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蹈励负壮 踵事增华开新局
——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多伦多专访
孙瑞祥Jack Sun(加拿大)
(著名指挥家谭利华)
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却一直无缘相见。2025年1月5日,由加拿大著名华人音乐机构 李德伦音乐基金会主办的“2025年摩石建筑 - 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在多伦多George Weston Recital Hall, Meridian Arts Centre隆重举行。谭利华应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理事长李燕女士之邀专程从北京飞抵多伦多执棒。笔者现场报道了音乐会盛况,并在当晚举办的答谢晚宴上采访了谭利华先生。
(记者孙瑞祥采访指挥家谭利华)
一、盛赞“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
这是一场国际高水平音乐盛会,来自亚、欧、美、澳四大洲的音乐家应邀参演,包括英国BBC2024年度冠军、青年钢琴家Ryan Wang (王帅文) ;美国巴尔第摩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独奏家摇篮”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教授翟耀光;国际歌剧界当红抒情男高音之一王亢,以及来自不同族裔的多伦多节日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
(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演出现场,孙瑞祥摄影)
谈到对这场音乐会的感受,谭利华给与了高度评价。他说:音乐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音乐家们来自世界各地,我们仅用了两个半天的时间排练就为观众呈现了这场相当有难度的音乐会,音乐家们都非常努力,我们很满意。这是我第二次到多伦多,上一次是2005年,指挥多伦多爱乐乐团音乐会。多伦多的音乐爱好者们非常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连日奔波的谭利华略显疲惫,看看他的近期日程表就知道他已经连续数周未能好好休息了。年末岁尾进入了新年音乐会季,谭先生异常忙碌。先是到南京,然后到兰州。2024年12月31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指挥新年音乐会,2025年元旦又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指挥新年音乐会。当天他随身带好了行李,音乐会一结束直奔机场飞赴多伦多,为“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担纲指挥。抵达多伦多未及倒时差,紧接着就投入了排练。多伦多音乐会的转一天1月6日一大早谭先生就启程回国了,1月10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还在等着他呢。我们的采访有一部分内容是在他赶往多伦多皮尔森机场的路上通过微信完成的。
(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演出现场,孙瑞祥摄影)
二、“李德伦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答谢晚宴上,李燕女士特别为谭利华敬酒,祝贺演出成功并感谢他的大力支持。李燕告诉记者,维也纳爱乐的新年音乐会自1939年以来已成为享誉全球的文化盛事,而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的“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已经举办了18届,不仅传承了这一传统,还融汇中西文化,为观众献上一场独具魅力的艺术盛宴,已经成为声名远播的音乐品牌。李燕女士说:在筹办之初我和谭利华取得了联系,希望他能来多伦多指挥这场音乐会。谭利华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欣然应允,其实他是临时推掉了几场商演计划才得以成行的,我非常感动。
(记者孙瑞祥与李燕女士在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演出现场合影)
(记者孙瑞祥与李燕夫妇在答谢晚宴上合影)
李燕女士是被誉为“中国交响乐之父” 的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的女儿,定居多伦多三十多年了。我和他们全家在多伦多相识,这次音乐会就是李燕邀请我到场采访的。说到李燕和谭利华的友情,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美丽佳话,这是李燕女士亲口告诉我的。李燕说,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了,谭利华当年是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学生。有一次我父亲李德伦到上海演出,被邀请到上海音乐学院给指挥系的学生上课,谭利华是当时上课的学生之一。我父亲慧眼识才非常欣赏谭利华,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指挥才华的青年,便在以后的演出中经常带他上场历练,从此他们结下了父子般的师生情谊。
(1980年谭利华与李德伦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合影)
说到与恩师李德伦先生的忘年之交,谭利华难以掩饰感激之情。他告诉记者,当年正是李老师发自肺腑的一番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谭利华回忆说: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选择到英国威尔士大学深造,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和签证。临行前我去和李德伦老师告别,不曾想李老师闻听我要出国,直言不讳地说:“是啊,到国外学习的机会难得。但是你知道吗,你们一个一个都走了,国内没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指挥家顶上去 ,那些来华交流访问演出的国外乐团,还要让我和韩中杰这些体力、精力都不足的70多岁的“老头子”站到舞台上挥汗如雨吗?出去是锦上添花,留下是雪中送炭,你回去想一想吧。”李老师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打动了谭利华,他毅然决定留下来,不辜负前辈们的期待和重托。谭利华说,李老师给了我很多历练的机会,让我在当时最好的乐团——中央乐团担任指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老师的恩情没齿难忘。
(谭利华与李德伦合影)
三、“中国新年音乐会指挥第一人”
指挥家谭利华的艺术人生光彩夺目,是当今中国乐坛公认的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他出生于中国江苏,自幼学习音乐,1970年谭利华应征入伍成为文艺兵,那时他还不满15岁,不到16岁即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197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黄晓同教授。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跟随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继续学习指挥技艺并担任其助理。
(谭利华师从著名指挥家黄晓同教授)
(谭利华应征入伍成为文艺兵时还不满15岁)
他曾应邀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奥地利布鲁克纳交响乐团等数十个国际优秀乐团。
(谭利华和老师李德伦同台演出后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黄飞立先生的合影)
