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每年有约25万外国人拿到公民权。
随着中国的大发展,庞大的中国土豪涌入。犹如一座承受不了载重量的老桥梁,加拿大行之有效28年的经济移民政策随之被压垮。
所谓的加拿大经济移民类,就是所谓的“联邦企业家移民计划”(FEIP:很有钱,必须办企业)和“联邦投资移民计划”(FIIP:不大有钱,只投资不办企业也可以)。前者始于1983年,后者始于1986年。过去31年和28年中,已为13万个富裕的家庭开了移民的绿灯。现在中国富人的申请,堆积如山:6万5千个富有家庭的排队中,5万7千个是中国人家庭。即使按过去30年的速度,得花13年;按过去五年的快速处理,也得6年才能处理完毕。所以加拿大移民部根本应付不了任何新的申请,所以不得不一刀切,斩断现有的两个FEIP和FIIP计划。
这个提议是2月11日保守党政府推出“2014年经济行动计划(EAP)”时,捆绑了终结这两个FIIP和FENP计划。他们正提交给联邦议会审核立法。由于保守党目前是多数政府,加拿大国人又普遍支持冻结现有的、过时的、廉价的移民法案,所以通过该提案应当是意料中的事。
保守党的这个提议,一石掀起千层浪。反对的有:排队中的富裕家庭、这些移民的代表律师、靠移民家庭来支撑的一些企业、地产经纪、理财经纪、相关联的地方政府机构。支持的有:普遍的国民、还没排队的富裕家庭、其他类移民、加拿大交纳税收的人、吃低保的家庭、交税的富裕家庭、中产阶级、第一次购屋者 .....
为什么说是中国土豪压垮了加拿大政策?一是数量惊人。二是素质低下。根据EPA附件的说辞,理由有:1)投资移民比其他移民交纳更少的税收。2)缺乏实际技能。3)官方语言能力差。4)长期不具备融入加国社会的能力。5)最终定居加国的意愿薄弱。6)投资移民积压个案太多,按此标准下去,只会更加恶劣。7)应该把机会留给可能为加拿大做出更多贡献的人。
实际上比对美国澳洲等移民国家,事实证明加拿大的移民权公民权是被“贱卖了”。上世纪你投入加拿大移民基金25万/35万(不同的地区要求不一样),三年后就自动成为公民;结果85%的基金被滥用而亏损。本世纪改为自己立项投资40万,冻结5年,通过后如数退还。到了2010年积压个案已经是5万多件。为此联邦政府加大为立项投资80万,冻结5年,通过后如数退还。结果仅一年,到了2011年7月,FENP积压太多被逼叫停。到了2012年7月,FIIP积压更多也被逼叫停。原因很明显:门槛太低。坊间一般人认为:FENP的门槛应该定在家产1000万美金以上,投资在加国的总量不少于500万美元(不算自住、出租房产),十年内不得流出国外。FIIP的门槛应该定在家产500万美金以上,投资在加国的总量不少于200万美元(不算自住、出租房产),八年内不得流出国外。另外,六年内必须在加国驻满4年,方可获得加国移民。
这次政府一刀切清零,是挺残酷的。对有些人来说不公平。然而,对有真实经济实力、真正要投资人来说,其实是好事,他可以排入新的更短的移民队而被加快处理。而对那些一贯作假的人来说,当然就被排除了,对加国是大好事。所以加国必须如此作为。
再看人的素质。大量的个案证明:太多的土豪从填表的那一刻就开始作假。不仅立的投资案很多就在街角搞个杂货店,更在人头上雇几个朋友应付了事。拿了移民纸后立马留下孩子老婆自己开溜跑回原居地继续赚钱。更可恨的是,既没有给加国交他的所得税,也没有给除加国房地产经纪理财经纪之外的人造就任何就业机会,还摇身一变,老婆孩子都成了申领各种救济经貼的一员。
数据显示,太多数要移民的中国土豪不是“富一代”,就是近水楼台的“官二代”。他们不是父荫下的钱权交易的获益者,就是从穷人堆里打爬起来的钻空子高手,所以一开始就练就了作假、不讲真话的本领。无底线是他们的常态,关心弱势造福社区对他们来讲是傻子所为。这些不是建立在守法、诚信、服务社会、互惠他人基础上的暴富者,有钱也有问题,跟法制社会相抵触。这些人根本不关心社会法制和环境的维护,只关心自己财产的安全和孩子的福利。还有些土豪过于招摇如入无人之境,毫无节制申领救济偷税漏税,动不动现金买豪宅驾豪车高调喧哗,结果祸及池鱼,让排在移民队伍后面的那些个同门兄弟们也遭殃了。虽然加国政府这次一刀切有点先斩后奏并且不透明,但多数国民反而支持他们的快刀斩乱麻:目的就是要阻止国民素质下滑的进一步来源。
加拿大社会鼓励的是你享受社会福利,就就要尽服务社会的责任。大多数的土豪践踏了社会的这个基本价值。论虚作假,巧取豪夺,只享受他人贡献的社会福利,而不尽自己服务社会的责任。一个国家的美好,是靠世代奉献的结果。如果太多的人不尽本分,别人纳税他拿好处,还那么心安理得,这不仅有失公平,而且对社会的伤害是长远的。所以必须制止。当然,很多移民家庭很有实力也很投入社会,这是不需置疑的。
