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与光影之外

看见光影, 也思考光影之外的世界
正文

无言的歌(二) 千年的祈盼 (2025 西藏行)

(2025-07-26 18:41:51) 下一个

历史上西藏有过两次巨变。第一次是佛教的传入。

公元五世纪印度佛教穿山越岭叩开了西藏南大门。到公元七世纪,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主导始创藏语书写文字(从印度梵文基础上改进而来),将佛教从印度梵文译成藏文。由此佛教在西藏立足,对藏文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到了十七世纪,西藏开启佛教与政府合一体制,达赖喇嘛拥有佛教活佛和政治领袖双重身份,佛教正式确立为西藏国家宗教,达赖体制成为藏文化核心元素之一。

而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印度教后来居上成为印度主流宗教。虽从佛教衍变而来,印度教脱离了经典佛教,在世界宗教图谱上自成一体。西藏保留了佛教经典著作,取代印度成为佛教正宗传承地。至今研究正统佛教学者仍需学藏语。

西藏的宗教,语言及文化与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一脉相承,同属喜马拉雅山脉文化圈。

史上西藏与中华历代王朝有近邻往来关系,时近时疏。中国人都熟悉公元七世纪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汉族文成公主的故事。末代清王朝视西藏为重要西域前沿,为自身安全,清朝与西藏达成协议,为西藏提供保护 (英文‘保护权’ Suzerainty,不是‘主权’ Sovereignty )。清朝派安邦(Ambans,  类似现今的常驻代表或特使)驻拉萨,没有驻藏军队。1720年蒙古入侵西藏,清朝派军队驱逐蒙古人,达赖体制得以延续。清朝政府了解达赖喇嘛及藏佛教在西藏的影响力,尊重达赖体制,西藏政府内部完全自治。从文化角度讲,清朝没有试图对西藏施加影响,从未寻求将西藏与汉族同化,藏文化里没有明显汉族儒家文化的痕迹。

1911年清朝解体,西藏驱逐清朝驻西藏安邦,宣布独立。1912年至1950年清朝后任民国政府战事不断,无暇顾及西藏,西藏实体独立了三十八年。

二十世纪中叶,已成为历史的末代清王朝与西藏的关系被中国共产党重拾,戏剧性地导致了西藏的第二次巨变。                                                                                                           

上:布达拉宫正面;下:夜幕下布达拉宫背面

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政教合一体制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在位时重建。红宫为宗教活动场所;黄宫为最重要宗教区域,如金顶下的灵塔殿;白宫为生活和办公场所。十四世达赖是最后一个在此居住执政的喇嘛,1959年出走印度,布达拉宫转变为博物馆。

 

A collage of buildings and tree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罗布林卡中十四世达赖喇嘛宫殿(格桑别宫),内有十四世达赖喇嘛会见厅,经堂,卧室和珍贵文物(关于十四达赖个人文字信息已经全部移除)。

右上,下:罗布林卡内的园林。

罗布林卡(夏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夏季避暑行宫,也是夏季政治与宗教活动场所。这里也是十四世达赖在拉萨的最后居所,1959年他从罗布林卡西门出走印度,此后罗布林卡作为公园对外开放。

罗布林卡为佛教建筑与藏式园林结合体,始建于1740年八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面积36万平米,是西藏现存最大人造园林。

大昭寺:西藏的地理中心,藏人的精神圣殿。藏佛教徒不分教派,均视其为朝拜圣地。

公元647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汉族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寺中主殿供奉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A group of people in a stree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大昭寺是西藏最神圣的佛教寺,藏人一生中至少要到此朝拜一次。图为聚集在大昭寺前远道而来的朝圣者。

 

 

大昭寺入口外磕长头朝拜者,场面虔诚,颇为震撼。

藏佛教俯卧跪拜礼,‘磕长头’,则是身心投入。‘磕长头’又称为‘五体投地’ ,即头,双手,双膝五个部位同时着地,以示最高敬意和谦卑。朝拜者给自己设定目标,即每周、每年甚至一生磕长头数目。实现目标需要信徒自律,坚韧。

A collage of people walking in a city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绕大昭寺针行走行走朝拜的人络绎不绝,神情肃穆,无所畏惧。

 

A group of people in a courtyar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小昭寺规模小而宁静,但香火极旺,是信徒尤其是当地居民日常礼佛的重要场所,为‘本地信仰重地’。

小昭寺与大昭寺有同样长的历史,吐蕃松赞干布为安置泥泊尔尺尊公主带来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现已不在此寺)佛像而建。

A collage of several building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拉萨老城区的八廓街。八廓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始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代,虽经历史扩展演变及现代化冲击,八廓街仍然是拉萨宗教氛围与传统风貌保留最完好的一条街。

绕八廓街一周约有一公里长,这些磕长头者以身体‘量过’。他们穿梭于行人之中仍专注虔诚,旁若无人。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有朝拜者从西藏其它地区一路磕长头‘行走’到拉萨大昭寺(途中可以休息,也可以每年固定时间‘走’一段,第二年再接着‘走’)。其它国家佛教徒敬拜局限于佛寺内,烧香作揖,或原地磕头跪拜,只有藏佛教徒会如此身心投入。不惜承受肉体痛苦的敬拜方式为藏佛教特色之一。

 

佛塔、转轮占地面积小,方便建于社区。顺时针绕其行为一种民间方便的敬拜方式。

A collage of flag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印有佛教经文的五彩旗(经幡)随处可见,在旷野中,在屋顶上。

经幡为一种祈愿方式,表达藏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A group of people in red robe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色拉寺是历史悠久,地位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

色拉寺僧人辩经,僧穿佛教学习的重要方式。辩经僧人分成坐立两方,辩论的肢体语言均有其寓意,场面热烈。

1950年前,色拉寺僧人数目在5000-9000之间浮动。共产党接管后数目剧减,文革中降为零,恢复后政府为了便于管控将数目限制在300-400之间。

 

A collage of buildings and stair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藏佛教寺院内,藏式建筑古色古香。

A collage of different building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寺庙内的藏佛教和藏文化符号

A collage of different images of peopl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起:藏文化艺术品店;唐卡(藏佛教绘画);藏人书法家和他的书法作品。

 

拉萨老城居民区。老式建筑风格,顶层居住区,底层开店铺

 

A collage of cows in a fiel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上:林芝地区海拔低多雨水,房屋为斜屋顶结构;左下:其它地区鲜少有雨,常见平屋顶。右:乡村一景。

作为一种非主流信仰,一种民间精神依托,佛教散布于亚洲诸多个区域。然而将佛教立为国家宗教,现今世界上仅有不丹王国。

不丹佛教从西藏传入,是藏佛教一个分支,不丹的语言文字1960年才从传统藏语改造而成,不丹的面积远小于西藏(38万平方公里,人口80万,西藏面积1228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

西藏佛教已有一千七百年历史,拥有完整的佛教理论体系和藏语经典著作。藏佛教深植于藏文化之中,融入藏人的精神核心。与西藏的微型版,隐身与山谷之中,充满佛教灵性的不丹王国相比,西藏的时空大气磅礴,传统佛教和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其人文价值举世无双,在世界文化丛林里独树一帜。

1950年,西藏史上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 ‘从天而降’,传承千百年的佛教王国成为历史,藏佛教藏文化由盛转衰。

藏人千年的祈盼化为一首无言的歌。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