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全(慧融居士)
摘要:人人都会生病,疾病来时人人都想寻求有效治疗并盼望及早康复,但许多人一旦得病,往往病急乱投医。此外人人都想养生以求得健康、长寿。对于养生,一般来说,不是靠什么特别的绝招和秘诀,世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绝招和秘诀。大多都是一些具有整体系统综合的普适规律、法则和原理的重要常识。关键在于懂得以后必须能够持之以恒的践行。事实上真正的养生之道是绝对包含必须遵从的一定的规律、法则和原理的。而懂得真正的养生之道原理对健康长寿是绝对有价值的,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践行。而对于健康长寿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有鉴于此,这里分享给大家的是一篇十分珍贵,兼收并蓄了古今中外医学名家关于养生与疗愈的经验、智慧和学说之精华,并加以不断综合完善、改进和提升的一份经验和智慧结晶的纲要,也即一套完整的,饱含着整体系统综合之养生与疗愈大智慧的普适规律、法则和原理的重要常识。其中也饱含着一个较为完备而系统的基础性养生与疗愈知识和理论纲要。堪称是获得一把高起点、简洁、快速、系统综合完备的有关学习和领悟养生与疗愈基础入门的金钥匙。任何人只要能够基本合格的践行之,一两周之内即可见初效,三个月可以见中效,三年可以见大效,使自己的身体获得极大的健康或疗愈的成效。
关键词:系统7要素、治病与养病、精神内守、世寿天年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outline of smart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health and curing diseases.
Yang Quan (Laity Huirong)
Abstract: Everyone will get sick. When the disease strikes, everyone wants to seek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hope for a speedy recovery. However, once many people get sick, they often seek medical treatment in a hurry. In addition, everyone wants to maintain good health and longevity. Generally speaking, health preservation does not rely on any special tricks and secrets, and there are no special tricks and secrets in the world. Most of them are important common sense with universal laws, rules and principles tha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all system. The key is to understand that you must be able to practice it consistently in the future. In fact, the real way to maintain health absolutely contains certain laws, rules and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followed. Understanding the true principle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is absolutely valuable for health and longevity, but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to practice it. For health and longevity, both are indispensable.
In view of this, what I share with you here is a very precious article that incorporates the essence of the experience, wisdom and doctrines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experts on health care and healing, and continuously comprehensively improves, improves and enhances the experience and wisdom. The crystallized outline is a complete set of important common sense that contains the universal laws,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overall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wisdom of health care and healing. It also contains a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basic health and healing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outline. It can be said to be a golden key to obtain a high starting point, concise, fas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of health care and healing. As long as anyone can practice it with basic qualifications, he will see initial effects within one or two weeks, medium effects in three months, and major effects in three years, and his body will gain great health or healing effects. .
Keywords: 7 elements of the system, treatment and recuperation, spiritual internal defense, longevity
一、具备系统完备的养生祛病基本知识及基础理论的极其重要性
掌握必要的基础医道,获取养生祛病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大可以悬壶济世,小可以护佑和惠及自身及父母子女、亲朋好友,最次,明白医理后,自己及家人在因病就医时,也可以幸免落入庸医及图财恶医之手,所以学好基础医道及养生祛病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在疫情肆虐和人们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当下社会及未来人类要与疫情长期共处、智慧抗争的岁月中,更是一项人生极其重要之必须。
这里,首先我们要明了一个极重要道理:养生祛病是关乎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及一知半解。通过网络、电视、微信群等及媒体上获取的碎片性的医学养生祛病知识往往是十分有害的。
再有我们还要一再强调,如何防病治病以及医学养生的学问是一项极为严瑾庄重的学科。因为生命为大,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随意和马虎。除了严谨性以外,还必须引入整体系统综合性的理念。切忌随意的凭借在网络上或是微信群中看到的一些医学养生的帖子,就乱转发,或是用于自身,或是擅自推荐他人。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害己又害人的行径。一般来说,只有具足了相当层次的整体综合系统的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智慧和素养者,才能给自己和有资格为别人推荐、介绍和开据药方、偏方以及种种防病治病养生的方法和说法。任何碎片性的医学养生知识和说法,包括微信群和网络上的绝大多数关于医学养生的帖子和资讯,哪怕是医学专家和权威写的,对一个不具备足够的整体综合系统的医学素养者来说,皆是碎片性的医学养生信息资讯。这样的人如果将这种碎片性的医学养生信息资讯,付诸实际应用,将会导致害人害己的结果。少数情况下无害,甚至有效,那是瞎猫碰着死耗子!
如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种种关于养生与营养保健知识信息的网文,大多皆是碎片化信息。这些网文,绝大多数提供的正是单一化、片面化,以及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求甚解的知识信息,甚至自相矛盾,彼此冲突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某一方一会儿说某种保健品、或食物、蔬菜水果具有非常神奇的养生保健治疗功效,很快你就可以看到另一方对这种食物、蔬菜水果作用的负面报道,或是某种药物,对治疗某种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不久又随时可以看到另外一方就该药物对治疗这种疾病效果的质疑等等。更有甚者,由于当今资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进步,各种知识信息的传播获取变得极为方便快捷,比如,当今网络、微信、博客、论坛上关于养生、保健、治病的种种专家高论,养生治病的秘籍、偏方,或者某种神奇功法的知识信息确实极为丰富,以致许多人以为,似乎可以只要通过网络,从网站、微信、博客、论坛等所应有尽有的海量信息中大量获取关于养生、保健、治病的种种专家高论,养生治病的秘籍、偏方,或者某种神奇功法,就可以很好的懂得如何养生、保健、治病的方法,甚至可以成为半个专家。这种认识实在是相当的无知愚昧,甚至是十分有害的。事实上网络、微信、博客、论坛上大量所获取关于养生、保健、治病的知识信息绝大多数正是不折不扣的碎片化知识信息,哪怕是专家名人所提供的有关知识信息也不例外,企图只通过获取大量这样的碎片化知识信息就以为自己可以成为半个养生保健治病的专家。这是自欺欺人的痴人说梦。如果以此就想去对自己和他人付诸实施,其结果往往是害己又害人。须知,养生、保健、治病是属于非常严谨的系统性专业学科,不通过长期极为严格的科学、系统的专业学习、培训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淀,要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是不可能的。对此这里可以举个实际例子加以说明。如,关于失眠问题,网络上就有非常多的相关资讯。有说某种治疗失眠药物的、有介绍某种食物(如某种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对改善睡眠有好处的,有推荐治疗失眠的单方、验方、秘方的,有宣传各种专家治疗失眠症的绝招,还有传授治疗失眠的秘籍功法的等等。须知,导致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体质、性格、思维方式、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心理特征等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往往导致同样的药,或是同样的处方,或是同一种食物,甚至同一种治疗方法及其与之辅助治疗相关的功法和锻炼模式,其效果都是因人而异的。同样食物、药物和同样的治疗方法及相关的辅助治疗功法等,对有些人有益,对另外的人就未必有益,甚至有害。就是对同一个人,在此时有益的,在彼时就未必有益,等等。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环境及时空变化互动所形成的极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绝不能仅凭单一不变的某种药物,或是某种食物、单方、验方、秘方,甚至秘籍、绝招等等就想万能的解决所有人的失眠问题。这种碎片化的有关解决失眠问题的一招半式是绝不能拿去付诸自身实际,更不能付诸于他人。否则,害己又害人。
