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的简单生活

三口之家,记录理财,记录生活
正文

上海内环内老破中卖房记(上篇)--- 有钱了买股还是买房?

(2025-05-15 18:05:29) 下一个

在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咱们来简化的算一笔账:

2009年6月买入,花了158万加上25万装修,共计183万。

2025年5月卖出,卖得575万,扣除4万中介费、3万加装电梯费和1万装饰费,实际到账567万。

这16年里,贷款利息支出24万,房租收入100万。(是的,房子刚装修好我就搬去深圳了。)

合起来,183万投入,16年后回收643万,涨了3.5倍,年化收益率约8.2%。

作为对比,沪深300指数从09年6月底的3166涨到今天的3874,涨幅远低于这个房产。

 

但这不能简单粗暴的就认为买房比买股划算。

1. 每个人的投资能力是不同的。实际上,09年到25年是中国经济红利释放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大量优质投资机会。信托、分级A、可转债、各种套利玩法层出不穷,普通人如果愿意学习具备一定投资能力,做到年化10%也不算难事。

2. 沪深300指数并不能代表股市的整体收益情况。比如万得全A指数,同期从2500涨到5071,上涨了2倍多。

更重要的是,指数不等于实际收益,因为没算股息复投。尤其是高分红的指数,三年不显,十年一看惊人。下图是红利指数和红利基金的差距对比,“劈叉”相当严重。

所以看指数,不能只盯着点位涨幅,而应该看“全收益指数”。(顺便吐槽一下,现在的主动基金喜欢和沪深300对比,这相当于给自己打了个低难度副本。毕竟,沪深300本身就漏算了3%左右的股息收益,想真正“打平”,得每年多赚3%。)

3. 房产可以上极大的杠杆。在房价上行周期,这个杠杆能把收益翻好几倍。回头看,当年买房时我觉得性价比很低(房子月租4000,158万存在银行的利息就够交租),以为买在了山顶,要“站岗”很多年,所以没怎么加杠杆。谁能想到后来飞升得这么猛。早知道就该多贷款买几套,现在大腿都拍青了。所以我一直很清醒:我不懂房地产,不理解房产的价值,也没能力靠它投资致富。

4. 自住房带给我的情绪价值是巨大的,不是简单可以用金钱量化的。按自己审美装修的家,舒适度比租房好太多。虽然真正住在这个房子里的时间不到两年,但这次回去卖房,一进门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家具、满满的归属感。那是新婚时一块买的家具,旅游带回的纪念品……理智告诉我“是时候卖掉”,但感情上真的很舍不得。

所以,买股还是买房,因人而异。对我来说,自住房无论多小,必须有一套。如果觉得房价高,那就少占点资金,买个小的、旧的、但上班近的。说实话,现在我反而觉得上海“老破小”的性价比比新房高得多。比如我们小区单价6万,隔壁新盘13万,但我们这边加装了电梯,一梯两户,南北通透,通风采光和得房率完爆旁边小区,住着是真的舒服。当然,小区绿化和车位是差很多,但这差价也不值一倍的价格。

至于卖房的原因:原本想等女儿小学后搬回上海,毕竟教育环境确实比深圳好太多。可惜没等来这个机会,继续持有这套房子就纯粹变成投资了。而我始终认为,房价和股市其实反映的是同一个经济体,长期趋势不会差太多。如果卖房后房价真的再飞一波,那股市或其他资产上,我也有机会获取差不多的收益。再说,房产投资真正跑赢其他资产,是靠高杠杆——这只在上涨周期才成立,而我不敢赌未来的房价走势。

说到底,打理异地出租房的麻烦,和研究新投资机会的麻烦比起来,我更愿意接受后者。

幸运的是,挂牌三天就成交了,卖的非常顺利。在如今这个买方市场,算是效率相当高的。下篇介绍我们做了什么来促成快速成交。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