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孩子的期望不是他们要考到什么学校,将来有多么的成功,而是他们在自己的经历和所受教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勇气,有一颗回缋社会的心。
女儿大一放寒假我到学校接她,走在校园里我问女儿:“将来你会不会给学校捐款?” 她不作声。我知道她还没有把自己和社会连接起来,还没有回缋的想法。
大一暑假她去北京学中文。她有机会游历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世界一下子打开许多,不再只是接触家、学校和背景相似的人。她同学中有一个来自耶鲁的白人女孩,己经是第二夏天来到中国。她的志向是改变中国的污染。她对中国的人和事接触得越多,越绝望,但仍在挫折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职业方向。听了这个故事,我就对女儿说:“妈妈希望你能成为她一样的人,名校也应该多录取和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