程。要是孩子学钢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头盔,只要一戴上,立马迫不及待、享受其中地练琴,那得拯救多少亲子关系、解决多少家庭纠纷啊!而且,不仅仅是练琴,还可以用于读书、写字、背单词、做数学...... 这头盔可能就摘不下来了吧。如果真的这样,那人类的自由意志又是什么呢?还有清醒自由意识吗?没有了自由意志,我们和计算机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人的自由意识

书中描述了一个实验,针对一些问题,让人通过左右手的不同按键来选择答案。与此同时,用计算机和测试仪器来监测人的大脑电信号,以此来预测人们的选择。实验发现,计算机的预测比人的动作早很多,有时候甚至早几秒钟,而且预测结果相当精准。

结合前面对老鼠和人的大脑的电刺激应用,不免让人疑惑:人到底是怎样做出决定的?我们的思维是生物属性?还是逻辑概率算法?

谈到人类对计算机的依赖,作者用了很多的例子,最明显的就是GPS,我的亲身感受也的确是这样。我开始对GPS不屑一顾,继续用打印的地图。后来随着手机的普及,Google地图用得越来越频繁,逐渐赢得了我的信任,现在我也变成是离开GPS就没法开车了。

Google、 Facebook、Amazon等等网站,存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如果未来法律允许自由使用这些数据,计算机将会考察每个人的性情特点,帮我们选择更恰当的娱乐活动、职业方向、婚姻朋友......

Facebook做过一个实验,志愿者在Facebook上给图片文章点赞,计算机以此来考察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并根据考察结果做预测。如果志愿者点赞超10个,计算机的预测就比普通同事准确;点赞到70个,计算机的预测能够到达朋友的水平;点赞150个,计算机的预测相当于家人的水平;点赞达到300个,计算机的预测会比志愿者的配偶还准确。到底谁更了解我们?

听起来似乎蛮挺玄乎的,但其实人们早已接受数据分析的决定了。比说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为了预防癌症而决定做切除手术,就是纯粹的科技知识加逻辑分析的结论。

超人

目前为止,从生物基体上讲,富人和穷人的智力和体力水平没有很大的区别,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升级为超人并不都是异想天开。现在的人类已经没有耐心去等待漫长的演变了,我们可以自己操刀动手,利用药物、电击、机械辅助、基因选择、基因调制,正在加速走在制造超人(Super human)的路上。

如果真的可以升级为超人,这些新生技术资源会被用在所有人的身上吗?朱莉公开她的决定,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重视,挽回更多的生命,但基因测试需要3000美元,地球上10亿人每天收入不过一、两块美元,他们就是工作到死也攒不够3000美元来做这个基因测试,更不要谈手术以及后期治疗维护。

也许有人会说,20世纪的医疗和科技成果不是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吗?但作者说,20世纪和21世纪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来务农、工作、打仗。而21世纪,机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导致我们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了,没有必要去提升所有人的素质。科幻小说《The House of the Scorpion》描写得就是这样,有权势的阶层通过大脑芯片掌控来奴役绝大多数的贫穷人。目前62个世界首富所拥有的资产,是底层世界一半人口财产的总和,从经济实力上讲,超人已经出现了。

智力超人一旦出现,历史会开启一个崭新的篇章,人类历史将被撇在过去。超人的发展史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就像现在的动物不能理解我们人类在做什么,或为什么这样做。

那么超人和人类的关系会是怎样?看看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吧!面对更聪明、更强大的超人,人类会成为宠物?牲畜?还是边缘求生、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社科认知如果不能改变人的行为,那它是没用的。不过一旦改变了人的行为,这个认知也就失去了相对的准确性。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变化越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快。在一定程度上讲,信息越多、越全面,我们得到的认知会越准确。但是信息量如果超过了人脑的评估分析容量,反而会使得我们容易得出片面的错误结论。

当马车需要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再也承受不住时,我们并没有去寻找或训练更强壮的马,而是把它丢弃,换成了汽车、火车、飞机。面对庞大的数据系统,个体人脑处理有限,人类是否也会被放弃?AI,这个世界只需要一个。谁拥有数据,谁可能将拥有世界。

这本书并不是预言,只是概率。作者最后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生存就是逻辑算法,生活就是数据处理?
2、是清醒的意识重要?还是智力水平更重要?
3、没有清醒意识的高度智力生物会做些什么?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可取。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