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小时候一直是短发,那时候叫运动头,应该是当时的女运动员们都留这样的发型,由此得名。
这个发型就是这么简单:前面的留海剪齐在眉上,两侧和后面的头发剪齐在耳下。
那时候的家庭,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父母们基本都是双职工,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每星期才只有一天休息。
那时候,本应该休息的星期天,大家都在忙着干活:
那时候做饭要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4-11-18 11:19:39)

大学里唯二次的骑车出游是在绍兴古镇(现在叫古城啦)。那时候我们在宁波附近做毕业实习,空闲的日子里同学们总是相约去附近逛逛。记得去绍兴这天有十几位同学,我们先坐绿皮火车从宁波到绍兴,出了火车站就发现有租自行车的车行。一打听才知道绍兴古镇基本没有什么公共交通,自行车代步就是最好的选择啦。
印象中的绍兴古镇真是破破烂烂的,窄街旧巷,土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4-11-14 16:04:34)

看到国内大学生骑车的新闻,让咱一下子重回到了那时候的另一个时间段,我的大学时光。
记得是在上海读大学的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春天,有一天我们班的两个男同学突然提议骑车出去溜达一趟,看看离学校不太远的松江白塔。讨论的时候响应的同学还不少,最后能找到/借到一辆自行车,一起出发的只有两个男生和我。
注:那时候大学有自行车的本科生极少,一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我们家所在的芦家街是东北任何一个城市中都可以随处可见的很普通的一条小街。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这样的小街多为泥土路面,芦家街也不例外。我们这条街最有特色的是街两侧略有斜坡,形成一个类似浅渠的样子。平常晴朗的天气,走过小街并不觉得什么。下雨的日子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小雨天,街道也会片成一片泥泞。大人们尤其是妈妈们都会抱怨几句。那时候,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记忆中,我们生活过的东北小院,有些类似北京的四合院,只是没有那么规规整整和方方正正。一般来说是楼房或平房占据着四周,中间围出一块或大或小的空地,这就是大多数东北小院的样子。如果常看电视剧的朋友们,在“夜幕下的哈尔滨”,或者“悬崖”等热播剧里面,应该都曾经看到过此类的东北小院。
我们出生的六十年代正是中国人口爆发的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4-11-01 05:29:16)

今年秋季,北美大地又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画廊,各处都是一片姹紫嫣红、鹅黄灿烂,朋友圈里更是天天色彩纷呈,缤纷夺目!
《卜算子颂枫》
巍巍峻岭间,
悠悠大湖畔。
已是枫色盈满天,
更为秋添绚。
不与百花争,
只借霜呈艳。
色衰缀落随风去,
又待来年见。
彩叶浓艳,自成油画!
最浓稠的油彩,最熟练的画师,也难以复制这大自然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24-10-28 05:58:46)

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想了一会儿,用饮食,想想不对,因为咱们小时候哪有什么饮料呀!都是白开水,着急的时候是不是水龙头下直接喝!或者是水舀子、水瓢子直接一口闷,没这么干过的举手解释一下,哈哈哈!用食物,太正儿八经啦,不能囊括我们东北食物的简单大气。先说早餐吧,小时候最喜欢的早餐“难拔万”,一定是油条呀!在那些缺油少面见不着大米饭的日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3)
(2024-10-23 15:06:19)

国内的家人朋友都在庆祝十一,各种庆祝活动各种美食大餐充满了朋友圈。与家人视频唠家常,说起了节日的庆祝和美食,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也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节日,那就是五一!那时候过完农历新年就开始特别盼望这个节日的到来。家人问我为啥呀?是呀,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那时候,半个世纪之前的冬北的冬天真是太冷啦呀!漫长的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5)
(2024-10-12 18:39:00)

五月之初
春花盛开
映满窗棱
送走严寒
迎接温暖
身轻心松
六月之中
又到湾区
温暖亲情
街头小店
随便逛逛
顶着烈日
七月中旬
家花盛景
如期而至
闲暇之余
咔嚓几下
记录当下
碧空之上
云卷云舒
随意弥漫
绿草茵茵
看也舒心
踏也温柔
清溪澈澈
云也是影
影也是云水畔之花
虽处野境
不掩仙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4-09-17 05:39:1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学英语准备托福和GRE的时候,也开始接触到了英语歌曲,估计跟咱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一定很多。摇滚曾经让我们震撼,电子舞曲和迪斯科让青春的热血沸腾,还有就是美国独特的乡村音乐,娓娓道来一个个迷人的西部故事……提起当年最早熟悉知晓的美国乡村歌曲,估计很多朋友也跟咱一样,头脑中马上回响起”Takemehome,CountryRoads&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