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黎平的两次解放及剿匪斗争 /张中俞

(2009-09-30 22:49:07) 下一个


黎平的两次解放及剿匪斗争

张中俞

 

    韶华易逝,时光荏苒,六十年一晃而过。新中国成立至今,黎平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清明,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侗乡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黎平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把热血和生命都献给黎平解放和剿匪事业的先烈们!为了褒扬英烈,教育激励后人,加强爱国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特作此文。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辛革命,才会有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谱写成的红色篇章!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统治正式结束。1112日,国民党黎平县政府瘫痪,县长刘开铭率部逃到敖市被击溃散,随后窜至剑河。当天,县城各界人士聚于县商会,推举原县商会理事兼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激进人士赵仲三负责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解放军,下同)入城事宜。

    在二野第5兵团担负解放贵州任务的同时,四野第13兵团38151师先头部队,由湖南省取道贵州南下解放广西。19491113日上午,部队由湖南靖县到达县城东郊。县城群众出城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黎平县解放。此后,又陆续有多支解放军队伍经过县境。

    当日下午,由于部队急于南下入桂,没有建立人民政权,只是根据新解放区先接后分,自上而下,原封不动的缓进政策,组建了支前性质的黎平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代行人民政府职权,负责筹措军饷、维持秩序、招回民众,推举赵仲三为主任。随后,各乡镇相继成立临时治安分会。到11月中旬,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及各分会为各路过境解放军部队筹集到大米49.3吨、谷子6.89吨、柴火4.32吨、积谷3.18吨等。

    正当黎平各族人民为获得解放而欢欣鼓舞之时,潜伏在各地的反动派残余势力与封建势力相勾结,错误地估计形势,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准备发动暴乱。这表明,被打倒的反动残余势力,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进行垂死的挣扎。

    黎平铜关人杨标(又名杨锦标,195110月被擒于广西三江,次年6月处决于黎平城),曾先后在黔军周芳仁旅、军阀张发奎部任职。由于得到周仲良(19518月被擒于水口,后处决于贵阳)等人的鼓动和帮助,他开始实施系列反革命活动:派人杀害赵仲三等人;驱逐解放军驻黎平代表;率武装于1210日进入黎平;11日,策划成立黎平县人民自卫总队,自任总队长;20日,黎平县第一次各族各界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控制改组了县临时治安委员会,选举肖守约(原县参议员)、赵志澄(劣绅)为正副主任。待解放军过境后,这个组织逐渐为残余的反动势力所操纵和利用。从此,杨标逐渐沦为国民党反动党团骨干、军警、特务和土匪的代言人,独霸黎平。后来,解放军进驻黎平,杨标多次拒绝人民政府要其返城接受改编的召唤。

    1950228日,解放军1750师卫生处政委宋茂玉同志奉贵州省委命令,由解放军5115237连、1营机炮排、团侦察班指战员护送,率干部队伍抵达县城并奉命接管黎平。当时下午,在大操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告中共黎平县委、黎平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宋茂玉同志任首任中共黎平县委书记兼县长。人民政府成立后,广泛宣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维护社会治安,安定民心,团结进步人士,培训旧职人员,敦促在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自首投诚,开展建政工作等。

    327日,解放军15213连奉命进驻黎平县城,加强防卫,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土匪叛乱。331日,根据省委放弃边沿,收缩战线,集中力量,消灭叛匪的指示,奉独山军分区命令,宋茂玉分别做县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和驻县城解放军部队暂时撤离黎平的动员和准备工作。

    41日,县政府发布《黎平县人民政府告民众书》。重申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声明解放军和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到独山专署开会和学习,暂时撤离黎平。随即,宋茂玉率领解放军5137连、13连等和县党政机关干部共258人,于清晨离开县城前往榕江,当晚宿于茅贡。次日上午,在九潮坳遭到匪首杨再达(于19512月被抓获处决)、钟英(于195012月被抓获处决)所部700余人伏击。经过激战,解放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牺牲了13连副连长吴炳益等23名指战员。

    43日,杨标在县城发动叛乱,将黎平县人民自卫总队更名为湘黔桂边区民众自卫救国军游击总指挥部(通称黔湘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自任总指挥,公开与人民为敌,走上自绝于人民的道路。528日,反动势力宣布重建中华民国黎平县政府,肖守约、赵志澄任正副县长(均于195012月被抓获处决)。到10月底,杨标匪部达到1.2万人;其势力范围以黎平县为中心,控制了从江全县和榕江、锦屏两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与黎平接壤的一些县的部分农村。

