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参与:一次温哥华公民运动的成功实践
(2013-09-29 15:41:10)
下一个
今年夏季,我参于了一次温哥华的公民运动。几经努力,经过三个月的艰辛抗争,终于本周五有了我们要的大部分结果:市政府几乎彻底让步,我们公民团队取得成功。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10月,温哥华市府闭门造车选择了四个区,要把它们“高密度化”,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住得进来。我们这个区有幸被选中。对大方向,我没有疑义,因此没有参与任何行动。第一阶段是”市府考察",他们闭门收集了一些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改变城市大体结构的资料,并在三个月内完成提案。然后市府又花了三个月,闭门完成了第二个阶段的“大体规划图”:那些街将是高楼,那些街是6层楼区,那些街是三层楼区,那些街Townhouse区,那些街是Duplex区,那些街保留Single House。说白了,就是些年轻人很会玩的电脑制图,可以说应有尽有,眼花缭乱。连人工带花费,我想至少花了纳税人上百万。
到了今年六月,市府开始第三阶段:”公民咨询“。他们把这些闭门搞出来的电脑画图,以三场OpenHouse的形势对社区公民开放,美其名曰是回答居民的问题,其实就是搞过场,好说是咨询过了。
三场我都参加了。第一场,我发现一个问题,参与规划的多是三十来岁的人,他们对一个家庭的居住真的有足够的认识?对可居住城市的发展真的有足够的经验、有宽阔的视野、有长远的前瞻性?并且,他们对大温的交通格局、局部的交通、小学中学的布局只字不提。我开始怀疑他们的整体素质。因此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这些工作人员,“你们住在温哥华吗?你们住在这个区或曾经住在过这个区吗?”, 一帮几十号工作人员的回答是:没有。只有一个在门口接待的20来岁的女工作人员说:我和父母住在温哥华,但不在这个区。
第二场开放日我希望和”主管级“讨论他们的规划如何不利大温整体的”交通枢纽“问题和本区的教育问题:这个选为高密度开发的区正好覆盖大温国际机场出口的三大要塞。这三大交叉口,现在已经天天堵塞,非常不利于大温地区80%的人口到达机场 --- 影响Fraser/菲沙河北岸的七八个市区居民的机场通行。并且我的孩子全是在这个区的幼稚园、小学、中学毕业,所有的学校早已爆满,根本没有空位给多余的孩子。并且学校局未来十年根本没有任何可使用的土地和钱财进行任何大的扩充规划 --- 这一点也被参与讨论的两位学区委员当场证实。
并且,这三个交通要道周围,马上有十几栋20、30层的高建筑,会在未来两三年内相继落成,届时这些要塞会更加拥挤,学校会更难负荷。你们还要增加开发密度,请问这些基本问题如何解决?为此,一个“主管”拒绝和我深聊,并介绍给另一位“主管”而自己走开了。这第二位“主管”根本对这些”大问题“不感兴趣,只希望尽快完成自己的咨询,走入下一步的正式实施阶段,好保住他们的”规划项目“,保住他们的工作饭碗。可以看到这些市府人员的咨询根本是在敷衍市民,对我们的意见根本不屑一顾。加上已经有上次地铁走廊的被忽悠经历,早就知道靠在咨询会上让他们放弃计划,根本是白日作梦。因此,我决定参与本区的公民抵制运动。
首先我们区已经有了一个”反对窄街计划”的居民组,他们二十来个人非常努力,只用了一周就拟好了与市府抗衡的举措,并在十天内逼市府取消了“窄街计划”。参与的人有一半是华人,三四个南亚人,只有20%是白人--- 多数的白人当时只是在观望,根本没有参与主要行动。
七月20日左右,天气炎热。我们几个人组成调查组,二人一小组,分头对几十条街的几千户居民进行问卷签名,每天下班后到八点前,挨家挨户走访,两个星期取得每条街过大半数家庭的签署。我自己拜访了约450个家庭。在这些签署的家庭中,92.25%的家庭对市府的计划说“NO”,只有4%左右的家庭支持市府开发计划(其他无所谓或不表态)。当我们把这个统计结果完成之后,白人居民看到了希望,我所见的都“跳”出来争先恐后开始对市府施压。在政府规定的咨询程序结束前的最后一天,我们三人作为全区公民的代表,把我们的第一份完整的抗辩材料交到了市办公室。
接着,很多本区白人开始在主流媒体每周撰文,据理批驳市府的规划闭门造车,浪费公款,不切实际。两个月过去了,市府决定放弃中心地带的开发计划。因此我们取得第二阶段胜利。
