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微软CEO被人家列了“九+1”桩罪

(2013-08-25 01:57:24) 下一个

薄熙来被列了三大罪,就搞得十几亿人天天不吃不睡跟着追。人家《洛杉矶时报》周五给微软的CEO Steve Ballmer列了九条罪,结果也没见那个老美忒当回事。都说咱中国人没良心喜欢落井下石。那老外呢,人家CEO还没落井呢,就开始下石。所以说,老外更坏。可不同的是,咱中国人是把落井的人往死里整,你落了井,我再下石,砸死你。人家老外呢,你还没落井,我先下石,把井填满了,你再落井,反正死不了。所以那,老美的对手,败了;握个手;走人。咱中国的对手,败了;推下井;落石头;让你在下面,一辈子上不来,下辈子再说。
 
洛杉矶的时报网络登的标题是《从平板到Xbox One: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九大失误》(Microsoft CEO Steve Ballmer's top 9 flops, from Tablet PC to Xbox One)。说人家Steve执掌微软13年,失误连连,就有九件大糗事在人前提不起来。尤其近年来,消费产品市场化成为一大主流,但微软却很乏力,判断屡屡失误,没有做出领袖产品,使公司不能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来看看微软未能达到预期效应的产品:

1.Tablet PC

在苹果发布iPad的十年前,微软就开发出了一个Windows XP版本,用于使用笔的平板电脑,类似Palm和 RIM。那时候盖茨虽不是CEO,当还执掌着微软,其实到了2006年,Bill的权利才全面给了Steve。当时Bill放言,Tablet PC会在五年内变得无处不在。但是说归说,盖茨和鲍尔默都没有付诸“设备”的行动,还寄希望于下手公司去做硬件,结果错过了机会,给了Apple开发的时间和空间。再是,没有看到触摸技术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而这正是iPad成功的两大要素。

2.Surface平板电脑

微软在2012年发布了一款Surface平板电脑,一是价格贵,二是没有推销,三是没人给它开发APP。虽说Steve请求开发者社区为它开发应用,但却没有给人家什么好处的实质许诺,开发者不踊跃,致使客户没办法用。
 
刚过去的这个财季,微软营收199亿美元,却计入调整Surface RT平板电脑库存9亿美元支出,可见销售表现多疲弱。微软最近下调RT和Pro两款机型的售价,但人家iPad马上跟进,根本没给它发挥的空间。一些大订单,例如洛杉矶联合学区的合同,被iPad给抢了。

尽管微软自己在平板上未能获得成功,但仍然拒绝向苹果的产品提供Office软件支持,致使许多潜在客户都转向了微软的对手,例如Google Drive。

2008年微软发布Windows 7系统时,有人问Windows前主管Steven Sinofsky,Windows部门与Windows Mobile团队的合作情况如何,他的回答是“没有合作”。对此,很多人记忆犹新。就是说Steve Ballmer根本没把公司的资源合成在一起。可能由于Ballmer不算一个“技术人员”。
 
3.Windows Phone

我们知道,微软在手机市场上也是先驱之一,该公司曾试图模仿Windows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上的观感,为手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体验。微软最初的Pocket PC后来进化为Windows Mobile,再后来又推出了Windows Phone。但苹果2007年发布iPhone后,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所占份额,就从当时的近50%,一路下滑,直到今天的个位数。在Steve的领导下,微软与昔日的对手诺基亚达成合作,合纵对付iPhone,但起步太晚,终对Window Phone地坠落起不到多大的垫铺作用。

4.Zune播放器

微软在音乐播放器方面也是先驱之一,96年就推出了Zune。但他不思进取,不加于进一步优化,结果被人家Apple的iPod后起追上超越。Zune在市场从来没有超过10%,到了2011年,不得不停销Zune音乐播放器,可谓昙花一现。从此,人家iPod一路高歌,无人与之匹敌。

5. 必应

微软见证了谷歌的发展历史。当GOOGLE崛起成为搜索王国之后,微软在本世纪初的那几年也试图建立自己的网络搜索架构。但历史的车轮转得太快了,当微软2006年推出Live Search搜索服务的时侯,“GOOGLE”已经变成了字典里的正式动词:与“Search”同意。毫无进展的微软,2009年改个名字将这项服务更名为必应(Bing),希望为自己带来新的好运。正巧,今天温哥华的一位专栏作家Geoff Olsen写了一篇“A ruse by any other name is still a ruse " 讽刺BC自由党想改个名就可以了了过去的事,就可以有起色,说那就像中国文革中的改名潮,是无济于事的。 --- 这个题目对微软从LIVE到BING,实在是太妥切不过了。
 