此外,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要实现卓有成效的养生祛病,必须具备两个根本要素:一是懂得和知晓系统完备的养生之道;二是要能够很好的付诸实施。大多数人是这两个要素都不具备,所以自然谈不上能实现较好的养生祛病。有的人虽已经懂得和知晓了基础性的系统完备的养生之道,具备了相当的有关知识理论及方法和原理,但却不能付诸实施和践行,也等于白搭。有些人则刚脆说:很多养生道理是知道的,只是难以做到,所以干脆不需要学习养生之道。其实这也是很成问题的说法。绝大多数自己压根就没有认真专门系统学过养生医学知识和理论,就声称自己基本懂得养生之道,只是做不到的人。他们所声称懂得的养生之道不过是些支离破碎,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肤浅的,由碎片性知识所形成的养生之道。还有一些人所宣称的观点,表面上听起来有似乎有理,实则似是而非,且有相当的危害性。比如,网络上一度很流行的,一位姓戴的养生专家也讲出他自己的一套养生之道说法。他的主要观点就是所谓法无定法。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基本的、确定的普适的养生原理和养生之道。每个人都有自身个性化的身心特性。只要按自己个性化的身心特性去随意、随心的生活。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让心情愉快就行。比如什么时候想吃就吃,也无需控制饮食、讲究什么营养学,甚至大吃肥肉也行,抽烟酗酒也无需禁忌,也无需按时睡觉,什么时候想睡了,倒头就睡,兴头、激情和灵感来了,可以连续的熬夜也无所谓等等。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迎合了不少人。特别是那些生性懒惰、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或者是一些具有偏执帅情任性艺术气质的人。这一类的说法,包括前阵子网络上疯传一时的,关于104岁的著名大学者文老先生及某著名女指挥家等人的养生经验之谈等,皆属似是而非之说。他们的观点就是:养生根本不需要遵循任何一定的科学的规则、程式和方法。只需要随心任性的行事和作息,关键是要随时让心情放松和快乐就行。其实这也是很成问题的说法。这位著名大学者如果懂得真正的养生之道,并按照优秀的养生方式来生活,凭他的生活条件,他的长寿遗传基因等先后天优越条件,他本来至少可以健康的活到120岁,可惜只活了104岁,相当于是至少少活了20年!同理,那些极少数又抽烟酗酒,生活无规律、无节制,追求任性随心生活的长寿之人。说的不客气点,他们其实是在暴殄天物般不珍惜和挥霍浪费他她的优秀长寿遗传基因和极为优厚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这位著名女指挥家今年90多岁了,还精神抖擞,充满健康活力。就她能如此的健康长寿是怎么做到的?有记者釆访了她。她说自己吃糖吃咸吃冷吃剩菜剩饭,喝隔日剩茶,还不太喝水,每一条都犯忌!有人认为,这说明复杂的养生理念其实很简单,适合自己的就是养生,怎么舒服怎么来。事实上,这位著名女指挥家的健康长寿一定暗合了重要的养生原理,比如注重心性修养,精神健康,乐观向上,基本能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其睡眠一定是那种倒头便能入睡的人。肯定也不会暴饮暴食,肯定是个有节制的人,且肠胃吸收功能非常好,平时也注重一些身体锻炼。比如她平时做指挥练习或现场进行指挥,这指挥本身就是一种有相当强度的特殊运动,当一个指挥家非常投入的进行几十分钟和数小时的指挥时,身心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已经进入了某种超然忘我的定境或迷狂状态。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对身心极为有益的特殊锻炼,甚至相当于进入了某种对身心极为有益的准气功修炼状态。高水平,高素养的演奏家和歌唱家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至于,平时其所犯的爱吃糖、吃咸、经常吃冷、吃剩菜剩饭、喝隔日剩茶,还不太喝水等等这些养生忌,都不是什么大忌。可以说养生六要的大要素,她一条都没有犯。如果她也像这位著名大学者一样,严重违背养生六要中的一些要素,那她很可能也会与他一样,本来至少可以健康的活120,也难能了。虽然让心自由、乐观和愉悦有符合最重要的养生之道的成分。但这些人是一知半解的、单一、片面的追求心的自由、乐观和愉悦。所以他们不可能追求到自己身心的真正自由、乐观和愉悦。至多只是一时短暂的快乐,更多的可能是乐极生悲、甚至适得其反。
事实上真正的养生之道是绝对包含必须遵从的一定的普适规律、法则和原理的。而懂得真正的养生之道原理对健康长寿是绝对有价值的,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践行。而对于健康长寿来说,二者缺一不可。那些少数不懂养生之道原理,但能健康长寿者,其实他们的生活方式及环境条件正是暗合了养生之道的普适原理。而有些养生专家之所以早夭,是因为他们虽然懂得一些养生之道的原理,但是没有践行。比如前阵子著名养生专家林大师、倪大师在50多岁忽然猝死的例子就是如此。这两位大师每天忙于到处搞讲座、开班搞营销赚钱。完全违背了自己所说的养生之道。还有就是极少数医术很高也很懂养生并十分注重践行养生之道的高人,由于前世今生的因果业力命数所致,因神通法力不敌业力故,没有能获得健康长寿。倪大师等一些医界名家高手的不幸早走,主要正是缘于此理。
更高层次的东方大智慧所开启的长寿养生之道,其重大意义和价值就更不用说了。比如高层次的气功丹道修炼及太极养生功法修炼、高层次的辟谷和辟眠修炼等等。
有些养生之道十分重要,付诸实施也较为容易,而且立马见效。比如对营养饮食、食疗食补及重要的医疗护理及用药和医疗常识的了解等等。有些则付诸实施起来会相对难些。比如,戒烟酒、坚持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甚至更难的养心和修身养性等等。所以懂得一些好的养生之道对大多数人还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
总之,对于养生,一般来说,不是靠什么特别的绝招和秘诀,世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绝招和秘诀。对极个别罕见的有法缘者除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效的养生疗愈方法都是较好的践行了一些具有整体系统综合的普适规律、法则和原理的重要常识,并结合了自身个性化的特点。关键在于懂得以后必须能够持之以恒的精进践行。
二、中西医学体系的比较
1、首先简要介绍一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一书是开创中医的经典宝藏。它集时空要素、气象医学、地理医学、环境医学、整体医学、治疗医学、体质医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心理养身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医学宝典;是一门人与宇宙天地、自然高度契合的医学养生科学;是一部关于天人合一,人与宇宙天地如何可持续性和谐共生、发展,人的身心灵修行悟道、祛邪除病、长寿养生、健全发展的智慧宝典。
全书由《素问》及《灵枢》两大部分所组成。前者是中医的理论及思想内核;后者讲人体经络及养生治病的基本方法。
《内径》中具有高度完备的系统论、控制论、整体、综合、全息的养生完备智慧及人体宇宙全息-同构-自相似理论
《内径》的全息理论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灵枢本脏》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故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深谙以局部中的全息信息参透整体信息的智慧,中国的扁鹊、华佗等都是望诊的高手神医。
不但单个人体即可视为整个宇宙的全息缩影,人体中任意单个的细胞也可视为整个宇宙的全息缩影。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万能药库,具足了一切所需之药,人体是一个具足了万能免疫及万能自我修复、自适应、自调整的完备系统。修炼次地足够高者根本不需要再向外取药,只需向内,就能一应具足。人是一个具有高度自组织、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完备智慧生灵。
《内径》指出了构成人体系统的要素 ,包括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组织器官和构成这些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事实上 ,大至宇宙 ,小至某一个生物体 ,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 ,保障了系统的有序性。中医学认为这就是天 ,天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甚至认为是一个整体 ,所以才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作为一个生命体 ,人体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除了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之外 ,人体本身的各种组织、器官组成为若干个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是通过经络的沟通 ,气血的运行 ,互相联系而形成的 ,各个子系统之间除了本身的功能活动外 ,又是互相关联 ,共同组织人体系统的功能活动。人体是一个以五脏子系统为中心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并与自然界保持着密切的收受关系。
中医学五脏开窍(提出了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的五脏开窍理论)的排除与信息的输出端的输出相互对应;四诊合参与信息的收录互校相应 ;经络系统与信息的通道相应 ;气机升降与信息的传输相应 ;辨证论治与信息的分析处理相应等 ,上述五个方面说明 ,中医整体观与信息论有着非常自然的、有机的吻合。
2、《内径》的中医医学与西医医学体系优势比较:中医整体的、系统的、全息的养生智慧:是与宇宙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即天人合一的)、真正可持续性发展的集身心灵养生与防病治病为一体的完备智慧体系,这也是西医所不可能具有的;《内径》的中医整体观及包含的信息论思想正体现在其医学体系中的时空医学、信息论及全息思想中。这也是西医所不可能具有的;
中西医的多项综合比较认识:西医的优势与局限:1)、西医擅长治疗急症及外科手术;但动辄就手术,就放疗、化疗有极大危害性,加之,动辄就超时超量的使用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的极大危害性;2)、西医具有非灵性、非系统、综合、整体、全局的单一、片面、狭隘性;中医具有全息、综合、系统、整体,比如饱含时空、气候、季节、环境的综合关联要素的精湛智慧;更包含每一个人身体的个性化特点;3)、中医擅长治疗未病及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比如,对待一棵毒草的方法:中医采用釜底抽薪之法;西医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扬汤止沸之割除法。4)、对药的认识及其功能的比较:西医强调药,中医强调食;西药大多是无机物的化学提纯物,中药大多是动植物的活性综合有机成分,西药具有较强的药性,但单一性强,不具备综合性功能作用,毒副作用强,而中药虽然药性一般,不是很强,但具备综合性功能作用,毒副作用弱,中医的药方一般都讲究君臣佐使,在治病用药过程中非常强调系统综合整体有机的智慧方法;中医认为万物皆有药性,皆可入药,并深知药补不如食补,开发了十分丰富而效果极佳的养生及辅助祛病的药膳食谱系列;西医的抗生素药物只能杀灭细菌,中药则能去除细菌和病毒,并且细菌病毒不易形成对中药的免疫作用,而能比西药抗生素有更长的持续杀灭抑制作用;5)、在致病因素的认识方面:西医只知道世间有种种有形的细菌、病毒、有毒化学元素及物理性外部因素和浅层次的认识到一些精神、心理因素能导致人生病和身体造成损伤,而不知道无形的前世今生的业障及法界无形邪灵更会危害人体,更是致病的根源;6)、在治病方法上:中医强调扶正养正与祛邪同时并举,一方面尽力设法使病人的机体恢复自身自我修复、自我免疫抗病的本元之气,即人体本自具足的先天自我修复、自我免疫抗病机制,另一方面,则设法直接祛除侵入人机体的邪气即细菌、病毒、有毒物质等;西医只懂得单一的去邪(即杀灭病菌、化疗、放疗及割除病体组织等措施);中医更注重灵性的物理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拍打、拉筋正骨、水疗、泥疗、音乐疗法等等方法以及更高层次的比如行善积德、忏悔、祈祷、放生、催眠、符咒等等方法措施来治疗许多疑难杂症;西医动辄采用强效化学药物及化疗、放疗、手术切除等等;中医强调扶正强本,启动人体自身万能免疫,实现养身祛病,中医懂得更高层次的启动人的先天机制方法,采用正修行练功的方法,如采用佛家、道家的种种相应的性命双修,比如,禅定、瑜伽、太极、丹道、导引、吐纳修炼等等,开发和调动人的无限潜能;西医只懂得普通的体育锻炼;中医深谙外病内治,內病外治,一向注重整体、全息、综合的智慧方法;西医只知道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等等。
中医即使在三维世间法智能层面与西医相比也有其不可替代的长处。比如强调由7个要素所组成的养生治病的整体系统综合观,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扶正祛邪的根本治疗观,食疗胜过药疗的智慧与方法,物理疗法胜过化学药物疗法的智慧与方法;万物皆有性味,皆可以入药的智慧与方法;人体本自具足的万能药库和自我修复自我疗愈自我更新的智慧理论与方法;以一天十二经脉子午流注相关和根据一年四季的时空运行变化所讲究的动态顺应调节的作息节律,如有关吃饭睡觉穿衣、工作、锻炼等时间作息律的智慧与方法,关于透彻认识会影响人的健康与致病根本因素的全面完备的认识智慧的理论与方法,比如根据因果业力律的养心调心、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消坏业以获得疗愈健康长寿的智慧与方法。当然,在世间法层面,中医对中等程度以上的重病在急症期的处理及手术的处理方面远不如西医,经西医在急症期的处理后,病情脱离了急症期,且病症已经治愈了30%,此时还剩下的70%病症就应当转而采用以中医的智慧方法为主导,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疗愈。这时中医的优势,就远胜过西医。
当今中医势弱的深层次原因:一是无高明的中医师(因懂得并践行高层次的正修行养生者日渐稀少);二是中草药被严重污染,性味已大变;三是不伦不类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的从医者们在进一步败坏中医。
中医的优势与被扭曲:中医可以包容西医,反之则不然。因为高层次可以包容低层次,低层次不能包容高层次。西医理论体系不能包容中医理论,必然会排斥中医。
中医的智慧告诉我们:用对抗的方式终究不是解决疾病的根本办法!应当弄懂和明了疾病的真实原因。采用对话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医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智慧道路,可是因为人类的急功近利,将中医西医化,从根本上偏离了真正的中医的灵性精髓要义!
