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5-08-25 08:24:11)

老家哈尔滨有很多历史建筑,直到出国前的二十多年都在周边生活。高中更是直接打入了内部,在历史建筑物内完成了三年的学业。所以耳濡目染地就一直对建筑有浓厚的兴趣,甚至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都曾经有过念头要不要报个建筑专业。虽然阴错阳差与此专业失之交臂,但一直对各种建筑情有独衷,到各个地方,都会盯上当地的特色建筑,仔细瞧一瞧。上海有很多老建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5-08-20 07:50:19)

逛古镇挺有意思,仿佛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在上海期间正好赶上端午节,于是就在周边找一个还没去过的,也顺便去感受一下节日气氛。从上海到枫泾还挺方便,有地铁接着公交专线,顺便也提前感受一下退休以后闲来无事四处溜达的感觉。沿着沪郊公路行驶,两侧有大片的西郊别墅群,漂亮的农村别墅群,哇塞,看来以后要抽时间专门到这一片转悠一下。在车上碰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5-08-14 07:59:49)

这次访沪又有很多闲暇时间在魔都的街头漫步游走,这次有目的地参观了一些可以称为上海名片的地方。这些地方代表了上海,一提起这些地方也能让人马上联想起海上魔都。
首先是上海博物馆。都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来过上海这么多回,这次终于安排上时间参观一下这里啦。上海博物馆主馆场位于市中心最繁华地段人民广场附近,旁边就是淮海路和南京路,而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5-08-11 09:26:27)

听说法国巴黎有个左岸右岸之分还没多久,是不是因为喝咖啡的缘故?是不是有个左岸咖啡馆?塞纳河横穿巴黎,是这座城市的命脉。河的右岸有香榭里榭大道,有凯旋门和卢浮宫,是奢华宏大拥有厚重历史的文化象征,而左岸是作家诗人们奋斗的清贫世界。
不得不承认上海人赶时髦追时尚的眼光和态度,这次在上海竟然在徐汇区的最南边、也是黄浦江边上发现了一个叫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5-08-08 08:04:00)

江南水路交错纵横,江浙沪一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古镇。在地图上随意找一找从上海过去方便易行的,于是发现了这个千灯古镇。千灯古镇属江苏的苏州昆山地区,上海有长途客运专线直到门前。我们已经去过不少古镇了,千灯是为数不多的不收门票的古镇。
去之前对千灯可算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了解。在国内旅游就是有这种心理优势,虽然同样人生地不熟,可是毕竟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25-08-05 08:07:07)

到了上海正是周末,趁着空闲赶紧出来溜达溜溜达。来过很多次的魔都,每次还是让我们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黄浦江上的摆渡船,二元人民币从浦西坐到浦东。这个行动计划了将近四十年啦,这次终于有机会完成了,全程也就几分钟的功夫,哈哈,也是圆梦之旅呀!
外滩上摆渡码头附近的这个信号台,是上上个世纪1865年的建筑。美国江河湖泊很多,在水畔见过各种各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离开北京,也把在北方穿用的厚衣物都留下,卸掉“辎重”,换上薄衫。进入山东到了泰安正是中午,马上就感受到了齐鲁大地的热度。呼吸感觉是闷闷的,天空是那种既不晴也不阴,就是闷乎乎的赶脚!写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咱们旅游的幸运,第二天登泰山赶上了一个绝佳的好天气,反观之前之后的天气都不是很给力呀。
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在泰安的街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5-07-28 11:17:37)

曲阜郊外还有一片地方叫孔子故里,我们在游完三孔之后被导游带到这里。尼山圣境,山坡翠绿,水色清浅,确是一片净土好地方,只是离曲阜挺远,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所以专程到此的游客很少。
到了园区才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儒家思想文化教育基地,是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的地方。到了山东才发现原来现在山东境内的中小学生都要“研学”,学生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5-07-24 08:08:03)

这次山东之行只有短短三天时间,只能挑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走走看看,无论如何当然要去孔子的家乡曲阜转转。曲阜距离泰安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沿着平坦的高速公路感觉转眼就到了。
曲阜之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我们先到孔庙,这里还是值得好好转一下的。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开始修建,之后不断地扩展,距今已有2500年。现在孔庙与北京故宫、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5-07-21 08:10:31)

泰山在中华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泰山一词更是有很多寓意和象征意义。稳可若泰山、重亦于泰山、安当如泰山、恩更重泰山!泰一字本身还有很多吉详之意,国泰民安、否极泰来、三阳开泰、泰然自若…至于泰和泰山是谁成救了谁就不得而知了,有待继续研究哈…到了泰山游了泰山,听了各种介绍,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封禅”。禅,读作shan4。封禅,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