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9-04-12 05:34:34)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纣之不善,积毁如是;周公之德,吹捧亦不如是;两个方向都是夸大得越来越厉害。前人说一,后人说二,举一而反三,顺势也易,大众为之;逆势也难,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11 05:52:00)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孔子为求;曾子欲得心安而枉法。 子曰,“政者,正也。”“上失其道,”当谏之以正其道;“民散久,得其情,”当公正无私以正其行。 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礼得而法枉;曾子,“慎终追远,”“哀矜勿喜,”心安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10 05:41:4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曾参以“孝”得闻,故三句话不离孝。“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坐享其成,易;改革进取,难。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是为鉴证。 孔子主张“复礼”、“正名”,子曰:“政正也。”他很想正前辈之过,改鲁国三桓当权之政,只是他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09 05:37:09)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我亦闻诸夫子:“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不可徒行也。”——是礼也;“必也亲丧乎!”——是情也;“礼”,我所欲也,“情”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曾参取孝,孔子取礼。&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08 05:20:4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参悟内,子张务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谓克己有余。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并重。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而曾参说——“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07 05:05:08)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游、子张同属半斤八两,孔子笑子游,“割鸡焉用牛刀?”论子张,“师也过。”两人都是“过犹不及。” 然子游此语有自我抬高之意,与子贡赞颜回:“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大不相同。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06 06:39:08)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只要有心,形式可以各宜当情。论三年之丧,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说的也是以发自内心之情为本。 &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05 06:35:27)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推之;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诱之; 唐太宗把“仕”放在“彀”中,文人精英遂争先恐后地往里钻。科举一出,中华文化思想遂走上独木桥,进则出将入相,退则高山流水。一头名利,另一头清流,实际上成了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辛弃疾慨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04 06:53:15)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之言虽过,但“抑末也,本之则无”正中要害。子夏之答自以为辩解得当,然“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恰恰暴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4-03 06:46:17)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斯言看上去冠冕堂皇,实则空洞无物。大、小本相对而言,一人一个标准,而且个人的底线还可能有升降。比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冉求认为是小德可以出入,而孔子显然认为他逾了大德之闲,所以才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再比如,吴起杀妻求将,是超越了大德底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