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白鹤的BLOG

日子是流动的河水,记忆是沉在水底的石头。
个人资料
逍遥白鹤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欧游记:沃尔塔瓦河畔随想

(2024-06-19 08:32:41) 下一个

*逍遥白鹤按语我们夫妇上周刚才结束逾期半个多月的中欧之旅返回家园。此行的起因是我先生五月下旬受邀参加在捷克布拉格举办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我也欣然随行。他们的三天会议结束后,我们顺便展开了在捷克及匈牙利两国的度假旅游。行前,我曾参读了“世界风情”坛许多网友的游记,助益匪浅,特致感谢,也令我对此行十分向往。

我先生比我眼疾手快,趁着游览中各种感受的热络、候机或飞行期间忙里偷闲就开始码字,已完成了一篇游记观感。此文发布到他的美篇个人专栏,几天下来已有上万网友阅读,并留下许多温馨的评语。我自己的游记还未动笔,先把他的美篇“搬运”过来与文学城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

本文作者:Hux(逍遥白鹤夫君)

初夏时节。因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来到了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著名的伏尔塔瓦河 (Vltava) 静静地流过这座堪称欧洲最美丽迷人的城市。这是共和国境内最长的河流,被称为祖国的母亲河。该河起源于捷克南部森林地区,向北缓缓流过波西米亚地区。与易北河汇合后流经德国,最终从汉堡入北海。

人杰地灵。捷克 (旧称波西米亚王国) 虽说只是一个中欧内陆国家,但它无论是在宗教、文学、艺术,音乐和科技领域,都曾经对欧洲历史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片富饶旖丽的土地曾经孕育出扬· 胡斯、弗朗茨· 卡夫卡、阿尔丰斯· 慕夏、贝多伊奇· 斯梅塔那、安东宁· 德沃夏克、齐格芒德· 弗洛伊德、和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等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让波西米亚誉满全球。

 

威谢拉徳古堡和大教堂

沃尔塔瓦布拉格河段的东岸上矗立一座青葱滴翠的山岗。巅峰的巨石上雄踞着一座中世纪军事古堡,它默默地守卫着共和国的首都。

征战杀伐的黑暗年代已经过去。中世纪时期建造的防御性古堡如今成了著名的捷克国家历史遗址,被改建成了一座种满奇花异卉的大公园。

黎明时分,霞光映照。几抹淡淡的晨雾飘浮在清新空气中。与蒸发的朝露一起,带来愉悦的湿润,沁人肺腑。满园的丁香花也竞相绽放,芬芳四溢,随处可嗅。让人心旷神怡,倍感舒适。

黄昏来临,月过高墙,夜幕下暗香浮动。劳作一天后的市民们陆陆续续来到园内。有的信马由缰,漫步闲聊;有的成群结伴,加入露天音乐会。大家开怀畅饮啤酒,为当地歌手和乐手们的精彩表演热情地欢呼鼓掌,一派歌舞升平的欢悦景象。

图1. 国家历史遗址威谢拉徳城堡

图2. “威谢拉徳之夜“ 音乐会

图3. 音乐会的听众们

图4. 歌手激情演唱捷克民歌。旁边的画像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被誉为 “祖国之父“ 的托马斯·加里格·马萨里克

图5. 低音大提琴手的高跟鞋掉了,她索性甩掉了高跟鞋,赤脚演奏

图6. 激情洋溢的鼓手

 

古堡公园内有一座著名的威谢拉徳大教堂 (Vysehrad),算起来也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这座教堂至今仍受到良好的维护。其外表虽然说不上恢弘,但也很壮观,颇有些岁月的沧桑感。

图7. 威谢拉徳教堂夕照

图8. 钟楼

图9. 晚祷

 

教堂左侧有一座公墓陵园。该园规划整齐有致,曲径通幽。园内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就像那著名的维也纳中央墓园一样,这里也长眠着许许多多波西米亚民族的名士高人。除历史上显赫一时的王公贵族外,还有许多令人尊重的昔日政界名流、科学家、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工程师等。

墓园进口处有两面大铜牌,上面镌刻着众多该国名人的姓名和职业。其中就包括两位扬名于世界的伟大作曲家,捷克浪漫主义民族音乐大师贝多伊奇·斯梅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和安东宁·德沃夏克 (Antonin Dvo?ák,1841-1904)。

图10. 贝多伊奇·斯梅塔那

图11. 青年时代的安东宁·德沃夏克

图12. 墓园入口处的铜牌上镌刻着,9号墓地,作曲家 SMETANA, Bedrich,43号墓地,作曲家 Dvo?ák, Antonin

 

两位著名的作曲家各自都曾有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问世。因而深受捷克民众的爱戴。

但对于波西米亚境外的世人而言,斯梅塔那和德沃夏克最负盛名、影响最为深远、被演奏次数最多的作品,应该分别是《沃尔塔瓦河》与《自新大陆》了。

 