虽然BING包含了一项搜索积点回馈计划,允许用户赢取平板电脑等奖品,并向用户提供星巴克礼品卡等小甜头。又怎样?有几个人会去用?微软还与雅虎、与FACEBOOK结成合纵联盟,将搜索业务进行合并。但BING所占的市场份额一直步步下降,目前谷歌的搜索流量相当于BING的四倍。这就让我们想到魏韩齐赵合纵,也不敌人家一家“秦”的“野蛮”进攻。

6.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

2007年,微软发布了多个不同版本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给用户很多不便:1)Vista的用户界面和搜索功能颇受欢迎,但load太多的后台运作,致使启动速度超慢;2)系统总在用户安装程序或执行任务前弹出警告窗口,让用户不胜其烦。虽说此举旨在提升安全,但严重减低了易用性。总之客户不愿意升级。直到今天,十几年都过去了,超过三分之一的PC仍在使用XP,即使微软说不再支持这产品,但用户觉得就是没必要更新。而Vista至今都没有占到windows份额的五分之一。当然,另一原因是,很多用户直接从XP升级到了Windows 7,这是目前被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

7.Windows 8操作系统

微软并没有吸取教训。去年10月,微软为了对抗APPLE的iOS,推出了支持触摸技术的Windows 8,但产品没能引发用户广泛兴趣。原因在于,是他完全改变了传统Windows运行方式,取消了“开始”按钮等功能;改用基于拼贴的布局,类似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移动OS布局。这就像,你非要拿装修小公寓的理念和布局,来装修百万的大豪宅。当然,再加上传统PC销量的下滑,Windows 8没了舞台,所以在市场上表现极不理想。微软说10月份会发布Windows 8.1,再加上传统的“开始”按钮等,这大概就是Steve离开CEO岗位之前,所能做的事了。

8.Xbox One游戏机

微软曾表示,Xbox One用户必须拥有不间断的互联网连接,以便联网认证,这激怒了许多潜在购买者。你家孩子往一个下载的游戏,隔几分钟就有微软连线看你是否合法(同一个IP),这不就是斯诺顿讲的其中之一的盗窃么?虽说后来微软被迫取消了这个限制性政策,但很多用户已经购买了他的对手品。与Xbox One直接竞争的就是索尼的PlayStation 4,人家一开始就颇受视频游戏玩家欢迎,这些玩家多数是讨厌微软的限制性才加入索尼的。

9.NBA萨克拉门托国王队

最近,Steve曾联合投资机构试图收购NBA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尽管此事是个人行为,与微软无关,但收购计划的失败被媒体描绘成Steve对微软运作不转得的缩影。今年春天,Steve牵头的投资团体,败给了硅谷小型软件公司Tibco CEO Vivek Ranadive牵头的投资团体,没能将国王队揽入怀中。当时报道称,萨克拉门托市长Kevin Johnson说,NBA把Vivek Ranadive视为“一名梦想家”。所以把它给了Vivek, 而不是Steve。不过,我觉得湾区有点地区歧视。

10.我再加上一条:IE浏览器,MSN 和SKYPE

13年前,市占率高达70%的IE浏览器,先后落败于Firefox和Chrome;现在虽然好一点,但实在不该这般丢份。本来MSN是IT行业最流行的通讯工具,但一直没有加入更多的适时功能。没办法才买了SKYPE。与SKPPE合并后,强行要求人家关掉MSN,如同强行取消”开始“键一样,让人讨厌。

更可恨的是,SKYPE的标头不能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板,就像现在的文学城样板框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样式、底色、和内容。--- 例如“文学城,我来了”,你能改成“文学城,我走了”,怎么改?太不友好了吧?

