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岁MIT辍学天才一战成名!3年成为90亿美金公司CEO

(2025-05-14 03:15:06) 下一个

硅谷又出现了一位新的天才。AI浪潮中,一位年仅25岁的远见者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着软件开发的未来,他就是Michael Truell,AI代码编辑器Cursor背后的母公司Anysphere的CEO。

 

Cursor仅仅用了12个月,ARR就达到了一亿美元,多篇业内分析认定Cursor是 「SaaS史上最快到$100M ARR的初创公司」

 

第二年,Cursor便实现了2亿美元的年经常性收入(ARR),估值也在短时间内飙升至90亿美元。ARR和估值增长之外更加离谱的是,Cursor没有投入一分钱在产品宣传上——完全靠着全球个人开发者「自来水」达成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Cursor没有公关造势,也没有市场推广,甚至没有让购买会员的流程变得更简单一些。

 

Michael Truell和他的团队刻意回避企业客户,撤下了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只专注于服务个人开发者。但是你猜怎么着?全球的开发者们自发的帮他们「卖掉了」产品。在AI时代的极客眼中,Cursor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的升级,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AI哲学:从AI辅助到AI原生,从根本上改变软件的构建方式——甚至所有事情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这位年轻的领导者和他雄心勃勃的团队,是否真的站在一场将彻底变革全球最关键行业之一的革命的浪尖?这不禁让我们好奇,Cursor指数级增长背后的灵魂人物——Michael Truell究竟是何方神圣。

 

从MIT神童到AI先锋

Michael Truell对技术的痴迷始于一个充满科技氛围的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已经能够编写复杂的程序项目,展现出与生俱来的软件开发天赋。这份天赋并非昙花一现,他在14岁时便创作了一款广受欢迎的编程游戏,并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IOI) 中斩获奖牌。这些经历无疑塑造了他对代码力量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工智能变革潜力的敏锐洞察。在创建广受欢迎的AI编码工具Cursor之前,Michael Truell是一名18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大一在谷歌实习期间Truell首次体验到了「公司生活」,大公司循规蹈矩的生活让他略感焦躁。2019年,大一后的那个夏天,Truell与Ali Partovi进行了一场会面,Partovi正在为他备受推崇的Neo Scholars项目招募人才,该项目旨在寻找还在上大学的未来科技精英。

 

Ali Partovi是Facebook、Airbnb和Dropbox的早期投资者,他与Truell讨论了人工智能研究和创业生活。临别前,这位投资人递给Truell一道手写的编程题,想考察一下他的实力。Truell不负众望,以破纪录的速度给出解答 。Partovi当场在Truell的资料照片旁画了一个圈,又添上一颗星——那是他对卓越人才的私有标记,象征着「愿意投资此人未来的任何项目」。

 

这一刻,Partovi看到了这个稚气未脱的麻省理工新生身上的非凡潜力。虽然许多科技创业者在创办公司之前都走过了传统的大学路线,但Truell的道路却非同寻常。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开始了创立Cursor AI的旅程,在那里他遇到了未来的联合创始人:Sualeh Asif、Arvid Lunnemark和Aman Sanger。

 

2022年,四个年轻人决定辍学,并正式创立了初创公司Anysphere,开始开发他们大胆构想的产品——Cursor。Partovi基本上是在我们只有想法的时候就支持了我们。我们当时还没有真正做其他事情。他不害怕花时间与那些尚未被证明的人在一起,并真正押注他们。

 

——Truell告诉《福布斯》

Partovi也兑现诺言,成为这家新公司的投资人。

 

Cursor的诞生:对代码创造的彻底反思

Truell创立Cursor源于一个大胆的信念:软件开发必将走向「后代码时代」,让工程师成为「逻辑设计师」 。我们对AI改变软件开发的潜力着迷,但像GitHub Copilot这样的现有工具并没有突破极限。我们意识到,AI不应该只是辅助编码——它应该成为开发者工作的基础。

 

——Truell后来回忆说

Truell对Cursor AI的愿景并非凭空产生。

这是他多年作为开发者的个人经验,加上对现有工具局限性的深刻理解的结果。

他和他的团队认识到,虽然存在AI辅助的编码工具,但它们往往是现有环境的附加组件或插件,而不是完全集成的解决方案。

Cursor的旅程始于一个「错误」。

最初,他和团队曾把目光投向机械工程领域的自动化工具,认为纯粹做编程助手竞争过于激烈 。

然而在实践中,他们发现缺乏行业专长和数据,使得早期产品难以为继,不得不放弃机械设计自动化的方向。

恰在此时,OpenAI的大型模型能力日新月异,GitHub的Copilot初露锋芒,令Truell受到强烈启发。

他意识到人工智能正孕育着颠覆软件开发的巨大机遇,而当时市面上的工具远不够大胆。

正如他后来所说,当时他对已有AI编程助手的「雄心不足」颇感失望,认定有必要创建一种全新的编程方式来彻底重塑开发体验。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Cursor发明一种新型的编程方式,一种非常不同的构建软件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将你的意图以最简洁的方式描述给计算机。

