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BeautyinAutum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东西方礼仪…共同成长小组的第一次讨论

(2013-09-12 07:25:57) 下一个

暑假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共同成长小组又开始了新学年的聚会。

小组的孩子们送走了两位高中毕业生,包括我的儿子,却也迎来了更多的加入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新学年我们的小组已经发展到十五家之多,第一次全体聚会,家庭的住宅已经容纳不下,我们借了小镇的会议室来举行我们的第一次聚会。

聚会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选这个主题呢?当有位家长跟我提议与孩子们讨论这个主题时,她说的是,她注意到如果开车接送一帮孩子,美国孩子下车时很自然地说谢谢,在外面碰到认识的美国孩子,美国孩子也会很自然很热情地过来打招呼;可ABC的孩子通常下车不知道感谢,平常碰面就像不认识一样。这位母亲的顾虑,我也有同感,不说是ABC的孩子,包括海外的华裔成人都有这个倾向。

我每天在小镇上带着狗儿散步,如果遇见美国镇民,通常大家都会至少“嗨”一声,但如果遇到东方人(绝大多数都是华裔),对方多数头一低就过去了,我一张笑脸通常就僵在那里。如果我们大人都这样,怎能期待我们的孩子会热情主动呢?

带着我的两个ABC孩子回国度暑假,有一件事也困扰我,就是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我国内的亲友,当然这跟中国人的七姨八姑相对复杂的称谓有关,他们不大明白。记得有一次,我女儿第一次见到我的一位长辈,我让她叫“表舅公”,她大小姐竟然当着这位长辈的面说:以前从来没见过,就不叫了吧!然后就自说自话走开了。我无地自容,想我的这位长辈一定认为我欠缺家教,孩子不懂得尊敬长辈!可一样的家教却会有不同的孩子,相对来说,我的儿子比较好说话,嘴巴也比较甜,他记住了凡跟妈妈差不多大的都叫叔叔阿姨,跟外公差不多大的,就叫爷爷奶奶,基本上一路下来,他从没给过我任何难堪。

青少年小组聚会,我们先是父母一组孩子一组分别讨论这个所谓的礼仪问题,为人父母们普遍觉得ABC孩子对中国人的称呼确实不是十分明白,因而做的也不是很合父母的心意;孩子们对海一代很多的行为也是不能理解,从这些差异我们又谈到东西方礼仪的差别……但是我们很多家长都认同台湾裔中国人的后代普遍比大陆背景的华裔后代要懂礼貌,这可能又要牵扯到文化大革命对我们这一代人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破坏;还有一点父母们的感觉,华裔的孩子在自信心上比起白人的孩子欠缺很多,这似乎又牵扯到ABC的身份认同等多方面的因素。总之一个小小的礼仪问题,其实带出围绕着这个问题的很多复杂的因素。

等到家长们和孩子们合在一起讨论时,我们才发现,本来想帮助孩子们健全礼仪的我们反而被孩子们批得张口结舌的。老调重弹的华裔成人礼仪方面最欠缺的是:声音太大!这两年来,我们不断地听到孩子们这么说,可能这真的是我们中国人很难改正的习惯。孩子们还提到华裔家长们很多不注意个人的仪表,尤其是穿着方面不合场合不注意整洁等等,这个确实也是我们这一代所谓的精英们尤其是那从小就被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高才生们所不屑的,似乎都像陈景润那样生活不拘小节的人才是真正的学人学者。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可为什么我们海一代在海二代眼里欠缺礼仪而海二代所遵从的礼仪又往往令我们海一代尴尬万分?这里面我们可能需要先探讨一下东西方礼仪的差别。

首先,从待人接物上说起,中国人见面称呼长辈为先,各种称呼繁杂多样,西方人却可以直呼其名。中国人习惯从自己的角度为别人着想,到别人家做客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如果主人说:请喝茶!通常客人会说:我不渴,不用麻烦!在餐桌上,主人会为客人夹菜,希望客人多吃一些;而客人通常会客气:够了,吃饱了!太丰盛了!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中国人如果赞美对方:真漂亮!真能干!对方要谦虚:哪里,一般吧,马马虎虎。有人说中国人在这方面虚伪,可这是一个传统的习惯,所以不应该简单的下定论。

再说西方人在这方面,你去做客,他可能会问你要喝什么吗,如果你客气说不渴,他们会很尊重客人的意愿,也就真的什么都不给你喝了,就象在餐桌上,他们是不会给你夹菜的,如果你说吃饱了,他们也决不会再勉强你多吃一口。说到赞美,西方人通常对被赞美后简单一句谢谢就可以了,并发出由衷的笑容,谁不喜欢被人夸呢!似乎西方人的礼仪比较符合人性,但是,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只有彻底弄明白每种习俗的不同之处,才会真正的从心里尊敬他人也同时让自己被别人尊敬。

我所不喜欢的是有些海一代,接触了西方的文化之后,对自己的根文化彻底否定横加指责,把海二代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彻底隔离,却又无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百分之一百的外国人,所以,很多时候,造成海二代成了一个蔑视根文化却又缺少自信的人。我们只有让孩子了解到两种文化的差异,真正懂得两种文化的精髓,才能让孩子有识别能力,选择两种文化的好的东西,超越传统和成为综合多种文化的一个明白并宽容的人,不是站在一方指责另一方,而是能身处东方就能用东方思维,身处西方就能用西方思维的人,就拿称呼来说,在西方社会就知道遵从西方的礼仪,遇到中国人,就知道用让别人听着舒服的称呼。