最要命的是,我和A的通讯,希望考贝点到B的框,每次都得”TEXT“摩的,才能把我跟A有联系过的显示内容和时间消掉,这对实际工作中同时和n+1个人通讯的使用者,是非常不方便的。可以说,是对MSN的彻底倒退。微软的一位大佬跟我说,这是防止”劈腿“的考虑,我说是弱智。--- 其实就是那个为了记录时间的背景暗框给害的。不能改改嘛?可见Steve一类根本不曾实战过。否则就他那个性,面对如此低能的”通讯玩具“,一定会挑起来骂娘,像薄熙来一样,煽他的主管一个响亮的五指。
 

好了,十大罪都列了,也该判个死缓了,所以他就走吧。走之前他可以申辩,我帮他总结一下:

过去13年,微软在股市上的溃败,很大程度都是由于该公司在消费者产品市场上屡屡失误。虽说2006年之前,Bill Gates对微软说了算,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13年来这个庞大“帝国”的CEO,一直是就要退休的Steve Ballmer,他的责任是直接的。虽说他领导的微软的确推出过Xbox 360等成功产品。然而,未能很好地整合公司内部资源,未能将BING成为微软框架的一个支撑,未能抓住移动计算的机遇,未能尽快完成触摸与WIN的融合,终使公司失去了竞争优势。
   
虽然鲍尔默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微软的二号人物,但他从来就不是微软CEO的理想人选。他的性格、眼光及专业能力都无法与该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相提并论。盖茨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和梦想家。另外一位与盖茨不相上下的传奇人物则是苹果的前CEO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虽然鲍尔默以他的销售能力著称,但没有盖茨的远见卓识,也没有一位像乔布斯那样的亦敌亦友的伙伴。

过去13年,鲍尔默所作出的每次决定似乎都是某个部门相关的产品,而没有一个整体计划。像Windows XP、Xbox 360、Xbox Live以及Office,的确为微软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但其余的决策则使公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错失一次又一次的机遇。

鲍尔默一直以来都不算一个技术人员,但他现在该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Windows、Windows Phone、Xbox和在线服务应该有一致的设计语言,有个坚实的交汇基础,才能使微软的不同业务平台实现更快地转换。微软最新的Office 365、SkyDrive、Windows 8及IE产品都值得体验。然而,这是鲍尔默花了太长的时间才实现了公司内部的跨平台合作。实在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即使到今日,在移动和搜索领域,微软仍在追赶其它公司;在社交领域,微软几乎一事无成。
如果说科技领域的竞争是一场接力赛,那么,在鲍尔默接棒盖茨后,微软已经在这场赛跑上落后于谷歌、苹果等对手。鲍尔默最近的重组计划,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让公司失去了竞争优势。然而,鲍尔默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他说退休是因为公司需要一位能够带领微软向“设备和服务的公司”转型的新CEO。是不是说,他知道公司需要转型,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制定转型策略。

鲍尔默是一个出色的营销主管。对一般的公司来讲,这样的CEO就不错了。但对于顶尖的技术公司,光会卖的CEO是不够格的。它需要对下一代产品的瞻前性,和对新产品的执行力。或许微软的下一任CEO理想人选是微软前软件业务主管Ray Ozzie,他既懂市场又懂技术。遗憾的是,Ozzie三年前就离开微软了。

下台就下台吧,不用把对手一定要办成铁案,再被踏上一只脚,我们毕竟也享受了Ballmer所领导的微软的很多成果:Windows 7、Surface RT、Xbox 360等优秀产品 不是吗?何况一代人只管一代人的事,他成于桌面,别与移动,也是该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但对于顶尖的技术公司,光会卖的CEO是不够格的。它需要对下一代产品的前瞻性,和对新产品的执行力”。 这里谈的就是两个层次:一是前瞻性,二是执行力。
solo1 回复 悄悄话 鲍尔默远见是有的,但没能转化为产品。专业技术人员通常不是好的创新人员。十多年前,我冒昧鼓动过他做uPhone,他有兴趣但手下没有人有兴趣,就不了了之。iPod, iPad的创意都是来自外界,大公司主要是把各种专业技术组合起来,Steve Jobs就是这个枢纽连接作用。
swan2004 回复 悄悄话 提一下关于WINDOWS PHONE那一段,iphone第一之前,SMART PHONE 操作平台的绝对老大一直是SYMBIAN,即便iphone问世后的一两年里,尽管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SYBIAN还是占据第一的位置一段时间。真正意义上终结SYBIAN的是ANDROID,同时它也成就了三星手机,以及诸多之前不得SMART门其入的手机厂商,像HTC,华为。
vesper 回复 悄悄话 可悲的是到最后,连“出色的营销主管”也拱手相让了。Surface就是一个证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