三、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的核心理念和机理方法
中医的疾病理论不是站在解剖生理系统的角度,而是站在藏象系统的角度来论述,因此有了阴病和阳病的区分。但不论是阴病还是阳病,指的都是藏象系统的疾病,而不是解剖生理系统疾病。如此划分,是为了标明疾病的两个来源。[1](李卫东 《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
中医认为人类实际上有两套生理系统,即西医的解剖生理系统和中医的藏象生理系统,两套生理系统相互作用,人体病变最初是由藏象系统功能出问题而逐渐影响到解剖生理系统,比如很多人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状态,如无胃口、失眠、乏力等,可是去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测,西医大夫便会告诉你一切指标正常,没有任何疾病,事实上此时要是经高明的中医诊断便可得知身体已经出现严重的阴阳失衡问题了,但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疾病才会显现到解剖生理系统上,此时病症往往已经较为严重了。
源于解剖生理系统而最终影响到藏象系统的疾病称为阴病。由于藏象系统本身原因而引发的疾病称为阳病。
从精神类型划分。人不但有两个生理系统,而且有自己的精神中枢,我们将其称为两个精神主体。神魂魄意志对应五藏,喜怒忧思悲恐惊对应人类的大脑。中医对上述两类精神因素没有明确的阴阳划分,但人们在习惯上,隐隐约约将神魂魄意志划为阳,称为阳神;而将喜怒忧思悲恐惊划为阴,称为阴神。
凡由经络直接从宇宙中吸取的能量、信息称为阳气,凡是藏象系统通过解剖生理系统得到的能量则称为阴气,故阴气、阴血、津液都为阴的范围。但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好理解,实际的情况却要复杂得多,阴气和阳气之间还存有一种交换的机制。
《易经》是生命之书,它是人体藏象生理系统的符号模型,中医则是这套符号模型的理论解释和实际操作。六十四卦就是人体经络的结构方程式。[2](同[1])
总之,中医集时空要素、气象医学、地理医学、环境医学、整体医学、治疗医学、体质医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心理养身学为一体,其以系统综合的整体观念,高度完备辨证论治方法,以升降出入为其主体指导。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望闻问切的四诊八纲为核心。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分辨致病不同的关系。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为致病原因,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为病机变化,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为用药组合标准的一整套诊病、治病、养生机理,饱含了高度完备的集信息论、宇宙全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复杂性理论为一体整体综合辨证智慧。
中医法天于地治病机理是取法于天地自然规律,是从天地人的观念总结出来的纲领。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疾病轻重,体质强弱,正邪盛衰的症情确定治疗原则,总标准治病纲要是按协调阴阳,通经活络,畅达气脉,祛邪扶正,以达平衡来进行的。
中医是易学理论在医学养生领域最完整的一个应用范例。比如中医的脉诊学,手相、面像学,饱含辩一叶以知秋、见滴水而观沧海、 从粒沙而知大千世界、知一而知万物之大智慧。
上医治未病,即能预知人的因果业力会遭致的大病果报,提供相应的善知识,让其通过正修行以化解其未来会遭遇的大病果报。二流医家治萌芽状态的大病。三流医家治已发作的大病,可以手到病除。比如神医扁鹊的典故。
高明的中医师只需要通过脉诊,而不需要经过数十种复杂的现代医疗仪器的繁琐探测和现代医学化验就可以将某种十分疑难的病症精确的诊断出来,这就是一种高维灵性直觉的特异功能。
此外,我们还要深深懂得:一流养生养心性,二流养生通气脉,三流养生凭借营养饮食和锻炼,四流养生求好药的道理。
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祛病的智慧及基本方法包含了一个由七个要素的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工程。它们是:
1、善养心与精神内守;
2、要充分的懂得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的节律;
3、正确实施营养食疗;
4、懂得从自身个性化特点而量身定制一个好的锻炼方案;
5、知冷暖并懂得善于选择及调适顺应自身的环境;
6、善足眠并懂得休息。这六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互动互助、互为前提。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没做好,都将严重影响养身的效果,甚至导致养生失败。当然,养心是这六个要素当中最重要的主导要素。如果要包含疗愈祛病的话,还要再加上
7、须懂基本的医道、药物及中医的基本治疗与护理方法,一共是七个子系统要素。下面我们就纲领性、概要性的给出这七个方面的具体内涵。
1、建立良好的信心体系以纠正不良的观念意识、获得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机制
按《内经》中一句最精辟的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这两句话是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最核心的纲要和精髓。
前面已讲过,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万能药库,具足了一切所需之药,人体是一个具足了万能免疫及万能自我修复、自适应、自调整的完备系统。修炼次地足够高者根本不需要再向外取药,只需向内,就能一应具足。人是一个具有高度自组织、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完备智慧生灵。恬淡虚无,精神內守就可以充分开显人体自身的这个万能药库及万能自我修复、自我更新、自适应、自组织、自调整的完备系统和机制。
要想很好的践行这两句话,需要引入正修行机制。要建立良好的信心体系(即正信正念的正修行信仰体系或正确的宇宙观、社会历史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其价值追求) ,具足美好完备的精神家园是获得精神內守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当今社会温饱以后的人们能否幸福快乐自在的决定性要素。她可以纠正自身不良的观念意识、获得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机制,这是极为重要的。人之所以会生病会痛苦,就是在于被执着、妄念误导而追求错误的东西。比如,世间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爱名,要凭借正法。高层次的正修行者既不爱财,更不爱名,也不好色、图利。但却具备着高智慧及卓越的才干和法力,并行无相布施、助人为乐、不计回报,造福于世间、造福于众生。功成身退,自在法喜。
从根本上具体来说:精神内守 ,就是善护身口意业,由此就能不漏丹,拙火灵能之炁就旺,明点就亮,大小周天、三脉七轮就易导通。
总之,要想很好的践行这两句话,最好的方式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身体力行的正修行者。引入正修行的人生具有无限美好的意义。这里我们特别推荐从学习佛家及道家学说两个经典普适的佳作《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来领悟通过正修行是如何改变人生命运的智慧。每一个人应当设法使自己的信心体系适当完备一些。而不良的信心体系的会导致十分不良的后果,比如会使人不信佛、不信上帝,不信因果,但却又十分迷信,或者那些缺乏基本正知正见的迷信信徒的乱信因果;比如十分迷信神迹、神通异能和种种法术而不信正理,不求正念,十分蒙昧的颠倒认识因果;这会导致一个人的内心变得非常脆弱、空虚,又不图改变自强,却一味祈求上天和菩萨保祐或者依赖他人,依赖外力、神力,比
如不分正邪的对有一定神通法术人士迷信崇拜,或对药物的迷信等等。
构建一个完备的正信正念的信念体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佛法、道法和基督精神为代表的东方大智慧堪称是最好最完备的正信正念的信念体系。若能虔诚皈依信受奉持,可使一个人获得正确的有关宇宙人生的真相及因果报应、业力、轮回的了解,从而能够获得对生老病死、对苦痛,对失败、挫折、不幸,对种种逆缘,对成功、幸运等顺缘,对人生命运的最好、最为圆满完备的至高认知智慧及其应对方法。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能够获得如何正确应对、化解和消除自身的贪嗔痴慢疑,去除嫉妒、自私、损人利己、好逸恶劳、邪淫、追求极度危害健康的种种物欲快感满足等种种恶习,深深懂得吃亏是福,不计回报,助人为乐的无相布施,安平乐道,安时处顺,以德报怨、同体大悲,帮助别人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宽恕别人就是更好的提升自己,深层次懂得忏悔与感恩,深层次懂得不但要感恩给自己正向恩惠帮助的人,还要深层次懂得感恩那些伤害过自己的小人,恶人及逆缘人,使自己有真正完备美好的精神家园,从而能永葆精进向上,不断自我扬升,永葆光明美好的心怀与境界,永葆法喜自在。
因为根据前面所说过的,中医的深层智慧揭示出人有两个生命系统。一个是低层次的血肉之躯及大脑神经生理学所形成的凡夫生命系统,另一个则是由灵性、神识佛性种子与人体经络系统所形成的高级生命系统;与此对应,人有两种命运。即,顺则为人的世俗凡夫的命运和逆(即凭借正修行)则能启动第二高级灵性生命系统,充分开发自身潜力,超越世俗凡夫命运,成为超凡脱俗卓越自在之人,进而成仙得道、成佛。
那么,从现实意义上来讲:通过正知正见的正修行学佛,可以改变自身今世
的命运,能充分开发自身潜力,超越世俗凡夫命运,成为超凡脱俗卓越自在之人,成就此身能达的最高成就。变自身坏运、厄运为好运、幸运,在现世人生中构建最美好完备健全的精神家园,提升自己的精神灵性境界,心灵永葆向上、乐观,使人生充实自在、法喜充满,使自身健康长寿。
特别说明:考虑到众生普遍不具备上上根器,应当倡导欲成佛乘,先成人乘;
要将世间法即世间美好的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和东方大智慧即佛老及易经的大智慧彼此圆融。在人乘阶段修行,要充分注重前者的智慧方法,但必须真正懂得后者为体、为本,是前者的主导及指路明灯;或者考虑到众生根器的普遍平凡,所以应当深深懂得:成不了优秀的别人,但可以成就最好而独特的自己这一深邃至理。只要在正确的人生理念指导下,通过勤奋的努力,因天道酬勤,每一个人都可以首先做一个平凡而独特的好人,在正修行的人生道路上开发出每一个人自身都本自具有的,能极大的超越寻常自我的才智,获得程度不等的最大潜在智能开显和灵性提升,成就不同层次的德才兼备而自利利他的优秀美好人生。今生就不枉为人一世,成就了生而为人的最大价值。
从终极意义上来讲:今生及来世,始终凭借正修行学佛、修道、或皈依基督,不断提升自己的灵性正果、智慧和法力,最终得道成佛,能了生死、永断轮回,获得终极解脱,成就如来藏识、究竟涅槃妙心,证圆满无漏,了知一切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得大自在、得无边法力与智慧,成就不生不灭、永世长存、究竟涅槃之佛果。
应当始终明白并切记的几个硬道理:
1)、佛法开示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这是提升心灵层次,能获得上天正神明加持的必要和有效的终极大法。也是获得身心健康,消灾免祸的最根本的法宝。要善护自己的身口意业。此外,还要深深地懂得经常反省自己的内心,忏悔自身过错的必要性和极大好处。要时时心存善念,心存善念可常使自身心境获得风光无限。心存善念,多施善语、关爱之语,少造不良口业,身体力行的多行善事,可以多播种善因,多得福报。绝大多数人的疾病皆是根源于前世今生其身口意所造之坏业。这是真实不虚的。还要深深懂得诵经打坐念咒语具有极为神妙的作用,能使人终身都能在冥冥之中获得上天正神的加持,使人自身获得灵性、智慧的不断提升以及安康保佑和福德增长。
