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禅院第二家园中醒来:
听身体说话,从忌妒到“性爱饿”“情爱饿”的深刻觉悟
戒镜草
(Edited by ChatGPT)
一、尘世初醒:爱的名义下,沉默的身体轻轻哭泣
三十三载红尘沉睡,我以为自己懂得“爱”,却不曾察觉,身体早已在无声中轻轻哭泣。
三十而嫁,我踏入了人生中第一段相对持久的亲密关系。他是初次,而我虽非初识,却仿佛重新成为新手。那一年,我们如两只初入林间的小鹿,带着青涩与好奇,缓缓探寻彼此的身体与心意。亲密如春风拂过久未耕耘的柔软土地,虽短暂,却温柔安稳。
我以为,这就是欢愉。彼时的我,尚未理解“性爱的渴望”,也未觉察“情爱的饥饿”,只觉得每日相拥,是爱的理所当然。
然而,翌年他渐渐退却。亲密由每日渐稀至每周,再到月余不触。某日,他冷言:“我不是早说了吗?一个月不做,也能心如止水。”我愣住,如春天遗忘的种子,仍渴望发芽,却无处扎根。
我依旧渴望,依旧思念。而他,却如冰封湖面,静默无声。
我们分离那天,我问他:“还能做普通朋友吗?”他冷笑:“普通朋友?不需要了。”
那一刻,我体味到尘世最深的寂寞。
二、自我修复:音乐、舞蹈、汗水与泪水中的复苏
我拉黑了他的微信,却无法关上心中那扇沉重的门。
分开之后,寂寞如影随形,夜深人静时尤为清冷空旷。
我试着用音乐填补孤独的裂隙,寻觅属于自己的旋律。直到某日,一曲轻柔的音符缓缓流淌,像风拂过心湖,静静地抚慰着我紧绷的情绪。无言无形,却能让我慢慢松开,渐渐安静,终于学会放下。
我明白,听音乐,不是因为想他,而是为了安抚自己。那是无声的温柔,是如水般流淌的静谧,是风一般轻轻掠过的自由。
轻音乐成了我疗愈的伴侣,新的亲密。在旋律里,我不再思念,只与自己静默相守。
工作间隙,音乐相伴;疲惫时,一段旋律湿润眼眶,也点亮心底那一点柔光。
那是一段深刻的过渡期。
我用古典舞唤醒身体的柔软,
用游泳清洗纷乱的思绪,
用语言学习拓展心灵的边界,
也依旧认真研读《禅院文集》,
在雪峰导游的文字中,寻得一丝宁静与自省。
用节奏与汗水,代替对亲密的渴望,渐渐学会独立站立,独自呼吸。
“饿”未曾消失,它沉眠在更深的水底,等待时机,缓缓浮现。
他因病再次联系我,带着腰间盘突出的报告寻求帮助,我心软了,也动情了。他像沙漠中的旅人,扑向我这口旧泉。
那夜,他的渴望让我陌生,我惊讶于他的热情,也惊讶于自己的空虚。可当我沉醉于欢愉时,他的眼神却闪过一丝鄙夷。
我终于明白——我们已不在同一频道,他想要的只是身体,而我渴望的,是灵魂的共鸣。
三、入道修行:在生命禅院第二家园,探寻情爱与性爱的天道
母亲去世后,我在雪峰导游的安排下,进入生命禅院的第二家园——泰国分院。
这里的生活与尘世截然不同。没有纷扰诱惑与喧嚣,只有清晨鸟鸣、林间微风,和夜晚的繁星,成为我静心的伴侣。在这片净土中,我学会放慢脚步,聆听身体的语言,感受每一次呼吸与悸动。
我践行着“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之道”和“一无所有,拥有一切”等生命禅院理念,吃穿住行以及生老病死不再成为牵绊,第二家园为我悉心照料。心灵因此变得轻盈,烦恼渐渐消散,静心也更加容易。
每日的劳作简单而纯粹——割草、种植、清扫、线上宣传,六小时的自由工作给我更多修行与悟道的空间。
