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8)
2010 (5)
2017 (1)
2019 (1)
这些关于申请模式的纠结,其实都可以简单化解决。
E和R的区别,就是时间和概率之间的Trade-off。E录取率高3倍甚至更多,但你申请准备的时间比R少俩月。这是需要在录取之前考虑的问题。
D和A的区别,就是选择权和概率的Trade-off。录取后,D录取率虽高但让你失去选择权,而A让你保有选择权力但录取率较低。这是需要为获得录取以后考虑的问题。
至于SCEA或者REA这种限制申请数量的模式,仅仅是在ED和RD(此D非彼D)之间再取平衡点,在申请数量和录取率之间trade off,从而吸引一些很在乎录后选择权的早鸟们。
以往形成的各种标准操作搭配,当然在提出来的时候都有其道理。但这些做法在影响申请市场多年以后,已经达到一种市场平衡,他们能带来的结果,也就是个人录取的满意度最大化,最初的优势已经被市场消化了。
这里要给大家建议一种较少被人推荐过的思路。
既然D就是你放弃选择、非她不去的。那就申请一个你甘愿选择放弃权的学校。这个学校甚至要比你的reach school还有高一点,恰恰超出你的reach范围边缘的某一家。比如,Counselor给你的reach-match-safe 是 Penn - UCB - UCSD,那么你ED可以放在 HYPSM这个层级上(如果这里有你的心念所望)。因为,你不会为ED Penn放弃选择权。大学申请只一次机会,试过了,就不后悔。
至于EA和RD,你可以尽多地申请你的reach和match,一般你的录取概率,reach在30-50%,match在60+%,所以多申请几所,以确保你拿到至少一家的理论概率至少达到100%即可。只要那个reach的学校不是你心心念念的。
如果你的reach也恰好是你心念所望的那一家,那就没有纠结了,ED go for it。
其他的几个代号,还是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