一个成功战胜苦痛的重要经验正在于具有对他人较为深厚的关爱之心。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施,绝对不会因自身处于艰难困苦中就不行,其实这只是取决于一种心灵上、精神上和态度上的因素。至于说到实际效果,只要有心,总是能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产生实效的。比如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爱语、一个表情、一个微笑等都可以表达甚至产生关爱他人的实效。关键在于有心与否,以及用心的程度。因为心心是相通的,有感应的,那怕是在没有任何其它表现方式的情况下。要深知,关爱他人功德的大小,绝不取决于布施财物及其它实物数量的大小,而取决于布施者内在心性的真诚与虔净所达到的无相、空性之高度。
要以佛法的大智慧来指导我们建立良好的对生死的超越观,同时要具备乐观的人生态度。
要深层次的懂得:一流养生养心性,二流养生通气脉,三流养生凭借饮食和锻炼,四流养生求好药的至理。
至高层次的心性修养,是要能达到究竟圆满的空性境地,具足究竟空性的同体大悲之心。因为人一旦有了究竟空性的同体大悲之心,就能深层次进入五蕴皆空(《心经》)、无人相,无我相(《金刚经》)的次地,就什么都能超越和放得下,心量就会变得无比宽广,人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心就不会有怨恨和纠结,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所以,宽恕是一味良药,当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自然消失,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人一旦有了慈悲善良之心,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慈悲善良之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慈悲善良之心会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脉变得通畅。
人一旦有了同体大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感恩是遵从因果法则的根本要求之一。人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好的行善助人不计回报、助人为乐、无相布施。人与人的关系会变得和谐美好。人情世故、人际关系中令人烦恼、怨恨之事就会自然消失。天地万物是有灵性的,人有了感恩之心,就会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就会感恩自然和上天,就会懂得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不会再狂妄自大而懂得谦卑。
凡事切忌恐慌焦虑,这于事无补。比如遭遇病痛和困苦时,若用恐惧和焦虑的方法态度处之,只会严重加剧病况和身体的不适并加深困境。本来只有三分的疼痛和难受会马上变成十分的疼痛和难受,反之若以坦荡超然的心态处之,则本来十分的疼痛和难受就必定会减轻为三分,甚至更多。对高血压患者或严重心脏病患者来说,此认识堪称是最重要的救命法宝,当牢记之。人人都会生老病死,但因为面对的态度不同而导致结果完全不同。以恐惧、焦虑之态度去面对是最糟的,过程和结果也是最糟的;反之若以正确的命运感、超然、乐观的态度处世,则过程和结果都是最好的。若能以一定的坚毅精神、超然、乐观、坦然的心态坚忍一时之病痛和身体的不适,再正确地辅以药物的作用,则病痛和不适均能够获得消除和缓解。特别是对慢性病更是如此。
以乐观、超然、坚毅、内省、慈爱的态度处世是最明智的。以此态度处世待己,则能在任何人生境遇中,都能使自己快乐、充实和自在,这样的人只要能活一天,就能充分享受一天人生的快乐和美好。哪怕是处在真正的病痛和贫困,甚至是生死存亡之中。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多的。若一个人以焦虑、恐惧的态度去应对病痛、死亡,则是十分可悲的,结果也是很糟的。这样会使本来无大碍的身体变得有大碍,会使本来能享有的许多优厚美好的有利条件丧失殆尽,而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很苦、很糟。这样的人就是再长寿,其生活也是毫无幸福可言的,这实在是大不明智而可悲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不能满心思地想的都是自己的事,如此是自私狭隘的表现。难以解脱自身的苦痛。多想想别人,关爱别人则会使自己的精神获得升华,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自身的痛苦也会淡忘和消减。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之心越是深广和专注,自身的苦痛也越是会获得更大的消减。关爱别人包括对比自己境遇更糟、更坏的人的深切同情,如此会从中获得抵御苦痛的强大的相互支撑和分担共负、共勉的精神力量。此外,还要深深地懂得经常反省自己的内心,忏悔自身过错的必要性和极大好处。要善护自己的身口意业。要时时心存善念,心存善念可常使自身心境获得风光无限。心存善念,多施善语、关爱之语,少造不良口业,身体力行的多行善事,可以多播种善因,多得福报。绝大多数人的疾病皆是根源于前世今生其身口意所造之坏业。这是真实不虚的。还要深深懂得诵经打坐念咒语具有极为神妙的作用,能使人终身都能在冥冥之中获得上天正神的加持,使人自身获得灵性、智慧的不断提升以及安康保佑和福德增长。
2)、绝不要轻易放弃康复的希望及信心
这是在临床上,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经验事实所告诉我们的重要道理。比如临床上有些已经八九十岁的老人,瘫痪在床上已经近一年,并且长期患有非常严重的心脏,肺部疾病,严重的焦虑症、失眠症、严重的高血压、严重的身体浮肿,严重的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生命随时处于垂危状态,由于正确的实施了如象本文所给出的这一整套系统综合完备的养生祛病保健护理,只用了五个月,这些老人的身体都能恢复到生活自理,能吃、能走、能睡,甚至能自己行走到户外锻炼。使每天需要服用一大把各种药,比如抗焦虑药、失眠的安眠药、降压药、滤尿消肿药、通便药等等,以勉强维持着生命随时处于垂危状态的老人重新恢复了健康,并基本摆脱了长期每天需要吃一大把西药的困境,而且能越来越健康。我老母亲康复的亲身经历,就是其中一个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
3)、必须知道:结果是最重要的,结果好一切都好! (莎士比亚) 有人说:人生好象旅途,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又曾仕强说,人生是来享受过程,而不是来计较结果的。其实,这是凡夫的人生观。佛法告诉我们:证果最重要。不要贪念执著于过程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下品。佛法倡导的是:物来认真应,遇事精进行,过去即不留,无所著于心。一个人在其整个人生过程中,无论命运是多么曲折、悲惨、不幸,只要最终结果好,就意味着一切都好。正如普希金的名句所道出的:一切都会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会变成美好的回味。过程往往会因为结果的美好而变得美好。哪怕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幸与凄惨中度过,只要他坚持不懈的尽了自身最大努力在精进修行,旨在追寻人生的终极目标与真谛,最终成就了很好的灵性正果,他就没有虚度此生,而获得了人生的真谛。或是一个人曾经是个迷失而有罪孽的人,只要在其人生的最终时刻迷途知返,或是,对自己的罪孽虔诚的忏悔,去恶从善,他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将会获得极大的提升。有人说:凡事重在参与,不要太注重结果。这话应当这样解读:参与本身就具有果的含义。参与就体现了一种精进向上的精神灵性提升与彰显的结果。这话告诉人们,在过程当中不要执着于阶段性及过程中的结果。注重参与,是指注重坚持不懈的尽了自身最大努力的精进修行,旨在追寻人生的终极目标与真谛,而没有因为惧怕困难和遇到阻碍而中途停止和放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先后天因缘及环境条件,不能因为自身的先后天因缘及环境条件的好坏优劣而导致的成果好坏优劣论成败,更不能因过程的好坏优劣而贪恋不舍或自厌自弃,如此,都是执取着相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得病?特别是得中等程度以上的大病?得病正是受报消坏业的体现。得中等程度以上的大病是受报消大坏业,也是上天给以一个修行者锤炼自身身心,提升菩提正觉灵性、参禅悟道见佛的机缘,当珍视之。人为什么会遭遇挫折、逆境、失败和不幸?如何将失败和挫折化为成功之母?如何将逆境化为催人奋进,激励人提升菩提正觉灵性智慧的良好机缘?遭遇挫折,逆境失败和不幸,是自身因果业力的作用,正是受报消坏业、偿还坏业债的体现,因而是大好事!一个正修行者不但不应当对之焦虑,恐惧和逃避,而应当视为消坏业、偿还坏业债、增长自身经验和勇气、提升自身菩提正觉灵性智慧的宝贵良机而充分的珍惜。反之,一个人的人生境遇中,如果太过顺利、太多的轻易成功、太多的顺缘、顺境和安逸快乐,虽然是自己以往所做功德及人天福报的体现,但过多了就绝不是好事,往往会使人沉溺于自身的成功、安逸和享乐的泥潭不能自拔,缺乏自我激励和鞭策的机制和进取心,缺乏应对挫折、失败,逆缘和逆境的经验、智慧和勇气。人不可能不遭遇挫折和逆境,因为人皆有大坏业及大无明,要想上大台阶,升次地,获取大的菩提正觉灵性智慧,就必须克服大障碍、消大坏业。这是每一个正修行者提升正果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受坏报可以消坏业,做功德也可以消坏业。用已有功德可以直接消坏业,但更要常做新功德以不断的消坏业。然而在做新功德的过程中,也会遭受挫折失败,那也是在消坏业。
有人说生不如死是最可怕、最可悲的人生。是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终结是因为生不如死而终结的。那当然是很可怕很可悲的。一个人人生的任何的遭遇皆是其前世今生所作所为的因果业力之显现,一个人绝不会凭空无故遭遇任何顺境或逆缘。碰到顺境、成功和幸运之事,皆是其以往所造善业之缘故;遇到痛苦,不幸及磨难,也皆是其以往所造恶业之缘故。一个人的人生中不会平白无故的遭遇大苦和大磨难。之所以遭遇到大苦痛和大磨难,正是以往所造之坏业的果报在兑现。果报的兑现,就意味着坏业的消除。这就叫受报消业,这本身就是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的。所以世上主要的名门正教都极力反对自杀,就是缘由此理。只是特殊情况例外,某些人的自杀是为了做功德,如不愿意给社会及家庭,或代表光明正义的组织群体带来更大的拖累和损失,总之是出于某种真正的善意和利他的动机和目的的自我了断,要另当别论。面对生不如死的折磨,绝大多数人都受不了,有机会都会选择自杀。仅仅纯粹是由于受不了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而自杀是消不了自身所欠坏业的。如果一个人经受住了生不如死的痛苦煎熬的磨难和考验,能超然于肉身的痛苦折磨,通过受报消除了坏业,其曾经历过的生不如死苦痛人生过程,也会变成一种极其宝贵的人生经历和财富,或者至少其已经很好的消除了自身相当大的坏业。但绝大多数普通人是经受不住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的,往往选择自杀来解除痛苦和折磨。现在还可以选择安乐死的自杀方式来结束痛苦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的安乐死也是不能消除自身坏业的。只是比在痛苦折磨中死去表面上会好一些。但实际在深层次上并不一定,反而,那些即使在痛苦折磨中至死也未悟道者往往消除的自身坏业要比纯粹因受不了痛苦折磨选择安乐死的人更多更好。有些修行者修行达到了极高的次地,已经去除了身见,已经可以自如的支配和控制自己肉身的感觉,不会再受制于任何肉体的折磨,最后能够获得极大的善终和善果。