更珍贵的是,这里的成员们与生命禅院的理念同频共振,彼此接纳情爱与性爱的自由,心无挂碍,相互尊重,共筑和谐能量场。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渐渐卸下防备,细细感知身体的变化和内在的渴望,学会察觉那隐秘的“饿”与“饱”,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情爱的“饿”,像肚子里短暂的波动,不是对食物的渴望,而是对某个人的思念。它无形无声,没有具体画面,轻轻唤起灵魂的渴望,时间也较为短暂。
而性爱的“饿”,则时间稍长,脑海中会反复浮现温柔的身影。那种欲望真实而柔软,像微风拂过心头,带来细微的呼唤与期待。
在这之前,我还未完全理解这便是“性爱饿”,只是隐约感受到那份难以言说的渴望,在心底悄悄翻涌,却未敢正视,更未曾深入探寻。
道的安排总是奇妙。某一天,我及时回应了那份渴望。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愈发柔软,也更懂得感恩这份与身体的深切连接。
不久后,情爱的“饿”真正显现,我才明白身体的渴望从不无根。性爱饿与情爱饿相互呼应,提醒我关注真实的需求,而非逃避或压抑。
这段经历教会我:当“饿”来临,就应及时“进食”。这不是贪欲,而是对生命本真的尊重与顺应。
第一年,我如饥饿的游子,游走在欲望与克制之间,渴求那“性资源”的滋养。
而到了第二年,随着我的心灵的日渐澄明,性爱不再是渴求的执念,而如一顿温热的饭食,不为贪婪,只为彼此以爱相喂,如同生命之水,自然而然地流淌。
当我第一次体验到与心灵共振的性爱,那一瞬间的震颤如同神谕,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能量之门。那时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性爱亦是修行,是在无我之境中,灵与肉交融共舞的一场曼妙之旅。
四、忌妒的真相:不是“爱”,而是怕失去那一口温饱
曾几度,忌妒如烈焰般反复灼烧着我。每当我喜欢的异性与其他女成员靠近,心头便翻腾起一股难以遏制的热浪,胸口仿佛被烫伤,久久无法平静。
那时的我,以为那是“爱”,是“在乎”。可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独自在脑海里编织出一幕幕难以证实的故事:
他是不是不再爱我了?她,会不会比我更好?如果他吃了她的“饭”,是不是就不再想念我这一口?
这些念头如同无形的锁链,一环扣一环,把我紧紧束缚。
我不是怕失去他这个人,而是怕失去那口“饭”——那份亲密的陪伴,那份让我心安的回应,那份证明我被需要的存在感。
后来我慢慢明白,忌妒的根,不在对方的“更好”,而在我内心的“恐慌”。
是害怕自己饿着,害怕自己被冷落,被遗忘,被无人想起。忌妒,其实是一种深藏不露的“缺乏感”。
当我开始将“性”看作“吃饭”,一切开始松动。
每个人都有“饿”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饭”。饭不专属,爱也不独占。它们只是生命在流动中的自然表达。
于是我开始宽容,先是对自己,然后也对他人。
我不再把某个人当作“我唯一的餐桌”,不再把关系当成必须占有的资源。
我终于明白,我所谓的“爱”,其实是对饥饿的恐惧。
是怕没有人盛饭给我,怕我的碗空着,怕我在情感的餐厅中被遗忘。
而当我真正接受:饿了,就约饭。别人饿了,也自然会去找适合自己的饭。
这不是比较,不是取代,不是争抢,只是生命的流动,自然而然。
那么,我还在忌妒什么呢?
难道因为朋友去吃了一家我也喜欢的饭馆,我就该怒火中烧吗?