    杨标暴乱后的几个月中,土匪气焰嚣张,残害忠良,勒索民财,损害百姓利益,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黎平各族人民重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9月后,随着全省中心地区叛匪被歼,根据省委歼灭边沿地区叛匪的决定,解放军第18兵团62186师(对外称独一军),奉命直接从川南出师贵州东南部地区进行剿匪,目的是为了迅速平息匪乱,恢复革命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他们相继了进行雷公山合围9.16-10.15)、剑朗合围11.5-11.30)、黎从榕合围12.1-12.31)等剿匪战斗,一鼓作气清除黔东南地区的匪患。

    其中,担负黎平剿匪任务的主要是186556团(对外称新六旅)。11月底,针对黎平地理位置特殊、杨标股匪势力较强等特点,团长刘光奇在剑河的作战动员会上作了对黎境之匪采取大迂回、远距离奔袭,迷惑敌人的合围作战部署的报告;求得与进剿榕江的557团(对外称新七旅)和挺进从江的554团(对外称新四旅)的密切配合等。

    合围开始后,为了尽快构成以黎平县城为中心的包围圈,形成对杨标股匪的关门打狗态势,556团兵分三路向黎平进军:三营为右路,摆出配合557团清剿榕江土匪的架势,沿着黎、榕边界南插,防止黎、榕县土匪互相策应,126-7日进驻尚重、孟彦、茅贡一线(位于县中部);二营为左路,长途行军迷惑敌人,经南加、平略、锦屏县城、铜鼓、藕团、新厂、播阳、独坡等地,128-9日抵达洪州、德顺、中潮一线(位于县南部);一营和团直属警备连、机炮连、侦察班为中路,以新柳、南加等地,129日下午到达敖市、中黄一线(位于县北部)。三路形成对黎平县城的封锁包围圈。

    1210日黄昏,556团收复黎平城。黎平虽然第二次解放,但鉴于杨标匪部已分散隐蔽,清匪任务仍艰巨,遂对黎平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中共黎平县工作委员会和黎平县人民政府,由556团政委蔡正宁(在黎平时曾用蔡振宁)同志任中共黎平县工委书记兼县长。次日,发布《黎平县人民政府布告》和《五五六团清匪公告》。宣传党的剿匪政策和惩治反革命条例,宣布废除保甲制度,改乡(镇)公所为乡(镇)人民政府、保为行政村。

    1950211日,中共黎平县委书记兼县长宋茂玉在省委指定下,率干部和独山公署的公安队一行等到达县城。蔡正宁率领驻军代表和县城群众数百人到西门外迎接。212日,556团政委、县工委书记兼县长蔡正宁及代理团长张海峰(合围时团长离职学习)向县机关、部队各营传达上级关于186师参加抗美援朝的指示。接着,部队和县政府进行工作交接。213日,黎平县人民政府成立了250余人的黎平警备营(通称警卫营),专门负责清剿残匪。

    220日前后,556团办妥武器、物质、组织等移交手续后,告别黎平,奔赴新的战场。部队撤离前,根据宋县长的要求,留下二十余名连排干部坚持地方工作。556团后经锦屏、天柱,到三穗整训,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至同年10月,经过军民的联合艰苦斗争,彻底根除匪患,先后歼灭土匪近万人。这一切,为确保全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进行,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各族人民从此重见天日,翻身做主人,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过上了平安幸福生活。

    186师在黎平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歼匪五千多名,剿匪成果显著。这其中的原因,除了领导正确、决策英明外,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为将士们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处处关心爱护群众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各族人民,他们真正理解和支持人民子弟兵的剿匪斗争。他们主动上山喊回群众、提供土匪线索、当向导、抓土匪、站岗放哨、查路条、劝告降土匪、为解放军提供吃住等,真正体现了军民一家的深情厚意。当知道部队要开赴抗美援朝前线后,各族人民打粑烧酒、提着腌鱼腌肉及各种土特产送亲人。连续几日,黎平城乡,锣鼓喧天,大歌声声,芦笙阵阵。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处处有依依不舍的动人送别情景。许多指战员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不少人平生第一次喝醉了酒。各族人民不愿部队离开侗乡,大有古代苦苦挽留,哭拦马前,抱蹄不放之势!真是十里长亭相送,夹道深情惜别!

    为了人民的翻身作主和幸福安康,在长达近两年的黎平解放和剿匪斗争中,至少共有42名解放军指战员长眠在侗乡!青山处处埋忠骨,英魂长留天地间!黎平各族人民将永远珍惜这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今天!

黔东南信息港:http://www.qdn.cn/news/wh/200909/19010.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