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戴榕菁在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里程碑式的“DoestheInertiaofaBodyDependUponItsEnergy-content?”【[1]】之前已有一些牛人们纷纷提出E=mc2或者E=amc2(a为系数)。其中最牛的当然要数据说是最早推导出E=4/3mc2的汤姆逊(J.J.Thomson),也就是用汤姆逊云室发现电子的那个英国牛人。但据说他的论证比较粗糙,所以搞出椭球体的美国牛人海维赛德对他的推导过程进行了修改,但结果仍是E=4/3mc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戴榕菁在“没了洛伦兹,能量减半。。。。”【[1]】一文中我运用爱因斯坦在他发表E=mc2的历史性文献“DoestheInertiaofaBodyDependUponItsEnergy-content?”【[2]】中的思路,在没有用到洛伦兹变换的前提下推出:E=mc2/2(1)专业物理学者或任何熟悉多普勒效应计算公式的读者应该马上能看出,我在该文中的推导与爱因斯坦的原文中的推导的唯一区别在于对多普勒效应的计算的不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戴榕菁 前文“很遗憾,看来E=mc2错了。。。。”指出爱因斯坦的著名的质量-能量关系因为必然涉及错误的洛伦兹动钟变慢或动尺变短所以一定是错的。这里我们在不涉及洛伦兹假设的前提下来推导一下质量-能量关系。 设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坐标系(x,y,z)中,另有坐标系(ξ,η,ζ)以匀速度为v的沿x轴相对于(x,y,z)进行平移运动。这时我们从物体m沿x轴向两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戴榕菁 随着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一边承认狭义相对论有问题一边又坚持说洛伦兹的动钟变慢没问题,或反过来一边说动钟变慢错了一边又坚持说洛伦兹变换没错,我重新审核了一下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我的一些推导,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而这个重大问题导致我当初得出了一个结论是“E=mc2没错,只不过它不属于狭义相对论”。现在看来这个结论错了,正确的结论应该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4-17 11:04:58)
戴榕菁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2023年4月6日的题为“InterpretationofthesolutionofMaxwell’sequationsforamovingHertziandipole”【[i]】的文章说:【thoughtexperimentsdemonstratethattheassumptionthatarelativevelocitycanbethecauseofatimedilationleadstoalogicalcontradiction.思想实验表明,相对速度可能是时间膨胀的原因的假设会导致逻辑上的矛盾】因为他没有给出相关思想实验的参考文献,我也不好肯定那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戴榕菁 理论物理学家现科普网红SabineHossenfelder可以说是一位铁杆的相对论者,她的每个视频都必提爱因斯坦,同时她也是外星人说的坚定的反对者。不久前还在她的视频中嘲笑哈佛大学的UFO专家Loeb教授说他只红了5分钟。 但在上周六(2023年4月8日)的视频中她对相对论的痴迷及对外星人说的排斥似乎同时出现动摇: 从该视频可以看出,Hossenfelder改变对外星人的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4-11 09:16:11)
戴榕菁 去年9月份我贴出了“机会欲望”一文,指出了机会所导致的欲望的一些基本特点。但是该文有一个严重缺陷就是对机会欲望之负面效果强调的不够,以至于容易导致读者的误解。机会产生欲望,这原本确实属于自然。但人之欲望的盲目和贪婪使得机会欲望在更多的时候可以不但成为个人的陷阱而且成为社会团体甚至区域或世界范围的梦魇。 本文重点讨论一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4-04 13:54:22)
戴榕菁今年二月份我贴出了“这一招会影响一个人的睡眠。。。。”一文,说的是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将“既困又累但就是睡不着”当作一种本领来训练,但久而久之会因此而影响睡眠的能力。将该文改写为英语时,我加入了对这种现象背后的思维哲学的讨论【[1]】。所谓思维哲学即Philosophyofmind,谷歌翻译为心灵哲学,我觉得称之为思维哲学更为恰当,因为有关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戴榕菁 之所以反复谈相对论质量,相对论动量和相对论能量这几个量是因为它们不但对于我已完成的推翻狭义相对论的工作很重要而且对于认识量子场论的逻辑缺陷极为重要。所谓的相对论质量(也被称为动质量)指的是: M=γm(1) 所谓的相对论动量指的是: P=γmv(2) 所谓的相对论能量(也被称为相对论总能量)指的是: E=γmc2(3) 其中m是粒子的质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戴榕菁 一.背景 过去这两年里我经历了非常夸张的文献调研,尽管我所能接触的文献仅限于网上免费文献,而大多数的网络科技专业文章是要有机构账号或按件收费的,而我既没有机构账号可用,更没有一分钱可用来调研的经费,所以我很难按照我过去在大学或研究机关时那样顺着一篇文献去找列出的参考文献即可。当然,象维基百科这样的网站为我进军未知领域提供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