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到哪儿,说哪儿吧。

世界上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有关《論語 堯曰》传世本的错误

(2010-01-03 04:22:32) 下一个
传世本的《论语》已不是当年孔门弟子编定的《论语》了,按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来说,得拿“文物”的《论语》作为参照?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文物”的《论语》有两种:第一种是定州出土的竹简本《论语》(《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文物,1997);第二种是在西域(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隋唐抄本(李方《敦煌〈论语集解〉校正》,江苏古籍,1998)。

下面的引文,号称是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的《尧曰》: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598……罪,毋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泰來,善人是富。“雖有]599……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600……脩廢官,四方之正行。興滅國,繼絕世,舉(形近)泆民,天601……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得校?魟t有功,功則[說]。602

  子張問於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正矣?”子曰:“[尊五美,屏]603四惡,可以從正矣。”子張曰:“何胃五美?”子曰:“君子604……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亦606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有誰怨?欲仁而得仁,607……[貪?君子無泄眩瑹o]小大,毋敢漫,斯不亦泰而不[驕]乎?608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嚴然人望而畏之,不亦609……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胃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胃之[虐];610……內之吝(形近)胃之有司。”•子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611

  凡二章  [凡三百廿二字]612 ... ...

这部《论语》发掘于河北定县40号汉墓(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距今约2000多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抄本。相比之下,不仅各篇的分章与今本多有不同,在文字上同今本的差异达700多处。比如《尧曰》篇,今本为三章,而简本则为两章,见上引文:“凡二章。。。”

根据避讳(汉代的颁讳布名之制,由今存文献来看,最常用的手法是以同训字相替换),可判断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的抄写年代。如汉高祖刘邦,讳邦曰国;惠帝刘盈,讳盈曰满;高后吕雉(比较惨),讳雉曰野鸡;文帝刘恒,讳恒曰常;景帝刘启,讳启曰开;武帝刘彻,讳彻曰通;昭帝刘弗,讳弗曰不;宣帝刘询,讳询曰谋,等等。汉人为避讳,将恒山改名“常山”,将夏后启改称“夏后开”,将孔子弟子邦巽改称“国选”,都是人所共知的。出土竹简《论语》的墓主刘修是刘氏宗室同姓王,对皇室避讳自然会格外留意。

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与传世本《论语》相对照,明显的不同是使用语气助词多,特别是句末语助词多,有可能是直接或间接根据口诵《论语》整理而成,因为在整理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口语的成份,假借字或者说“错别字”使用较多。《古论》与郑注本则是由文本传抄整理而来,誊录、校对比较仔细,错别字较少,文章化比较明显。

宋陳祥道撰
堯曰第二十
堯曰咨爾舜天之歴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禄永終舜亦以命禹
http://club.xilu.com/wave99/replyview-950484-31431.html

《敦煌〈论语集解〉校正》,依次类推。。。

=====================
附:

論語 堯曰——传世本文字有明显错误,谁有兴趣,请指出错误在哪里。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分類:沒事多看看2008/01/18 16:23

論語講要 堯曰第二十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堯曰是論語最後一篇,內有三章,首為堯曰,次為子張問, 後為 君子應知命。

堯曰章,皇邢二疏皆分為五節。

第一節,自堯曰至天祿永終。

這是帝堯命舜之辭。命是在禪讓之際,稱天而命之義。

「堯曰,咨,爾舜。」堯將讓位給舜時,先發咨嗟的歎聲,然後呼舜,告誡他以下四句話。爾舜,爾是汝字、你字之義,加在舜字前,作語助辭用。

「天之歷數在爾躬。」依照天的歷數,帝位當在汝身。虞書大禹謨「天之歷數」,孔傳:「歷數謂天道。」孔氏穎達疏:「歷數,謂天歷咧當怠5弁跻仔斩?d,故言歷數為天道。」

「允執其中。」堯命舜,要信實的執持其中道。

「四海困窮。」堯又命舜,要為四海之內的人民解除困窮之苦。劉氏正義引孟子滕文公篇,堯時洪水氾濫,是四海困窮之徵,堯舉舜敷治之,故此咨告之言,當憂恤之。

「天祿永終。」最後是堯祝福舜,天所賜予的祿位,長享於終身。大禹謨「天祿永終」,孔傳:「天之祿籍長終汝身。」

焦循論語補疏引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說,四海困窮,不得如漢注作好,天祿永終,亦不得作不好。

