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的蜕变:殖民文化的胜利

(2006-12-24 19:13:05) 下一个

(一)主流文化

今年学校寄来的节日卡是这样写的:“Whishing Everyone a Safe & Happy Festive Season "(希望每位同学/老师有个平安愉快的假日”,那是既没有"Merry Christmas "也没有“Happy New Year "。

你一定不能相信,连白人的学校也搞政治正确,也不用基督徒的问候语。我们那些瞎掰的文人不是说到处“耶诞”“圣诞“吗?你说的是那流学校哪?请你注意,咱作为学校家长会成员,这学校只有一个华人老师,还是做后勤的,其余教职员工,清一色白人,那可是咱们一些假洋鬼子说的真真的主流社会!

因为放假没事干,我特意查了今天各大商场的广告:几乎清一色以“HAPPY HOLIDAY !(假日快乐)"作为FLYER的头版头条。咱早说过,大商场搞政治正确是为了生意,要考虑各种信仰的消费者到来。那像我们北京上海的商场,反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味我行我素:“Merry Christmas"。还美其名曰是时尚,是主流,主流个P,谁告诉你的?别道听途说,人云也云好不好?那些文人还振振有辞呢?!

今天我去卖中文报纸,特意留意了一下三份最大的英文主流报纸,同样清一色以“HAPPY HOLIDAY!"作为头版头条。只有那个“今天”免费派送到家里的“小”报:《B.C.省报》,头条是“Merry  Christmas !”

今天三份最大的华人报纸,两份是殖民地香港人把持的中文报纸,头条清一色“圣诞”为题目:《星岛》是“圣诞快乐!” 《明报》是“圣诞大拍卖”。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用“圣诞快乐”而不是“耶诞快乐”或“节日快乐”,那完全是殖民地香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向中国大陆大肆输入殖民文化的结果。再加上我们那些文人不把关,竟让这些“宗教味”极重的词进入公众的学校和公众的商场(Public的地方是要考虑各种人群的,包括弱势群体,残废人,不同信仰等,例如,Public的地方必须有残废人通行门、电梯、和通行道,否则市府是不会发执照的)。


(二)殖民文化

据说今天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各大商场,到处是耶诞树,到处是“Merry Christmas",海归的朋友说比北美还耶诞。主要是大学的学生,城市的小市民,商场跟风。不过,重庆、成都、武汉明令商场不得通宵营业。想必北京上海也一样。想想看,我不是Christian,那你的广告给我是什么意思?!

一些跟风族,为耶诞着迷,穿耶诞衣,带耶诞帽,顶寒风冒白雪,留下类似耶诞老人的倩照。这些人为西方为先进,只要是美利坚,英格兰,富士山,法兰西,意大利,他就沉醉,就呐喊,就着迷,就认同,就一概不假思索的接轨,你接什么鬼呀?你这种泱泱大国风范,自由民主、人性开放,不加思索地照单全收,谁开得单你也不管,我敢保你连布什都惊讶---自叹不如!

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听说过欧美国家中,那个大型商场过中国节日!即使在温哥华这样华人极其集中的城市(国人的比例超过1/4),在中国文化最热闹的春节,除了华人大商场以外,没有哪一家主流大型商场会全面搞成“春节愉快,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每年华人还得“被逼”到停车场或PNE去临时搭个摆摊的地方。难道这是洋人愚昧落后,难道这是洋人食古不化(加拿大人那来的古呀),难道中国春节没有商机(这里的华人消费力可是世界一流的呀)?

仔细想一想,原因有多方面。一个方面是国人喜欢跟风,羊群心里、攀比心理之严重,港风盛行,西风东渐,我不如人的思想严重作崇;二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不够,连个端午节也被世界文化组织认定是韩国的(认定,一是要申报;二是要能说服人,三要没人异议),皮人戏竟成了印尼的。再就是,这一代文化人老觉得,咱那些节全不是节,太土上不了大雅堂,没有人对她进行文化包装;咱们那些文化人怎么说的,“基督是全世界的”。难道这耶诞生来就是全世界的?如果你稍微提出点异议,人家就骂你土包子,不开窍,没与世界接轨。连中文系的老师也要考英语才能晋级,你说这不是明显要古文学的命吗?大学的素质如是,你还能要求国民素质如何?那些舆论传媒良莠不分、编辑水平低下、投机奸商造假恶炒,商场推波助澜,.......

