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简介,我就有种被冰水从脊背浇下的感觉。这里的“新伊甸城”明明物质丰盈,却让我联想到笼子——一个镀金、精准到令人发指的笼子。情感、爱、记忆这些最柔软的部分,被算法定义,被系统格式化,这种冷酷的精准,比单纯的暴力更让人毛骨悚然。
但我真正被击中的,是那种“无声的反抗”——手势、舞蹈、眼神,甚至猫的低语。这些微小而隐秘的动作,像是在极端黑暗里悄悄传递火种。它们没有宣言,却比喊破喉咙更顽强。
简介里提到的“板块—拓扑”叙事,让我很期待阅读体验:它不是单线推进,而是让碎片自己生长出连接,就像地下的根系彼此缠绕。这种结构本身就像一种反叛——拒绝被规训的时间线,拒绝单一的解释。
我有预感,这不会是一部容易读的小说,但它可能会在心里留下很深的印痕。它既是科幻,也是诗;既讲极权,也讲爱与记忆的韧性。如果写得好,这可能会是华语文学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乌托邦经典。
——“在这个被格式化的世界里,我想和他们一起,用沉默说出全部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