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s Trading room

stay cool, play cool, you will be really cool
正文

美国人的生意经才是全球粮荒罪魁祸首!

(2008-05-25 03:14:24) 下一个
“美国生意经”制造全球“粮荒”?

  4月16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对母子在国家粮食署销售点把刚刚购买的低价大米装进口袋。据当地媒体当日报道,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菲律宾政府决定在两周内实行一项限购低价米的政策。菲国家粮食署将不再向市场投放每公斤18.25比索(约合0.45美元)的低价大米,而是改由粮食署在各区市公共场所设立大米直销点等新的销售渠道,直接向贫困家庭销售政府补贴的大米,以保障贫困人口的口粮供应。届时,贫困家庭将凭借政府颁发的“购粮卡”购买这种低价大米。新华社记者刘华摄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以来,世界粮价飞涨,创下20年来新高。先是小麦价格飞涨112%,玉米上扬47.3%,随即大豆价格攀高,之后还有大米……与之相伴的,是多个国家的粮食恐慌和随之而来的骚乱。
  
而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艾奥瓦州──全美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和出口最多的州之一,从事农业35年的约翰逊,今年却不再把成熟的玉米送到密西西比河的谷物收购站以供出口,而是选择了把玉米卖给几公里外的乙醇提炼工厂。因为这样他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每蒲式耳5.5美元(1蒲式耳合25.4公斤),比2年前翻了两倍还多。

  “谷物价格现在直接与石油价格挂鉤了。”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特布朗如是说。人们已经意识到,石油在抢夺粮食,而美国大量使用玉米制造生物燃料乙醇,破坏了原有的供需关系,进而推动了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

  要了解美国人在“粮荒”背后的生意经,先让我们将镜头拉回到艾奥瓦州。在那里,现有28个乙醇加工厂,消费着全州玉米产量的1/4,还将使艾奥瓦州的玉米出口在未来几年至少缩减一半。

  艾奥瓦州是美国的缩影,美国玉米产量的1/4用于生产乙醇,而在2008年美国的玉米出口将减少48%。不要小看这一比例,要知道,美国玉米出口占到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5%。同时,由于玉米涨价更快,大批美国农民放弃种植大豆而改种玉米,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减少15.6%。

  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估计高达9360万英亩(1英亩约合0.4公顷),创下1944年以来的新高,而玉米产量为125亿蒲式耳。但市场分析人士称,尽管产量创下新高,但玉米价格仍有望升至创纪录的每蒲式耳3.5~3.6美元。种植面积扩大,而价格却继续上升,玉米价格与传统农产品的价格规律完全背道而驰。这一切,都源自美国能源战略的调整。

  早在汽车诞生之后不久,福特汽车就曾尝试使用乙醇燃料。由于乙醇做燃料在动力上远不如石油,而且成本高昂,所以很快就被放弃了。但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对乙醇燃料的研究,目前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物能源生产国,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巴西排名第二,但巴西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甘蔗)。

  其实用粮食做乙醇并不是一项新发明。这项有着千年历史,在古希腊酿造了酒神精神,在中国演绎着红高粱传奇的酿酒工艺,是如何在21世纪成为新能源先驱的,只要看看发疯的油价就明白了。

  玉米做乙醇,值吗?

  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仲颖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2005年美国年生产生物燃料乙醇为42亿加崙(1加崙约为3.785升),2007年为80亿加崙,可替代美国2%的石油使用量。”为了这2%的石油,导致全球粮价上涨,让全世界为粮价感到恐慌和忧虑,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对美国商人来说,这是很值得的。据王仲颖介绍,按目前的生产技术,1蒲式耳玉米大约可以制造2.7加崙乙醇,那么80亿加崙的乙醇就需要29.6亿蒲式耳玉米,而美国的玉米年产量为120亿蒲式耳左右,目前做乙醇的玉米为美国玉米总产量的1/4。随着未来几年乙醇燃料的增加,美国审计总署说,今后5年里美国将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向《环球》杂志介绍玉米做乙醇的成本时说:“玉米做乙醇在油价为50美元一桶的时候,可以收回成本。”而当前的油价是100美元以上,玉米做乙醇的利润相当可观。

  100美元一桶,一桶相当于42加崙,也就是一加崙石油为2.38美元。据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凯斯斯柯林斯估计,现在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的成本为每加崙1.60美元。乙醇生产商在批发市场上出售他们的产品,有时卖给炼油厂,有时卖给中间商再转卖给炼油厂。乙醇价格一般会随汽油价格的涨落而起伏,而汽油价格又会随国际油价而波动。每加崙乙醇的售价通常比汽油高51美分,因为联邦政府会给生产混合燃料的厂家每加崙51美分的减税以资鼓励。

  2006年,乙醇行业上演了一场疯狂行情。由于汽油价格上涨和乙醇需求量增加,夏季时乙醇价格飙升,较汽油高出的部分超过了1美元。

  在油价高涨的今天,生物乙醇的总利润已经接近50%,把各个中间环节考虑进去,依然有利可图。同时,美国还给与生物燃料制造以大量补贴。据瑞士日内瓦的全球补贴行动组织在200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06年美国政府对生物燃料的资助额在63亿~77亿美元之间,预计在2008年达到130亿美元,2014年将近160亿美元。

  在美国政府的现行政策下,大部分补贴流向了对乙醇的支持。美国的减税率在过去一年维持不变,每一加崙乙醇(含进口)可获得51美分补贴。报告指出,“由于没有从制度上规定上限或者与油价挂鉤,因此补贴成本跟随国内消费增长而同步增加。”补贴正是美国最有效的产业政策。美国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一般可以享受到双重补贴和双重税收减免。

