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获救中国官兵的集中与编组——《南太平洋祭》(30)

(2011-09-05 20:11:16) 下一个


第四章 
劫后余生(5)

 胜利庆典

获救中国官兵的集中与编组

 解放了,在亚包的中国官兵之盟军战俘身份得到确认,待清点其总人数之后,他们就被从原来各自的营地迅速地集中到位于亚包和科科坡之间卡拉维雅湾(Karavia Bay)的营地里。这里距离亚包市区不远,原来也是日本人羁押中国战俘的其中一个营地,只是现在则成为所有被解救的中国官兵集中等待遣返回国的新营区。


1945
10(无具体日期),吴棪中校与一位来访的澳军中尉(未具姓名)在卡拉维雅湾营地阅兵台前合影。(照片来源:AWM P02257.050)

 与此同时,澳军也将那些主要从中国广东被日本人征召或骗招甚至强掳而来的平民劳工幸存者,从不同营地解救出来,集中到位于纳棠莪附近一个新的营地。这些广东来的中国劳工,抵达亚包时原来的人数为2380人,到被解救时,只剩下了750名。此后,盟军又陆陆续续从邻近海岛解救出来了一部分同类劳工。比如,914日,在附近的布干维尔岛,就有79名被日军奴役的中国劳工被解救出来。从各方面情况来判断,这些人显然是属于广东劳工这个群体。[1]最后,陆续集中起来的这批广东劳工幸存者总人数达到812人。


1945
1130日,从卡拉维雅湾中国军营看到的海湾情形,海中是被盟军飞机炸沉的日军舰船残骸。(照片来源:AWM 099184)

 926日,所有在亚包解救出来的中国战俘,在新的卡拉维雅湾营地集中完毕。[2]在澳军的协助下,中国官兵们在原有简陋房舍的基础上,又搭建了一批棚屋,增加了部分必要的公共设施,使这个面临海湾的营地成为了等待遣返回国的中国官兵近二年的家园。


从营区军官食堂俯瞰卡拉维雅湾中国军营的景象,
19451225日拍摄。(照片来源:AWM 099552)

 集中起来的中国官兵,实际上被分为二部分。最初在亚包解救出来的中国官兵总人数为746人,其中于衢州战役中被俘的504人,幸存下来330名;而从南京来的1000名战俘,则只剩下416名。[3]以后又从亚包附近海岛上陆续解救出来10几人,最后的总数为762人。[4]于是,以南京来者幸存下来的官兵为主,编为中国留澳属新不列颠岛官兵暂编第一大队,由李维恂少校担任大队长;而以浙江来者幸存下来的官兵为主,编为中国留澳属新不列颠岛官兵暂编第二大队,由吴棪中校担任大队长。[5]另外,二部分的中国官兵总管即大队长则为吴棪中校,李维恂少校为大队附。[6]至于那些中国广东来的平民劳工,则编为“广东民众大队”,由罗汝初担任大队长,何永担任副大队长。鉴于中国官兵和平民此时之集结和分营而居,旨在甄别和待命,皆有待于中国与澳大利亚二国政府协商待机被遣返回国,且皆由澳军提供生活等各方面援助接济,因吴棪中校为当地中国军民中军阶最高者,故广东民众大队亦交由其节制,以便于管理。[7]


1945
9月,中国官兵获得解救,遂全部集中到卡拉维雅湾的新营地。这是新营地的大门(凯旋门)及广场,照片拍摄于194510月。原照片无具体日期,从彩门两旁对联的残破情形判断,显然是在双十节之后拍摄的。(照片来源:AWM P02257.051)

 当张荣煦先生2007年首次接受本人访谈,在谈到这些中国官兵时,他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批四行孤军官兵,因为他们曾在当年1010日纳棠莪华人侨民集中营举行的中国双十国庆盛大庆祝纪念活动时,前来参加盛会,并代表中国官兵表演了节目。实际上,不仅仅是当地刚刚获救的华人侨民,当时那些新近获救并逐渐集中到新营地的中国官兵,也借此机会,于1010日那天,举行了盛大的中华民国国庆日庆祝活动。但张荣煦先生也非常遗憾地告诉我,当天他因呆在纳棠莪营地里,参加华人侨民自己组织的国庆庆祝活动,因而没有机会去到卡拉维雅湾的中国官兵营区,观看那些中国兵的阅兵式。[8]


1945
1010日,亚包华人社区在位于纳棠莪的侨民营地举行庆祝中华民国34周年国庆活动,这是华人侨民集中营的孩子聚在“恭祝双十国庆”彩门前合影。(照片来源:AWM 097796)

 


[2]《第一绥靖区司令部政治部呈请外交部设法将留澳四行孤军接运回国》(民国3489)

[3]《前军政部兰嘉师管区步兵中校吴棪电呈外交部在澳被俘我国军民名册并请尽速派员运送回国》(民国341224)

[4]《驻澳公使郑康祺电请外交部拨还澳政府代垫制作我国留澳官兵服装费及生活费》(民国35710)

[5]《第一绥靖区司令部政治部呈请外交部设法将留澳四行孤军接运回国》(民国3489)

[6]《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电国防部长及外交部长请设法救济留澳改变并尽速接运回国》(民国35911)

[7]《驻澳公使郑亦同电外交部为澳政府接收之我国军民急需救济及遣返》(民国341030)

[8]张荣煦先生访谈,2007927日,澳大利亚布里斯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