然而,加拿大保守党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也应该检讨。首先,当初25万能移民,那时的25万可以买三间温哥华Special;到了本世纪初,三间相同的屋要200万,但保守党没有因势利导使政策与时俱进。再是,很多企业移民都是不可兼得的人才,但为什么移民部不能甄别出来?有些企业移民家庭对加国社会做出了贡献,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发扬光大?政策的重点应该吸引那些经验丰富的商务人士和有坚实资金的企业,不仅要为加拿大经济创造收益,而且要为加拿大社会有所贡献。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移民政策应当有关联性,长期性,和对世界的承诺性,不能朝令夕改,像一个临时政府。这大概就是哈勃政府的一大特征。移民部新纳入的创业签证(Start-Up Visa),--- 来者必须创业和投资。想法不错。不过这个试验性项目,还没有试验就推出来,如何监管、落实?有点轻率。
这次揭示的问题是:什么是加拿大的价值观 --- 获得投资报酬的同时必须要贡献社会,这是起码的认知。因为这一条被你大多数的投资者践踏了,所以加拿大现有的投资移民计划不得不改变。作为法制社会的基础,不仅要靠道德维持公民的责任,而且重要的是要靠更新的法律去维护社会的公平。
有些人就是得了便宜还得寸进尺。人家政府一刀切也是被逼无奈。
作为企业移民/投资移民,不提供就业机会也就算了,反过来不交税反而想方设法去享受交税人供养的福利,实在有点过了。
在国内巧取豪夺习以为常了。习惯成自然。
再有,很多所谓的投资移民其实钱也不是很多,换成加币买个房也搞不了多少投资了;他们即雇不起专业人士帮他们管理,自己英文又太烂没法在本地经营(我有朋友的父母在那种学习ABC的免费ESL班上碰到过一对投资移民)。我们要欢迎投资也得欢迎更有钱的,别一两百万美金就让他们混进来了。
我前面的回复中三段,其实已经对你的每句都“反驳”了。
下面再表明我的立场:
1)。我对执政党今次的移民举措双手赞同。但对他们过去五年的朝令夕改恨铁不成钢。
2)。我不希望自己带有色眼镜,也不希望动不动有任何党派阴谋。只希望就自己本位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3)。我希望我能对历史尽可能认识得更全面一些。用历史唯物史观看问题,不是就事论史。尊重历史是起码的原则。
4)。如果有什么事实不符,请明确指出。
5)。我是一个无党派者。在中国是,人家不要我。在这里是,我没兴趣入。所以三十年来,一直是执政党的反对派,不论谁执政。
既然是关于投资移民,为什么不剖析整个期间的绩效?
谢谢理解。向主席保证,我这是尽最大努力不帮周围的人说话。几乎没假。
你说的都太直。众味难调。有人会不同意。
这些移民计划在20年前绝对符合国情。那时的20万是什么,一间温哥华Special才8万。现在是什么?同样地点同样房子要160万。那时20万可以买2.5间,现在的2.5间要400万,所以提高到400万才和20年前等量。
讲哈勃政府的问题是“朝令夕改”,让别人拿了口实:一年改一个方案,从来没有长性,让人无所适从。你刚交了手续费,现在又说该项目变了。这正是现在移民律师扬言告联邦的关键。
再说,跟什么党派没关系。我到加拿大的时候还没有Orange什么事呢。你太高看它,也太护执政党了。
如果不是Orange的写手, 就是无视事实了。
2)那个中国最大私利学校的一把手,有钱有管理经验吧。还不是一样,拿了纸,就跑回去了。给加国的贡献是什么?
3)一楼的,请你首先搞清楚:既然是”企业“移民,就必须搞“企业”。对第二类的”投资“移民,才不需要开企业。既然既然是”企业“移民、”投资“移民,那你的贡献就不是一个打工的贡献,就该是对应的“企业”贡献,“投资”贡献。否则就取消好了,都变成“技术”移民、“打工”移民好了。因为你们的一致思维,所以导致联邦的这次作为 --- 改成“创业移民”,你就必须“创业”。
4)我坚决反对“银行出12万”那种忽悠变种。“不需要在加拿大开办实业”还叫“企业移民”?本来就是笑话。继续它何干?所以,本来一贯反制任何的执政政府,这次我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