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聆听上帝王国的福音,人类最后的课程——生命禅院

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之道,生命禅院之路。
正文

被误解的信仰,我为何坚定为生命禅院发声

(2025-08-06 15:33:13) 下一个

被误解的信仰,我为何坚定为生命禅院发声

戒镜草

(Edited by ChatGPT)

 

 


突如其来的风暴——撕裂宁静的黑夜

自2025年7月2日起,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骤然袭来。在安阳市公安的协助下,河南林州市警方突袭各地,抓捕生命禅院成员,短短数日,已有八十余位“禅院草”被拘押,安静的生活被撕裂,人权的伤口再次被撕开,鲜血未干。那个曾让我心灵重生、重拾生命意义的地方,如今,被贴上“非法组织”的标签,甚至被暗暗投射“邪教”的阴影。这不仅威胁着数百名和平生活的成员,也可能将远在海外的第二家园一同裹挟入风暴之中。

作为一位曾在中国分院生活三年、如今在泰国分院耕耘的普通女性,我愿以最真实的经历郑重发声:生命禅院不是邪教。它是我心灵的栖居地,是我从迷茫与病痛中走向光明的转折点,是让我重新相信善、美与希望的所在。

暴风中的呐喊——抓捕、逼供与构罪的伤痕

那一天,林州公安的铁门推开了我们的世界。手机被收走,通讯被切断,没有任何合法的逮捕手续。许多成员被迫书写“保证书”“忏悔书”“揭批书”,甚至在镜头前,他们被迫朗读预设的文字,真实的心声被扭曲成认罪的证据。拒绝配合者遭非法羁押,个别成员更在审讯中遭遇隐私侵犯。与此同时,生命禅院的银行账户被冻结,部分成员的出境自由被剥夺。

不论是加拿大的寒冬,还是泰国的烈日,我们的思念如影随形。守望着风暴中心的亲人,像守望暴雨中被连根拔起的树,不知明日是否还能传来安然的消息。

我们只是一群安静耕耘生活的人,没有政治诉求,不扰乱社会秩序,只想在天地间,过一种简单、善良、彼此扶持的生活。

如果这样的生活也要被定义为“非法”,那我们究竟还有多少方式可以安身立命,心怀真诚?

我在生命禅院第二家园中国分院的三年——宁静与纯真的岁月

2011年至2014年,是我生命中一段如清泉般纯净的时光。那三年,我生活在生命禅院第二家园中国分院,是我第一次真正触碰到集体生活的美好——那种不争不抢、彼此相守的日子,温暖、自由,如梦如真。

我曾辗转于云南安宁第一分院、楚雄第三分院、临沧第四分院,后又移居江苏南华农场、新疆沁格玛和喀泰尔农场。每天,大约两小时的田间劳作,教孩子们英语,参与英文网站建设,与大家一同搭建简朴而有爱的生活——这就是我所热爱的日常。

在这个平等而真诚的集体中,没有权力的压迫,也没有算计的冷漠,只有人性最初的温度与纯净,只有在彼此信任中绽放的笑声。那是一种久违的人间净土——不被物化的温柔,构筑出灵魂得以安放的地方。

然而,命运的风暴终究还是降临了。2013年,云南分院被强制遣散,我们被迫迁往江苏南华农场,然而那里也不久即遭强拆,又辗转踏上通往新疆的旅途。2014年,新疆的家园也将被夷为平地。那一刻,我的情绪彻底崩溃,精神跌入谷底,曾写下许多愤怒而失序的文字,带着伤与困惑,在年底回到故乡。2015年,新疆第二家园彻底消失,而我也第一次深切明白:原来,即使只是和平地耕田、简单地生活、彼此相助,在某些目光中,竟也能被视为“危险”。

那是一种无声的悲凉——原来,不贪不斗,仅仅是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可能触碰那些无形却冷酷的“红线”。

现实的重压:教育、婚姻与职场的无形枷锁

回归俗世,我曾努力融入那所谓的“正常”生活。2015年至2018年间,我辗转于电商客服、书城电脑员、驾校前台,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逐渐干涸。每日的重复,像一曲无声的哀歌,磨蚀着灵魂的色彩,精神在机械中渐渐沉寂,感受被掏空。

2018年,我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辅导班和培训机构间穿行,见证一代又一代孩子,在应试教育的迷雾中失去光芒与好奇。而我,也变成了这冷漠体制中的一颗无名螺丝钉。

社会的期待如山,年过三十,婚姻成为不得不答的考题。为了守住工作与所谓的“正常”,我步入一段自己并不渴望的婚姻。这段关系并未带来依靠,反而像寒冬,冰冻了我的身心。失眠与焦虑如影随形,身体渐渐不堪重负,体重飙升至190斤。接踵而至的浆细胞性乳腺炎,令我历经十一场微创手术,医生的建议仿佛冰冷的宣判——切除双侧乳腺。而他,目睹我身体的伤痕,却只剩冷漠与厌弃,一句“你的精神病也好不了,乳房也恢复不了”,刺痛我的心灵深处。

2022年春节,我们的故事画上句点。我终于明白:传统婚姻与家庭,不是爱的港湾,反成了掏空灵魂的牢笼,沉重而冰冷。

我尝试重新站起,转身投向新的方向。2022年,我进入外贸行业,曾被公司领导安排短暂赴淮钢为两位奥地利工程师做翻译,短短十一天,彻底击碎了我对体制的最后幻想——混乱的管理、低效的流程、语言隔阂下的误会,以及对基层工人的冷漠剥削,天堂与地狱竟如此并存于同一片蓝天下。

