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鸟

用心生活,超越自我
个人资料
正文

ZT 10/26/2008

(2008-10-26 12:04:12) 下一个

ZT:用一生书写一个大写的“人”——萧燕谈父亲、老作家萧军(1)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2-16 17:23:48 / 个人分类:试试

用一生书写一个大写的”——萧燕谈父亲、老作家萧军(1
高伐林/他或许不是中国最有名气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入中国最有个性的作家;他或许不是中国最高产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为中国经历最丰富的作家。今年77日,是萧军的百岁诞辰。鲁迅的弟子,萧红的伴侣,毛泽东的知交……他的生平,就是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

  他或许不是中国最有名气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入中国最有个性的作家之一;


  他或许不是中国最高产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为中国经历最丰富的作家之一;


  他就是萧军——今年农历523日(77日),是他的百岁诞辰。


  年轻一辈对萧军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吗?或许很多年过半百甚至花甲的人,对萧军也不熟悉。这个名字的消失与中国半个世纪前的政权交替几乎同步。文革过后,1979年已近皓首之年的萧军重返文坛自我调侃说:1949年起,我就被埋在土里了……我是会说话的出土文物


  萧军,与同样来自东北的女作家萧红的相识、相恋、同居,令多少人艳羡!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被誉为中国的《铁流》,而萧红的《生死场》让鲁迅断言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他与萧红的分手,又让多少人叹惋;

萧军,是鲁迅最信任、悉心提携的东北青年作家,鲁迅回答斯诺最优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列举了茅盾、叶紫、艾芜、沙汀、柔石、郭沫若、田军——田军就是萧军。鲁迅为《八月的乡村》写序,推动出版;鲁迅下葬时,萧军是16位抬棺者之一,是万人送殡的总指挥;鲁迅安葬后,萧军是鲁迅坟前唯一一位频繁的祭扫者……

  萧军,在延安深受毛泽东礼遇,是他的倡议,启发了毛泽东决定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点名让他第一个发言;但萧军又为中共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王实味仗义执言,在一次大会上舌战群儒六个钟头;


  萧军,在东北解放区受到严厉批判,被称为中共掌权后文坛第一场斗争,从此他就基本上被封杀、消音
……

  有文章说: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人像萧军这样特殊,牵涉那麽多重要的史实和人物,他像一个张开的蛛网,串联起一系列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的片断我们可以把他看作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2007年元月,多维记者拜访住在费城附近的萧军的小儿子萧燕,请他谈谈自己的父亲。


30万言交代中认识父亲


  萧燕——把这个字读成燕子(去声),你会感到几分纤细;把它读成幽燕(平声),你会感到几成粗犷。

 

多维记者认识萧燕已经十年。1997年,萧燕的彩色照片《鉴》(Reflection)荣获美国摄影协会第64届威明顿国际摄影大展的最佳纪实类金奖,我写下了上面那段文字。跟十年来日渐发福、也日益小眼眯缝的萧燕说起这段往事,他也笑:常有人把我当成女孩儿,我连姓带名都偏女性化麽,跟陌生人打电话,或者出差安排住宿,往往都得特别强调:萧燕是一老爷儿们啊,别弄错了!

  萧燕文革前在清华附中读初中,1968年下放到山西太谷县插队,文革后他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刊工作,从新闻系函授毕业;曾任中国《国际商报》专职摄影记者。1987年他来到美国,当过自由摄影师,后在北美卫星电视公司、传讯电视搞摄像。自2001年起,他任香港凤凰卫视驻华盛顿记者站的摄像,拍到无数独家新闻,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也日涨。2003年,他是仅有的两名跟随美军进入巴格达的中文媒体记者之一。2006年,他从凤凰卫视辞职,重新当回自由摄影师。


  对於他在伊拉克的战地见闻,对於他作为仅有的两三家中文媒体代表之一,出没於白宫、国会的采访经历,多维记者听他多次谈起过。但是听他专门回忆父亲,这是第一次。


  萧燕说:我爸爸晚年不写回忆录——有很多人劝他写,说你这一生经历的事儿太多了、太丰富了,太宝贵了,不写下来多可惜啊!但他说,写回忆录,如同是在揭已经长好的疮疤。对别人,也许是没什麽,而对於我自己,那却是血淋淋的现实啊!虽然有些人当年伤害过我,但他们的子孙却没伤害过我啊!我应当为这些孩子们着想。后来他去世后,我妈写了回忆录《我和萧军风雨50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不过,非常难得的是,经历过文革焚书坑儒的劫难,萧军早年延安时期的三十几册日记却奇迹般保存下来了,200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人与人间——萧军回忆录》,辑入这些宝贵的日记和萧军早年写下的一些回忆录。从童年写起,到五十年代初在东北办《文化报》止,萧军详细回述了自己求学经历,与萧红相识到分手,与妻子王德芬的相恋结婚,四十年代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交流和交锋。收有生活照片70幅,还有三封毛泽东给他的信的手迹,也是第一次面世。

  萧燕赠给我这两本书。他说:我向你推荐其中首次发表的父亲的延安日记:以鲁迅弟子、《八月的乡村》作者、毛泽东座上客、党外作家等等独特身份,赶上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整风日烈、共产党在中国上台前夕这一特殊时期,以无掩饰、无遮拦、无忌讳的形式,及时、细致、清醒、客观地剖析自己及中共诸多领导人、以及后来在中国文艺界如雷贯耳的诸多名家……这价值还用多说麽!


  萧燕说,父亲从来不跟子女谈过去经历。子女比较全面地了解他,是拜文革之赐:“1966年,我父亲被关押,还挨打,要他坦白交代,他就写了关於他自己整个一生的材料,交给当时的市委学习班。他说每个孩子都要自己抄一份,这份东西是借着在学习班写交待,给你们子女的一个交代:你们的父亲到底是一个什麽样的人?——那时候我每天抄啊抄,30万字啊!抄了这份交代,使我们家所有这些孩子,对父亲没有一个动摇的,都是死保到底!


  萧燕很惋惜,插队年月把父亲的30万字交代遗失了,好在大部分东西在他以后出的《萧军文集》里都写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