当然,这不是说人生的过程就一点不重要。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若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包含着一个结果,都会造下或善或恶的业,这就是种下了善恶之因。这些业对一个人的命运是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所以佛家也强调一个正修行者,在其一生中要尽量善护好自己的身口意业以不断的修善因,结善果。但佛家更强调人生最终的结果。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在老年,甚至在生命即将结束的弥留之际,但也有一部分人的人生最终结果并不在老年,而是在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就被其所作所为决定了,后面人生的作为已根本不能改变前期所造的大业。佛家重果绝不意味着对果位和目标的执取和贪恋,佛家倡导的是以出世之心(即以一种最终达到了生死、断轮回而奉持的淡泊名利,远离浮躁的急功近利、涤除对功利及目的、结果的贪恋、执取之心),精进勤勉地去行一切自身缘中当行的入世之事的高妙人生态度。如是才会有不问结果果自成,不执目标自达目标。证得究竟、了义、至圆满的无果之果究竟涅槃之果。
4)、自助者,神助之。上天只会保佑和帮助力图自强、自助者及虔诚的皈依信奉者,而对不虔诚信奉、不力图自强、不设法以实际行动而是一味依赖他助者,则不会给予包办代替式的保佑和帮助,不但不会为其化解痛苦和困难,反而会用足够多的苦痛和困难去磨练之,让其在经历足够多的苦痛和困难之后,能够有所觉醒而领悟出一些什么是生命真谛的道理,领悟出一些如何去面对苦痛和困难,去寻求觉悟人生、提升菩提正觉灵性智慧、获得自在解脱的真谛。
5)、以神通法力来干预因果的运行,比如通过做法,把一个人命中不该有的好运人为强加给这个人,或助人逃避本该有的厄运,或是把一个人命中不该有的厄运人为强加给一个人,这都属于干预因果,是造恶业的恶行。当事人及施法者都要遭受加倍的恶报。世上很多人就是不明了这个道理,才敢胡作乱为,最终都逃脱不了遭受加倍恶报的下场。
一个人要想获得好运是靠做好事,凭内外正布施或行善积德而来。同样一个人的恶运,也不会凭空而来,而是自己以往作恶的果报。很多人想要获取好运,不是凭内外正布施或行善积德,而是想投机取巧通过法师做法干预因果而获取,同样有些人做了恶事,想要免遭恶运,不是凭深彻虔诚的忏悔或行善积德以消灾免祸,或者是受报消业的方式,而是想投机取巧通过法师作法,干预因果为自己消灾免祸,这些行径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所有参与者最终都不能逃脱遭受加倍恶报的下场。这就叫做德不配位,福转祸殃。善恶终有报,终究逃不掉。
从佛法为代表的东方大智慧所启迪的因果业力说和命运观,我们应该深深懂得:一个人所遭遇的中等程度以上的病痛折磨,其实是一种受报消业的好事。也是锤炼自身勇气、增长经验和智慧、提升灵性,成就自己的良机。所以对于疾病应当乐观积极的应对,并懂得珍惜这是成就自己的良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了一场大病的苦痛折磨后,忍受苦难的勇气和耐性以及灵性智慧,比如对人生真谛,以及正确应对生老病死的灵性智慧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学风水的目的在于:懂得一些法界的规律,不要由于无知而冲撞了法界的神明,或是违背了天地的结构,无端的陷自己于无不利,而不要企望通过风水的布局就可以改变自身本来所不具备的命运。鬼神不会无端的干预因果,去坑害一个人或是去造福一个人。同理,学习医道懂得养生机理,是为了避免由于无知,而自减了自己的健康及应有的寿命,千万不要以为通过学习医道养生就可以增长自己命中不具备的世寿。要想增长自己的世寿,唯有通过行善积德的修行才可以达到。想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诸如想通过做法事或者是吃仙丹妙药来延年益寿,只是妄念,有时虽然可以一时得逞,以这样的方式所增长的世寿只是鬼寿,这是借助了邪灵和鬼怪而增长的世寿。但最终会遭受加倍的恶报。当然通过懂得正常的加强营养饮食,锻炼养生等方法来延年益寿是属于顺应自然天道,尽可能的安享上天给每一个人所具有的平均世寿(前述已说过,应为120岁)而不是干预天道。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区分。
6)、所谓:人忙心不忙这句大白话乃是精进养生之深邃至理。真正暗合了老子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大智慧。一个修行者在事情繁多时,需保持必要的精进而放松淡定的心去日理万机。此时若用懒滞、放逸、逃避、拖延和闲散或一味严肃、紧张、焦虑的心态去应对,则绝非养生之道;心不忙中饱涵着深邃的空性、超脱、无住、无挂碍的坦然恬淡虚静空灵之智慧,当然养生中不是一味的排斥休闲、轻松,该放松休闲时还是应当放松休息的,但要深知:所谓休息,放松,最重要的是心灵的休息和放松,而不是体力、身体层面上的休息和放松,体力和身体层面上的休息和放松,是很容易做到的,最难做的是心灵的休息和放松。只有能深层次领悟净意、放下、无相空性的智慧内涵才能做到高层次的心灵休息和放松,才能体悟高层次的禅悦,比如,才能做到用五分钟的禅定就能达到十小时的深层香甜睡眠都不能达到的深层次灵性的休息和放松。心不忙也绝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不必在适度的紧张、严瑾状态中凝神聚思,聚精会神。应该如此的时候也必须如此。只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心执着、住相在什么之上,应当永远保持追求应无所著而生其心方能达到随心所欲合于道的最高境界。
上述就是所谓一流养生养心性的具体纲领及要点。
2、要充分的懂得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的节律
要有针对性的量身制定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个性化康复养生作息日程表
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来说,康复与养生是一项真正的系统工程。其所包含的要素有:善于调心正念、正确的饮食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注意冷暖、足够的睡眠、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身体锻炼及恰当的药物、护理及其它相应方法的综合治疗这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没做好,都将严重影响治疗及康复养身的效果。很多人在实施康复与养生工程时,往往只懂得或注意了其中的某几个要素,而忽略了其它的要素,因而往往导致其康复与养生举措收效甚微,甚至失败。当然这七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善于调心正念。此外,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的节律也极为重要。这包括了,将上述的七要素很好的安排进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中,制定出较为完备且须较为严格执行的,对自己有针对性的一整套个性化康复养生的日程表。包括何时起床、何时锻炼(采用何种有效功法套路,用多长时间)、何时吃饭(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食疗配餐),何时服药,何时睡觉,等等。要想获得较好的康复与养生成效,制定一个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康复养生的饮食、起居、工作、学习、锻炼的作息时间表是不可或缺的。这还有助于培养出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习惯生成性格。[3]( 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而性格可以决定命运(主要指能决定人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好坏)。这是相当有道理的说法。
这里我们要向大家提三个问题:你会吃饭吗?你会睡觉吗?你会休息吗?这三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的就回答:这还用问,谁都会!其实不尽然,比如说吃饭的学问,必须首先懂得要按时吃饭。因为按时吃饭,比吃的好更为重要。还要懂得如何吃?吃什么?吃多少?等问题。要真正回答好这些问题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了。关于如何睡觉、休息的学问也十分的深邃。睡觉必须懂得按时睡、何时睡、睡多少等方面的问题;休息的学问也很大,除了要懂得休息的节律之外,还要真正的懂得积极、高效,并且没有副作用的休息方式。比如,工作和阅读学习时,应当每五十分钟左右就做一做气功眼保健操以及放松、活动一下自己的筋骨,如此能使眼睛及身心得到非常高效的休息。
老子曰:动善时这是蕴含着至为深邃的求道悟道智慧,以极为精简概要的方式表述的至理。能够引入老子动善时的大智慧,来拟定作息时间表,那将达到更高层次的养生。深谙应机应时顺道,时时知晓并做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能应机应时的去做什么,那几近于修行已得道!意味着已不但了知、洞悉了宇宙天地、人事、万物的运化之道,且能自如的顺应之。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健康长寿者,无不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的。当然对那些有要务在身,工作丢不开手的人们,要想制订有针对性的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康复养生日程表是较为困难的。这样的人首先就难以做到生活、工作、饮食、起居的规律性。这样的人要想很好的康复与养身也就相当困难了。但七要素中,只要能做好六个方面,特别是做好第一要素善于调心正念,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此外要深层次懂得:七日是生命节律的一个小周期,百日是生命节律的一个大周期。人体的许多细胞组织的自我更新周期是七日,而重要脏腑组织系统的更新代谢周期则是一百日。
也就是说,每经过一个百日,人的大多数脏腑器官组织系统和筋骨血肉组织都将更换一新。旧的细胞组织会死去、脱落并被机体吸收代谢,新生的组织细胞会取而代之。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伤筋动骨一百天和百日筑基的说法,以及短期从事养生锻炼或从事练功修炼要以七日为基本时长,中期练功修炼的所谓百日筑基是以百日为基本时长的缘故。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能懂得上述道理并能将上述各项养生要领做得很好,那他的世寿一定会达到天年,即120岁。上天在现阶段这个末法时代初期,给普通人的世寿(有特殊因缘者除外),一般应当是在120岁左右,这是每一个人的平均天年寿数,这个说法是早已被现代医学及现代生命科学家们提出并加以证实了的。在这个年岁内,可以说我命在我不在天。前提是要能懂得基本的保养和养生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如果违背养生之道,则能活过80岁都难。可悲的是世人绝大多数都不懂得基本的养生之道,或者懂得了也做不到,所以绝大多数世人的寿命也就在75岁左右。
中医深谙法天于地养生治病机理,并取法于天地自然规律,是从天地人的观念总结出来的纲领。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疾病轻重,体质强弱,正邪盛衰的症情确定治疗原则,总括养生治病的纲要是按协调阴阳,通经活络,畅达气脉,祛邪扶正,以达平衡来进行的。
人为什么会有生物钟,生物钟是人的机体顺应自然,顺应宇宙、天地时空运行变换、顺应四时节律变换的非常宝贵,长期进化而产生的应变智慧。比如,经常在某一个时间段用餐的人,经常在某一个时间午休的人,一到了那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就会感到饥饿,或者非常的困倦,其缘由就是人体生物钟作用机制的体现。机体此时在提示我们:该进食了,同时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的生化物质会大量分泌,如果你在这个时段进食。你的胃口会比较好,你所吃的食物会获得非常好的消化和吸收。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饥饿感会消失,同时机体也就停止了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的必要生化物质。如果你在其他时间段进食。你的胃口,及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会大为减弱。长此以往的不按时进食,早一顿晚一顿,没有规律的进食,严重摧残和破坏自身人体生物钟的重要调节机制,必然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进而肠胃病也就自然产生了。再如,许多人都听说过:早吃姜,如开药方;晚上吃姜,如吃砒霜,其实还有重要的说法:晚上饱餐,如吃砒霜。其原理,也正是机体的运行节律应当顺应四时节律所使然。
