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ex Y. Grey
多年前,出版第一本小说的时候,我还年轻,不知道这是我今生最著名的作品。公费出版,趁度假去出版社拿稿费,编辑对我微笑,夸了我的着装。回到美国,有同学(当时是学生)问某书是不是我写的。用了笔名,还是被发现了,算火了啊。
那本烂书我已经多年没翻开过了。家里有样书,搬家时嫌沉,想扔。人有了进步,对稚嫩之作难免惭愧,读到褒贬不一的网评,也会微笑着摇头。多少年了,这么烂的书,还有人读。
我没有搁笔。过了十年,我写成了第二本长篇小说。很骄傲,找原来的编辑,寄到大出版社,编辑们也称赞。只是市场不好。标题也不诱人。而且结尾能不能改一改。我很轻狂,不但一字不改,还自费印出来,在网上敲锣打鼓,吸引了一些粉丝,每天互动。对比第一本,质量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出版的规格却是天上人间。编辑们是对的:更棒的小说,读者更少。出版赔钱,还浪费精力,果然不值。这第二本小说,我也多年没翻开了。搬家时发现柜子里的样书会心痛。
又过了若干年。我写成了三本书:《婷婷,你也喜欢女人吗》《皮裙子的诱惑》《爱在哥本哈根》。第一本不肯定,但是,后两本的质量都比我曾经引以为豪的那本要高。像是孩子长得俊,父母会特意打扮,我重读、修改也更仔细……也许只是想延迟即将遇到的难堪。性描写通不过审查,无法在中国出版。海外的中文读者不多。翻译成英语费劲,而且仍有宣传的问题。有什么办法?我作品的质量与找到读者的可能性成反比。别人的未必,但这是我的经验。“你一个读者也没有,在这个论坛打扰我们,有什么企图?”我网上连载会碰到这类疑问。也不是无法回答,但我一个字也没说,因为不管怎样,问这话的也不会读我的书。
当然,“一个读者也没有”是错的。收到过点评和建议,虽然也有人身攻击。忙于发帖、互动,我没考虑处境,直到我在某网络社区,一个定位不是文学的论坛,发了篇文章。发帖要选原创还是转帖;原创的话,是首发还是重发。选“原创首发”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确证世上除了我电脑的硬盘里,没有第二份雷同的文件。这是《爱在哥本哈根》写得最棒的一段啊,我心想。重读一遍,找不到要改的地方,又想:也许是此生最棒的。按下确认键,就是它的首发式。
我没有轻视那个论坛的意思。相反,它比某些号称服务文学的出版社和网站更可敬。坛主点了个赞,将帖子收入精华区,还说,我看似是职业作家,不妨为书打个广告,他的论坛不介意。
我给什么纸书、电子书、有声书打广告呢?他没有意识到,那帖子就是书:第一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