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太子

天南太子,太子传说
正文

太子传说-太子胡言之“大地恩情”续、“霍元甲”、“网中人”

(2004-12-10 19:50:38) 下一个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刚刚说到“大地恩情”中的优秀电视艺者,数个经典角色都是由几位德艺双磬的老演员扮演。从小时候男性荷尔蒙分泌说来,自己最喜欢的女角色当数余安安扮演的洁晶姑娘,当年的余安安女士所饰的清纯农家少女洁晶天真善良、白璧无瑕。多年后见余安安复出,依稀还有当年的风采。这洁晶姑娘就是那“广东版孔乙己”孙秀才的女儿,被老夫子珍为明珠,不过小姑娘却与穷苦子弟杨九斤相爱。这杨九斤也是值得浓墨重彩所书之人,他是老农杨大可次子,与大哥杨六斤兄弟情深。九斤的扮演者就是亚视的老臣子刘志荣先生,演技一流,早年我还见过他在电视新闻说他参政竞选。九斤、洁晶之恋令到我的幼小心灵相信世界上还是有纯朴无暇的男女之情的。

杨九斤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有一幕情节使我震撼至今:第一位进入香山围的西洋传教士来到村内布道,希望教授西方先进知识与村内蒙童稚子。但是红须绿眼的番鬼佬把村民吓个半死,被视为怪物。可怜善良的神甫在晒谷场建起茅舍,愿意免费教学,可惜无人问津,十几位村童远远注视,心中又惊奇又害怕。壮实青年杨九斤也在其中,偏偏就是他大无畏的走了过去,与神甫打起招呼,神甫惊喜之下请他吃巧克力。那一幕至今长留本殿心中,早就不满迂腐烦闷斋学生涯的杨九斤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与当时被称作妖怪的洋人对话,不卑不亢,那一副渴求知识、追逐新奇的憨厚模样足证刘志荣先生的演技功力。从此,西方文化在这传统落后而闭塞的广东农村迅速发芽。孙老父子自然惶恐不已,向举人公容老爷告状。天朝自大的容老爷自不放洋人在眼内,但是数年之后,就是杨九斤的英勇行径才请来葡国枪兵,使香山围免遭土匪之灾。

杨九斤大哥杨六斤也是一个我十分喜欢的角色,扮演者就是六七年代香港武侠明星之一岳华先生。当年他可是与狄龙大侠齐名,若想再睹这几位武侠英雄的光辉形象,张彻大师的“少林寺”是一部不错的推荐。杨六斤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身为家中长子,负起生计重担,沉稳朴实、善良敦厚,对父母孝、与兄弟亲,完美到了极点。虽然为人是有点迂腐,但后来剧情发展到辛亥革命成功,他也是勇敢地剪掉辫子的人之一,当然少不了他可爱的弟弟杨九斤。

还有两个人令到我震撼,一个就是容昌,一个就是容亨。容昌扮演者就是大侠罗乐林,可惜现时的他英雄迟暮,在无线电视台扮演的都是不起眼的角色。当年他扮演的容昌是举人公容老爷的族侄,虽然同姓,但由于家景贫寒,所以纵使容老爷是香山围的主宰,他妈妈还是受尽容家歧视。容昌母亲扮演者就是黎萱女士,这位老电视艺人来头很大,她就是黎民伟先生的后人,黎民伟先生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臂膀,“天下为公”四字据说就是与这位黎民伟先生有关。现时咸鱼翻生(就是东山再起)的黎姿就是黎萱女士的甥女。黎萱女士扮演的容昌母亲可为游刃有余,她的演技之好我就不用多说。还是说回大侠罗乐林,他扮演的容昌是有志青年,留学南洋,受革命风潮影响,加入同盟会,接着就毅然投身反清行列,参与广州起义,黄花岗烈士应有他一席位。当时受经费所限,电视所拍的广州起义并不是大场面,但是寥寥数个场面已使我热血沸腾,恨不早生百年,与那些革命先辈一同泣血。那起义烈士尸横遍野、前赴后继的场面仍使本殿思潮澎湃。

英雄容昌负伤而逃,回到香山围,但为免慈母受累,不敢吐露真相,强忍臂上伤痛。而另一位英俊小生立即登场---容亨先生,我外婆的梦中情人(希望外婆听到不要骂我)。他是举人公独子,留学在外,也是受民主风潮影响,回到家乡意欲洗革家乡沉闷落后的现状。于是他登门拜访容昌,两人虽同为反清俊杰,但随即展开暴力与非暴力的争论。那一场戏实在剧力万钧,编剧的文学修养确实非同小可,许多革命理论、民主讨论都在那一场对话展开,到如今我也相信,那一幕的拍摄是广东及香港电视史上少有的文化之作,可见当时候的香港文化界并非无能人在内。