(下面这个重要的图,是《内经》根据一天十二时辰人体经络穴位与天地时空运行变化相合的当值与开合的子午流注规律所建立的养生祛病智慧与方法图)
《内经》不但有根据一天十二时辰人体经络穴位与天地时空运行变化相合的当值与开合的子午流注规律所建立的养生祛病智慧与方法,《内经》还有根据天时地理,自然环境条件而建立的养生之道。比如,四季春夏秋冬之养生说。根据《内经》的原文(春三月:养生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顺应阳气的生发,充分珍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天地阳气初生的时刻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广步于庭,让阳气生发,有规有矩,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有利于发陈不要约束体内的生发之气穿宽松衣服、散发才更朝气蓬勃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春天切不可起杀机;夏三月:天地之气交合,夏季养阳最为茂盛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顺应天地气机令阳气生发,天地之气相交,当借天以养阳,夜卧早起,学会跟着太阳走,使志勿怒,让阳气自然舒展,夏气与心气相应,心火旺人更易烦躁,使志勿怒,当以静字为先;秋三月:秋气收敛,养生应循收藏之道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天要养收防贼风,可保养人体之卫气防秋燥,应吃萝卜、柿子、梨等养阴的食物,顺天时而养收,秋失所养,则肺伤,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要维护好肾的健康,冬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季节。因为冬天带给人们的是寒。祖国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最容易损伤人体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在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因此数九寒冬,养肾最为关键。怎么养呢?闭藏是冬季的养生原则,闭藏好比就是储蓄,不断往银行里存钱。怎么避藏呢,就是要像冬眠的动物一样,让自己处于休眠状态,不要轻易地漏精,不要去出汗。
睡觉要闭藏,所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要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出了,我们就醒,太阳落了,我们就睡。这不仅是冬季的养生原则,也是其他季节的一个养生原则。
取暖要避藏,所谓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就是说,你在冬天的时候,要远离寒冷,尽量呆在温暖的地方,但注意不要出大汗,因为冬天的汗,从人体里面排到人体表面,很耗体力。
心理也要避藏,冬天需要的不是雄心壮志,而是放松心情,《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句话叫: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个东西想要去买,你就当作已经买到了。如果早上起来,肚子饿,想要吃跟油条,那就当作你已经吃了,翻个身继续睡。这种养生方法,听起来很可笑,其实它的核心是让您学会放松心情,因为恐入肾,紧张会伤害到你的肾气。
性爱也要避藏。《内经》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但节欲并不是说不能有性生活,而应遵循年龄的规律和夫妻的实际情况加以调节。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
一定要切记:百日筑基养生之功,常会毁于一旦。恶性放逸一时,筑基百日难补。因此,要深知熬夜、酗酒、纵欲是极度伤身的。
3、正确实施营养食疗
首先要问:你会吃饭吗?要能在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基础上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懂得会吃饭的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懂得要按时吃饭。因为按时吃饭,比吃的好更为重要。
第二是懂得吃什么?的营养饮食问题。不但要懂得一个人每天所需要的营养饮食成分及其比例搭配的综合问题,还要懂得因人、因天时地理、季节变换等因素而相应改变的饮食营养搭配。如懂得按照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吃姜如开药方,晚上吃姜如吃砒霜等原理调整自身的营养饮食及其药食同源的食疗养生去病方案。懂得根据每个人自身特点的饮食助宜与禁忌。
第三是懂得因人、因天时地理、季节变换等因素而确定摄取营养饮食的量。这就意味着要懂得吃多少的问题。这里有个重大的原则一定要懂得并遵从。即不可暴饮暴食,不要贪嘴。要深知多一口,即毒药的重要道理。一定要深深懂得三分饥进食量的重大养生机理。饮食至多只吃七八分饱,最多九分饱,绝对不要吃十分饱,更不能吃十二分饱。深谙提倡素食的养身奥妙。
什么叫多一口?即你所吃进的食物营养是否已超出了自身当下的实际消化吸收能力和实际需要量。哪怕再好的营养食物,只要超出了你身体当时的实际消化吸收能力和实际需要量,哪怕是多一口就会变成对身体的损伤和毒害。并且越是营养含量高的食物毒性越大。此外,也不可饱一顿,饥一顿;早一顿,晚一顿。否则,将严重破坏身体按良性节律周期运作的机制,由此也必然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每天应当按营养饮食定时定量的配食,胃口好的时候可比正常多吃一点,胃口不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少吃一点,但必须也要尽量的吃够一日三餐必须的营养饮食配给量。吃不下时,也要用毅力当药吃下去。此外,必须懂得水也是重要的养生物质。人体90%以上的成分都是水。每天还必须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和自己活动出汗的情况给自己定时,定量的喝水。不可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否则身体已经受到了损伤。
还要深深懂得早餐,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的要理。引入隔三插五就过午不食的少食排毒养生的机制。因缘具足者还可以引入辟谷养生的高级方法。
切忌挑食、挑味道,切忌不按时按量用餐,切忌贪嘴吃不该吃的食物。应当深知不按时用餐,哪怕吃得再好,对身体都是极为不利甚至是有相当危害的。
有鉴于当今的食品安全及环境令人极为堪忧的情况,这里特别要给出一些关于当前的食物安全问题的须知常识及应对应对方法和措施:当今的蔬菜水果以及粮油制品,最起码都是用超标的化肥,农药及植物催长激素生产出来的。还不要说添加诸如膨大素、增甜剂、增色素、催熟剂、香精和防腐剂等其它毒素了。当今的鸡、鸭、牛、羊、鱼除了是吃这些植物作为食物,还最起码要添加服食超量的动物催长激素和抗生素。还不要说添加诸如苏丹红、瘦肉精、乌骨药、避孕药等其它毒素了。其实在日常食品中最毒的是鸡蛋和牛奶。因为蛋鸡和奶牛还要被额外添服超量的催奶和催蛋的性激素及超大剂量的抗生素。还不要说添加诸如三聚氰氨、增色素、苏丹红、香精和防腐剂等其它毒素了。此外,当今水污染及空气污染也十分令人堪忧。比如严重的江湖污染、城市地下水污染及严重的雾霾等等。如此令人堪忧的健康生存环境,一不小心,人的健康就可能受到危害。所以必须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如何正确应对的方法。比如少吃非绿色有机的蛋奶;学会一般性的鉴别有毒食物的知识和技能,避免购买或吃到毒性较多的蔬菜水果及其它有毒食物,如地沟油、打蜡的水果、化学膨松剂做成的面包,各种含大量防腐剂、甜味剂、有毒香精等添加剂的袋装零食,如鸡翅、鸡腿、鸭脚、豆腐干、泡菜等,用防腐剂浸泡过的草莓、葡萄等水果、蔬菜;洗蔬菜水果时,先用苏打水或淘米水、豌豆面粉水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
关于营养饮食的几点宝贵的建议:
中老年人通常要考虑适当补钙(比如通常在中餐的时候服用乐力或迪巧钙片一颗,配以一粒阿尔法D3。但消化吸收功能弱的老年人不适宜采用服钙片的方法补钙。而需要采用食补和加强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的方式补钙)。另外,螺旋藻堪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营养保健食品。对大多数人都极为适宜。吃螺旋藻的方法: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决定每日的服用量。一般每天可分两次服用,分别在早餐和晚餐时段。此外,要养成每天吃水果的好习惯,可在中餐午休后或晚餐后吃一个水果,或者苹果,梨,香蕉,西瓜等,注意肠胃虚弱者不要空腹食水果。
注意:许多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其血液中的草酸含量都会有些偏高,但这绝不是因为吃水果和蔬菜造成的,切不可因此就拒绿色蔬菜和水果。不要有这样的误区。绿色的蔬菜和水果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食物,正确地食用,不但不会引起肠胃不适和增加血液中的草酸浓度,反而会增强人的抵抗力,使身体保持健康。只是需要注意,不要空腹食用,不要过量服用。
每天摄取的必要的营养是机体得以维持正常运转之必须,也是机体赖以抗病治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摄取的营养不足,将会极大地引发机体的损伤,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其身体受损将更为严重。对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很多时候身体的不适和病痛往往不是用药不对,而是机体缺乏营养所引发的机体衰弱的综合反映。对此症状,治疗的方法不是单方面的依赖药物,而更多的是应当凭借自身调养保健治疗的方法,比如,调心正念、一定的药治疗、注重饮食营养、加强锻炼、生活规律等系统方法。而要想改善营养摄取的状况,必要的运动锻炼又是最为必要和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睡眠,通筋活血,强筋健骨,提高自身抗病免疫机制,增强自身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最有效的、最必需的方法。
中国居民每日需要的平衡营养膳食:
每个人每天需要摄入适量的嗯。碳水化合物、 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C、叶酸等13种维生素, 矿物质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硒、碘等16种矿物微量元素,脂肪 蛋白质 膳食纤维 水等营养素。
1、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
2、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 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3、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4、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5、水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足量饮水。建议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
4、如何从自身个性化特点而量身定制一个好的锻炼方案?
