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祭

1989年6月4日那个夜晚,和随后的黎明,从未远去
博文
关税的定位问题 很多时候政客(包括川普)把关税当作对他国“惩罚”的工具,但实际上,关税本质上是一种税收手段,目的应是调节贸易结构、保护产业、补充财政,而不是单纯的外交制裁。 恢复正常贸易环境 美国长期以来在一些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外过度依赖,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适度的关税可以让市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相对正义性与日占区秩序 日本侵华战争固然是侵略战争,带来了大量苦难与暴行。但若从历史的现实主义角度审视,不应忽视其中的复杂性。 在部分占领区,日军的统治表现出一定的秩序与效率:建立了统一的行政体系,保证了基本的粮食供应和治安,甚至在灾荒时期采取开仓赈灾等措施。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部分日军在信阳等地开仓施粥,帮助灾民维持生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全球气候正滑向前所未有的危险临界点。极端高温、暴雨、干旱、海平面上升频繁刷新纪录;极地冰盖、永冻层、亚马逊雨林等关键生态系统接近不可逆的tippingpoint。一旦跨过这些临界值,地球将进入失序的新常态,全人类都无法幸免。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本应采取最严厉的合作与行动。然而现实却是:学界、政界和企业界仍然惧怕“绿色冷战”,害怕制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声明:以下内容为阴谋论设想,仅为思辨和创作参考,并非事实结论。部分涉及现实报道的内容仅作背景材料引用。 一、战争为何总在中东燃烧? 中东地区仿佛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以色列对哈马斯、真主党乃至胡塞武装的接连打击,似乎意在“清扫一切威胁”,营造彻底稳定的安全环境。然而,诡异的是,每当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越接近“终结战乱”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73年9月11日,智利发生震惊世界的军事政变,军队推翻了阿连德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府。核心人物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的历史角色至今充满争议。从历史任务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皮诺切特的功能性作用不可忽视,同时也凸显了共产主义在国家治理中的潜在风险。1.阻止社会主义激进化的演变阿连德通过民主选举上台,但智利社会结构——庞大的农村佃农阶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8-25 06:36:52)
1.生产与销售本地化(针对本国市场)原则:企业在本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应优先在国内生产或雇佣本国劳动力;境外生产和第三国销售不受限制或惩罚,只要不进入本国市场即可。措施: 分行业本地化目标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零售、服务业):本国市场销售额对应本地雇佣比例≥50%。 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半导体):可放宽至30%。 实施过渡期:3-5年。 试点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虚构的“劳动力不足”当代日本政界与财界反复强调“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并以此为理由推动大规模移民政策。然而,这一说辞并非客观事实,而是企业扩张逻辑下的政治修辞。 如果经济规模无限追逐全球化扩张,任何国家都将永远“劳动力不足”。 劳动力的短缺,并非源自人口自然减少,而是源自财阀对“低成本人力”的无止境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引言“两国方案”被西方社会奉为解决巴以冲突的万能钥匙,其背后的逻辑是:各方都应遵守国际法与协议。听起来很美好,但这套逻辑的前提就是——对手是君子。现实中呢?恐怖组织、极权政权和冷血政治操盘手,让所谓的制度理想显得天真得可笑。制度假设的幼稚联合国、欧洲各国和西方机制长期依赖“理性假设”,认为冲突各方会遵守规则、讲究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引言自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一直面临官员腐败与财政管理的双重挑战。很多人误以为“经济增长掩盖了腐败就等于廉洁”,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将从历史与制度角度,分析邓时代至习时代中共的财政逻辑,探讨财政危机集中爆发的原因。一、邓以来的中共:靠经济掩盖腐败 经济高速增长的缓冲作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年均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快速增加。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中共政治舞台上,习近平与薄熙来都是毛派政治逻辑的继承者。两人同样强调政治挂帅、群众动员与斗争思维。不同的是,薄熙来以烈火般的高调试验提前暴露,最终身陷囹圄;习近平则以温水煮蛙的隐忍与渐进,骗过了党内元老,最终集权于一身。两人的命运虽迥异,但其路径却殊途同归:都推动了毛派政治的回潮。共同点:毛派基因的烙印 政治高于一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