你还会发现,凡是在香港流行的西方节日,日前在大陆就流行;凡是在香港不流行的西方节日,日前在大陆也不流行。香港流行耶诞(称为“圣诞”),情人节,大陆也流行,并且用的名字也一样;香港不流行鬼节、感恩节,大陆也不流行。这难道不正说明了香港殖民文化在大陆的肆虐根深蒂,大陆仍在刮东南风。

我老在想,西方的情人节把我们的喜鹊情人节取代了,冬至被耶诞涵盖了,“土”的书法/国画/戏曲/民族音乐都被天安门广场边的那个鸭蛋歌剧厅给罩住了?诸多中华民族的艺术、文艺、文化、节日、服饰甚至连文字都可能被我们渐渐地丢弃了;那些所谓的前卫、时尚、新潮的人,成了我们的精英,他们粉墨登场,崇洋迷外,数典忘祖,还把自己打扮成中西文化的学者,告诫我们什么才是最普世的文化。真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假洋鬼子,买办文人,殖民小丑,.....按照他们的指引,我们还没有崛起成为“大国"的时候,我们的节日早就被殖民和同化掉了。

你说说,我们花几块钱,大吃一顿也就算了,满报纸头条为人家的文化作嫁衣裳,真他NND民族文化败类----一点没错,满脑子的殖民思想,殖民的饭吃多了,拉出来的SHI都是殖民的。难道他要我们当着子孙的面,大肆张扬洋人的宗教节日,互相祝福人家拜的“圣”,吃着麦当劳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看着牛仔大片,让下一代露着肚鸡眼,满山断背,开着日本二手车,胸怀着白土白烟,一边YouTube,一边歌颂耶诞,那就是文明了?我们就可以达到“大国崛起”了?!

(三)谁是老土

我相信大家都认同:越是自己的,才越是大家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全世界的。你说,一个疏离了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习俗,而一味痴迷于异族文化的民族会成为全人类的大国?一个没有了本民族文化根基的民族真的有希望?真的
会赢得人家的尊重?

如此以往,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等我们想念老祖宗的老土玩意儿的时候,我们在自己的祖国找不到了,我们要到我们祖国的邻国那里才能看到,....我们还要抵制什么日货韩货,你要看到原来属于你的东西,
买你的门票,向韩日缴税吧!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世界上有多少优秀的民族、优秀的文化被强势的文化所殖民,所荡涤,所同化,而所留下的只是些什么?想想始皇帝的焚书运动,那也是挟着强势文化,一场大火烧掉了千年春秋诸子百家的精华,留下的只是一些花草鸡鸭,雕虫小计.....
 
川端康成自杀了,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名气也未能唤醒痴迷于西方文化的日本青年,未能拯救西风日渐、大和文化日渐没落的境况。但至少大和文人的灵魂是民族的,是有血性的。那像我们的文人帮着那些商家,睁眼说瞎话,把那些乌七麻八的东西一道倒向我们的土壤,就像那些垃圾商品进口商,把国际上的垃圾运到祖国的海岸,......
 
当我们面对着这汹涌澎湃的、由殖民帮办推销的殖民文化时,我们能作出些什么?就像我们面对满世界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我们在哪能找到我们的故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avanti 回复 悄悄话 当年的希特勒比你更牛,用“纯化民族性”的口号去肉体消灭异族。更彻底吧?

一个文化或传统能否继承下去,有其原因,绝不是自我口号式的简单:
”越是自己的,才越是大家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全世界的。“

真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尔!照此逻辑,你家东西的就是大家的,越是你家祖宗的藏货,就越是大家的?

这是起源于共产主义口号的吧?可是天花乱坠的口号只能感动你自己。真让人家把你家的私货共产了,你不急得跳墙?