谭利华于1991年至1995年任原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指挥,现任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副主席,第三、四、五届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从1992年起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达26年。2001年至2013年,谭利华七度率北京交响乐团在欧洲巡演均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引起轰动。2012年德沃夏克学会、德沃夏克音乐节和德沃夏克家族联合授予谭利华“杰出艺术家”奖,以表彰他在中国首演多部德(式)氏音乐作品的贡献。2013年10月北京交响乐团成功完成首次赴美洲巡演,所到之处获得热烈反响,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盛顿邮报通栏标题称“北京交响乐团掀起古典音乐热潮”。
谭利华多次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参加“APEC”“一带一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中非论坛”等大型国事活动音乐会的演出。谭利华多年以来大力倡导和推动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出,数十位中国作曲家的百余部新作品是由他指挥首演的。自2007年开始,谭利华与EMI唱片公司,在全球发行了由他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录制的八张唱片,成为首个与EMI合作录制唱片的中国指挥家和乐团。
谭利华自1997年开始参与创办、策划北京新年音乐会,目前这一音乐会已连续举办了29届,成为北京市民欢度新年不可缺少的文化盛事,谭利华是唯一一位担任了全部新年音乐会的音乐顾问和指挥的音乐家。媒体盛赞谭利华,将他誉为“中国新年音乐会指挥第一人”。
四、指挥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人们常用“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等美好词汇来形容指挥家的艺术风采,我想这种评价对于谭利华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谭利华这位被西方媒体誉为“指挥风格优雅流畅,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的指挥家” ,他对指挥艺术具有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见解。
(演出结束后李德伦老师在现场详细分析点评谭利华的指挥效果)
众所周知,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合唱团都离不开指挥这一角色,指挥是一个能够连接作品与乐手(歌手)、作品与观众的灵魂人物。我在结识了谭利华后才对指挥有了一些了解。音乐指挥这个职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19世纪当欧洲的乐队音乐、歌剧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作品越来越复杂,乐队编制越来越庞大时指挥才应运而生。指挥就像是一座桥梁、一扇大门,带领音乐爱好者无限接近音乐艺术殿堂,感悟那妙不可言的音符世界。
此次采访,谭利华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指挥普及课”。他说,现代交响乐团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一两百人,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乐谱,每个乐手对音乐强弱快慢理解都不一样,如何让这么多人的演奏或演唱既精准又精湛则是一个指挥家的职责所在。在一次给国家交响乐团少年乐团排练时他有感而发:“交响乐团就像是一个军队,军队令行禁止,交响乐团也像是一部机器,机器的齿轮就像钟表那样准确,每一个齿轮的合作都应该是天衣无缝的,尤其是很多经典作品,非常需要这种合作关系。”
谭利华认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家面对复杂的音响组合,需要熟知每一种乐器的演奏特点、音域、音色、甚至是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所表现的人物历史,事实上有很多指挥家都会演奏一些乐器。指挥不是简单的“打拍子”,而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不同指挥家对作品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位指挥家通过自己对作品的高度认知去诠释作品,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指挥风格。
(谭利华演出后和老师李德伦合影)
五、传承创新的文化榜样
谭利华的指挥艺术蜚声世界,不仅得到了全球同行的赞誉,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褒奖。2023年,在“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暨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中,谭利华荣膺“传承创新 文化榜样”推选人物。 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暨联合国中文日活动是由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主办的。该活动旨在致敬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并庆祝联合国中文日,通过表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谭利华获此殊荣可喜可贺。
(2024北京新年音乐会海报)
“传承创新 文化榜样”推选词是这样表述的:在4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艺术名家谭利华与广大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一样,既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和建设者。他们发扬“拓荒牛”精神,开拓进取,传承创新,勇立时代潮头,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千年文脉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他们不愧为新时代的文化榜样!
(2011年,在纪念李德伦大师逝世10周年专场音乐会上,谭利华与李大师夫人李珏老师的合影,被刊登在北京青年报上)
作为“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欧洲集邮协会等会同联合国邮政,为中国艺术名家谭利华全球公开发行了一套以“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和联合国中文日”为主题的邮票与珍藏册。这不仅是对中国艺术名家谭利华文化创新精神与杰出成就的高度赞誉,也是世界向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和中国文化崇高的致敬。
乙巳蛇年春节,我和谭先生通过微信互致问候,并询问他新一年的演出计划安排。他说:我每年大约有60场左右的音乐会指挥演出,各种节庆和重要纪念活动都会有演出。已知上半年的国外演出是6月28日在日本京都的世界佛教大会,指挥大阪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出交响合唱《惠能(六祖)颂》。
2025年将迎来谭利华先生的70寿诞,七十载发扬蹈励负壮?,情未尽踵事增华开新局。可以想见,2025对谭利华而言又是硕果累累。期待我们多伦多再见!
(记者孙瑞祥与指挥家谭利华在答谢晚宴上合影)
作者简介:
孙瑞祥Jack Sun,新闻传播学教授、文学博士,散文作家。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现任加拿大传奇文化传媒集团总编辑,中华新闻社副社长,加拿大观察、北美瞭望、瑞祥视界、瑞祥文创工作室创办人。多伦多音乐学院影视传媒系特聘教授,加拿大天津专业人士协会共同会长、加拿大中文媒体记者协会特别顾问,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高级顾问,世界旅游宣传推广联盟副主席,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理事,加中企业出海服务中?媒体公关总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白金禧勋章获得者。发表各类新闻、文学和学术作品三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