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本次政协一号提案:让市场配置科技资源

(2014-03-12 03:09:00) 下一个
本次政协闭幕, “0001号”提案不是“新型城镇化建议”,也不是“治理雾霾”,而是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提案说的是:“根据市场需求,配置科技经费,才能使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迸发”。

这里强调的是,不仅是应用性科研、技术开发要市场化,而且还认为基础科研也要根据市场配置,才能产学研协调发展。--- 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是有点怀疑:很多理论研究和市场化怎么挂钩?



1号提案: 建议弱化科技进步奖

1978年财政投入科技52.89亿元,2012年财政投入科技是5600.1亿元,35年增长了100倍,使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提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投入体制与新的经济构架不适应,问题逐步显现。

一号提案称:科研经费管理常常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很多科研人员挪用科研经费,有些科研人员因贪污巨额科研经费而身陷囹圄;几乎所有科研人员为应付名目繁多的审查,提前一年或几年就要给出要开什么会、在哪开会、多少人出席以及开几天的计划等,不能潜心科研。“有形之手”常常越过“无形之手”指定产业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结果事与愿违。

另一方面,在“市场失灵”的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有形之手”的力量尤显不足。目前,基础研究的投入不到整个R&D经费支出的5%,远低于创新型国家15%以上的比例。

为此,一号提案建议,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创新活动的分类评价机制,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弱化甚至取消科技进步奖,以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试行“项目贷款制”,即在政府技术创新项目中采用低息或无息贷款形式进行投入,贷款需在结题后偿还,对于转化效益突出的项目,可予减免。

产学研协调不足

中国面临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制约。主要包含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协调不够;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没有形成;科技创新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科技创新资源分配封闭重复低效。

科技部认为,目前产、学、研,协调不足,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经济发展促进不够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研究机构是学术导向,做出学术论文后就不再介入落地领域;企业有创新冲劲,但成本太高;而且科研成果很容易被迅速复制、山寨,企业的科研成果没有被保护,原动力不足。

提案有这样一条:推进应用型研发机构的市场化、企业化、以及研发成果资本化。支持大批小微科技企业和新型研发组织进入应用研发的各个环节,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推进技术市场建设,明确产权关系,促进产权交易;尽快推广知识产权法院,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营企业。

前十号提案过半涉及经济

前十号提案,六个提案都直接与经济发展和改革相关。

二号提案:关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三号提案:运用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
四号提案: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民革中央提案)
五号提案:大力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七号提案:创新制度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工党提案)
八号提案:开放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工商联提案)

加大对金融混业经营尤其是金融控股集团和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因为目前有些公司已经获得了保险、证券、银行、信托、资产管理等几乎所有金融行业的牌照,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百货公司”。

对土地流转方式,要支持成立农村土地银行。土地银行对土地进行整理、开发、投资并根据需求贷出土地,农户从中获得存地收益的办法。要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农户以土地入股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以及支持土地使用权折价入股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