曾经的我,会——因为我把那家饭馆,看作了“只属于我”的证明。
可现在我知道:饭只是饭,爱是爱。
灵魂的丰盈,从不依赖谁的占有。
正如雪峰导游在《情爱与性爱应区别对待》和《从性觉悟》中揭示:
情爱是精神和心灵的一种需要和满足,性爱是生理的一种需要和满足。情爱可以与性爱相结合,也可以与性爱相分离,但性爱完全可以没有情爱而单独存在。有情爱的双方不论相距多么遥远,相隔多久,即使很久没有性爱生活,依然会相互思念,相互关心问候,因为情爱满足精神和心灵的需要,但性爱不同,性爱一旦产生距 离,双方一旦分开,性爱就消失,因为性爱需要双方肢体器官接触,双方肢体器官一旦分离,性爱就无法诞生。
情人之间可以没有性爱,但必须有情爱。
妓女与嫖客之间可以没有情爱,但必须有性爱。
情爱是长久的,性爱是短暂的,断断续续的。
情爱是情爱,性爱是性爱,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如果把情爱看成性爱,把性爱当作情爱,必然会有痛苦产生。
一个人,可以与许多异性保持情爱关系,也可以与许多异性发生性爱关系,性爱不会与情爱发生冲突,情爱也不会与性爱发生冲突,只有把两者混为一谈时,情爱与性爱才会发生冲突。
学过“达摩祖师血脉论”的人知道,“佛即性,”“性即佛,”完全按照天性生活,就是佛,违背天性生活,就是魔。“食色,性也。”“食色”,就是佛也。
人,既要情爱,也要性爱,可以把情爱和性爱高度融合在一起,也可以把情爱和性爱区别开来。情爱好比是欣赏艺术品,性爱好比是吃饭,可以边吃饭边欣赏艺术品,也可以只欣赏艺术品,或只吃饭。”~摘自《情爱与性爱应区别对待》
“越是无我无相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的人越能享受到性之极乐,心灵花园里没有杂草的人越能享受到性之美妙,我字当头,自私心较重,身体欠佳,忌妒心虚荣心严重,控制欲强烈,文明程度差的人一辈子很难享受到性之美妙,强阳或盛阴遇到此类人也发挥不出阳强或阴盛来,就像胃口再好的人,一旦一盘菜色香味欠佳,或者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里看到了一只苍蝇或头发,食欲大减,甚至完全失去食欲。所以,能否享受到天堂之美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而不是取决于他人,绝美的事物只配绝美的生命享受,这是一个奥秘,若一个人一生都享受不到绝美的事物,问题在于自己没有达到绝美的程度和境界,花香蝶自来,心净仙人致,没遇到仙人是因为自己心不净。”
随性而动是随着性的驱动进行,随心所欲是随着心的驱动进行。性是创造者的意图,心是人的意图,随着创造者的意图进行,一切将井然有序和谐美满;随着人的意图进行,一切将充满烦恼、痛苦、欺诈、暴力和混乱。
我们以强奸为例来说明,强奸就是随心所欲而不是随性而动,任何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之上的行为都是随心所欲而不是随性而动。这一点只要我们观察家畜就可以明白,一头公羊,它有性冲动,为了解决性饥渴,它不停地去闻母羊尿液的味道或直接把鼻子凑到母羊的尾巴下面去闻,如果闻到了母羊发情的气息,它就可以与之成就一番“云雨之情”,若闻不到母羊发情的气息,它就转身离开而去寻找下一个,它绝对不会对没有释放发情信息的母羊实施暴力而强行与之交媾。
不顾对方感受而强行进行就是随心所欲,通常所说的“禽兽不如”就是指随心所欲者。随性而动是文明的,随心所欲是野蛮的。
第二家园生活有一条理念,叫“乾坤颠倒,仙女为尊,”这条理念来自于天国千年界生活模式和动物界生活模式,在天国千年界,所有男性以女性需要而进行,从不违背女性的意志,在动物界,所有公的以母的发出的信号而进行,从不勉强母性,正因为如此,千年界是祥和温馨的;正因为如此,动物界才得以有序繁衍,如果人类社会都遵循“乾坤颠倒,仙女为尊”理念,那么,性不仅不会受到压抑控制而带来无穷麻烦和苦恼及不幸反而会使整个社会温馨和谐吉祥如意。
