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云照光:鄂尔多斯纪行

(2009-01-16 07:01:58) 下一个


鄂尔多斯纪行

云照光[蒙古族]

 

  一

  乘牧业丰收的大好季节,我带着长久的思念,到阔别十多年的鄂尔多斯老根据地看了看。

  这个地方,因为发现了“河套人”而名扬中外,因为发生过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著名的“独贵龙”运动,而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产生了像席尼喇嘛、王悦丰等著名人士和英雄人物。他们有的死在敌人的刀下,有的在战火中壮烈牺牲,而有的却在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中致死。我在车上,一边观看,一边遐想:三十年,它和鄂尔多斯古老的历史相比,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作为浴血奋战的三十年,作为艰苦创业的三十年,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三十年后重游这曾经长期征战的故地,该有多少感慨呵!

  我应该写一篇东西。

  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光秃秃的沙海、荒漠,也不再是牛板车的痕迹,而是四通八达的公路,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过去,我只见到几株寥若晨星的树木,而且大都种在王府的周围;而今,树木已经成为牧业、农业、水利、治沙、用柴的宝贝。虽已入秋,但青草如茵,树茂花繁,简直成了绿色的世界。伊金霍洛旗的荒凉景象消失了,吸血的王府不见了,航播的树籽成林了,树林覆盖土地面积已占百分之二十六以上,达到全国的高水平。

  我行驶在绿树林里,正闻着扑鼻的果香,突然看见一只帆船在一片汪洋的湖水中行驶。是到了江南,还是进了梦幻中的仙境?啊,原来一滴水没有的地方,如今成了著名的红海子养渔场!此时,鄂尔多斯渔民正在出“海”打鱼,这是多么神奇而又不可思议的变化啊!三十年前,这儿吃的水果是从陕西由商人运来的,少得可怜;虽在伊旗、神木边界有个乌兰淖小渔场,但人们连鱼味儿都闻不到。

  在一片云遮雾绕的树海中,隐现着金碧辉煌的三座蒙古包型的高大建筑物,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成吉思汗陵墓了。这里过去叫达尔扈特区,现在是霍洛公社。我到了灵堂,心情是很不平静的。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这座灵堂全部被砸烂了,遗物和贵重的建筑装饰品被抢走了,而根据党的政策,修建灵堂的同志也被打成了“民族分裂分子”。当我看到门口写着的“你的子孙到此一游”时,不禁想起了成吉思汗的历史、蒙古民族形成的历史和作为中国的一个朝代——元朝的兴衰史。由每一个民族的一部完整的历史才组成了中华民族的通史,每个民族的历史创造者是谁呢?是人民。各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先,汉族说是黄帝,中华民族都根据神话和传说推崇他,这是人们的一种思想感情,每个民族都应当允许有这种感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正确评价了蒙古族的祖先成吉思汗,说他是天之骄子,骁勇善战,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是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中的佼佼者,在历史人物中是少见的。列宁、斯大林对彼得大帝出征一分为二地看待,赞扬彼得大帝很英勇,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曾将分散的各个小部落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蒙古民族的英雄全盘否定而打成“民族分裂分子”,甚至是什么“牛鬼蛇神”呢?民族虚伪主义者休矣!历史唯物主义是无情的,成吉思汗有功有过,已经由历史下了结论。成陵的修复,就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民族团结,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我想,元太祖可以安息了。

