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牧溪水边

人生是首长长的诗,看你怎样断句......
正文

日志:有关“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的一点思考

(2025-07-15 15:39:37) 下一个

我第一次听到基督徒需要“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的时候,是多年前在中国西部一座城市的主日讲台上。那天牧师讲的什么,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当牧师讲到基督徒应该“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的时候,听众的回应十分热烈。

后来,我又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听到同样的话,若说稍有不同,就是有人会把“拼命省钱”讲成“拼命攒钱”。不论是“省钱”还是“攒钱”,只要和前面的“赚钱”结合在一起,在后面的“捐钱”还没有讲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会场的温度升高了。

    这句教会广为熟悉的名言有着特别的产生背景。按照目前的资料,应该出自十八世纪的英国布道家约翰.卫斯理。这句话在当时的清教徒中流传很广,有着历史原因。在英国,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大部分地区依然贫困,卫斯理所去之处多是穷乡僻壤,教会需要资金做各样事工,所以贫困的基督徒希望通过挣钱、省钱,来给教会捐钱。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清教徒需要开荒,需要积累资金创造财富。那时拼命挣钱、省钱、捐钱对于刚刚创立的国家和教会都是有意义的。

    约翰.卫斯理的一生主要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大部分的时候,每年旅行的路程超过8000英里,讲道常常不少于1000次。他的一生,为了使人“追求那上好的福分”,一次又一次踏进英国最偏僻最穷困的地方。在阅读卫斯理日记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拼命”为上帝抢救灵魂的勇士,与他倾尽一生传扬基督福音的努力相比,赚钱省钱捐钱的事,实在不是卫斯理所传讲的重要信息。

    我们知道,除了神的道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我们人的理论、人的工作方式都是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而改变的。

    一方面,在今天这样一个老底嘉时代,世界对人的诱惑太多,已经有不少“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的人,世俗通过各种途径,渗入教会本该“分别为圣”的生活中。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与教会的富足、基督徒生命的兴旺之间的关系,常常显示出的并不是正比。另一方面,房价的飙升,各种费用的高涨,已经将一些人带到了为生计奔波劳苦的境地,甚至落入了“为法老做砖”的境况......面对这样的挑战,实在是希望各种福音平台上“拼命赚钱”的声音少一些。这种声音在此时极易利用人性的软弱,诱发人性中对财富的欲望,继而在财富的积累中定义人生意义。

    也许你会说,我拼命赚钱不是为了拼命捐钱吗?我赚得越多捐得越多,对教会的贡献就越大呀。然而,在捐钱这件事上,哥林多后书9章7节讲,按照本心所酌定的,不要勉强。可见,虽然奉献是基督徒的本分,也是神的要求,但拼命捐钱却不是一个必须遵行的命令,为了“拼命捐钱”而去“拼命赚钱”,按照我们人性中的软弱,也可能走到第二步“拼命省钱”时,就走不下去了。

    其实我们知道神并不看重钱财的数目,寡妇的那一个小钱在神的眼中胜过金山银山,这个寡妇在这里做了“拼命捐钱”的事,至于她怎么拼命赚钱的,圣经却没有说过。当然,你可以说,这个寡妇年迈体弱,没有能力拼命赚钱了。但在圣经当中,那些蒙神喜悦的富足人,都没有把自己的财富归因于“拼命赚钱”,因为得货财的能力是耶和华所赐的。我们既相信人的财产是神所赐的,只当在该做的事上殷勤去做,并以神赐的为知足,正如圣经所说,敬虔加上知足的心大有益处。

    其实,查考圣经不难发现,“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并没有直接的出处。这只是卫斯理在那个年代针对当时教会情况的一个号召或者建议。神不仅没有让人拼命赚钱,神反而让我们 “不要劳碌求富”(箴言23:4),不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要积存财宝在天上(马太福音第6章),“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撒母耳记上15:22)如果我们在拼命赚钱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劳力劳心,被各种思虑缠累,而忽略了那位救我们的主,即使最后拼命捐钱,也失去了上好的福分。

    记得很多年前,我在工作之余,去一家考试培训机构代课。这种课往往安排在考前两三个月的每个周末,每次一连上两天,课时费很高。面对眼前一大片即将考试的学生,一天要精力充沛地讲6个小时,常常第一天下来,嗓子就哑了。为了第二天嗓子够用,中间不得不吃许多消炎药。两天下来,疲惫不堪。有一天下课回家的路上,我正为自己又一次完成了超负荷的任务而舒了口气时,一句经文进入到我的心中:“不要劳碌求富。”虽然作为基督徒,每当自己收入增多,奉献也会增加,但神的提醒让我体会到,神实在不愿意我们在赚钱上耗费很大的精力,这种情况下,即使 “多捐了钱”,也不能使神的心得着满足。

    如果神对某些基督徒企业家或商人在“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上有特别的引领,愿他们在这事上成全神的旨意。我更愿意弟兄姐妹常常安静在主的里面,不让任何事情夺去我们对主耶稣的关注,明白神在我们身上的旨意。神给诸多的事定了界限,行义若不警醒也会过分。而不在神旨意中的“义行”,结局很可能和做恶差不多。

    主耶稣在旷野中受魔鬼试探的时候,三个试探中有两个是与物质利益相关的。一个是食物,一个是财富荣华。对于第一个试探,耶稣是这样抵挡的: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而是靠神口中所说的话。当魔鬼把万国的荣华显给耶稣时,耶稣只是简单而又坚定地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实在盼望我们下次听到“拼命赚钱”的声音时,不要立即作出热切的回应,不要立刻在心中摩拳擦掌,准备在赚钱的路上大显身手。愿我们安静在神的施恩座前,寻求他对你生命的带领。或富有、或贫穷,都使我们得着那从上面来的力量,为神赐给我们的献上感恩。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