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求实

家庭和本人近百年的经历
博文
正值抗战胜利80年之际,笔者在文学城贴上“征调1944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得到读者关注和反馈,特别让笔者内心感动的是,一些在抗战时期被征调的大学生译员的后代也给了笔者反馈。笔者向他们的父亲父辈致敬,网友读者被征调的大学生译员的后代飞来寺在跟帖中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只有家里有征调的人,才明白征调意味着什么“。这句话有着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至少17位大学生译员在征调过程中为抗战胜利牺牲生命,西南联大被征调学生中第一位牺牲的是黄维同学。黄维同学是西南联大1944届外语系毕业生,军事委员会英文训练班结业后,原本分配到美军机场,他主动要求随远征军去更危险的缅甸战场,在部队撤出缅甸抢渡怒江时牺牲。还有在空军中担任译员的缪弘同学,1945年七月,奉命伞降广西柳州后,在进攻日军丹竹机场时,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集体征调的1944届各大学的毕业生在英文班结业后,被分配的工作范围相当广泛,而且时有变动。小到战地服务团的战车修理厂,大到中缅印战场所辖三大部分,在印度缅甸的X-Force,在云南的Y-Force以及在广西、贵州、湖南的Z-Force都派遣有各大学同学。1944-45年抗日战场的几次重要战役,第四次长沙会战,反攻缅甸战役、滇西战役、打通中印公路之战以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征调,从军,这类战时用语,对于今天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来说或许是陌生的。2023年春,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回大陆祭祖。他在与重庆市委书记会谈时,谈到他的父亲马鹤凌先生于1944年在重庆中央政大毕业时从军参加抗战。81年前因抗战需要,发生了一起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集体征调1944届各大学毕业生从军的事件。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极度精英教育,加上当时中国贫穷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