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过许多地方,才发现我最喜欢的,是从窗户看风景。人为什么喜欢这样?心理学家大概会写成公式:人性 = 好奇心 + 惰性 + 安全感。眼睛想远游,身体却懒得动,又怕风吹雨打,于是只好透过窗子放风。这样既能看世界,又不用被世界看得太清楚。换句话说,人在窗里,风景在窗外,彼此都保留了体面。
文化上,门是务实的,窗是奢侈的。门通向责任:出去要应酬,回来要交代;窗只通向风景:巴黎的石楼、瑞士的修道院、罗马的瓦片……都像被画框裱好,递到眼前。你不用走,也不用买票,安安静静坐在屋里,就能享有全景的特权。摄影师要找角度,画家要打光,而窗子替你导演好一切。
再说安全感。屋里看景和街上看景,滋味大不相同。走到街上,风景也在看你,你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难免拘谨;从窗里看,就像偷偷打量世界,带着几分偷窥的快感。风景在动,你却在壳里安稳——好比小孩隔着玻璃看狮子,心里自然胆壮。安全感让风景更美,因为它扑不过来,顶多扑到玻璃上。
人看风景时,风景也在看人。但隔着窗,人就赢了:你看风景,风景却看不进来。心理上添了一份优越,文化上多了一份闲雅。喜欢窗户,不只是喜欢风景,也是喜欢那层透明的距离——既接近,又拒绝。
所以,看风景最妙的地方,不在风景,而在窗子。窗子保存的不只是闲情,还有那份“躲在里面看外面”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