毛奇齡論語稽求篇:「閻潛丘云,四海困窮是儆辭,天祿永終是勉辭。四海當念其困窮,天祿當期其永終。雖與子良說亦稍有異,而其旨則同。蓋天祿永終,則斷無作永絕解者。潛丘當謂漢魏以還,俱解永長。典午以後,始解永絕。」閻若璩號潛丘。包咸字子良。下文「包曰」即是包咸曰。典午即司馬之意。此處指稱晉朝。十二支中,午屬馬。晉姓司馬。故稱晉朝為典午。

漢宋兩注,錄作參考。
集解包曰:「允,信也。困,極也。永,長也。言為政信執其中,則能窮極四海,天祿所以長終。」

朱子集注:「四海之人困窮,則君祿亦永絕矣。戒之也。」

第二節,就是「舜亦以命禹」一句。

後來舜讓位給禹時,也是用這樣的辭句命禹。

第三節,自曰予小子履至罪在朕躬。

這是湯伐桀告天之辭。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湯伐桀,告天說,我小子履,謹敢用黑牡為祭品,謹敢明告 于大大 君天帝。劉氏正義說:「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湯告天,故謙言小子。」履,商湯之名。玄是黑色,夏代祭祀用牲尚黑,殷尚白,湯在此時,仍用夏禮,以玄牡為牲。說文:「皇,大也。」皇皇,猶如偉大之義。爾雅釋詁:「后,君也。」后帝,尊稱天帝為君。

「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這三句依皇邢二疏解釋即可。二疏大意是說,湯明告天帝,他伐夏桀,是順天奉法,不敢擅自赦有罪的人。帝是天,帝臣就是桀。桀是天子,天子事天,猶如事君,故說桀是帝臣。桀居帝臣之位,所犯的罪已不可隱蔽,以其簡在天心之故。簡作閱字講,簡在帝心,就是天帝心裡看得很清楚的意思。他注引墨子兼愛篇「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之文,將此處帝臣解釋為善臣。墨子所說的是殷湯队曛?o,以此解釋論語伐桀告天之文並不適合,所以皇邢二疏但依何晏之注,以帝臣為桀。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爾雅釋詁:「朕,我也。」郭璞注:「古者貴賤皆自稱朕,至秦世始為天子尊稱。」孔安國注:「無以萬方,萬方不與也。」湯說,我本身有罪,請天帝不要牽連萬方之民,萬方之民有罪,其罪責由我承擔。

第四節,自周有大賚,至在予一人。

這是周武伐紂誓眾之辭。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何氏集解,周,指周家。賚,作賜字講。此意是說,周家受天大賜,善人很多。此善人即指治理之臣而言,也就是尚書泰誓篇武王說的「予有亂臣十人。」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這是尚書泰誓篇中的兩句話,依皇疏解釋即可。大意是說,雖有周家最親的人,但若不善,則被罪黜。雖非周家之親,然而他是仁者,亦必重用他。

泰誓孔安國傳,將周親解釋為紂王的至親,仁人指為周家之人。但孔注論語這兩句:「親而不賢不忠,則誅之,管蔡是也。仁人,謂箕子、微子,來則用之。」兩者何以不同,邢昺疏加以解釋,孔安國之意,蓋以泰誓為伐紂誓眾之辭,論語此處是泛言周家政治之法,欲兩通其義,故兩處之注不同。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邢疏以為,百姓,是天下眾民。武王說,我若不教百姓,使有罪過,當歸罪在我一人。

竹氏會箋:「周有大賚,善人是富,云云,在予一人。此六句,必是一時之言。以周字起,以予一人結,其為武王曰可知,故省耳。」

第五節,自謹權量至公則說。

總說二帝三王所行之政皆是此法。這一節,諸儒以為孔子語,並引漢書律歷志,公羊傳昭公三十二年何休注等為證,應可信從。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包氏注:「權,秤也。量,斗斛。」秤本作稱,是稱物之器,以稱稱物而知輕重。斗與斛,皆是量物之器,以斗斛量物而知多少。尚書舜典所說的「同律度量衡」之義,其度就是度物的長短,如尺丈等。謹權量,就是謹慎齊一度量衡之制,使民間貿易公平。邢疏:「法度,謂車服旌旂之禮儀也,審察之,使貴賤有別,無僭偪也。官有廢闕,復修治之,使無曠也。」審法度,就是審察禮儀制度,使其各有秩序,而不紊亂。邢疏修廢官之意,是事必有官,官必有人,人必盡職。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則四方之政便能順利的施行。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興起已滅的諸侯之國,為已絕祀的賢卿大夫立後,舉用隱居的才行超逸之民,如此,天下的民心自然來歸。劉氏正義:「爾雅釋詁,滅,絕也。公羊僖五年傳,滅者,亡國之善辭也。許氏五經異義解此文云,國謂諸侯,世謂卿大夫。」