其实市府就是想缩小打击面,分化我们社区,是想得到沿大街区域的突破。对此,我们也调整策略,号召大家团结一心,防止唇亡齿寒被各个击破。并且集中“兵力”坚守那些政府还没有撤销计划的街区。本大区一白人家庭制作了几千个免费反市府计划的小旗帜。我自己亲手把其中200个,用两天下班后的时间分发到了200个家庭,让他们全部竖在自家的庭院门口,以表达对市府计划的抗议。
本周二周三市府举行正式会议,几百号居民到市府反对,发言踊跃,抗议市府对我们区的不合理规划。到了本周五,市府公开告示:搁置除大道沿街之外的所有内街规划。至此,我们第三阶段取得胜利。并且我们的统计结果被市府放在官方网站,作为他们为什么放弃的依据。---这些基本的、最原始的、最艰苦的工作,几乎全是我们华人居民在炎热的夏天一步一步完成的。
当然,我们还有一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防止市府执政集团的随时反悔。
这次实践告诉我们,大家只要参与,只要坚持,居民就有望成功。我们不要低估公民的力量。我们要发动所有关心问题的人。我们要研究问题的实质,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
我写这篇的目的,一是要大家理性认识自己社区的问题,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华人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要把立法/法规看得太神圣。只要不反对,随便一个提议就变成法规了。当时一位前北京外院的老师跟我说,本区有一个大陆来的教会主持,不相信靠我们华人能反对成功 --- 举的例子是UBC的居民事件。当时我请老师接通该主持的电话,我冒昧地和她电话沟通,分析UBC居民的结构多是新移民,不谙当地规矩,立论有问题,组织与发言也有问题,结果该主持也行动起来了。还有就是那个本省的“二月家庭日”的问题,当时我写日志说是我们的华人最早努力的结果。有几个人留言质疑。当时我就觉得,为什么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大陆移民,不加调查就随便怀疑这些老华人十几年的默默努力呢?
这次具体的公民现实活动,又让我加深一次认识: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成与不成,都得先努力。参与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的人与事。有些人不为名不为利,走街串巷,被拒绝也认。干什么都有不同意见。听归听,动归动。不启动永远不会有结果。
温哥华的市府目前是个非常畸形的政府。十几个议员除了一个独立议员,其余全是一个党的。所以这个党在很多议题上一手遮天,根本不理睬每个区的民意反映。(注意:温哥华的议员选举不分区,是一揽子计划。而很多区的利益与我们的利益是冲突的。)
我们不能用党派分化的另一原因是:反对党实际已不存在,能人都到省里联邦任职去了。指望新的反对党集结还有时日。所以我们选择了不提党派、不提选举的策略。
在这里,我再次呼吁:“华人一定要选华人”是极为错误的提法,上次出卖Combie走廊的地铁计划,就是华人议员雷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改变了主意投了一票给地铁建筑公司,结果把周围的大众利益全给出卖了。现在他还是市长的左右臂之一。另外两个华人议员也是市长的干将。
我们这里各南加州的小镇,是美国排名前100名最适合居住的的镇子,在华人社区很有些名头。这有一片废弃的油田,归 Shell 所有。Shell 一直就想把这片地方开发成住宅区。有一年,他们联系上了两个市议员(共5个),把改变Zoning 的议案提交市议会讨论。一群老百姓(以上年纪的白人为主)极为不满,因为这一变化将极大增加业已拥挤的交通负担。他们到处发传单,要在马上到来的市议会改选中把那两个选下来。结果,一个被选掉,另一个仅以几票艰险过关。这个提案于是被搁置。从此,很多年了,没有任何市议员胆敢再提此事。
建议你们不要停留在为了项目而斗争的低层次,要把斗争升级到议员们的政治生命的层级,和下次的议员改选联系起来。积极在市议会,甚至与省政府里寻求支持,或找可有作为的挑战者,直刺敌人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