  路经扎莎克街、扎落克庙、台阁庙、察干淖、乌兰色巴台、图克等地,所见的都是沙蒿、  芨、湖泊、柳林,一片绿色,一片银白,群雁飞翔,百鸟歌唱,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更使人惊奇的是,过去只长寸草的地方,用铁丝网围起来,竟长出了齐腰深的草,是引进来的优良草种和本地选的好品种。牧民们正在喜气洋洋地割草,他们说今年是个丰收年,要防止雪灾,保证牲畜安全过冬,畜牧业要持续大发展,必须有好草,但政策是更重要的。他们异口同声赞扬牧业政策的正确,说:“这个政策太好了,不能再轻易变了,这样我们一定会富起来,国家也一定会富起来。”是的,现在实行三定一奖,包产到组,有的牧民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甚至包群到户,而畜群仍然是集体所有,这样积极性调动了,人心齐了,生产大发展了,这有什么不好呢?“左派”先生又可能说这是“右”了,这样的“右”不比那种破坏性的“左”强百万倍吗?人逢喜事精神爽,牧业丰收心里乐。眼见为实,今年牧区到处都是那达慕交流会、游艺会,一派欢腾景象。但愿正确的政策坚持下去,但愿农牧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下午到了达布察克镇,我径直走到烈士纪念塔前,一段往事涌上心头。“文化大革命”中,席尼喇嘛的名字从烈士名单上被勾销了,还有一些我的老战友的名字也不见了,说他们是“民族分裂分子”、“走资派”;通讯员李生成烈士十八岁,被污辱性地改为八十八岁,烈士陵园成了“罪恶的地方”。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推行者,还有个别坏人,把英雄席尼喇嘛的石像用炸药毁掉,强迫两个少数民族的旗委领导同志抱上席尼喇嘛和他妻子的骨灰盒扔到厕所里。多么卑鄙!多么令人发指,多么令人气愤!这是对烈士的莫大污辱,这是对历史的颠倒,这是对鄂尔多斯各族人民长期斗争的光荣历史的否定!稍有人心的人能做出这种事吗?林彪、“四人帮”到底搞的是一种什么运动,不是明明白白的了吗?现在可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了,纪念塔修复了,名誉恢复了,席尼喇嘛纪念碑准备重建,但骨灰已永远找不到了。好在我还看到不少曾一起搞革命的老同志,大家一起叙谈回顾,一起伤心落泪,一起痛饮高歌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向前看,决心把晚年的余生献给可爱的祖国。

  路过挑利公社,我又拜谒了“将军坟”。这是王悦丰同志(原伊盟军区司令员)临去世前自己在故乡选择的永远安息的地方。王悦丰同志是席尼喇嘛手下的班长,一直跟着共产党南征北战,最后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就是这位伊盟的一盟之长,一位于党于人民有功的老人,被关押、被批斗、被弄得死去活来,一身残疾,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我在这位老人的墓前久久地站着,想着。我入伍就和他在一起,在他指挥下打了多少个胜仗,终于在伟大的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打败了凶恶的敌人,新中国建立了,而建国三十年的今天,我站在了“将军坟”前,怎能不感慨万分呢?幸好,“四人帮”被粉碎了,“将军”的不白这冤昭雪了,隆重肃穆的追悼会开了,是非功过清楚了,老人可以安息了。我站在墓前和我的司令员一起照了纪念相。

  天近黄昏,我到了鄂尔多斯“光明”的地方巴图湾。就在过去烈士流过鲜血的地方,兴建了大水库,建立了内蒙古第一个大的水力发电站,水库成了养渔场。巴图湾是山区,过去是不毛之地,但地势险要,在古战场无定河的岸边。提起无定河,有多少诗人歌吟过,赞美过,感伤过!他们不会想到,就在他的岸边,在沙拉乌素河大沟湾,发现了“河套人”,如今又建起了水电站,使牧区大放光明,使牧场农田灌溉受益,这里也和纳林河、张冯畔一样,已经能种稻米了。在水电站下游不远处,稻谷金黄、蔬菜碧绿,两岸绿树成荫。水库偏西有一小鸟,小鸟全被树木掩盖,宛若小江南。我站在拦洪坝上,不觉吟出了一首感怀小诗:“无定河边骨,化雨成水库,后辈享福者,莫忘先烈苦。”巴图湾电站负责人正是后来者,我的老战友的内弟,我们在这里战斗的时候,他还未出生,他是伴随着新中国而诞生的,已经成为蒙古族的第一代水电站领导者了。我祝愿新一代在四化建设中成长。