「所重民食喪祭。」帝王所重視的是民食喪祭四者。孔安國注:「重民,國之本也。重食,民之命也。重喪,所以盡哀。重祭,所以致敬。」此注很好,人民是帝王為政的根本,重視民食,是為養民,重視喪禮與祭祀,是教民以德。

「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寬厚待人,則得眾人歸附。信實待人,則得人民信任。辦事敏捷,則有事功。為政公平,則民心悅服。尚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孔傳:「蕩蕩,言開闢。平平,言辯治。」孔穎達疏:「無偏私,無阿黨,王家所行之道,蕩蕩然開闢矣。無阿黨,無偏私,王者所立之道,平平然辯治矣。」

孔安國注:「凡此二帝三王所以治也,故傳以示後世。」

邢昺疏:「此章有二帝三王之事,錄者採合以成章。檢大禹謨、湯誥、與泰誓、武成,則此章其文略矣。」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佟*q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子張問孔子,怎樣才可以從事政治。

孔子說,要尊崇五種美事,屏除四種惡事,這就可以從政了。

子張問,何謂五美。

孔子說,君子為政,惠民而不耗費財力,勞民而不招民怨,有欲而非自私之貪,心中安泰而不驕傲,有威儀而不兇猛。

子張問,何謂惠而不費。

孔子便逐條解釋五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王肅注:「利民在政,無費於財。」為政者要以適當的政策來利民,民之所利不同,就要因仍其不同的利益,制定不同的政策,付諸實施。例如因仍農民所利,就要有利於農民的政策,因仍工商之民所利,就要有利於工商之民的政策。以這些利民的政策來輔助各地各業人民,使其安居樂業,各遂其生,此即惠而不費。

「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邢疏以學而篇孔子的話解釋:「使民以時,則又誰怨恨哉。」為政者推行公共建設,如修治溝洫,或養護道路橋梁等,需用民間勞力,但需選在農閒時期,民間可以出動勞力,這才勞動人民,又有誰怨呢。

「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之欲,是欲行仁政,欲行即行,便能得仁,此欲便不是貪。皇疏:「欲仁義者為廉,欲財色者為貪。言人君當欲於仁義,使仁義事顯,不為欲財色之貪,故云欲仁而得仁,又焉貪也。」又引江熙曰:「我欲仁,則仁至,非貪也。」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孔安國注:「言君子不以寡小而慢也。」君子待人接物,虛心平等。所待之人,無論多數少數,也不論是大人物小人物,都不敢怠慢。此即泰而不驕。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端正其衣冠,自尊其瞻視儀容,令人望之儼然而敬畏。此即威而不猛。

子張既知五美是何意義,再問何謂四惡。

孔子為子張解釋:

不教而殺謂之虐。」為政不先教民,人民犯罪就殺,這叫做虐。

「不戒視成謂之暴。」馬融注:「不宿戒,而責目前成,為視成。」此意是說,為政不在事先一再的告戒,而立刻就要看到成果,這就是暴。

「慢令致期謂之佟!拐?l布很慢,限期完成卻是緊急而刻不容緩。這就是俸θ嗣瘛?br />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孔安國注:「謂財物俱當與人,而吝嗇於出納,惜難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皇疏:「有司,猶庫吏之屬。人君若物與人而吝,即與庫吏無異。」孔注「猶之」為「俱當。」劉淇助字辨略:「猶之,猶俗云總是也。」皇疏之意,猶若以物與人。應以皇疏較優。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知命、知禮、知言,三者非常重要,孔子告訴學者不可不知。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孔安國注:「命,謂窮達之分也。」皇疏:「命,謂窮通夭壽也。人生而有命,受之由天,故不可不知也。若不知而強求,則不 成為 君子之德。」皇疏之意,命就是天命。各人的命雖然同受於天,但有窮通夭壽之異。何謂其然,必須了解前因。各人前因不同,所以受天之命不同。了解前因,便能知命。如此知命,始肯修德以立命。不但立一己之命,更為生民立命。這才 能成 君子之德。

「不知禮無以立也。」人不知禮,無從立身。皇疏:「禮主恭儉莊敬,為立身之本。人若不知禮者,無以得立身於世也。」皇疏又引證禮記禮咂?鬃拥脑挘骸阜蚨Y,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由此可見禮是如何的重要。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劉氏恭冕說:「言者心聲,言有是非,故聽而別之,則人之是非亦知也。」知言乃能知人。如何知言,劉氏引孔子與孟子各一段話以為示範。周易繫辭傳孔子說:「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孟子公孫丑篇:「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此為聖賢知言知人之學,學者聞一可以反三。

(全文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