斯梅塔那与《沃尔塔瓦》

斯梅塔那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Founding father)。他从小就是一位音乐神童,六岁时即开始首次公开演出。斯梅塔那在晚年时谱写了一部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由六个部分组成。他在这部交响诗中道出了波西米亚人民热爱祖国和家园的心声。尤其是那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充满赤诚,感人至深。且最广为人知。而该组曲的第一乐章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座《威谢拉徳城堡》。

在第二乐章里,作曲家用美妙的音符和旋律描述了沃尔塔瓦河:一条晶莹剔透的小溪,起源于波西米亚西南部幽深静谧的森林。 东流的溪水缓缓地穿出密林,迎来漫天的绚丽朝霞。水流至此,翩然左转,向北而去。小河静静地淌过了波斯尼亚最美丽、最优雅、也最宁静的古老小城 Cesky Krumlov (部份国人将其称为CK小镇),而后流经国都布拉格。弱水蜿蜒,逐渐吸纳百川;起伏跌宕,最终汇成辽阔奔腾的大江。      

我们也遊访了这座妙不可言的 Cesky Krumlov。离开小城前的傍晚,细雨霏霏。河面上自有另一番迷蒙景色,亦令人心动。漫步在河畔的小沙洲上,我用手机找出了 YouTube 上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演奏的《伏尔塔瓦》来轻声播放。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我将双手浸入了清澈的沃尔塔瓦河水之中,不仅触摸到了她的脉动,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韵律……

图13. 河流弯道处

图14. 碧波澹澹映衬红顶黄墙,风景更显秀丽

图15. 桥畔人家,鳞次栉比

图16. 沃尔塔瓦蜿蜒流过古镇 Cesky Krumlov

图17. 小城黄昏

图18. CK中心广场一角

图19. 小巷雨夜

图20. 沃尔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桥

图21. 河畔山岗上的原布拉格皇宫

图22. 大河奔流

 

这首乐曲十分优美。它融合了斯梅塔那对捷克家园和民族的真情和热爱。更为令人惊叹的是,这首交响诗是斯梅塔那在完全失聪的状况下谱写完成的。真的是非常动人心弦。

 

德沃夏克和《自新大陆》

德沃夏克十分尊崇斯梅塔那这位音乐前辈。他的心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捷克民族和土地的热爱,因而也谱写了许多歌颂褒扬祖国的音乐篇章。但真正让德沃夏克走向世界的作品,或许应该首推他的《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十九世纪末时,在捷克已经展露锋芒的安东宁· 德沃夏克应邀访问美国。他在纽约讲学和授课期间,亲眼目睹了生机勃勃、蒸腾向上的美利坚合众国。联想到新世界未来的辉煌远景,他不禁激情涌动,即兴创作了这首交响曲。

此曲一出,顿时引起巨大轰动。继纽约出演之后,立刻被美国各地,紧接着是全球各大著名交响乐团竟相演奏。

这首交响乐曲不仅表达了作曲家对波西米亚家乡的回忆和思念,同时还抒发了他对北美新大陆的亲身感受与畅想。

该曲广阔而深邃,细腻而宏伟。甚为激动人心。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许多贫苦的欧洲人 (如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俄国犹太人等),为追求精神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自由,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追逐 “美国梦 (American dream)”。无容置疑。德沃夏克的这首交响曲曾经对这些追寻梦想的欧罗巴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也许就是因为这首 “新世界交响曲”,德沃夏克在国际音乐界赢得了较斯梅塔那更多的荣誉和更显赫的名声。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勝于蓝,后来者居上了。

四十年前我来美求学。最早购买的几盘音乐磁带中,就有这首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当时自己居于纽约长岛,孑然一身,举目无亲。夜深人静时就曾经反复聆听此曲,从中汲取过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至今不能忘怀。

图23. 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的德沃夏克 《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和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赫尔伯特· 卡拉扬指挥。

 

拜谒大师之灵

这次我因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来访布拉格。会议选择的旅馆离这座古堡遗址公园很近,步行数分钟即可抵达。从互联网上获知两位捷克音乐大师长眠于此地,当即决定前去拜谒致敬。

清晨。阳光透过青松翠柏的枝叶,撒在静静的陵园里,留下满地斑斑点点的浮影。进得园里,我思虑着如何能够尽快找到两位音乐家的安息之处。

抬眼望去。不远处有一位衣着整洁的老夫人,正在精心扫拂一方墓地。她躬身屈膝,不仅用小扫帚清除落叶,还用小毛巾擦拭墓碑。甚至还用单手持着一把电池驱动的微型剪草机,认真地修齐剪平墓地上的青草。从她的一举一动中,看得出这位夫人对家中祖辈的无限深情和怀念。

看样子这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布拉格人。于是我便走上前去向她询问德沃夏克和斯梅塔那的陵墓所在。

老人放下了手中的小工具。热情地将我引领到德沃夏克的陵墓前,指着他的雕像和墓碑,用娴熟的英语向我做了些简单介绍。我静静地聆听着…… 之后她又叮嘱我,让我待会儿再去寻她。她将再带我去参观斯梅塔那的墓地。

图24. 德沃夏克墓前的胸像

图25. 墓旁的雕刻

 

