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33)
2012 (85)
吴淡如的一个小故事
巴顿
吴淡如是一位台湾作家,很有影响力。她的自我生活更见多姿多彩,为人羡慕。她的一本名叫[昨日历历,睛天悠悠]的书,写到了她的成长过程,像一本传记。她这样介绍自已:吴淡如爱生命,也爱生活。她用自已最想用的姿态欢舞。她在浇花擦地中体会生活,在工作中品味生活,在旅行中看见生活,用运动感受生活,在写作中领悟生活。她把写作放在最后。对她来说,写作只是她生活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但是如果没有诸如写作、画画、做陶艺等创造性的工作,她就无法使身心得到安宁。她总是享受朝气蓬勃的生活,而不争结果。她说,所谓自我实现,未必要立下多大的目标,只要时时有些成长,就会感到生命的喜悦。执着于竞争,执着于名利,曾经使她像一块沧海中的浮木,郁郁不得欢。如今,她走出了人生的斗牛场,把人生看作一场游戏,而不是竞争。这样,她终于走出困境,进入到坦然、和谐与满足之中。
当代生活中有很多残酷的东西,使得她那可爱的小弟弟在刚满二十四岁时[生于一九七一年],突然从高楼上跳下来结束了生命。弟弟的死使她重新思考了人生和社会,以使自已变得更为坚强。不可否认,在遗传基因里的确有某种先天的东西左右着人的一生。但是后天的释然与超越,是可以战胜先天的躁郁症的。吴淡如的遗传基因里也有像她弟弟那样的忧郁症倾向。为什么她弟弟自杀了,她却活得好好的?
人生需要解脱。当然,解脱并不容易。可是,吴淡如经过努力,最终解脱了。这正如有人从宗教里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有的人从哲学里找到了人生问题的答案。其实,人生没有答案。人生只是一种过程而已。
这个过程要尽量达到快乐的境界。最完美的人生就是精神和肉体都处在欢舞之中的时刻。这种时刻在你的生命中占的比例越大,则你的人生越美丽。如果你把欢乐当作人生的自的,你也就彻底解脱了。名和利等等的虚荣也就败在你手里了。吴淡如的这个解脱的过程,自从弟弟离开人世那天算起,化了六年时间。
她弟弟名叫吴育诚,他有遗传的忧郁症。那末,是生活中的哪个事件促使他作出自绝的行为呢?是他的不止一次的恋爱里的一次所爱之人的弃绝。而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成功或失败的拼斗,以及对成功的颂扬,对失败者的嘲笑等等,才是诸如校园枪杀案或嫉妒毁容案等等人生惨剧的根源。是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当的思想和行为,一些成见、偏见等等所产生的弊端,成了脆弱人生的杀手。
许多社会现象都很难简单作出结论:在某些贫穷的东南亚或南亚或干旱的非洲,人们挣一口饭吃也难,反而极少人自杀,只想找法子活下去。相反的,在最富裕最湖光山色的国家,例如芬兰,自杀率之高,令人难以想像。为什么?
几天前在美国,欧巴马和罗姆尼争总统当,场面十分激烈。但这种激烈中没有使人产生自杀的因素。特别当罗姆尼败选之后,他一点也没有失面子的感觉,还上台与欧巴马这个胜利者共同庆祝。这种心态就是人生的最佳心态。罗姆尼尽管没有当选,但他同样快乐,同样幸福,因为他参加了竞选这个过程。更因为在美国这个国家里,博爱是普遍存在的。爱在美国和青草一样多。是充满爱的环境培育了美国人的这种最佳的人生心态。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最需要的是关怀和爱,而不是成功或赢。在当代社会里,严重缺乏的往往是这种关怀和爱护。吴淡如以及她的父母和亲友们在吴育诚自杀之后的反省和检讨中,都一致承认,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最多的是成功的鞭策,甚至是过份的催逼,使孩子们处于一种社会的紧张的网罗之中,使之缺乏自信,而少有被真正的关爱。社会往往把那种过份的对成功的企盼当作了对孩子的爱,使孩子失去了自由自在、天然成长的空间。社会对孩子是如此,对成年人也往往是如此。
这一切在像澳洲这样的国家里相对显得并不严重。而在汉语世界里则相当严重,值得大家关注。
11/11/2012于大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