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社民連:香港民主星火的隕落與不滅
「寧化飛灰,不做浮塵。」2025年6月29日,香港最後一個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宣布解散,這句誓言成為其19年抗爭史的悲壯註腳。自2006年成立以來,社民連以「沒有抗爭,哪有改變」為信念,點燃了香港人對民主與公義的希望。然而,隨著社民連的謝幕,香港所有民主派政黨或解散或停擺,政治版圖僅剩建制派(親共派)政黨。遙想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曾以86%的直選議席(389席)大勝建制派(59席),如今卻成絕響。社民連及其代表人物——黃毓民、梁國雄(「長毛」)、曾健成(「曾阿牛」)、陳偉業——的抗爭精神,依然是香港民主運動不滅的火。
社民連:從抗爭到終結
2006年10月1日,社民連在香港的矛盾與希望中誕生。創黨主席黃毓民、梁國雄、曾健成、陳偉業等人,以左翼理念為基石,主張議會、街頭、司法三線抗爭,填補了泛民左翼的空白。與溫和的民主黨、公民黨不同,社民連以激進姿態挑戰體制,2008年立法會選舉獲三席,展現了強大的基層動員力。
他們的口號「沒有抗爭,哪有改變」不僅是信念,更是行動。從反二十三條立法到雨傘運動,再到反對《港區國安法》,社民連用擲物、拉布、抬棺、焚燒道具等行動,喚醒市民對民主的追求。儘管備受爭議,他們將抗爭從理念化為現實,重塑了香港議政文化。
2019年的輝煌與今日的沒落
2019年,香港民主派迎來高光時刻。在反送中運動的浪潮下,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奪得全港452個直選議席中的389席(占86%),建制派僅獲59席。這場勝利不僅是民意的彰顯,也是社民連等民主派多年街頭抗爭的成果。社民連成員如岑子杰積極投入基層,助力民主派在社區扎根,點燃了港人對民主的希望。
然而,2020年《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徹底改寫香港政治生態。民主派政黨接連受壓,民主黨、公民黨等相繼解散或停擺。社民連在帳戶凍結、成員被捕的困境中堅持到最後。2025年6月29日,主席陳寶瑩宣布解散,稱「面對強大政治壓力,考慮成員與同行者安全,只能沉痛解散」。她透露,獄中的梁國雄同意此決定,寄語「希望大家平安」。至此,香港民主派政黨全數消失,建制派獨占政治舞台,2019年的輝煌成為遙遠記憶。
黃毓民:顛覆議政的先行者
黃毓民,社民連創黨主席,綽號「教主」,以犀利言辭和激進抗爭聞名。從電台主持人到立法會議員,他以「一報一刊,兩支咪」點燃2003年七一遊行火花。2008年,他向特首曾蔭權擲香蕉,抗議「生果金」審查,迫使政府讓步。2010年,他發起「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雖未實現普選,卻顛覆了傳統議政模式。
2011年,黃毓民因路線分歧退出社民連,創立「人民力量」,後轉向本土派。儘管與泛民漸行漸遠,他在社民連的抗爭遺產不可磨滅。如今旅居台灣,他通過網絡延續發聲,傳承抗爭精神。
梁國雄(長毛):街頭的革命者
梁國雄,綽號「長毛」,是社民連的街頭旗手。這位托派理想主義者自2004年起擔任立法會議員,以長髮與鬥志深入人心。他參與保釣運動、反二十三條、雨傘運動,組織抬棺、焚燒《基本法》等抗爭,2020年更因中聯辦外示威被刺傷仍堅持請願。
《國安法》後,梁國雄因「35+」初選案被控「串謀顛覆」,判囚6年9個月。在獄中,他從「長毛」變「短毛」,卻堅稱「抗爭不息」。他的求情信寫道,無論作為市民還是議員,他始終為民主與公義而戰。他的犧牲,是社民連精神的寫照。
### 曾健成(曾阿牛):保釣與基層的鬥士
曾健成,綽號「曾阿牛」,因1996年保釣運動中的壯舉成名。他駕駛「保釣號」赴釣魚島,冒死游泳上島,宣示主權,點燃港人對民族尊嚴的熱情。作為社民連核心成員,他活躍於反二十三條、爭取普選等街頭抗爭,以抬棺、靜坐為基層發聲。在政治高壓下,他堅持抗爭,直至社民連解散。他的勇氣與執著,詮釋了「寧化飛灰」的信念。
陳偉業:議會的激進先鋒
陳偉業,社民連創黨成員,2008年當選新界西立法會議員。他以「拉布」、擲物抗議官商勾結,關注基層權益。2008年,他與黃毓民迫使政府取消「生果金」審查;2010年參與「五區總辭」,追逐普選理想。2011年,他隨黃毓民退出社民連,加入「人民力量」,後淡出政壇。其在社民連的抗爭,為民主運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抗爭的餘燼
社民連的19年,是香港民主運動的縮影。從2019年區選的輝煌,到2025年全數民主派政黨的消亡,香港政治生態劇變。黃毓民的擲香蕉、梁國雄的抬棺、曾健成的保釣、陳偉業的拉布,鐫刻在港人記憶中。社民連的機關刊物《抗命》,記錄了無數抗爭瞬間,訴說「沒有抗爭,哪有改變」的信念。
雖政治寒冬已至,社民連的星火未滅。黃毓民在遠方發聲,梁國雄在獄中堅守,曾健成與陳偉業的抗爭遺產,仍在港人心底激盪。社民連雖逝,「寧化飛灰,不做浮塵」的精神,將在歷史長河中延續,等待民主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