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六四之认识和处理, 成了人群分裂的又一焦点
(2015-06-04 23:09:25)
下一个
六四事件到了今天,已经26年了。和很多的历史事件一样,每年这一天,都多少会牵动中国的一根神经。原因就是:铁打的历史,不论谁在位,不论什么观点,谁都绕不过。
这事到了今天, 不处理吧,永远有根刺;要处理吧,一把手需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分歧,与目标适得其反。
习近平顾不上给六四再定位。就从彭丽媛当年慰问广场部队这一着,也不会。何况那么多周边的事,百姓的事,突发灾难的事,他也顾不上。
那对六四事件的思考,也就只能是没大事的老百姓们瞎鼓捣了。
1)要肯定当时学生运动的反贪污反官倒之初衷,是学生们对国家责任的一种表现。我们不能昧着良心去否定学生运动的进步作用。事不关己而选择健忘,不仅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且不利培养国民的公民责任意识。
2)当学生运动到了只赌进而不妥退的非理性地步,甚至部分有被颜色所利用,实行戒严成了必须,至少是可取的一种途径。但当局非理性地使用坦克武力去压制反对声音,则是很过火的,很残暴的。
3)执政党和当时的领导人对国家与民族还是很有担当的,他们将个人名誉置之度外,把自己和执政党钉死在十字架上,为几千年的专制、独裁、暴民文化赎罪。上天堂下地狱,都认了。这就是历史级的领袖风范。
4) 六四事件给中国划了一个分水岭:从此不谈大是大非,但给中国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经济发展。由于不许有“反对意见”,没有制约机制;近水楼台的既得权力者,通过权力寻租而成为先富者;为此,带来了几十年的普遍性腐败。无官不贪,不贪成了傻官。
5)六四事件之后,整个社会对这么大的历史事件习惯性地渐渐趋于沉默。普遍的责任心低落,社会腐败,作假成风,环境污染。同时,和平民主统一大中华的梦变得更遥远,香港是香港,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
6)现在,还没有一个大智者,敢于推进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平复:给大多数参与事件的学生们正名:他们不是反革命;给事件中的遇难者给以必要的抚恤。
7)社会的大环境变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了,人们的追求也变了。因此,对六四事件的”低温处理”,“搁置争议,随你评说”,已成为历史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