闲谈中得知,老夫人来祭扫的是其家族的墓园。从她的曾祖父母一辈起,离世的家人们都长眠于此,至今已有一百好几十年的历史了。老人家每年春夏之交都会来此祭扫,表达她对逝去的先祖和家人的怀念和敬意。

我在心中默想,这位银发老夫人一定也是某位布拉格名门望族之后? 但我未敢继续深问。

稍后,老夫人不厌其烦,又将我领到斯梅塔那的墓前。只见两侧副碑上镌刻着几串音符,而中间的主碑上则刻有作曲家龙飞凤舞般的签名。恍眼望去,亦似那沃尔塔瓦河的流波。

图26. 贝多伊奇· 斯梅塔那的主碑墓

图27. 人们敬献的鲜花

图28. 参观历史陵园的学生们

 

我为老人的热情好客一再地向她道谢。她亦祝愿我旅途愉快。最终,夫人挥一挥手,飘然离去。

这真是一位善良友好的布拉格妇人!与我们曾经遇到过的某些年纪较大的东欧妇人不同,从这位老夫人的目光中,我看到的是安宁与慈祥,而没有冷漠、猜忌、和提防。曾经沧海难为水。也许这是她的家世和个人经历使然?

向两位捷克音乐大师的灵魂致以真诚的敬意之后,我缓步走出了这座陵园。

园外绿树成荫,微风习习,一片靓丽景色。亲朋好友们在青青的草地上席地而坐,细语闲聊;孩童们的奔跑嬉戏声伴随着爱犬的轻吠,不时从远处传入耳中。

图29. 享受阳光

图30. 城堡公园内的雕塑

 

蓝天白云之下,巨石古堡之巅,任由清风拂面。我俯瞰着山岗下的沃尔塔瓦,河水静静地流过,水面上的微波闪烁着点点金光。

图31. 古堡高墙下的沃尔塔瓦

图32. 远眺夜幕下的查理大桥

图33. 河畔山岗上远道而来的芝加哥遊客

 

这里是和平宁静的布拉格,原奥匈帝国波西米亚王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那些曾经残酷无情地践踏过这座美丽城市的纳粹军靴和苏军坦克,如今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

唯有沃尔塔瓦河依然生生不息,日夜奔流。

 

——2024年5月初記于布拉格,6月修改完稿于芝加哥家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啊,就知道老乡不会忘记我,去看了这家酒店,真不错,多谢多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夫君文笔不错,音乐会乐手拍得好生动。祝逍遥游愉快!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夸奖,布拉格你都去过四次了,太厉害啦!:)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朽' 的评论 :
旅游达人好!捷克的布拉格真是个优雅美丽的城市,所遇的人们也都很友好有教养,你一定会喜欢那里的。匈牙利整体上感觉经济发展状况不如捷克,但众多历史景点也十分养眼。给你推荐一个布拉格有故事的五星级酒店:Grand Hotel Bohemia Prague,价格适中但环境相当舒适讲究。共产政府曾从瑞士商人手中收归国有,作为招待高官和贵宾(相当于咱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所用,改革后又归还给了原来的主人。这个酒店位处新城与旧城的交界处,去哪边玩都很方便。:)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好图!去过四次布拉格,印象非常好。我特别喜欢听交响音乐伏尔塔瓦河。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世界在我心中' 的评论 :
你好,我们很愿意与大家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谢谢留言。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京夜话' 的评论 :
燕京MM好,很高兴你喜欢这篇游记!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捷克还没有去过,感谢分享,有计划去。
世界在我心中 回复 悄悄话 图文并茂,随文游了沃尔塔瓦河畔。
燕京夜话 回复 悄悄话 白鹤先生的游记图文并茂,谢谢分享!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好,谢谢你的热情夸赞!:)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你好,谢谢你的到访、欣赏和产生的共鸣!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晓青好,谢谢赞赏!我俩确实很喜欢出门看世界。我周围有些已退休的夫妇外出旅游的频率比我们高,我先生仍在工作,所以能够度假出游的时间还是有限的。:)
逍遥白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你好,谢谢来访和欣赏!这篇游记是我先生写的。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1

翔实,精彩的介绍,图片唯美,行文有记者的风范!最后的片片画龙点睛,赞白鹤伉俪!
xyz66 回复 悄悄话 白鹤博主及夫君的博文美轮美奂,照片光线构图精致,令人不禁细细凝视欣赏。文中对捷克音乐文人大师的深度描述,特别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唤起遥远记忆。。。这首曲子激励了无数来自大陆的留学生,不惜代价地奔赴美国。

这段写得尤为动人:” 该曲广阔而深邃,细腻而宏伟。甚为激动人心。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许多贫苦的欧洲人 (如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俄国犹太人等),为追求精神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自由,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追逐 “美国梦 (American dream)”。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照片真漂亮!
白鹤的生活充实,经常出去旅游。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逍遥白鹤的文章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描述得非常生动细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布拉格的古堡和清澈的沃尔塔瓦河畔。一看文章就感觉受益匪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