 

——Truell解释道

带着这样的愿景,团队在2022年底迅速转向了AI编程助手方向。

从写下第一行代码到推出Cursor公测版,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

起初,他们甚至放弃了现有编辑器框架,五周内自研了一款代码编辑器原型,只为将AI深度融合进开发流程。

Cursor的早期测试版意外引发了程序员社群的极大兴趣,大量用户涌入反馈。

 

顿悟时刻

Truell和团队敏锐地意识到,与其另起炉灶,不如拥抱开发者熟悉的环境,直接选择「复刻」。遂果断改用Visual Studio Code作为基础架构,以插件形式提供AI功能 。这种「build in public」的做法使得Cursor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快速迭代,在口碑传播下用户量和收入呈现爆炸式增长。正如投资人所言,「Cursor仅用一年就实现了1亿美元的年化收入(如今这一数字已翻倍)」 。对Truell来说,这份成绩单既是对他初衷的印证——用技术实力消除繁琐、提升创造力,也为他更宏大的使命奠定了基础。Truell创立Cursor的动机归结为一句话:让程序员摆脱重复冗杂的细节桎梏,把精力投入更高层次的创造 。正如Anysphere在融资公告中阐述的,公司使命是构建「未来的工程师」——将人类直觉与AI精确度融为一体的混合型程序员,让其对庞大代码库拥有毫不费力的掌控,从而彻底消除那些机械重复、低价值的敲键工作。

 

借助Cursor,工程师可以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迅速变为现实 。

Truell相信,借助AI赋能,开发者的创造力和效率都将跃升一个数量级。

 

代码之后,是什么

Truell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代码之后,是什么?」 他预见到软件构建方式将发生巨变——从手工编写繁杂的代码行,转向以人类自然语言或伪代码来描述意图。在这个「后代码时代」世界中,开发者不再局限于TypeScript或Python等传统编程语言的严苛语法,而是用接近英语的逻辑语句来与计算机对话。换言之,程序员将告诉机器想要实现什么,由AI来生成具体的实现细节。这并非简单地把编程变成聊天问答,而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全新范式。

 

Truell将其称为「编程之后的编程」(programming after code) 。在这一范式下,软件的逻辑将以更凝练直观的形式存在,可能是一种可导航、可编辑的类英语表示,而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数百万行源码。

 

Cursor如何「定义」AI编程

 

Truell敏锐地意识到,当下关于AI编程的主流看法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派认为未来几年编程方式不会有本质变化,AI充其量只是辅助工具;而另一派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宣称未来编程会退化成与聊天机器人对话,让AI自动生成所有代码 。Truell对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提出了质疑,并指明第三条道路:「混合模型的编程未来」。在他看来,完全的自然语言对话缺乏必要的精确性,难以让人类对复杂软件系统保持足够的控制;而死守传统手写代码则没有充分利用AI日益增强的能力,错失大幅提升生产力的契机 。因此,Cursor选择走一条融合之路:既保留人类对软件逻辑的掌控和精细度,又尽可能让AI接管繁琐实现,把人从细枝末节中解放出来 。更重要的是,Cursor将「人机协作」的理念贯穿始终。Truell坚持,Cursor不是要取代程序员,而是让AI成为开发过程中的伙伴与扩音器。人类工程师依然掌握着方向盘——所有关键决策仍由人来把关,只是繁杂冗余的体力活交给AI 。

 

未来工程师的关键技能:品味

 

随着编码变得越来越抽象,Truell强调品味——即直观地辨别软件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工作的能力——将是一项关键技能。除了视觉设计之外,软件开发中的品味还包括清晰准确地指定程序的逻辑和功能。工程师将从编写代码转向设计逻辑,专注于「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我认为品味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一名工程师将开始感觉像是成为一名逻辑设计师,实际上,这将是关于明确你希望一切如何工作的意图。这种转变减少了对语法细节的苛求,增加了对理解用户需求和系统行为的重要性。

 

