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我们并不比别人特殊,只是恰恰是我们这些人赶上了那个岁月,而被冠以“老三届”的称谓。
个人资料
博文
《北大荒纪实之七:“核桃酥”与比萨斜墙》
“核桃酥”我说的这“核桃酥”可不能吃,没看带着引号吗?为了改变住窝棚,睡土炕的落后状况,兵团各个连队兴起了盖砖瓦房的高潮。我们连也不例外。马上抽调了两个班,一个男工班,一个女工班,开始制砖烧窑。也巧了,这两个班的班长都是咱学校的同学。咱北京知青干不干暂不说,讲个先声夺人,要有气势。在窑场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北大荒纪实之六:木刻楞和漏水的顶棚》
木刻楞木刻楞: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音反正是这么发的。用得是整根木头,一层一层往上架,木头与木头相交处,砍出槽来,再用大穿钉穿上,跟搭积木一样。门窗位置要预留好。木头和木头之间的缝隙,用茅草裹上泥塞满,外面再用泥漫一层,住在里面冬暖夏凉。不过外面每年都要用泥漫过。因为旧的泥层由于被雨水冲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北大荒纪实之五:火炕和火的洗礼》火炕“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多少代农民的梦想。土地和牛,有了又没了,没了又有了,又没了,只有这“热炕头”一直伴随着农家。中国北方农民传统住家的布局,进门就上炕,炕占了房子三分之二的面积。炕上靠墙放两只箱子,如果里面还有东西,就算是富户了。东北农家则是一长长的大箱子,箱子外面还画上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08-10-13 03:36:12)
《行香子一首》07年什刹海记
太液荷香,垂柳轻颺,丝丝夏雨沾衣裳。斜街小巷,曲水边旁。远客相访,波荡漾,语衷肠。文墨荟萃,词短诗长,裁剪云片写文章。银锭观山,瀛州远望。且再添酒,重把盏,醉夕阳。
《七绝二首》
携侣浪漫后海旁,骤雨更添游兴昂。遍寻豆汁皆不见,隔岸飘来烤肉香。
十里荷花连天碧,两岸垂柳翠欲滴。燕子呢喃休多语,芙蓉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08-10-12 00:26:08)
我和烤肉“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记得第一次去吃烤肉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家里来了什么远地的亲戚,且多年未见,特别破费到什刹海的烤肉季给客人接风。当时住的离什刹海很近,经常到那里玩儿。但进“烤肉季”坐稳当了点菜吃,却是鲜有的事。店面不大,桌椅是暗红色的,不少地方漆面已脱落,但木料货真价实,丝毫没显磨损,纹路反而欲厚重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北大荒纪实之四:汤之歌和红烧肉》
司务长姓“汤”没菜吃!整整一冬的萝卜、土豆、白菜让弟兄们的胃快翻到外面了。虽然开春了,但菜还要等一个多月、倆月才能吃上。新建连队就更惨了,就是烂土豆白菜还得向其它连去乞讨。那吃什么,喝汤!如果连队能磨豆腐,喝上口豆腐汤,那属“大席”了。通常是,大酱汤。说白点,喝盐水。汤喝多了,自然“湿”兴大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北大荒纪实之三:头痛粉和冰包子》
头痛粉
有几年,北大荒赶上涝灾。小麦地是一片汪洋都不见,穗在何边?得下水捞麦子,看哪儿漂着穗头就捞起来。有人偷懒,看到麦子了,到跟前,脚一使劲,踩到泥里算了。(等水退了,一片片麦苗茁壮成长。也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前面几个人捞,后面跟两人抬个担架,把可怜巴巴的几根麦子送到干地上去。康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北大荒纪实之二:嘎牙子和大碴子第一顿饭:嘎牙子炖豆腐
经过三天三夜火车的漫长旅程,又在卡车上颠簸了五、六个钟头,终于来到了打渔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3师21团5营12连。大家尽管早已是昏昏欲睡,但到“家”了的兴奋还是让我们跑到河边,用挠力河水洗了一把脸。不知是清凉的河水使我们清醒了,还是终于又踏到实实在在的地上令我们振作,另一种感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08-10-10 02:18:32)
胡同音响(三)
“磨剪子嘞,锵菜刀。”这也是我们爱学着吆喝的。磨剪子的是担着一条凳,有生意了,就撂下凳子,骑马式的跨坐在凳子中间,条凳的两头,各有一块磨石,一粗一细。先用粗石磨,然后用细石。要是刀太钝了,或太多豁口,他还会从挂在凳子上的布袋里掏出一把戗刀,那刀特别锋利,应是好钢打的。用它戗那些钝刀,就跟用鉋子鉋木头一样,铁屑子呲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10-10 02:16:15)
胡同音响(二)
春天的鸡仔儿、夏天的蝈蝈春天到了,买雏鸡的也走街串巷来了。一个竹批子编的大圆笼,装满了刚孵出来的毛绒绒的小鸡仔儿。鸡仔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喙缘上还有着淡淡的黄色。后来会背两首诗了才知道“口角黄消乳燕飞”的细腻。翅膀一点点儿大,也会呼扇呼扇的摆动。挑小鸡儿时不知道为什么都要看屁股,老人说是要看屁股干不干净,沾上屎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11]
[12]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