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边的姑娘

我是一个简单的女生,一个喜欢大海的女生. 如果我们是知己,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去海边走走,看看,听听海的声音.
个人资料
正文

谁来拯救广东音乐?(2)

(2005-09-08 03:41:24) 下一个
谁来拯救广东音乐? 早期的广东音乐的演奏乐器是“硬弓五架头”,即:二弦、提胡、三弦、月琴、横箫。20年代以后,逐渐过度为“软弓五架头”,即:高胡、扬琴、洞箫、椰胡、秦琴。广东音乐的题材多为花虫鸟鱼、小桥流水,表达的是“平民意识,俗世情感”。曲调或柔美委婉,或轻快明亮,或热烈跳跃,深受上海人的喜爱。上海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在1944年主演《雁南归》时,还以广东音乐作为幕间和情景音乐的配音演奏。   《北京晚报》 记者刘一达在《北京人抢救广东音乐》写道:“到上世纪40年代,广东音乐已相当普及,人们将广东音乐称为‘国乐’。虽说从曲调的优雅缠绵来看,广东音乐属‘阳春白雪’,与北京人喜欢的大鼓琴书京剧相声不大合拍,但广东音乐的柔雅与明快,却能让北京人从舒缓空灵之中,享受到难得的轻松与愉悦,让人听之振奋。所以它很快在北京人中找到知音,痴迷于广东音乐的主要是大中学生、教师、职员、公务员。有的自发成立广东音乐的民间乐社,有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则在学校成立民乐社。那会儿北京有名的玩广东音乐的有‘韶光国乐社’、‘棉社’等。”   广东音乐也是在海外流传最广的中国艺术种类之一。用黑人灵歌风格演唱《彩云追月》的歌星爱戴作客中央电视台《魅力12》节目时回忆说,她第一次听到《彩云追月》,还是在加拿大。“当时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坐了一部计程车,计程车司机是一个没有任何东方色彩的加拿大人。他自己听的是这种东西,我就很奇怪,我就想,外国人听得懂这种东西吗?”      广州打造“音乐之都”的现实选择      中国音乐界的最高奖“金钟奖”从2003年的第三届开始永久落户广州,一个大篆体“乐”字金钟,启动了广州打造“音乐之都”的光荣与梦想。   广州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是冼星海、马思聪的故乡,在90年代又出现过以《涛声依旧》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广州还有星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以及称雄世界的“珠江”牌钢琴,应该说,广州打造“音乐之都”具有雄厚的基础。   今年3月29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报告厅演讲时说:“我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演奏广东音乐,有多少人在创作广东音乐,我们小时候都是听《步步高》,广东音乐有很大特色,没有一次民族音乐会上不演奏广东音乐。你要保持这种特色,难道永远是用这些人来演奏,甚至用录音来代替吗?”   由此我们联想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在每一个新年的早晨,全世界的人们总是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那欢快的旋律中开始的,伴随着波光粼粼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如果把1939年12月31日举行的“施特劳斯音乐会”算作第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话,那么,到2005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经走过66年的历史。66年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演出程式,时间是元旦上午,地点是金色大厅,曲目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乐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场时为2.5小时(分上半场和下半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于元旦,就像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圣诞树、毕加索的和平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环标志,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成为人类社会迎接新年最庄重、最优雅、最高贵的一种仪式,去维也纳听一次新年音乐会,是许多人终生的一个梦想。奥地利广播公司从1959年开始现场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目前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通过国际卫星进行现场转播,收视观众接近20亿人,堪称观众最多的世界第一音乐盛会。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CD专辑,也是一种高雅的礼品和收藏品。   那么,作为中国的“音乐之都”,广州可否在每年的元旦上午,在珠江江畔的星海音乐厅,举行一场以广东音乐为主题的“广州新年音乐会”?可否把去年成立的“广州民族乐团”改称为“广州广东音乐乐团”或“广州粤乐乐团”?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演奏的曲目都是施特劳斯父子的圆舞曲,留给观众的唯一悬念是:指挥是谁?比如:2005年的指挥是洛林·马泽尔、2004年的指挥是里卡多·穆蒂、2003年的指挥是哈农库特、2002年是小泽征尔……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其实就是施特劳斯父子的专场音乐会,并且往往是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开始,以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结束。那么,“广州新年音乐会”可否以任光的《彩云追月》开始,以吕文成的《步步高》结束?——事实上,早在2001年1月7日,当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步步高》的时候,现场听众先后3次站起来鼓掌,他们把《步步高》誉为“中国的《拉德斯基进行曲》”。那么,在指挥方面,我们是否也可以参照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邀请一位,比如:2006年的指挥可以是余其伟、2007年可以是陈葆坤……如果“广州新年音乐会”能够形成广州的一个城市品牌,一张文化名片,那么,对于根在广东的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来说,不也是一件颇具吸引力的盛事?   记得在200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人民大会堂曾长时间地播放《步步高》。那么,广州乃至广东省今后在举行大型会议的时候,除了奏《国歌》、奏《国际歌》之外,是否还可以考虑奏一奏广东音乐?比如在代表入场的时候,在投票的时候,在颁奖的时候。   2004年4月15日,当亚奥理事会考察评估团步入广州体育馆主场馆的时候,迎宾背景音乐就是广东音乐《步步高》,这很好。以此类推,在新白云国际机场,我们还希望在出发厅可以听到《彩云追月》,在到达厅可以听到《步步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