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西岸的亡灵之地
清晨的景色让人惊叹——透过酒店的窗户我们看到尼罗河面上漂浮着无数热气球,淡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与远处尼罗河西岸埋葬着无数古埃及国王和王后的群山辉映,美得像一幅会动的画。我们在酒店享用了丰盛的早餐,用餐环境无可挑剔——坐在泳池旁就能看到尼罗河,晨雾、气球、帆影交织,已经是一天最美的开始。
九点钟,司机准时到酒店来接我们。今天的行程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西岸,也就是古埃及人认为的“亡灵之地”。穿过尼罗河桥后,车子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著名的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途中导游上车为我们讲解:这片被群山环绕的山谷,是新王国时期法老们的安息之地,目前已发现的墓穴超过六十座。山谷间随处可见各国考古团队的营地,许多墓室仍在发掘之中。
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时期的法老不再建金字塔,而是选择在隐蔽的山谷中凿洞安葬。他笑着说:“他们学聪明了——金字塔只会吸引盗墓贼。” 现在看到的帝王谷,表面看只是荒凉的石山,但地下却是一个庞大的“迷宫王国”。在游客中心,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模型,密密麻麻的墓道纵横交错,令人震撼。
我们买的门票可以参观三个墓穴。走进墓道,两侧壁画色彩依旧鲜艳,细节精致,讲述着太阳神拉夜间穿越冥界十二个时辰的故事——那就是著名的《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壁画。与早期金字塔内部狭窄阴暗的墓道相比,这里的墓室更宽阔,色彩保存得也更完整。站在壁画前,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敬畏与想象。
离开帝王谷后,我们参观了孟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那是两尊高达18米的石像,守护着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灵庙遗址。虽然历经三千多年风沙侵蚀,只剩残躯,但那种雄浑的气势仍让人震撼。
接着,我们来到了“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神庙(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导游笑称她是“埃及的武则天”。哈特谢普苏特是古埃及唯一真正掌权的女性法老,她以聪慧和勇气统治了近二十年,并派出远征船队前往索马里一带进行贸易。她的葬祭庙依山而建,共三层,气势恢宏。虽然如今许多雕像与壁画已经破坏,但远远望去仍然像嵌入悬崖的宫殿。庙前原有来自索马里的香料树,如今仅剩一株树根仍在原地。
中午时分,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个阿拉巴斯特(alabaster)手工艺村。阿拉巴斯特是一种半透明的石材,可以透光——当地人常把它做成灯罩或装饰品。当工匠把蜡烛放进石杯里时,柔和的光线透出石纹,非常漂亮。他们现场演示了打磨工艺,手工雕刻的声音在石屑中回荡。虽然工艺令人敬佩,但价格颇高,加上略显商业化,我们最终只是看看,没有购买。下午的阳光太毒,几乎把人晒化。回到酒店后,我们决定休息放松。傍晚在附近找到一家中餐馆,味道意外地地道。晚饭后尝试去ATM取现金,结果接连五六家都取不出来——埃及的ATM真的让人抓狂。好在第六家终于成功,否则真要陷入“现金危机”。在此提醒后来者:一定要在埃及多带现金,美元也可以通用。
这一天虽然炎热又疲惫,但看到帝王谷那一条条穿越时空的墓道,想到三千多年前那些王者的灵魂安息于此,依然让人感到敬畏与震撼。
第二天|东岸的神庙之光
今天是我们在卢克索的第二整天。昨天带我们游览的包车公司主动提出愿意免费提供一天的车子陪我们游玩东岸。早上在酒店吃完丰盛的自助早餐后,司机已经在门口等候。
第一站是宏伟的卡纳克神庙(Karnak Temple)。这是埃及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神庙群,历经三十多位法老扩建,整个神庙占地超过两平方公里,最著名的是中央的大列柱厅(Hypostyle Hall)——134根高达20米的巨型石柱如森林般矗立,每一根柱身都刻满了象形文字与浮雕,阳光从顶部洒下,金色光影在石柱间流动,令人屏息。我们虽然原本打算自由参观,但门口有一位导游拿出手机给我们播放同胞们对他的赞美,我们当即决定雇佣他。从他那里我们了解到,古代尼罗河的水曾经流到神庙前方,供奉祭品的神船可以直接通过水路抵达神庙。如今水道早已干涸,只剩下神庙东侧的圣湖(Sacred Lake)依然保留着,它与尼罗河的地下水相通,象征着生命与重生。祭司们在仪式前必须在此净身,以示纯洁。
在神庙中,我们还看到阿蒙神、法老以及众多祭司的雕像和浮雕。导游解释说,每位法老都希望在前人的遗迹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示永恒的功绩。于是卡纳克成了“千年工程”,一代代国王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离开卡纳克神庙后,我们在尼罗河边的一家餐厅吃午饭,主菜是塔基锅Tagen烤鱼,外酥内嫩,还配了几道开胃小菜和热汤,味道很赞。
下午前往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它位于市中心,规模比卡纳克小,但保存更完整。两座神庙之间原本有一条长约2.7公里的狮身人面大道(Avenue of Sphinxes)相连,如今部分已经修复。每年古埃及时期的奥佩特节(Opet Festival)期间,祭司会抬着阿蒙神、穆特女神和孔苏神的神船,从卡纳克神庙出发,沿着这条大道游行至卢克索神庙,象征太阳的重生与国王神权的再确认。
导游告诉我们,这个节日一年举行一次,持续约11天,是古代底比斯最盛大的庆典之一。如今虽然仪式早已不再,但大道两侧的雕像仍仿佛在守望着古老的荣耀。
卢克索神庙的入口曾经有两座巨大的Obelisk,如今其中一座已被运往巴黎——那就是如今立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的那根方尖碑。神庙内的壁画记录了奥佩特节的游行场景,色彩依旧鲜艳。想到几千年前的市民也曾在同样的阳光下等待神像经过,不禁让人心生时空交错的感动。
傍晚我们回到酒店附近,在一家英国餐馆吃了晚餐——,酒店的装修和音乐都很有英伦情调,烤鸭也意外地好吃。晚风从尼罗河吹来,灯光下的众王之山若隐若现。明天我们将离开卢克索,飞往开罗转机,再前往约旦安曼。短短八天,埃及的阳光、石柱与笑容,已深深印在心里。未来是否还能再来,不得而知,但这片古老的土地,定会在记忆中长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