  晚上在乌审旗老根据地沙尔利格公社招待所休息,干部、牧民都来了。从民歌《森吉德玛》开始,大家围在一起,边拉边弹边唱,一下子回到了三十五年前我在这里、在牧民家里所度过的欢乐生活。那时这里属陕甘宁边区领导,红军到达陕甘后,第一批牧民就去延安参观学习,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毛主席亲自送给他们枪枝武器,批示他们回草原搞革命;以后一批又一批蒙古族青年到延安深造。第一个到乌审旗保安部队的是李振华同志,我做他的助手,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一九四五年废除了国民党的保甲制度,建立了革命政权——蒙汉抗日联合会和分会,属边区林伯渠主席领导。这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参加过保卫延安的战斗,一直到解放全伊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就是在这支部队中成长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把这里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是因为我和这里的人民,血流在一起,长期生活、战斗在一起,这里过去的一草一木我都是熟悉的。所以旧友重逢,万分激动,我把放下三十多年的四胡拉起来,也加入到这和谐的音乐队伍之中。歌声、琴声震荡在草原的夜空。思想解放了,民歌解放了,歌海之乡沸腾了,让这美好的歌声永远飞翔吧!

  我们的新中国已经三十岁了,“三十而立”,她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的后代、烈士们的后代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也已经三十岁了;鄂尔多斯的树从无到有,三十年成材了;鄂尔多斯的人,三十年来更加成熟了;鄂尔多斯的建设成就,三十年更加巨大了。祝鄂尔多斯高原在新的长征中更加迅猛地前进!祝愿鄂尔多斯人民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斗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

  “阿茂勒!”

  “阿茂勒!”

  又听到了这句祝愿“平安、健康”的亲切的问候话了,心里着实高兴。这句一见面就问好的话,和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见了客人行礼的习惯,在“四人帮”横行期间竟被当作四旧破除了。他们说,穿蒙古袍是“浪费布票”,吃炒米是吃“亏心粮”,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的娱乐、开那达慕会也是“封建迷信”。“四人帮”一伙就是这样愚蠢地、横峦地否定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要搞什么“一片红”,要废除所谓“四旧”。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只要是健康的,表达民族性格和友谊的,都应当保存下来,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才有个性一。像写文艺作品一样,风格、题材多样化,才能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千人一面,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只有一种味道,这样的作品有什么艺术价值?没有特点,没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这次在鄂尔多斯到处都听到这句吉庆的问话,随之而来的是非常有礼貌的蒙古族特有的行礼,不论男女老少,都恢复了这个文明的礼节。当经过潮代、昌黄沙漠地带来到吴大爷家时,又看到一个动人的景象:房东边有一个几亩大的园子地,中间有水井,园子里种有水萝卜、胡萝卜、西红柿、大蒜、大葱、黄瓜、香菜、芹菜、白菜、辣椒、香瓜、西瓜……真是应有尽有。这里的牧民几乎都有这样一个自留园子地,生活上方便极了。每家还都种一些糜子,自己解决吃炒米的总是。新的经济政策没有下来以前,搞自留园子地是不允许的,牧民种下的糜子,曾经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了,又不给供应炒米,牧民只好把玉米、高粱米当作炒米吃。这种极左的做法,引起牧民极大的不满,他们说:“我们放牧回来种点糜子、蔬菜,自己供应自己,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有什么不好呢?有的人就怕我们有吃有穿富起来。我们有了自留畜,集体牲畜也发展了,收入多了,生活好了,他们就不高兴,难道把我们困在沙窝子里边,啥也没有,永远是一穷二白才好吗?我们不要穷社会主义,我们要富社会主义。”我想,只要长久地坚持现在正确的政策,牧民的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

  汽车又翻了几座大山梁,我们看到了黑疙疸,经过古城城川旧址烂寨子来到阔别三十多年的城川新寨子。这里是鄂托克旗东南境地,和陕甘宁边区是交界,抗日战争时期属陕甘宁边区领导,是当时伊克昭盟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也是天主教管辖的教堂地区。这里的蒙古族不信喇嘛教,信天主教,这对蒙古族来说是罕见的。城川南北全是浩瀚的大沙漠,东西一道大川,寨子就在大川的中间。寨子里当时有中共伊盟工委,有蒙古保安部队,有八路军的一个营,有从延安搬到定边、又从定边迁来的民族学院,对我来说,这里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地方,就在这里,我虽然还在少年时期,但经过生产劳动,经过战斗,经过工作和许多经验,投入到了母亲的怀抱,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下了车,就急急地走进城川寨子,寻找我入党宣誓过的小土房子。土房子不见了,有几座瓦房;教堂不见了,有一座学校,一台拖拉机把南墙又给推平了,又要建筑新的楼房了。除了残缺不全的一些城墙外,旧日的东西什么也没有了。看到四周都是新建筑,绿树成荫,面貌大变,各族人民幸福的生活早已开始了。我站在城墙口久久地沉思、遐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才换来的啊!但是有些同志,包括我们一些老同志,环境变化了,把过去的俗血奋战、艰苦创业的斗争生活忘了,享乐思想、特殊化作风、官僚主义产生了。我提醒自己,要警惕,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