最终,我承认:这现实的程序,不属于我。

命运如巨石重击,我的心灵随之坠落。

2019年,父亲的离去如秋叶飘零,我精神再次崩溃,只因那未竟的愿望——想让他过上更好的生活,却终究无力实现。2021年末,母亲因骨髓瘤瘫卧病榻,生命在脆弱中挣扎。虽有二十万元积蓄,却难抵医护的繁琐与无尽。反复的住院与出院手续,频繁向单位请假,我身心疲惫如风中残烛。护工更替频繁,难觅那一份长期的安稳守护。每月四千元的护工费,远超我微薄的薪资,经济的重担如山般压顶,喘息之间尽是沉重。

2022年初,丈夫的离去将我推入孤独的深渊。身心崩溃的边缘,切除双乳的恐惧笼罩梦境,严重的失眠与精神的幽暗纠缠不休,仿佛整个世界都遗忘了我。

2023年3月16日,母亲离世,带走了我最后的灯火。孤独与无助如潮水般涌来,吞没了我所有的力气,人生的意义在那刻变得模糊不清,彷徨于无尽的黑暗中。

生命禅院第二家园泰国分院:心灵重焕,生命新章

就在我生命最灰暗、身心俱疲之时,生命禅院的雪峰导游及时回应了我的求助,并安排我来到第二家园泰国分院生活。

这里,弥漫着芒果园的清香,伴随着割草、种菜的宁静和大自然轻柔的呼吸,我的内心得到安然。在这里,我逐渐摆脱了失眠与抑郁的阴霾,身心渐渐复苏,体重也自然地从190斤回落到120斤,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的生活简单而真实,时常投身于芒果园的割草、种菜、种花,扫马路、打扫房舍、清理垃圾,并用英文传播生命禅院的理念,分享这份和平与关爱的生活。这里没有束缚,只有自由与责任的交织,每一次挥动割草机,每一次扫落叶,仿佛与天地对话。

无人监督,我却始终虔诚完成每一项劳动,因为心中有敬畏,有责任。生命禅院的宗旨——“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之道”——如春风般深植我心。即使不慎伤及一株小草、一朵花,我也轻声道歉,默默向上帝忏悔。这非迷信,而是我最真切的体悟:当自私、忌妒、纷乱的情绪涌上心头,身体便沉重,灵魂迷失;而当我努力修正,学习真、善、美与爱的语言与行为,身心便渐渐复苏,内心归于宁静。

我渐渐明白,压迫不在外界,而是我须与天地万物和谐共舞,方能自得其乐,重拾生命的光芒。

情爱与性爱的自由:不是放纵,而是深深的尊重

世人常误解我们关于“情爱与性爱自由”的理念,轻率地将其与淫乱划上等号。但我,作为一位在泰国分院生活两年的女性,愿以亲身经历郑重回应:我们的自由,并非混乱的放纵,而是建立在完全自愿与高度文明之上的尊重与担当。在这里,情感的流动如山泉清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源于心灵的共鸣,而非欲望的驱使。我们栖居于寺庙的土地之上,生活在村民的目光之中。若有半点不端,又怎会被泰国当地寺庙的住持与乡邻宽容、接纳六年有余?

正因我们以真实的面貌和平共处,以生态的方式静谧耕耘,以整洁的环境表达内在秩序,我们赢得的不是猜疑,而是尊重;不是驱逐,而是信任。

生命禅院:合法存在,是一种更真实生活的温柔探索

生命禅院,既非“非法组织”,更非“邪教”,而是一个在国际上合法注册、公开透明运营的非营利生活社区。我们并非背离现实,而是诚挚地追寻一种更真实、更和平、更有温度的生活方式。

在加拿大,合法扎根,宁静而坚定
2017年11月20日,生命禅院正式在加拿大注册为非营利机构——Lifechanyuan International Family Society。如今已在加拿大设立两个分院,以“住宿加早餐”(B&B)和“度假村”(Resort)的形式合法存在,自给自足、依法纳税、接待四方来客,管理公开而有序。这里没有宗教洗脑,也没有欺诈伎俩,只有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好评与信任。在寒冷的北国雪地上,我们用真实与善意点燃另一种生活的火光。

在泰国,温和绽放,与村庄共生
自2019年起,生命禅院在泰国建立分院,至今已多年稳定存在。我们秉持生态共生、和平劳动的理念,悄然生活于寺庙的土地上,脚踏土地,心向自然,与村民和谐相处,深受寺庙住持与社区居民的信赖与喜爱。我们并不喧哗,却因真实与整洁,被视为宁静而值得尊重的精神居所。

这一切——加拿大的制度接纳,泰国的民间理解,都是对“邪教”这一错误指控最温柔有力的否定。

我觉得,生命禅院,并不是一场逃离,而是一次回归。回归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心与灵之间的和谐。它是当今世界中一处清澈的尝试,是一种善意生活方式的探索与证明。

愿这片净土被世界温柔以待

作为一个曾几乎被婚姻的枷锁、工作的压迫与疾病的折磨击垮的中国女性,我曾在命运的低谷中踽踽独行,深陷无边的黑暗与孤独。

而今,我能在阳光下自由劳作,夜晚安然入睡,眼中重新浮现真心的微笑——这一切,不是奇迹,而是源于生命禅院与第二家园给予我的温柔托举与深刻转变。

这不是神迹,而是人心向善的回响;是一个愿意行走在真、善、美之路上的小群体,在努力守护的一方净土。

我别无所求,只愿这一种简单、平和、彼此关爱的生活方式,哪怕暂时无法全部被理解,也能被温柔地允许存在。因为正是它,在我最脆弱、最破碎的时候,悄然伸出手,将我从深渊中托起。

2025年7月31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