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个人资料
JustTal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看《那棵消失的树—回忆导师张首晟》

(2019-01-05 16:49:11) 下一个

群里看到这篇,《那棵消失的树—回忆导师张首晟》-- https://mp.weixin.qq.com/s/ezgwlLEzQ-n79XyQTEY5KQ 

通过文中的描述,对张教授多了一份了解,对他的自杀也不觉得那么奇怪了。针对文中的一些话,分享点感想。

招作者入行时说:
“Engineering 没意思, 还是物理有意思。” 
--不是很喜欢这句话,觉得教授比较喜欢意攀比。工程技术怎么了?对某些人来说,工程技术也一样可以非常有意思。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也要接受别人的喜爱。

师母分享了一个教授的故事:
“在首晟读博士的时候,Witten 到Stony Brook 做学术报告,首晟在Witten 的报告中发现了一个错误,这一个简单的发现让首晟兴奋了好几天,那个兴奋劲,她在俩人恋爱的时候都没感受到过。”
--因为发现别人的一个错误,竟然能够兴奋好几天,比恋爱时很开心,我怎么觉得有点怪怪的。我老公也是学物理的,年轻的时候下海,做过一年多的程序员。一次帮同事Debug到很晚才回家,跟我抱怨说:“编程序,花了三天的时间,发现是人犯的愚蠢的错误。而搞物理,发现的是宇宙的美妙规律。”一样的事儿,不一样的说法,映设出人们思维模式的不同。

作者反思和教授坦白转方向后的感受:
“ 这些天,自己苦苦的反思更增添了无比的内疚。那次交流以后,我不仅觉得伤了他的心,和他的交流变得稀疏起来,而且很少能体会他内心的想法。 ”
--学生换了个追求方向,竟可以伤到教授的心,教授的心好像有点脆弱。而且教授似乎坦诚不足,使得作者“很少能体会他内心的想法”,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教授对自己的想法也不是很明确。

2018年美国物理学会3月的年度会议上教授对作者表示:
“ 你知道我们这个模型是拓扑绝缘体的理论基础,应该好好宣传一下。 ”
--我觉得这一句可以表现出教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是很有信心,为什么需要一个换了方向的学生去帮他宣传?不是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吗!

作者对教授的态度:
“ 而我在这样的时候,对自己号称无比敬重的导师,却如同一个旁观者 ”
--“尊重”这个词对我来说是很认真的一个词,再加上“无比”就更严肃了。我觉得实际上作者在内心里并没有对教授有这么强烈的尊重,否则他就不会换专业,也不会做一个旁观者了。

后面专业内容的表述我没有看,反正看了也不懂。

汗

朋友经常说我下结论太快,不过我觉得如果作者写的是教授的真实原话和自己的亲身感受,这些结论应该算是有一定的道理。张教授在学术界这么有威望,我对他的三观的期望值的确是比较高,所以读到这几个片段感到有点诧异。当然,如果这些都是作者的编纂,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不过呢,我倒是觉得作者写的有可能还是蛮真实的。他能够写这么长、这么仔细、有这么多具体内容的悼念性文章,说明作者的观察力强,记忆力好。而且他又觉得“ 自己应该是他的中国学生里最差的 ”,更是“无比尊重”这个教授,那他写的东西按理来说,应该是比较遵循客观实际情况的。

我觉得作者绝不是像他自己描述的那样是最差的学生,相反,我倒是蛮佩服他当断就断、说走就走,不带一丝牵挂的果断,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二元对立、攀比之心、内心软弱、缺乏自信是人人都有的,不过不同的人程度不同,所做的决定不一样,人生轨道也不一样。我们选择看自己愿意看的,信自己愿意信的,做自己想做的,所以世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记得傅雷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钢琴家,得先成为一个好的人。成为好的物理学家,是否也需要先成人?
我以为成人的标准应该是类似的。:)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木木架子' 的评论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强和弱,聪明和智慧也不是等同的,取决于心的走向。
解读对我来说是可以用的。利于自己的要学着应用,不利的要防范于未来。
:) :) :)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金玉屋' 的评论 :
的确是有点遗憾。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好的工程师做到总工,就像乐队的指挥,好的物理学家就像作曲,各有各的巅峰,沒法比较
木木架子 回复 悄悄话 张首晟不属于强者,但是既便是死于自杀,也不是弱者。
作者(张的前学生)只是一般人理解范围内的聪明人。
张不是,也不用旁人去解读了,没有用。
金玉屋 回复 悄悄话 张首晟属于“不得好死”的结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