运动锻炼是增强机体抗病治病能力的,能见奇效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经常听到有两种人会这样说:运动锻炼对身体肯定是非常好的,可是没有时间。一种人是工作狂、事业狂,另一种人是懒滞放逸者。前者常常将自己的工作、事业日程安排的满满的,或由于要务缠身而舍不得安排时间锻炼身体,后者则可以花大把的时间懒滞放逸。对于后者自己应当尽快醒悟,否则无话可说;而对于前者,应当提醒其知晓:不懂得对身体的锻炼和保养休息,就不懂得工作。身体在疲惫或亚健康的状态下工作效力是很低的,而在休息充分,常做适当锻炼保养后,精力、智慧及灵性往往较之前者要高出许多倍,后者每每两三个小时能高质高效完成的工作是前者花一整天都完成不了的。还要提醒其知晓: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既不能再继续从事工作和事业,更无福消受自己的成果。不要等到失去了健康时才来后悔当初不注重身体的锻炼和保养。
这里我们又要向大家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的问题:那就是你会锻炼吗?
关于如何锻炼,首先要懂得为自身个性化特点量身定制一个好的锻炼方案。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特点、体质因素、兴趣爱好因素等是需要引入最适宜自身的不同锻炼项目及锻炼内容的。
一般来说,气功太极健身运动及瑜伽禅坐是对一切人普遍皆适宜的锻炼方式。其它就不一定,要依实际情况而定。能得到真正的中医气功养生专家的指导或按真正的中医气功养生专家所创的有完整套路的,并具体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特点而有针对性制定的室内养生运动保健操进行锻炼,效果是最好的。
此外坚持每天早餐,中餐之后的20分钟左右的散步,这是非常简便易行而收效极大的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所吃进食物的举措,若能懂得学习并践行太极气功及静心入定双盘瑜伽打坐的养生锻炼方法,那锻炼养生就会更有成效;
第二是要懂得并坚持锻炼。懂得锻炼的适宜强度,运动强度要适中,既不能太过,太过不但不会带来健康,而且会极大的损害健康;也不能不足,不足则效果甚微,甚至无效。
第三是懂得锻炼的适宜时间安排。根据每天早中晚的气候及天时的特点和四季气候及天时的特点来制定锻炼的时间安排。
要懂得久坐久卧皆伤身,会伤筋骨和经络血气运行。所以每天除了要有根据自身的个性化特点而有针对性制定的,有效而完备的锻炼形式及套路,固定一小时左右的集中锻炼时间以外,必须知道,每坐五十分钟左右就必须起来活动三到五分钟的筋骨和血脉。同时也让大脑获得必要的休息和调节,方能更好的提升大脑的工作效率。绝不要错误的认为每天已经集中锻炼了一小时,其他时间就不用再锻炼了。
此外,锻炼时应当是在入静、放松、坦然的心境下进行,特别是应当引入层次高一些的吐纳、丹道、气脉的功法锻炼。只要不下雨、不刮大风,每天必须到空气好、环境好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锻炼最少两次。另外在空气好、环境好的地方,能在入静、坦然的心境下散散步,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也是效果极好的。若遇到下雨天,则必须在户内坚持进行锻炼活动。如在入静、坦然的心境下做气功自我按摩操,甚至各种活动筋骨的简易体操,比如下蹲、轻跳、扩胸、弯腰、踢腿、甩手等运动。在室内进行锻炼的有效功方法套路很多,比如,拉筋正骨操,拍打按摩操,气功太极手,马步16字真言功,蹲墙强肾功,双手后掌心肾俞按摩强肾功(同时配合微马步垫脚尖上下抖动腰部),针灸按摩,足疗桑拿,以及双盘禅定打坐修炼,少食、断食修炼和高层次的服气辟谷修炼等等,可以选择几种适合于自己的种类项目进行身体锻炼及养生修炼。
总之切记:最好每日都能坚持必要的运动锻炼!如上所述:必要的运动锻炼能大大改善自身机体对营养摄取的状况,也是改善睡眠,通筋活血,强筋健骨,提高自身抗病免疫机制,增强自身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最有效的、最必需的方法。为什么有句老话会说:病残老马难过冬?其道理在于:一方面冬天天气寒冷,易导致受寒着凉感冒,引发老弱体虚者的并发综合症;另一方面,主要还在于冬天天气寒冷,首先会导致人的血管、经脉收缩,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不畅,血脉不通,经络不畅,筋骨僵硬,进而导致人的机体各种吸收代谢功能减弱,人的机体的免疫抗病功能和自修复功能也就大大被削弱,这对于老弱体虚者来说就是较为严重不利的事情。但在冬日,通过每天都能保证有不间断的适当运动锻炼(比如每隔40-50分钟,就要起来走走,适当做一做运动),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发生而安然过冬。所以,冬日的运动锻炼对老弱体虚者尤为重要。
5、真正懂得保障适当的睡眠及高效的休息
有句名言说: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学习和工作。 这确实是一句深谙工作、学习和休息之间关系的名言。在休息好的情况下,一小时的学习、工作效率远远胜过,休息不好的情况下,若干小时的学习、工作效率。一个人即使再忙,再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也不要放弃劳逸结合,甚至占用睡眠休息时间来加班加点的学习和工作。偶尔为之,还无大碍。但如果经常如此,这就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的有害无益的方法。这种做法,既损伤身体,又无效率。真正懂得如何休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经常会陷入一种被动而无效的休息陷阱。那么,什么是真正高效而又无任何副作用的休息呢?首先我们来说说怎么样才叫做懂得睡眠。一是要懂得什么时候睡?并要按时睡;二是要懂得睡多长时间?这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年龄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睡眠不是越多越好,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损伤,但睡眠过多,同样也导致身体损伤。只有适当的睡眠才会对身心有益。一般来说,儿童需要十小时的睡眠,青少年需要八小时睡眠,青壮年只需要七小时的睡眠,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只需要五到六小时的睡眠。睡眠过多,会严重损伤脑细胞,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容易造成老年痴呆症。何时上床睡觉的时间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非常好的顺应自然的智慧方法。
熬夜是十分损伤身体的。哪怕是通过次日晚起,睡懒觉的方式,也不可能把损伤的身体补回来。人的机体的五脏六腑及各个生理系统,都需要在夜晚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中医告诉我们,我们的肝脏系统只在晚上九点半到凌晨三点才进行营造气血的工作,并且要在睡眠和深度的休息状态中进行。长期熬夜者,最明显的身体损伤就是导致严重的气血不足。女性要注重养气血,男性要注重养精保肾。男性养精保肾的最重要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经络穴位子午流注运行到了肾经当值的酉时(即每天下午的5-7点)进行。中医还告诉我们:每天夜晚,机体休养生息最重要的时间段是晚上的11点到凌晨的三点,这四个小时。睡眠是机体得以进行休养生息有效而普通的方法,更为有效的高层次方法,则是在这个时段进入深层次静心入定的双盘打坐修炼。高手通过进行极高层次的静心入定的修炼,只需要五分钟,机体所获得的休养生息的效果就可以胜过十小时以上深度的睡眠所达到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真正高效而又无任何副作用的休息。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当睡了十几个小时起来仍然觉得疲累;当花了不少钱去旅游散心,却没有增加生活的激情;出去K歌和逛游乐园等休闲娱乐活动并没有使自己更开心。本来,休息应该是使一个人摆脱疲劳、放松神经、使精神重振、精力充沛。但如果你所用的休息方式不恰当就能导致上述的困扰。选用不恰当的休息方式就好比想借酒消愁,会愁更愁一样,使得身心更加得不到休息和放松。我们要首先懂得精神的疲乏和心累与身体肌肉和筋骨的疲乏劳累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身体肌肉和筋骨的疲乏劳累是比较容易通过休息而获得恢复的,而精神的疲乏和心累就比较不容易通过休息而获得恢复。后者往往可以通过睡眠或是躺下休息的方式就能见效,因为这种疲乏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以及肌肉组织内释放完了储存的能量。通过睡觉和短暂的休息就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而要想消除精神的疲乏和心累,就必须采用与精神心灵相关相应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只是采用睡眠或寻求娱乐、闲散的方式。如此,往往会使人变得懒散和精神不振。一般来说,消除精神疲乏和心累最好的方式就是上述提到的,采用深层次的静心入定双盘打坐的禅修方式。这种方式,不但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而且能使身心的疲乏得到全方位的消解,并能够不断提升精神灵性的生命层次。其深层次的机理,有待下面禅修的专题讲座中给予铨释。
这里有一点经验之谈也极为重要,那就是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你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所以,如果你要是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的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5](引自网络文章你会休息吗?掌握最高效的休息方式作者失名 网址是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the-most-effective-way-to-have-a-rest.html,2010.6.29生活健康)
还有,因为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往往另一区域就休息。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大脑工作和休息生养的作用机制是在此起彼伏的互动、互助、互补中进行并完成的。同组大脑细胞工作的持续时间一般就是几分钟,之后需要进行几分钟的类似充电的休息生养,才得以再进行工作。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适当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正确相应的变换人的活动可以获得一种更积极的休息方式。[6][(俄)伊万.米哈伊诺维奇.谢切诺夫《思想要素》]
这就是另一个极重要的必须懂得的高效休息与工作学习的方法和机理。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真正懂得高效休息的智慧经验方法。