二人的争论同时引出关于杨九斤的矛盾。原来洁晶姑娘与容昌有孩时婚约,但容昌一心献身革命,何会思量儿女私情?况且封建婚约也不为他所容。杨九斤不知内情,上门理论,结果转而知晓容昌革命真相,反而惺惺相惜,同情起反清革命。那一场戏把杨九斤的思想转变描绘得精彩绝伦。

其后就是必然的悲剧,容昌事发,容老爷为免去村受累,不得已告密。广东巡抚衙门派了一个哨官领兵前来抓拿,扮演者就是那当时已使我忍俊不禁的黄一飞--少林足球的大师兄铁头功。当年的他瘦得像只猴子,但是演技不凡,刻画一个满清走狗起来栩栩如生。容昌立刻被问斩,容亨少爷那非暴力改良理论使得他不敢与朝廷造反,有心无力。问斩那一场戏,使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罗乐林扮演大侠是如此得心应手,神威天受、视死如归之气势即使是我一个小小孩童也为之震撼。戏剧性一幕就是孙老夫子抢夺容昌人头的鲜血,为了给他肺痨成病的妻子医治。直到后来上学读起鲁迅的作品,大有所感,于班上慷慨喷沫,大得老师赏识。

随后剧情精彩纷呈,所有历史风云全盘于这小小村落再现,武昌首义、清帝逊位等等等等,导演编剧都通过这小小香山围把当时中国苦难深重的岁月具体而微。若无对那段历史的深刻了解和洞彻,很难拍出这不朽的名作。

而三部曲的第二集“古都惊雷”则是承接上部时间,转而描述五四新民主主义北平爱国青年的史诗式画卷。虽然第一集的人物很少出现,但是第二集的领衔正是我心中永远的英侠刘松仁和于“霍元甲”中令我神魂颠倒的“赵倩男”米雪。这二人的功力我就不用多说。二人于第二集扮演的爱国学生我也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言辞,总之令人激动人心名垂青史的五四青年运动就是以他二人为缩影,展开剧情。容亨少爷此时已是风尘满面,成为他们的导师。看着当年满脸青春的英侠刘松仁和米雪,光看他们的人已经足够了。还有我还看见了当时纯真可爱的田启文(星爷的得力助手,少林足球的硬功大师),他是扮演刘松仁的铺头小伙计。这些经典和第三集我以后会继续说

说起米雪,不得不提“霍元甲”,这出经典我就不必多说,他对我的影响就令到小小年纪的我,在沙面看见洋人对我say hello的时候,用广州话粗口回应。而我也从这电视剧知道了“东亚病夫”对中国人是如何的一种无耻的蔑视。黄元新,我永远记住了这位宗师的名字---霍元甲的经典扮演者,一代大侠,最后看破红尘,遁入佛门;梁小龙,武侠四小龙之一,与李小龙大师齐名之英雄,至今我还是认为他是陈真的转世。即将推出的“功夫”就有他重出江湖,我热切希望能再睹大侠风范。当年的霍元甲收陈真一幕让我热泪盈眶。广东民间素来尚武任侠,自古受尽洋人的欺负,自从“霍元甲”一剧出街之后,我在幼儿园和学校无数次威逼同学扮演那俄国大力士,自己使出迷踪拳加工字伏虎拳,实行霍元甲加黄飞鸿合体。叶振棠高唱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更令我立志要苦学虎鹤双形,大破日本人在上海的虹口道场。这剧的经典我会另文续说。

这电视剧还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他的主题曲,由我最喜爱的歌手之一关正杰演唱,关正杰声名远播,少年曾听他唱过的“天龙八部”歌曲“两忘烟水里”(就是由黄沾先生作词),从此使我对武侠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向往起武侠世界里的侠骨柔情。那一首“大地恩情”曲,灌注了浓浓的游子对故乡土地孺慕之情和对人生苦难的悲痛,每次我一听开头:“河水弯又弯,冷然说忧患”的时候,眼睛就禁不住湿润。昨晚再复听之时,还依稀想起当年外婆依在门边呼喊我回去吃饭的景象。一生受苦的慈祥外婆、迷人的西关大屋已随歌声消逝在我的记忆深处。

