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闽南故事(32) - 正月的春枝

(2016-02-11 19:19:16) 下一个

闽南故事(32) - 正月的春枝

 

就要过年了。 妈妈打电话来,嘱我大年夜要给佛祖敬发糕。 我说我已经买了一笼年糕, 敬佛祖了。 妈妈说不是, 年糕是初九敬天公的。 她说二九眠,就是年三十应该敬发糕和米饭。妈妈用ItalkBB , 她有一个北美的号码,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我会蒸馒头,蒸的很好。 但是对发糕没有把握。我还有一套极好的素菜谱, 里面有发糕的做法。 但是发糕是米加面混合做成的, 平时不做, 没有把握能做好。我 想一想, 还是去华严寺,那边很多台湾人, 每年义卖。 果然就有发糕。他们还炸油饺,我们小时候过年必备的,外形像饺子,里面是花生粉加糖,又硬又脆。

 

妈妈说, 米饭应该装在小陶锅里,装得满满的,尖尖的,预示着来年富足。发糕也要发得高高的。表姐用饭碗装的米饭,妈妈觉得不够好。妈妈用的是小炖锅里的那个小陶锅,装得满满的。 米饭和发糕, 一左一右, 摆在供桌上。对啦, 上面还应该插上春枝。

 

春枝, 美丽的记忆。包贡糖的红纸,裁成小片,用手一捻,捻出皱皱来,这个是花瓣,三四个花瓣,加上两片叶子。用饭粒黏在香脚篾子上,就成了一枝惹人怜爱,喜气洋洋的春枝。香脚篾子也叫香脚,就是我们烧完香剩下的小竹枝。一切就地取材。我小时候年年看妈妈做春枝, 觉得很美,是正月的一部分。外甥女去年回国,看见了,却很惊奇,觉得美不可言语。她马上拍照留念,传来给我。

 

我跟妈妈说,我来做春枝。夏天的时候,阿姐回国,正好带来贡糖。我吃了糖,把红纸都留下了。正好派上用场。我以为春枝很容易做,一动手,困难重重。跟妈妈来回通了几次电话请教手艺。花瓣我以为是用手捻的,其实不是。要剪出拇指大的一片红纸,比拇指略窄。一头略尖,卷在筷子上,往下一撸,倒翻出来,就是个花瓣。我试了好几次,剪了好多红纸,不行。到百度和古狗上,找做春枝,这两位却一点信息都没有, 提都没提。原以为台湾那边有人会上这个信息,却也没有。妈妈说筷子若不行,可以试试香脚, 我一试,更难了。

 

忙了一阵,没有成功, 已经放弃。想想还是要做。 叶子容易,一面剪出尖尖,一面不用那么尖。正面黏在香脚上,一翻,红色在上,两片叶子成了。有了基础, 信心就来了。无论如何要完成,果然做成了。意思到了。技术还可以提高十倍。下次回国时,一定跟着妈妈做一遍。等到我写这段短文时,我才意识到,我花瓣做反了,卷的时候,应该是红色朝里,重新做了出来。果然,效果好多了,赶紧改进我的春枝。

 

“春” 在闽南话里与“余”同音。插上春枝, 年年有余。那锅饭,是“春饭”,到初三那天,要挖出来倒进锅里,加上米,做出一大锅米饭。年年有余。

 

在闽南,正月前,妈妈们要给出嫁的女儿送花。外曾祖母每年都会给两个女儿送花。外婆和姨母婆都会得到。我问妈妈,春枝是外曾祖母做的吗? 妈妈说不是,那时候有卖的。可以买到, 不用做。解放后,买不到了。大家才自己动手做。那时候, 正月快到时, 就有人担来卖。 卖的是纸花, 胖花,双春,春枝, 还有佛主围和云马。二十四那天送佛,佛祖要去天上做客,骑的云马,佛祖围是装饰品。外曾祖母送的是双春和春枝。

 

双春是两朵红花,一朵一朵红的, 有功夫茶茶盅那么大。外曾祖母送两对。正月那天, 外婆就插在头上。 有人插, 有人不插,插一会儿,热闹热闹。外婆梳圆头, 大大的发髻,两朵花很热闹。外婆还有日常插的花,红线缠的,小拇指大,很精致,出门做客时插着,正月也插。娘家送来花,希望出嫁的女儿有身,多生囡仔, 囡仔就是花。我知道花有囡仔的意思,妈妈的小学老师曾老师 在年轻时,得到一个算命先生的预言,“七朵白花白苍苍。”她后来生了七个儿子。

 

妈妈搬来莲兴里以后,还在江头市场买到过春枝。那是1995 年了。 一个阿婆在卖。放在一个圆圆大大的茄萝上, 红红火火的。 妈妈回家, 发现阿婆多找了五毛。妈妈回去还钱,跟阿婆说,你找错钱了。 阿婆好紧张。妈妈赶紧说, 是多找了钱。 阿婆好感动。纸花是薄利的东西,解放前一角银, 一毛钱一大堆。所以妈妈老远的搭车去还阿婆钱。

 

 

 

 

2016-02-1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