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

Bater王阿仁,2005.7在文学城开始发表史记人物系列,陈平,萧何,韩信。。。
个人资料
正文

《史记》人物--谁与争锋话韩信(1)(开篇)

(2006-01-14 17:31:32) 下一个
[前言] 
 

写韩信,难!难就难在大家对他实在是太熟悉了。既然是熟悉了,那就免不了都已经对他有了自己
的见解,于是未必有兴趣看小子我在这儿的瞎扯。所以究竟要不要出这个系列,小子我委实犹豫了
不短的时间,也和几位同仁稍有交流,得到的当然是鼓励。昨天读到一个白话的《韩信》系列,不
禁失笑,作者力图要把韩爷写成个道德楷模,于是添加了不少想象的人物和情节。
 

呵呵,人无完人,所谓瑕不掩玉,个人行事上的些许缺憾丝毫不能抹煞其军事天才。鼓吹的过于完
美了恰恰给了人空洞的感觉。这个系列,小子终于没有耐心卒读。有感于此,小子觉得还是应该把
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抛砖引玉,就算给大家踢踏出一片一吐所思的场地吧!
 

关于淮阴侯韩信,小子以为凡是讲汉语的地方,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而且其大名也早已渗透到
了多个非汉语的群落。个中缘由极其简单,那就是韩信震古铄今的军事指挥才能。韩信究竟指挥过
多少战役,没有人精细的统计过,我等只知道自从汉王拜将以来,韩大将军攻必克,守必固,是个
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虽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但这丝毫不能抹煞韩信在军
事上泰山见顶般的历史地位。小子在此大喝一声:韩信既出,谁与争锋!
 

 

按太史公的惯例,写韩信也是从介绍人的私趣入手的。‘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
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按今天的话说,韩信整个一无业游民,赖以为生的
手段居然是‘从人寄食饮’,就是赖别人家蹭吃蹭喝,还好没去酒店整霸王餐,也没想起聚几个人
收保护费度日,基本还算良民吧。
 

司马迁未曾提到韩信有没读过书,但小子以为在这一段时间里,韩信是没少读书的,尤其是军事方
面的著作。首先,他那份军事才能不会凭空而来,凭你再怎么天才,没有后天的引导,终归是无用
的。其次,这韩公子种地种地不干,经商经商不曾,混得连自己都养不活,那他整天干什么呀?总
得忙点什么吧?最大的可能就是读书!呵呵,您想想,俺们有时候碰到一本感兴趣的书,还不是一
样读的昏天黑地,整天泡方便面度日?韩公子那会没方便面泡,只好去蹭个肚儿圆,可以理解!
 

韩信曾经在他们老家一个‘亭长’那儿‘寄食’达‘数月’之久,‘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那是,韩信那会正长个儿呢,吃起饭来就没个够,这谁受得了他呀?一到吃饭的时间这位就来了,
不邀他一起吃吧又不太好意思,于是亭长老婆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把饭煮好了,一家子吃完了再钻
被窝里接着睡。
 

嘿嘿,这等作息时间表,也算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了。等人韩信去了他家,这家子根本就不提起生
火做饭的事儿。‘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说实话,韩信这“怒”得没什么道理,人亭长并没
孝敬您的义务,让你蹭吃了好几个月,确实对得起您了。
 

于是韩信的生计没了着落,有一天看书看到肚子又咕咕叫了,找了根竹杆子,跑城门口小河里去钓
鱼,看看能不能请水里的鱼GG虾DD们舍身布施一下。可他哪会钓什么鱼呀,唉,整了一上午,鱼
虾都被他喂饱了,他却依然饿着。
 

有个在这儿冲涤丝絮的大嫂子(漂母),一大早就听见这位仁兄腹中风雷滚滚,中午回家吃饭,就
给这韩公子也备下了这么个饭盒,下午就带给他吃。韩信一见,捧起来就往肚子里咽,连多谢都忘
了说,更顾不上骂那河里的鱼虾忘恩负义了。
 

第二天,韩信的伙食还是没着落呀,于是又跑到城门口去“钓鱼”。那位大嫂还真不错,又给韩信
弄了个盒饭。如此以往,这大嫂子的盒饭韩信居然是连吃了‘数十日’,估计到后来,连鱼杆也不
带了,就捧着书本往那儿一歪等中午饭就行了。韩信后来给人道谢,曰:‘吾必有以重报母。’那
大嫂子回答他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说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啊,
哪里指望你报答我呢?
 