  三大汽车公司老板游说白宫的背后

  油价的上涨使以生产“油老虎”出名的底特律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眼睁睁地看着在丰田的带领下,亚洲竞争对手夺走了美国汽车市场的大量份额。美国车在全球正被亚、欧汽车逼入绝境,这时美国政府发布了发展乙醇燃料的战略,对汽车业来说真是太及时了。

  现在,美国的汽车大部分是使用E15乙醇汽油,即15%的乙醇混合85%的汽油。而未来美国的目标是推广使用E85乙醇汽油的汽车,即85%的乙醇混合15%的汽油。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已经卖出数百万量使用E85的汽车。

  所以,我们对这样的一幕不必惊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老总坐着使用乙醇燃料而且装饰着玉米柄的汽车来到白宫和国会,呼吁总统和议员们支持乙醇燃料汽车。美国汽车巨头一边希望借助乙醇燃料打压在传统节油领域中占技术优势的日本车,一边企图快速树立世界范围的乙醇燃料和发动机标准,打压中国等后起的竞争者,夺回失去的市场。

  乙醇工业也在改变着美国的传统农业。2006年5月底,美国的第100家乙醇厂在艾奥瓦州正式投产运营。目前,在美国50个州中,20个州生产燃料乙醇,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和西部地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01年,美国有59家乙醇工厂;而到了2007年,已达到119家,目前还有另外86家正在建设当中,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大企业,BP、杜邦、凯雷资本。而一个叫做Renewable Energy Group的公司专门从事生物燃料的开发,已经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2007年这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15家将改变世界的公司。

  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的哈特维希说,乙醇是美国农业州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2005年乙醇行业创造了15.3万个工作岗位,使美国农业地区的家庭收入增加了57亿美元。

  已经有人预言,生物能源技术可能如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正在酝酿泡沫,而新能源对美国将起到的作用是否也将如互联网一样成为经济新的引擎?

  另一笔账

  美国大力推动玉米乙醇还有更大的一笔账要算:用自己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去弥补在石油消耗上的劣势,从而继续维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主动地位。

  美国有着巨大的耕地面积,这是其推动生物燃料乙醇战略的底气。美国的耕地达19745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人均耕地0.7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2.9倍。强大的土地资源优势,是美国放手发动乙醇燃料这一石油替代战略的重要后盾。事实上,维持美国的能源安全也早已成为美国农业部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

  同时,尽管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已从对中东地区的依赖转为多元化进口,但美国人很快意识到,行动在石油产地和输油线路周边的恐怖分子也会威胁到美国高速路上开车的美国人。这让美国迫切地感到需要能源自主。生物乙醇汽油的使用,尽管现在才占到美国石油总使用量的2%,但是它昭示着一个对美国来说非常令人鼓舞的前景。

  王仲颖介绍说,到2030年,美国的30%的汽油将用生物液体燃料替代,生物液体燃料的总产量将达到600亿加崙。按美国目前石油需求的年增长为1%~2%来计算,600亿加崙意味着美国从现在到2030年的石油需求增长将全部得到满足,美国只要能保証目前的石油进口量就可以保証其石油安全。

  打通油价与粮价之间的通道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新发布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统计数据,从2006年4月22日到2008年4月22日,以美元计算粮食价格上涨了69%,石油上涨了84.4%,而金属、矿石的价格有所下降,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粮食价格和石油价格的联动关系。而以欧元计算,粮食和石油价格的上涨幅度比以美元计算低了19%。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粮食的周期性价格上涨,本来是可以通过粮食库存来进行自发调节,而且上涨幅度也不会像2007年到2008年这样剧烈。粮价出现如此剧烈的波动,现在人们主要归结于自然灾害、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以及美国生物燃料的发展。

  自然灾害是短期性因素,不会持久发生作用。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是不是真的增加了对粮食的所谓刚性需求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教授卢锋的研究表明,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以中国为例,卢锋对《环球》杂志说:“结合中国实际经济情况和统计数据看,中国长期收入增加导致粮食需求增加有限,中国粮食消费增长显着低于十几年前预测的水平,对食量需求快速增长线性增长的‘所谓刚性’缺乏经验証据支持。”

  那么再来看美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生物燃料的发展起到了打通油价与粮价之间通道的作用。本来在正常情况下,粮价上升,自然会促使农民採取扩大种植面积,开发荒地等手段,增加粮食产量。但是,在玉米可以做乙醇的情况下,油价上涨驱动了生物能发展,使玉米做乙醇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增加的玉米转化为燃料。而玉米价格上升,导致和玉米轮作的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又带动了大豆价格上升。同时,玉米是重要的饲料,饲料价格上升直接导致肉、蛋、奶价格上涨。

  有人认为,在目前美国的能源战略格局下,唯一能够阻止粮价继续上涨的希望是,在纤维素乙醇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从玉米根茎部分提炼。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这些技术实验要最终变成现实估计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麦肯锡合伙人凯撒预测,这种燃料到2015年才可实现商业化。而悲观的人士认为,任何採用植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技术,都有可能导致与粮食抢夺种植面积。在未来十年,随着美国新能源战略的逐渐展开,全球粮食价格将保持持续上行态势。如果粮食供给没有大的改善,至少在中期之内,全球粮价将维持在高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不仅从粮价上涨中受益。更为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使美国成功地将目前的经济困境转嫁给了其他国家。陈凤英指出:“美元贬值并不是美国衰退的标志,而是美国转嫁危机的手段。”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在美元的推手下,世界粮价和油价的剧烈上涨。还要警惕的是,美联储近日宣布再次降息25个基点,美国的本轮降息周期已经结束。随着下半年美国经济的转好,美元升值在未来将成为美国的又一利器,重新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搅动。想想柯立芝总统的那句名言:美国的事业就是商业(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美国玉米做乙醇的故事或许是一个最好的政治经济学案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