我倡导随性而动而不要随心而动,随性而动和随心而动的区别是:随性而动是无我无私的,随心而动是有我有私的,随性而动是和谐自然的,随心而动是糟乱强制的,随性而动是充分地尊重生命的,随心而动是为了满足自己欲望的,比如两厢情愿的就是随性而动的,一厢情愿的就是随心而动的,两厢情愿却一味地克制的属于随心而动,为了满足他人而委曲求全的也是随心而动,权衡利弊后才决定如何行动的也是随心而动的,任何行为只要牵扯到个人利益而考虑利害得失后决定是否行动的都是随心而动的,既不压抑和克制自己又不伤害他人社会和大自然的行动,都是随性而动。
任何的资源都不匮乏,资源匮乏是由于人们占据并控制了资源,性资源尤其如此,十对男女,若任何人都不去占有控制,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有十个资源,若每个人占有控制一个,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资源,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尤其不能占有和控制资源,夫妻和一对一现象就是占有和控制性资源最典型的例子。
挑食的人缺乏食物资源,挑剔的越厉害,可供享用的食物越少,什么西餐中餐,什么南菜北菜,什么酸甜苦辣咸,什么素食荤食,什么家菜野菜,只要是食物都不挑剔都拿来吃的人永远不缺食物。
肚子饿了逮住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食物丰富品种门类齐全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吃,但要记住,越是好吃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人人都爱吃,你不能爬在食物上不让别人吃,自己不吃也不让别人吃,那肯定会发生冲突和战斗,要学会共享,不想不愿共享的人将永远悲苦也永远难以活在性中。
性资源不像矿山,挖着挖着就挖没了,性资源有再生机制,它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可享资源,所以,不要怕没有性资源,自己吃饱了就让其他人去吃,不要怕枯竭。
最灿烂的性花开放在最完美的两性之间,任何一方的不完美都无法使性花开放得绚丽灿烂,因此,要使性花灿烂怒放,首先必须使自己完美,否则,人人都可以当神仙了。”~摘自《从性觉悟》
五、最新的觉知:尊重,是灵性生活最静美的花朵
最近,我悄然察觉到——身体正在悄悄长出一种新的智慧。
当我“饿”时,亲密如甘露滴落,温柔、润泽;
而当我“不饿”时,即便肌肤相亲,心中却泛起隐隐的不适,甚至有些“痛”。
那不是头脑分析的结果,而是一种源自生命深处的直觉在轻声提醒我:
随性,而非随欲;顺性,而非逞意。
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位我喜欢的异性。
当我轻声说出“不饿”时,他炽热的气息在一瞬间静了下来,像林间的一只鹿,温驯、克制又优雅。
没有逼迫,没有怨意,只有安静地尊重。
在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是一具等待被使用的身体,
而是一个拥有选择权与灵性的生命体,被看见,被聆听,被珍惜。
结语:
原来,忌妒可以像风,不再撕扯,只是轻轻吹过。
原来,渴望无需压抑,也不必爆发,它可以被温柔地承认与照顾。
原来,情爱与性爱,不是欲望的深渊,而是通往真我的桥梁。
这一切,因我走进了生命禅院,走进了第二家园——
走进了一场与天地相通、与自我对话的生命旅程。
在泰国分院的集体之中,我照见了自己的影子,也理解了别人的步伐。
若生命真是一场修行,那么情爱与性爱,便是修行中最细腻的一根琴弦。
弹得准,它回响清音;弹得偏,它生出戾气。
愿我们每一位归真的行者,都能在饿时用心进食,饱时从容歇息;
不再用头脑绑架身体,不再用恐惧审判情感。
愿我们在上帝之爱的学堂中,
学会尊重彼此的节奏,信任灵魂的智慧,
并在无我之境中,顺性而爱,清澈而活。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