Cursor不是简单的套壳

Cursor并未满足于调用通用大模型,而是在幕后构建了自己的定制AI模型集合。Truell说,最令人惊讶的教训之一是没有意识到开发定制AI模型的必要性。最初,Truell计划依赖像GPT或Sonnet这样的基础模型,认为模型开发是多余的。然而,他们发现对于特定用例来说,自定义模型是必不可少的,例如Cursor的自动完成功能,该功能可以在300毫秒内预测多文件代码更改。Cursor 中的每一个「魔法时刻」都以某种方式涉及一个自定义模型......这确实反直觉,而且令人惊讶。这些基于开源模型(如Llama)微调的专用模型,大幅提升了Cursor的速度、成本和质量,使之远非简单的GPT封装,而是一个层次分明、高效协调的AI模型集群。大型通用模型擅长高层次推理,定制小模型负责具体任务,二者相辅相成 。这种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正是Cursor能超越同时代对手的重要原因。

 

超越和颠覆:90亿美元的火箭

 

Cursor的崛起,不仅提升了个人开发者的效率,也在重塑整个软件产业的生产力版图。短短两年内,Cursor从零做到数亿收入,让投资人看到了「Coding+AI」市场的爆发力。顶级风投争先恐后地下注:2024年底,Anysphere还只是估值25亿美元的新锐;不出半年,其最新一轮融资传闻估值已飙升至90亿美金级别  。据《金融时报》报道,这轮由Thrive Capital领投、Andreessen Horowitz和Accel跟投的融资高达9亿美元,使Anysphere估值跃升至约90亿美元 。这股资本热潮不仅造就了Truell这样20多岁的亿万富翁  ,更预示着AI编程赛道的军备竞赛:各大公司和创业团队纷纷加码研发类似工具,生怕在新范式下落于人后。就在最近,OpenAI将豪掷30亿美元,吞并了爆火编码神器Windsurf(前身为Codeium)。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会有更多产品涌现,但市场很可能只会拥戴少数胜出的领导者。Truell大胆预测:「最终会有一家公司打造出通用的工具,承载全球绝大部分软件的构建,这将会是一个跨世代的大生意」。他的目标是让Cursor成为那家独占鳌头的公司。

 

天才领导力

 

Michael Truell不仅是一位技术创新者,更展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领导力和独特价值观。在创业过程中,他奉行的一个理念是:「产品和人才,缺一不可」。Cursor能在极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离不开Truell对团队的精心打造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最初,身为麻省理工高材生的他倾向于招募与自己相似的年轻精英——顶尖名校、履历光鲜、智商拔群 。然而很快他发现,这种过于狭窄的人才画像限制了团队发展。他坦承这是创业初期交的学费:「我们一开始在错误的候选人画像上浪费了不少时间」 。有些早期加入的优秀成员反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新星,而是职业生涯更成熟多样的人才 。经历过这番教训后,Truell调整了用人标准。他总结出Cursor团队最看重的品质:强烈的好奇心、敢于试验的精神、以及诚实可靠的品格 。他意识到,要在快速变迁的AI领域胜出,需要组建一支多元且经验互补的队伍,而不是清一色的年轻天才。除了产品本身,我们投入最多心思的就是把合适的人召集到公司来。为了挑选和锻炼人才,Truell还在招聘中引入了别出心裁的方法。每位候选工程师在正式入职前,都要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情景工作测试」:直接参与Cursor代码库的一个模拟项目开发。这个过程既考察了对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候选人体会Cursor产品的魅力——据说许多人在这两天深度体验后都对Cursor充满热情,坚定了加入团队的意愿 。

 

雇佣具有正确态度的人,那些不太关注外部认可,更专注于打造真正伟大事物的人……可以让你渡过很多难关。Truell认为,这种对使命的认同和激情,比简历上的头衔更加重要。事实上,Cursor团队内部盛行着一种「dogfooding」的文化,即公司员工每天都大量使用自己开发的产品,并且用自己开发的产品来开发新产品 。

这种高度内循环的迭代,让团队成员对用户需求和产品缺陷都有切身感受,并能火速做出改进 。Truell坚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Cursor始终走在行业最前沿,不断给用户带来惊喜。Truell的故事,映照出一个年轻创业者如何凭借才华、远见与胆识,在AI浪潮中掀起改变世界的波澜。六年前,他还是Partovi笔下那个在咖啡馆里心怀理想的少年;五年后,他已站在AI编程革命的最前沿,用Cursor为全球开发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新大门。正如当初Ali Partovi在他照片上画下的那颗星,Truell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确实是AI时代的新星。Truell的成功不是偶然——有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有对产品细节的不懈打磨,也有对团队与社区的真诚投入。

 

每个时代都不缺少天才。

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车库里组装出第一台苹果电脑,从而开启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在哈佛的宿舍里,扎克伯格敲下了几行代码,意外点燃了席卷全球的社交网络革命。那么Michael Truell在山景城咖啡馆里递出的那张手写答案,也许就掀开了AI编程时代的序章。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