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和闺蜜康姐都已到了资深年纪,我嫁给了广东老公,她常年在深圳打拼。广东人嘴甜,称每一个女人为“美女”,那么与广东有着深厚缘分的我俩就是理所当然的“资深美女”。我俩均从事金融行业,忙起来的时候,日常生活就像打仗似的,十分钟就搞定梳洗化妆,连上美容院都觉得是浪费时间。尽管无暇精心保养,我俩的肤色一直很白,肤质不错,不乱长小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1-02-25 16:23:00)

介绍完梵高的《盛开的扁桃树》时,我突然想到平时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似乎没有发现“apricot”(杏)这个树种,为此特地通过搜索引擎求证。求证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原来某些再版的英文《圣经》已经把《雅歌》里(SongofSongs)原本含有“apple”(苹果)的四段歌词修正成“apricot”了,如下:《雅歌》第2章第3节:“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杏树在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890年2月,在法国圣雷米(Saint-Remy)的圣保罗修道院(SaintPaulAsylum)休养的梵高收到弟弟西奥(Theo)一家的来信,得知他们刚刚添了一个儿子。弟弟在信里写道:“我们将用你的名字给他起名,希望他能像你一样的坚定和勇敢。”激动不已的梵高为小婴儿画了一幅《BlossomingAlmondTree》作为贺礼,他结合了日本浮世绘的部分创作技法,在天空蓝的背景上绘了一株艳态娇姿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二:圣草传说在《圣经》时代,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生长着许多唇形科(Lamiaceae)的香草,包括百里香、马郁兰、薄荷、牛至、迷迭香、牛漆草等,这些全是平民大众触手可及的香草。其中前五种已经成为当今温哥华居民常种的厨用香草,最后一种牛漆草(hyssop,学名Hyssopusofficinalis)则不为广大新移民熟知。《圣经》中有几处提到了hyssop:《诗篇》(Psalm)第57章:求你将我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我从温哥华回珠海探望未婚夫杨,杨的一对好友小田和小蔡不时陪着我俩去郊外踏青。小蔡是一位身材修长、明眸皓齿的广东美女,她告诉我,她和小田是通过珠海最著名的一个非盈利性质的交友网站认识的,两人还不时在群里高调地发表爱情宣言。她身边有好几对朋友都是通过该平台相识、相恋并喜结连理的。我津津有味地听着她的叙述,一旁的小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1-02-10 11:15:44)

老公从花圃里买来一盆铁十字酢浆草(俗名IronCross,学名Oxalistetraphylla),摆在朝南的阳台上。他说我近来的运气稍差了一些,希望四叶酢浆草能为我转运。这种原生于墨西哥的酢浆草有着四片心形叶,每片叶子的尖端结合处生着深紫色斑块,形成十字状。它的五瓣花是玫瑰红色的,随着柔软的花柄微微下垂,每到黄昏或阴雨天,叶片和花朵会合起来,等太阳出来时又重新张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自她走后,园中一片荒芜,只有她当年亲手植下的情花越来越茂盛。每到秋天,如同变魔术似的,几乎一夜之间,杂乱的草地上忽然冒出一朵朵粉紫色的漏斗型的花。开花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到一片遮盖或衬托的叶子,这种酷似番红花的花朵挤占了成片的空间。柯林斯(Corinth)本地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花,有人叫它“裸女”(nakedlady),开花时片叶不遮,不就像一群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1-01-31 16:30:30)

绿色的花很少见,所以每次见到开着绿花的大戟属(Euphorbia)植物,我都会停下脚步仔细欣赏。该属包括了2000多个不同种类,大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只有极少的品种为灌木或肉质植物。折断枝叶,会流出白色的乳汁,这是判断大戟属植物的一个重要依据。最为天下人熟知的大戟属草本花卉是一品红,深受多肉迷们喜爱的肉质大戟包括珊瑚大蓟和龙骨。大戟属多肉一般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1-01-26 11:49:40)

(一)海岛上的石头庄稼有一阵子我和先生疯狂地迷上了多肉植物,一口气收集了将近两百种,夏天把它们摆在阳台上,待户外气温降至五度以下,我们又把所有的“肉肉”收回到客厅里。我们特地买了几盏植物生长灯,每天对着“肉肉”光照八小时。如此精心地伺候着,还是有不少多肉在冬天出现了徒长现象,应该是光照不足引起的。两年后,我们泄气了,淘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几年前,几位著名的非英籍文学评论家们共同推出了一个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排行榜,女作家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1819-1880)的小说《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被评为最伟大的小说。不过她在中国的名气远不如同期的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和简.奥斯汀,她的部分重要作品并没有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我想这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外语人才凤毛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