这大嫂子固然是高风亮节了,不过从另一层意义上讲,其实也是对韩信根本不抱什么希望,觉得其
所谓“重报”云云,根本是指望不上的客气话!这好理解,各位在大马路上为某个伸手大将军布施
了几个钢蹦儿,心里可有企望回报的想法吗?方此时也,韩大公子混得与一个乞丐已经不相上下了!
 

有道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这韩信衣食无着不说,连一帮子有点钱势的子弟也拿他取笑。有一回,
有这么一个杀猪的年轻人就当众拦住韩信,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说:瞧你小
子长那么个傻大个儿,腰里还装模作样整把剑别着,其实他妈的狗熊一个!嘿嘿,说你呢,你还不
服?你他妈要有种就拔剑捅我一家伙,来啊,捅啊,捅啊,嘿嘿,没种是不是?那好吧,从老子胯
下钻过去下,今儿就饶了你!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注意看,没有愤怒,也没有狼狈,没
有申辩,也没有挣扎,只是盯着这家伙看了一会儿,一言不发,慢慢俯身从那家伙两腿之间爬过...
这就是诸位耳熟能详的“胯下之辱”了。
 

太史公写人私趣,向来虚虚实实。小子以为,这儿挑拣的三件小事,并非随便说说的闲话,其实是
于千里外为韩信之败埋下的性格伏笔。先来看胯下之辱,你当然可以理解成光棍不吃眼前亏,男子
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小子我却看到了韩信骨子里的另一个弱点,那就是他的孤傲!
 

韩信虽混的形如乞丐,却随身总带着一把剑,在当时,男子带剑并不表示他就是剑客,而是贵族身
份的象征,譬如诗人屈原就是带剑的,你自然没法指望屈老夫子会独孤九剑。韩信破衣烂衫却说什
么也不肯丢下这把长剑,在他心里,偶今虽落魄如此,寄人篱下,可依然是贵族血统,尔等皆草民
尔!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对手还能让你生气,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战胜他的把握!这话反过来理解,如
果一个人对其对手的挑衅泰然而处之,那在他内心,这个对手已经根本不值一提了,更何况韩信坦
然而受的是对手的侮辱!在他心里,你们这些个人根本不配和我同提!连和你们争论是非曲直都是
浪费我的时间!
 

贫寒的处身环境容易造成两种人,心智愚者成为卑躬的奴才,心智极高者则偏偏成为孤高的雅士。
在这一点上,韩信和林妹妹居然是同一类人。林妹妹自然没穷到韩哥这个地步,然而伊父母双亡,
寄居贾府,和宝钗等其他人比起来,其处身环境是贫寒的。韩信对侮辱他的那帮子人是极度的没放
在眼里的,就好像林妹妹永远也不会和刘姥姥争执一样。
 

然而孤高的人内心却是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的,一旦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那就断断不肯错过,
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表现。林妹妹不屑于和刘姥姥争执,然而在宝玉宝钗等这一个圈子里,却是万
万不愿放弃任何机会的,数次要在诗赋方面压过众姝,就是明证。韩信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是不折不
扣的贪功。后话,这里提一下。
 

再看漂母赠食一节,韩信很懂得知恩图报的,这是他的优点,然而别人为他提供了一次免费午餐,
此公居然又连续多日假钓待赐,未免过于天真,在他看来,一个人对你好了一次,那后面必永远对
你好,唉!最终韩爷也就折在这份天真上了。
 

再来看那个亭长。不知道亭长到底是多大个官,估计也就和现在乡长那么大小吧。有意思的是,高
祖刘邦在斩白蛇起事之前,所当的官也是亭长。韩爷在这个亭长寄食的故事,其实是韩信和高祖刘
邦打交道的一个缩影。韩信要出人头地,要证明给世人看,本公子就是矫矫不群,他需要这么一个
建功立业,证明自己的机会,是为其“饥”也;然而他自己不能创造这么个机会,只能“寄食”于
刘邦处,然后又天真的认为我在此寄食一次,就能寄食一生;最后此亭长的老婆下手断了韩信的口
粮,彼亭长的老婆(吕后)干脆砍了韩信的脑袋。悲哉!
 

韩信的母亲死了,‘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穷得都没钱葬母,却依然为
母亲选了一个旁边‘可置万家’的风水宝地,人韩爷超级自信,知道自己会混得远远超过村里的同
龄人,乡民们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狂?本公子懒得和他们说,说了他们也不懂!
 
 
 
原文发表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