这几句话抹杀个体和群体的区别,除了看出民族情结的自我标榜自我口号之外,实在无法应用,更看不出有什么根据!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新民网·独家报道】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12月20日下午,新民网分别与北大、人大的博士研究生以及活动的发起人取得联系,活动发起人王达山对新民网表示,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西洋文化已是“狂风骤雨”

在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里,北大博士周锋利等的名字被署在了文末,文章结尾的日期表达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2006年12月18日)。

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文章说,“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耶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博士们认为,基督教徒可以过圣诞节,一般人“也有自由”过圣诞节,但是“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文章还写到,西方“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也是圣诞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因此,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商家应“反思”圣诞营销

文章在陈述理由之后,还提出五点建议,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教育和引导、民间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优”的文化偏见等。

博士们对商家的“圣诞节营销”提出了批评,表示这些商家“对圣诞节流行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建议商家“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可以考虑将孔子诞辰作为中国教师节,并尽可能使其变得既有神圣肃穆的节日氛围又有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博士们最后发出希望“国人能幡然醒悟”,号召“中国人必须朝此一方向努力!”

联署发起人为人大哲学博士

12月20日下午,经新民网多方查证,终于联系到该署名活动的发起人、民间学者王达山。据王达山自述,他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经常撰写论文发表在国学网站上。新民网随后致电中国人民大学,确认了王达山的毕业生身份。

据王达山介绍,关于圣诞节的这篇倡议书是他起草的:“我为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感到深深的忧虑,于是我联系了一些朋友和十位名校的博士,一起发起了这个署名活动”。他认为“传统文化正在处于一个复苏和上升期,但仍然处于被西方文化压迫的状态”。他希望借助这个博士联合署名抵制圣诞节活动,与时下的“国学热”配合,积极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上升势头。

王达山反复强调“圣诞节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冲突”的观点,主张一定要“抵制圣诞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而消除西方文化影响的任务“相当繁重”,当务之急是先向儿童大力普及传统文化,将“读经”纳入学校教育,从国民观念入手。

12月20日深夜,王达山又向新民网发来一篇《既要攻乎异端,更要立乎其大》的活动说明,认为圣诞节等西方价值文化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来说是“异端”,应该予以“拒斥”。

北大博士:我从不过圣诞节

根据文章署名,新民网分别向各大学确认了各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周锋利对新民网表示,“不仅我从来不过圣诞节,我的女朋友也不会过圣诞节,我还向周边的朋友们呼吁不要过圣诞节。”

除了署名文章提到的观点之外,周锋利还表达了对全民学英语热潮的质疑,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力度和广度地普及英语,那些有研究需要或者交流需要的群体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他大力提倡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主张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周博士认为“中国当代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都受西方文化影响太严重,圣诞节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们并不是强制大家不要过圣诞节,但是圣诞节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中国文化近百年的弱势地位,使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影响太深!”周锋利说,“中国太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并不了解,不懂圣诞节是什么意思,却一味盲从,西方一些不好的东西学得很快,我们有义务让普通老百姓了解。”(新民网王洋)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涑水 老乡,你买股票投自赚的,去深圳做个“冬至”系列,保你稳赚;记得注册,中国学会的“仿冒”,从香港台湾学来的。

Melly, 我们才是一号大国:13亿人呢! (可惜民族向心力不够)。

清静莲花“农历新年变成加拿大的公众假期”: 这活动可是举行过好多次,但形不成决议。问题在于,定在阳历的那一天,或者第几个星期天/还是星期几,没有共识。没办法让议会立法。你总不能告诉议会每年阳历的日子都不一样,那苯笨的老外的日历怎么印?

集思广益,大伙想个办法---怎么一劳永逸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清静莲花 回复 悄悄话 要争取把农历新年变成加拿大的公众假期。
melly 回复 悄悄话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但是大国的影响又不可避免,否则人家就不认同。
涑水河 回复 悄悄话 是呀,何处是故乡呢?多少年来,多少人在努力地打倒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以为可以如此强国。可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