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南洋故事之三-识字的外婆

(2010-11-20 17:01:11) 下一个

南洋故事之三-识字的外婆

外婆是识字的, 这在他们那个时代,在乡间, 是个了不起的而且是非常实用的技艺。 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人下南洋。 外婆进的还是教会学校呢,学了ABC, 还会one two three.  我们小时候, 外婆偶尔还会秀一把。 

外婆很聪明能识字,是因为家里的日子过得清苦。 那时有基督徒来传教, 他们来到外婆家, 说这孩子多聪明啊, 来教会的学校读书吧。 外婆就去上学了。 去上学要穿鞋。 我们闽南乡间, 个个都是赤脚大仙, 没有人穿鞋的。 外婆舍不得多穿她的鞋, 就把鞋藏在书包里, 到了学校门口再穿上。 放学时再如法炮制。 

上学是有趣事的。同学们不时要挨老师的板子, 又要给老师烧饭, 不免起了报复之心。巴豆是容易得的,不知哪个 撒了一把到饭里, 老师上吐下泻得起不了床。  外婆心地慈善, 说给我们听时, 又笑又叹息。 

外婆能写信, 连外村都有人来请她写信。 抗战期间, 与番边信息不通。 有家外村人,与番边失去了联系。 抗战后, 他们拿来了以前的包袱皮。是英文呢。 外婆依样画葫芦写了信去, 不久, 那家人收到了番边的信件和包裹。 他们欢天喜地, 特意来告知外婆, 还带来了礼物。 

乡间的邮差很忙, 不停地替大家送信送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下南洋的番客。不常见面的亲友, 见面的寒暄语经常是“番边有寄无?”。

在外曾祖母的村里,
 邮差旺仔贪污了大家的钱。 他冒领了番边寄来的钱, 再写信给番边的男人们, 说钱收到了。 旺仔的行为败露了, 国民党的警察押了他往村外走, 要收监了。 外曾祖母心肠好, 跟在警察后面不停地求情: “他是我们自己人啦, 已经把钱还回来了。 不要抓他啦, 以后他不敢了。” 外曾祖母也是受害人,国民党的警察讲人情,把旺仔给放了。

 数年后, 外婆村里, 邮差财仔上演了同样的把戏。 这一回我们有了破案的详细记录。这回外婆成了受害人。在番边的姑婆丈收到了唐山的信, 说钱收到了, 很感谢。 姑婆丈也识字, 他一看信就知道不是外婆写的。 他马上回信核实, 确认钱被邮差冒领了。外婆又和乡邻们核实了, 很多人都没收到钱, 番边却收到了感谢信。  因为大家不识字的多, 都是托人写的信。财仔很快被捉住了。大家替财仔求了情, 可是共产党讲法制, 财仔坐了好几年监狱。

在妈妈的记忆里,童年总是在不停地跑反。
 跑反的内容比较丰富, 逃避的是日本兵,国民党兵,解放军, 以及所有的兵。包袱是打好的, 一有风吹草动,不问好兵坏兵, 马上随大流狂奔。 男人们都在番边,只能负责寄钱。 外曾祖母, 外婆一家, 姨婆一家, 都是妇孺,跑到过香港, 鼓浪屿和大陆。  厦门是个岛, 被日本占领了, 灌口在海的那边,是大陆,是国民党的。怕孩子们走失, 鼓浪屿的住址让孩子们反复记诵,是“鼓浪屿某某东路门牌64号”, 妈妈到今日还牢牢记着。外婆会写信, 走到哪里, 姑婆和外公就把钱寄到哪里。亲手写的信,番边就不用担心是别人来骗钱。

如果外公也识字,能写信的话, 外婆可能会带着三个孩子去吕宋。那年, 外曾祖母带着外婆一家, 姨婆一家跑日本跑到香港。外婆看报懂时事。报纸上一日日报道,日本要占香港了。 有一天有人上门, 说是受外公之托,来带外婆一家去吕宋的。 那人带来了外公的相片,外公的信, 还有办好的手续。 事情无法确认。不敢贸然跟去, 怕碰上骗子。大舅公, 就是外曾祖母的大儿子, 也帮外曾祖母做了手续。 但是, 姨婆丈也在南洋, 并没有托人做手续来。 外曾祖母不忍骨肉分离,死活不让走。 外婆也担心碰上骗子。  香港不能呆了, 因为又小又挤,番边又无法寄钱, 大家又回到了乡下。好歹乡下有地,能活命。

外公抗战后回来, 证实这件事是真的。不过,那时,南洋也不更好呀,日本人在那边,比在中国还凶。

乡邻有人留在香港, 后来境 遇艰难。 日本人占了香港,大家没得吃。 乡邻凤仔的大哥 上山去砍柴, 一去不回。他家里人估计他被日本人害了,只能以他失踪那天做他的忌日。

外婆对香港最深的印象是挤。没水。 她记得一句香港话, “西跨等西跨”, 就是“屁股挨屁股”, 是一位邻太太的口头譂。

最后一次跑反是1949农历822 这一次只跑到姨婆家, 本来是准备一起跑的, 却发现这些兵并不凶,不必跑了。 

这一年早些时候, 外曾祖母带来一个消息。有人发现了一窝眼镜蛇蛋, 蛋壳上有字。  蛋壳上的字是“八一”。眼镜蛇的蛋, 生出了锦 蛇。 而锦 蛇是无毒的。民间认为, 这些兵会在八月初一打来。 共匪看起来很凶,像眼镜蛇, 可是 来了会变好。 事实是, 那一年闰七月。解放军是农历八月二十四日打来的, 新历是十月十七。 “八一” 写在他们的帽子上。这些兵一点也不坏,像锦 蛇。

外公自己不识字, 却买了很多书给外婆看。 我上中学时, 外婆家里的抽屉打开, 还有一些书。 有《乾隆游江南》, 《玉梨魂》。 有一本书叫《先生和一个外女士的婚姻》, 讲有钱的留学生先生如何的英俊潇洒,温文尔雅,身手矫捷, 绅士风度, 打败了白人情敌, 泡到了白人老婆, 并一起回国。故事平淡无聊。只有一点印象很深, 说的是女士见到了众多女眷簇拥的婆婆。 很惊讶婆婆那么显老。在英国, 这个年纪的老太太看起来年轻多了。 另一本书被虫子咬得一凹一凹的, 讲的是民国时, 平民破产, 儿子去当兵, 妈妈气得吐血。 说是“好铁不打钉, 好汉不当兵”。 这本书有插图, 儿子的肖像, 二十岁左右, 表情松弛, 有点笑意。妈妈的肖像,四十岁以内, 梳圆髻, 愁苦模样。

还有另一本书, 是宣传基督教的。用闽南语写的歌谣,歌颂天父, 劝人入教。厚厚的一本。

家里本来有很多书, 都被后来住进来的兵和工作队给弄光了。这些剩下的书, 后来慢慢也没了。 就像小时候, 老旧的抽屉一打开, 总会见到一些古铜钱, 断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绿玉,子弹壳等, 后来也渐渐消失了。

外婆的抽屉里, 放着一两封没寄出的信。或者是草稿。给番边的。 半文言的信,写得行云流水。其实外婆仅上了几年的学。当时想把这封信拿走, 没有拿,也就消失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南郡 回复 悄悄话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