  记得那时吃不到菜,在沙漠和草地弄到一些野生的沙葱、沙盖煮来当菜吃也是香的;没有肉吃,一群人到 滩用棍棒和土网围歼兔子,捉到几只兔子就是最高级的食品了。住的是破旧不堪的土房子,就连教堂的畜棚,经过修理打扫,也当好房子住,自己纺线、织布,自己穿。有一年在延边用羊毛纺成粗线,织成麻袋片样的“呢子”,到城川黑梁头挖了一些黑圪兰根,把羊毛“呢子”和黑圪兰根放在锅里一起煮,就变成黄色的,每人还穿了一件黄呢子衣服呢。在延安,冬天自己到森林里烧木炭带回来取暖。城川没有树,就到滩里拣牛粪,搂杂草,就算是取暖的好东西了。做饭没有炭,每年秋天到北边的大沙漠里,用镢头刨已经枯黄了的沙蒿,从几十里地外背回来,常常把已经烂了的棉衣扯破了,棉花露在外边,没有布去缝补,只好任它乱飞。运气好些还能顺便捉几只刺猬,改善一下生活,为了弄点穿的布和办公用的纸笔,我曾和几个同志化装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安边县城卖了土产换这些东西。至于自己种地,自己缝衣服,更是常事了。党、政、军领导同志,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一起参加劳动,无一例外,领导和群众打成一片,亲密无间,过着一种异常的生活,那真是血流在一起,汗流在一起。各民族之间是一种你帮我我帮你的兄弟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有困难大家抢着上。那时生活和工作确实是艰苦的,但团结友爱的空气非常浓,大家都是些乐观主义者,刚出去参加了战斗、劳动,回来又在演出《牛永贵挂彩》和《傻瓜》。

晚上,我们和一些牧民聊天,有的就是当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的家属和后代。大家谈到了学习、生活、劳动、战争、胜利,谈到过去,谈到现在和将来,也谈到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的时候,我不能入睡了,久久地想着、想着。就在我住的这个牧民家的前边,就埋葬着我的同学、战友李世昌同志,他是土默特旗人,蒙古族,早年追求真理到了延安,当时是伊盟三段地工委组织部长,在保卫陕甘宁、保卫延安的战斗中,因敌众我寡,遵照毛主席的命令,不死守一城一地作战略转移,我们撤离了城川,李世昌同志在撤退中,在城川被俘了。敌人用尽严刑,他都没有说一句真话,没有供出部队的去向,没有供出由他负责的物资和弹药在什么地方,更没有供出撤退时留在敌后的地下党员名单。敌人和叛徒青嘎保长恼羞成怒,把这位蒙古族的英雄战士在城川西边活埋了。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仿佛还听到李世昌同志临刑前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声,这叫我怎么能入睡呢?就在他牺牲前几天我还和他睡在一盘炕上,谈论着如何掩埋好我们的枪械、弹药和军用物资,如何参加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的战斗。这一切一切深深地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又像银幕一样闪过,怎么能忘记呢?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扎根群众……这些个字,突然在我的思想上占据了非常突出的地位。怀旧思今,感到变化真是惊人,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多么骄傲,多么幸福啊!但是,进了城,不能忘了农村,坐上汽车,不能忘了骑马,“温故”才能“知新”。走过的路已经走过了,再去已经走过的路上走一走,看一看,心中有说不出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感情。现在与过去相比,那真是有天壤之别,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倍,后辈是幸福的。社会在前进,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但是,千万不能忘记过去呀,党的光荣的老传统一定要继承下来,让“延安精神”、“城川作风”永远鼓舞我们前进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