再说到给人劝告这方面,中国人给朋友孩子劝告通常是很直接的,比如说:你要多穿一件衣服!你太瘦了,要多吃一点!通常西方人在这方面比较婉转,他们会说:哦,有点冷哦!如果是我,我会穿件外套!当然西方人也有说的比较直接的,但那通常关系比较近才会。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士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的。所以对于女性的年龄、男人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等,这些他们都认为是个人隐私范围,信件、日记等等更是不会擅自看别人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比较没有疆界,年龄、收入、婚否都是随便说的话题,父母更觉得孩子是私人财产,孩子的信件、日记随意看,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然,随着今天西方文化的一点点涔入,今天中国的父母们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多的改变。

我想起文轩的天地一弘曾说过:中国人的文化是熟人的文化,而西方人的文化是陌生人的文化。不无道理!因为是陌生人,所以总保留一定的距离,比如,排队的时候西方人总是习惯和别人保持距离而中国人因为是熟人,就不存在这个距离,最好勾肩搭背,我知道你你知道我,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不分你我,共享对方的私人生活。而且,长者往往可以随意问及晚辈的私人生活,以显示关心。

一旦我们弄懂这些,就没必要为了回国你的姑妈问一句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而大惊小怪,海二代惊一下,我们可以解释,海一代再惊,就未免太过矫情!你又不是不知道中国的习俗,在西方生活几十年也并不能把你中国的印记全部抹去吧!

而我们所要帮助孩子做的,也正是在懂得两边习俗礼仪的同时,能宽以待人并严以律己!

最后再说一点时间观念和礼尚往来的概念。西方人时间观念比较强,即使是亲友见面也会事先说好时间,很少会冒然造访!这点上对中国人来说以前是很难理解,父亲看儿子还得先征求儿子的意见定好时间再见,简直是不可思议!在中国确实是不可思议,中国人的亲情观念第一,亲人之间没有隐私也没有任何所谓的个人观念,对于父母,孩子的一切都跟他们有关,就象有些父母造访长大成人成家的孩子家,会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因为我给了你生命,你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我姑且不去评论这样的行为的好坏对错,只就事论事。不过今天,我也看到中国社会的改变,很多小家庭与原生家庭分开过自己的生活,但是,啃老也好、坑爹也罢,仍然可以看到中国家庭之间的这种连接。在这样的不可分离之下,时间观念肯定是会跟西方不一样的。

说个题外话,海外的中国人聚会,很少有不迟到的,我们以前在加州有个朋友圈,通常说晚上六点聚会,最早到的一家也要到快六点半了,很多都是迟一个钟头才到,形成习惯了之后,我们不想等太久,下次聚会就把时间提到晚上五点,结果他们还是快到七点才陆续抵达!

礼尚往来在西方人看来重在心意,比如,送礼物,圣诞节也好感恩节也好,他们会记得给亲朋好友送件礼物,有的礼物可能价值并不大,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他们通常会在送礼人面前当面打开礼物,并说出感谢赞美礼物的话。我的美国邻居,常常会在我家大门上挂个袋袋,我儿子考上大学、我父亲来访等等,她都会送件小礼物,有的礼物甚至是她亲手做的,不需要几个钱,但是是一片心意,每次我们看到都很感动。

中国人在这方面跟美国人却不大一样。中国人的情感本来就很含蓄,接受礼物的人很少会当面拆开包装查看礼物,而且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因为中国人认为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

海外的中国人我指的是大陆背景的,很多不懂得礼尚往来的观念,这点我觉得上海人相对比较懂得。比如说,我喜欢呼朋招友,以前在加州更是自己做点好吃的美味,喜欢叫朋友来一起品尝。可有的人总喜欢到你家来吃,却从来不会回请你,老实说我这人这点上以前比较马大哈,不大在意,可我家上海人有时会说怎么从来没见过某某人请大家去他家?我这才注意到,而一个朋友圈,这样的人慢慢的一定会招致大家的不满,最后剩下的常聚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知道礼尚往来的。所谓的礼尚往来,就是有去有回,你给我一份我也知道还你一份,倒不是扯平,而是相互都能给予和接受,任何单一的给予都长不了,长期的想占便宜也会让别人不舒服的。

这点上我们有必要让海二代懂得,比如;回国送中国人礼物就需要稍微论一下价值,如果我们因为在西方生活了几十年,回去就用西方人的观念来做事,买个几美金的东西回去送你的中国亲友被别人说了,你还说人家老土或者太物质,只看重价值多少,不看情意,那你就是有些忘了中国人的习俗了!我们通常愿意选择性的接受或者说运用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就比如接受了西方人小价值礼物的习俗,选择丢掉中国人大价值的物质重担,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明明知道中国人的礼物观,就不该硬性的用西方人的礼物观来为自己的行为作掩饰,与其送便宜的礼物被人说,还不如什么都不送,到了那里看别人需要什么再实际地伸出援手! 

总而言之,我希望我们的第二代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东西,而不是一概摒除根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自己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两种或者多元的文化。我希望有一天,海二代看见他们的父母与朋友抢着付账单,再不会用那种惊讶和奇怪的眼神做鬼脸,而是能耸耸肩,轻松地对他的同伴和美国朋友解释:中国人都这样,他们看重的是情分!然后礼貌地对付账单的长辈说一声:谢谢请我们吃饭,真好吃!那我就会很骄傲!这样的ABC孩子才是我心目中综合文化的典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说的有道理!有一点想说的是,我就很懂得礼尚往来!
恩朵妈 回复 悄悄话 理想啊,没有在中国浸淫式的生活和感受,孩子们如何达到完美的中西合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