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必我在 《栏杆拍遍》堪比《洪范》
(2010-02-08 00:51:11)
下一个
一个人被朋友尊重很容易理解,一个人要是被敌人也尊重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可以说,香港的司徒华就是一个让敌让友让很多世人都非常尊重的“仁人志士”。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司徒华,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他的文章。其文采、历史功底、个人信仰,最重要的是,对理想的执著至诚至仁,确实让人尊敬。
本来对司徒华那些人的作为一直有自己的看法。尤其像李等喜欢拿西方的梆子说事,真的很让人讨厌。不过,司徒华在明报发表《三言堂》个人专栏,其文章就很不一样,爱国、爱民族、爱中国文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有理有据。他不仅是说给治世者的,更重要的是体现着一个国民自我的权利和责任。--- 这促使我每期必看。他的人格让我尊敬,他的文学功底让我崇拜、他的社会原则也让我佩服。现在,他得了末期癌症,爱他的、恨他的,都在关注着他的健康,很多人给他留下了感人的寄语和衷心的祝福。现在他的第18本结集《栏杆拍遍》就要出版了,据介绍,里面的文章应该十之八九都是我看过的,不过我还是翘首以待。
《栏杆拍遍》取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的是这位南宋词人为北方故土被侵而流落江南,看夕阳听孤雁,感叹吴钩无用武之地,乃连续拍打栏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真是时代共鸣,英雄迟暮,憾时光消逝。
一看到“司徒”,就让人想起他们的老祖宗司徒殷朝的三仁。他们司徒姓氏是从商成汤的14始祖契开始的。契与夏禹是同时代人。《史记·殷本纪》说: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所以后来的“司徒”人就说他们的老祖宗是“司徒契”了。其实,到了尧帝,念契之功勋,已经赐“子”姓了,是为史话。尧封契于商(丘),其氏族为商族。夏朝立,商族为夏直属。后来商人在黄河中下游平原频迁10多次,到了朝歌的纣王时代,同族的萁子就被孔老先生称为殷商三仁的第一仁了。
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他在今山西陵川的太行山深处箕子山上谋棋岭,留下黑白分明的小石子,圆滑光洁,传说箕子就是在这里发明了咱中国的围棋。现在当地民间仍保留着有远古“占方”的棋类,流传着箕子在该地弈棋的远古传说,说萁子洞曾是他与梅伯或微子下棋的地方,这都是他话。
箕子身为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任太师辅佐朝政。那时候叫巫学家“占卜”师,就是占卜阴阳、观天象、授时制历,话农事渔牧和参谋出征讨伐的。南北朝时的范晔在《后汉书》里就把天象观测和阴阳卜筮叫做“箕子之术”了。现在的说法就是军师、总理大臣,可说是殷商思想文化的一个代表,是殷末周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先秦文章《韩非子》说纣王在朝歌作乐时忘了时辰,问身边的人结果谁也说不请,只好派人问懂阴阳四时之事的箕子。其实在纣王即位不久,箕子见他用象牙筷,就叹息“用了象牙筷,就要用玉杯来配,然后就会追求其他珍品,这就是奢华享乐的开端!国君一讲究享乐,国家如何搞得好!”后来纣王越来越荒淫残暴。比干、箕子、微子、辛甲等大臣纷纷向纣王进谏,纣王执意不听。比干因谏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无奈之下,箕子佯狂披发为奴,隐而鼓琴自悲为乐;有说“箕子漆身为厉(麻风)以避杀身之祸”,反正纣王把他囚了起来。
周武王灭商纣后,命如公将他放出,并向他请教治天下的天道和如何得到商民的拥护,箕子向他系统地讲了“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等共九项,其实都是人道。箕子认为应当施仁政,用安抚的手段来得民心。武王非常高兴,便请他归顺大周,但是箕子宁死不降,要远走荒蛮的辽东。武王无奈,敬佩箕子的操行,答应其请求,封为朝鲜侯,并免行君臣礼。箕子念武王宽宏,临行前写下《洪范》给武王。文章中详说殷商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奉劝武王一定要实行仁政。《洪范》其实就是武王克殷后造访箕子询问治国方略的记录,是箕子的治国纲要。在这《洪范》里,箕子已经提出了“民主”意识、反对专制独裁的思想。
后来箕子自封地朝鲜去西周都城路过故地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看到曾经高大威严的王宫成了一片废墟,荒凉败落、残亘长满禾黍,伤感之至写下一首《麦秀歌》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彼狡童兮,不我好仇。”大意是:“朝歌田野的麦穗已秀齐,早秋的禾苗也染绿大地,你这个顽劣的小孩呀,不和我友好自顾瞎淘气。你这个可恶的小孩呀,不听我的话,现在落下啥结局!”十分真实而形象地写下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殷朝的旧民听到了这首诗,都哀痛泪下。这首诗为后世的屈原、杜甫、李煜、陆游、辛弃疾等历代“爱国”文人所推崇和效仿。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专门撰文称颂箕子,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敬意。我们看到今日的韩人对自我民族的认同、对韩文化教化的执著、对道德的坚持,我们不得不认识萁子对朝鲜文化的贡献。箕子死后葬在梁国的蒙县,其墓地被后人称为“箕子冢”。
今天司徒契子的后人司徒华,和他的前祖箕子一样,坚信仁治,谏言不坠,至死也不放弃,真可谓今世的一仁。他说,成功不必我在 明志薪火相传。当他被世人敬佩的同时,但愿他的《栏杆拍遍》能成为如今治世者细读的《洪范》。
回复杨子的评论:
谢谢介绍和补充,受益匪浅。
顺祝杨子兄阖家新春吉祥,虎年安康如意!
文学城 子英 的跟贴:
司徒先生是多年教书出身,他教过书的地方就在离家我们不远的一间平民小学。老先生的文章和为人是很受人推崇,也一样是不少人多年追随的一位平民代表。
只是有一样,在英国人统治了多年的香港,有点类似军阀年代的中国租界,不少老百姓会很自然的相信英美是代表民主自由的典范,谁知这政府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的。
(想说司徒先生也难免这样,我们生活的年代啊,,, 耐人寻味的是,这样坚持的好人也被英美这些伪道者所迷惑,可见那些虚伪的承诺是有多大的影响!)
箕子有《洪范》,司徒有《栏杆拍遍》,咱要常来读杨子方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