乡土巨作 “大地恩情”使我对中国农民抱有亲切无比的感情,而另一出当时的香港时装剧巨作“网中人”就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当年的繁荣富实之香港文化。“网中人”是发哥和do do姐郑裕玲的情侣档巅峰之作,令到当年的我以为他们就是夫妻,另外一出他们情侣经典就是“火凤凰”。发哥还有一出当时的“奋斗”,张国荣哥哥的“浮生六劫”,都是经典之作,几乎让当时的我为了看他们荒废学业。郑裕玲当时号称“郑九组”,因为传说她一天赶九组戏,为香港人搏杀奋斗精神代表。而“网中人”就是对陷入名利财富网中之人的精神批判和救赎。

顺带说一句,网中人的曲子记得也是黄沾先生的词作,基本我印象中小时候看香港电视剧,无论武侠言情都有他的大作,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听他的词长大的。他是香港粤语文化繁荣的代表,另外一个是70年代以原创广东歌打破英文歌垄断的歌神许冠杰,因此黄沾先生的去世是乃至整个粤语文化无可估量的损失,假如歌神许冠杰也不幸早逝,粤语古典与流行文化可以宣告死亡了。我妈妈和几个表姐当时都是香港粤语流行文化的追随者,我大表姐的青葱岁月是以张国荣的歌曲伴随度过,所以当他逝世的时候,我亲眼见到已为人母的她痛哭流涕、神伤不已,似乎是为她的青春时代而追忆。我热爱粤语文化,就像外省的朋友热爱各自的地区文化一样,当年那辉煌而激动人心的年代,我也曾有幸见证。

回到“网中人”,剧中的一切都可以让我看到香港的繁荣与内地的差距,但是这都不是让我印象深刻之处。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廖伟雄先生的出现。这位优秀的电视从业艺者,可以说创出了一个文化经典---阿灿。剧中的阿灿是来自广州,自幼留在广州,是片中发哥的弟弟,后来因为偷渡到香港,从而引出很多笑话,但这些笑话都是令我心酸的。还记得那经典的一幕,他与几位偷渡客过关,为免被识破,一路走一路哼着当时香港热播的“小李飞刀”,该歌由一代妖王之王罗文演唱,至今我都认为此歌是对小李探花的最佳赞颂。那阿灿的灵机一动,使边检官员信以为真,阿灿还轻松地说道:“昨晚那一集’小李飞刀’真好看呀。”结果就此进入香港。

来到花花世界的香港,阿灿就成为了剧中讽刺的对象,经典场面就是大吃汉堡包那一幕。我自认为“阿灿”是被香港人认为是内地的代表:无知,穷困,好高骛远,好逸恶劳,香港人在“阿灿”这个形象是上处于优越的地位来低眼冷对的。虽然我是十分不高兴,但是这个电视形象还是广为香港人喜爱,结果一个文化经典就出现了,所有内地朋友都被冠以“阿灿”的代称,而廖伟雄先生自己也被人直接称呼为“阿灿”或“灿哥”。这个电视文化形象还被看作是香港有史以来的经典形象之一。而另外一个内地朋友的文化代称“表姐”则是郑裕玲而来,我以后会说。

无论自己喜欢不喜欢,廖伟雄先生的演技确实是一流,而他创造的这个文化现象我也深深记住,作为自己发愤图强的动力。我想虽然现在有部分香港朋友还是对内地朋友有所歧视,但是“阿灿”这个称呼我是多年不闻了。而剧中的“阿灿”下场也不好,最后锒铛入狱。现实中的廖伟雄先生在金融风暴也吃了亏,后来去了南洋卖烧腊,但是他的自强不息、不怕逆境还是值得我佩服的。历史风云变幻,有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阿灿这个文化形象却还存留在我的心中,毕竟也是我童蒙回忆之一。

最近有空就尝试乱写,怕有污各位视听,接着我也想说说“大地恩情”的其他、霍元甲经典和自己对星爷的喜剧文化与粤语文化之间渊源的认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eeherela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得不错,勾起我的共鸣,大地恩情,霍元甲,西关大屋,还有慈祥的外婆。。。。一切是这么的遥远又这么的亲近。

更正一点,大地恩情所讲的小村落叫“广兴围”非“香山围”,它属于“香山县”。其实里面除了你所罗列的演员,还有很多我很喜欢的, 象大可,二可,金伯,添喜,四姑,阿胜,容老爷,大小姐,梁节操,还有小润生,几乎是演技大比拼,可谓广东话电视的经典之作,看了数次都不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