更进一步说,人其实是可以不需要睡眠的。比如,静心入定的禅修层次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的禅修高手,就能进入所谓神满不思睡的辟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高人可以长期不睡觉,或者一天只睡很短的时间,还能长期保持精气神饱满 、智慧及精力充盈。
6、知冷暖并懂得善于选择及调适顺应自身的环境
即懂得善于选择及调适顺应自身的人际环境风水(即获得良好人缘和人际关系氛围,聚集并获取良好的人气)、居住环境风水(包括居家的内部环境、风水与居家周边的环境、风水),知晓并顺应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天气变化、冷暖、燥湿等等)
懂得根据四时、节气及当日的天气冷暖变化,结合人体生理特征及当下自身的身体状况来着衣、盖被等。除了病从口入以外,现代人的许多病症都是因为不懂得根据天气变化及四时变换的情况,正确的着衣、保暖、御寒所致。得病以后,要懂得不同的病,要着重相应保暖不同的部位。此外,还要懂得机体受寒遭病菌入侵后,一般有五至七天的潜伏期,这就是许多人由于受寒致病,但往往却不自知的缘故。
关于穿衣保暖的学问,要懂得春捂秋冻、常常三分寒是一般原则。但不同身体状况和不同病理情况的着衣保暖护理必须有不同的相应处理。要懂得平时穿衣保暖需要重点呵护的部位。如前胸后背、腰部、腹部、膝盖。
比如进入寒冬,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1、头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2、脚
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此外要懂得穿厚袜-围巾-戴帽子养生奥秘。围巾、帽子出了修饰,增加美感,重要的是对养生非常有益。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尤其重要!
一、穿厚袜子 身体通过脚,承上启下连接大地母亲的能量。常言道,寒从脚起,脚暖全身暖。
二、围巾 冬天颈部要保护好,不能受凉。颈部是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通道,上至头下至胸,各个组织系统相互作用,紧密连接。颈部有丰富的淋巴、血管及神经。胸腔里的胸腺肽,主管人体免疫功能,还有心脏、肺脏。所以保护颈部不要受寒,非常重要。
寒则凝,凝则瘀,瘀则堵
热则散,散则流,流则通
三、戴帽子
心脏內科专家说:
(1)气温低于摄氏15度时
人体有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出去。
(2)气温低於摄氏10度时
人体有1/2的热量从头部散发出去。
(3)气温低于摄氏4度时
人体3/4的热量从头部散发出去。
如果身体暖和,但头部沒有适当性的保暖,心脏就要把血送到头部,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天冷了,一定要帶上个帽子!这样做很重要,不仅仅是耐寒保暖,抗感冒的问题,而是有效预防脑中风和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攸关性命的问题。[7](此段冬日保暖文字引自漆亚平先生网文)
总之,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智慧还告诉了我们许多重要的方面,比如,秋冬养阴,春夏补陽、冬吃萝卜夏吃姜、春捂秋寒、三分饥、三分寒、十二经脉子午流注、脏俯与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脏与五音,五味与五脏,五方与五脏的关系等。
此外,上世纪七十年代,表达艺术治疗才被认为是一种学科、一种教育、娱乐及心理治疗的形式。它包含游戏、音乐、绘画、沙盘、舞蹈、戏剧、即兴表演、生态艺术、静观正念等非言语为主的疗法方式。表达艺术治疗作为一项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盛行的心理治疗技术和疗愈方式,但在中国的中医中早就采用了这些方法的治疗与养生作用。唱歌、抚琴的暗气功机理。融舞蹈、戏剧、即兴表演等为一体的自发功疗愈法。
总之,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智慧还告诉了我们许多重要的方面,比如,秋冬养阴,春夏补陽、冬吃萝卜夏吃姜、春捂秋寒、三分饥、三分寒、十二经脉子午流注、脏俯与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脏与五音,五味与五脏,五方与五脏的关系等。
五音与五脏: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下面简要介绍五乐音的特点:
拿五乐音来讲,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 zhǐ yǔ)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即宫音等于1(Do),商音等于2(Re),角音等于3(Mi),徵音等于5(Sol),羽音等于6(La),亦称作五音。五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分属五行的属性为:土(宫-1)、金(商-2)、木(角-3)、火(徵-5)、水(羽-6)。
其各入一脏,在五乐音(宫1=C,商1=D,角1=E,徵1=G,羽1=A)中,其中宫属土为脾音,商属金为肺音,角属木为肝音,徵属火为心音,羽属水为肾音。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用五音防病、治病及养身。当然,我们并不仅仅是用某个单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声音的同频共振原理及五行综合原理,运用其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的机制,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频率(即音调)、振幅(即音响)和旋律、节奏的组合来打通穴窍气脉,调和身体。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音乐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震荡血脉、通畅精神和经络气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频率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的同频共振与共鸣。当音乐的振动波恰好与人体内脏所需要修复调理的频率一致(心律、呼吸、血压、脉搏、情绪波动等),那么,音乐的疗愈作用就会发挥。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用乐如用药: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与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等等。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比音乐疗愈,更高层次的是音密咒语的疗愈。高层次的正修行者应用密音咒语外可以叩开,直通天地宇宙间高维心灵全息信息能量道场陀罗尼的特殊隧道、灵性通道直接与高维大成就者心灵沟通与对接,内可以导通和启动自身高度自洽完备的经脉通道,自动进行自我疗愈,自我修复,自我更新和完善。声音具有奇特而强大的穿透力和共振作用,具有极精细的调理能力。因此是打通经络,调理疏导经络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咒语是声音里面最极致的携带的灵性气息和能量的音。
下面介绍两个咒语:
一个是中医养生、治病的嘘 呵 呼 呬 吹 嘻六字大明咒:
上古先贤告知我们,念呵音可以强健心脏功能,疗愈心脏疾病;念嘘音可以强肝治肝病;念呼音可以调理、治疗三焦脾胃病症和强健三焦脾胃,念呬音可以强肺、念吹音可以强肾,念嘻音可以调理、强健三焦的深邃机理。这个法门最原始是跟着佛法传到中国来的,佛家天台宗的祖师们最先加以应用。后来的中国的道家也加以引入。古有歌诀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中医更开发了一整套完备的六字诀养生、疗愈、治病方法。嘘 呵 呼 呬 吹 嘻 堪称是中医养生、疗愈、治病的六字大明咒。
卫生歌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这首卫生歌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的顺序,配合四时季节所编。
另外一个是佛教的根本咒之一 嗡(唵)啊吽。嗡音遍满一切处。宇宙中最根本的频率就是嗡音,宇宙中的所有发音物体,所发出的音频充满各处,其共振的音频就是嗡音。嗡音又为天部音,此音可以调动宇宙的原始生命能量。南怀瑾认为:嗡通唵字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能。在人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音声。和人们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心脏与血脉流动的声音相近。所以凡念诵唵字部发音的咒语,必须要懂得它发音机括的妙用。最低效果,它可以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发。如是伤风感冒,连续不断地念此字音,可以使头部发汗,得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阿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它具有无量、无际的功能。同时,阿字是开口音,是世界一切生命,开始散发的音声。例如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念诵阿弥陀佛,便是属于密宗阿部的开口音。也可以说,它是莲花部基本的声密。如果能够懂得连用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内脏的脉结,同时可以清理腑脏之间的各种宿疾。真能了解而合法修习,久而久之,自然可以体会到内脏气脉震动的效果。
吽字,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也可以说是形而上天部的音声;嗡字,是物理世间的地部的音声;啊字,是人部的音声,是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开口音。在人体而言,吽字是丹田的音声。如果懂得以吽部音来念诵,可以震开脉结,启动开发新的生机。最低限度,也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例如东密藏密共同所传的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它便概括了唵字与吽字的咒身,至于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变化的妙用。
总之,有关密宗咒语与音声神秘作用,以及咒语的音声与人体的奥秘关系,的确不是支言片语可尽其妙。据密宗的说法与显教经论的教义来说,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了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才能宣说咒语。
以上这便是《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五音疗疾及音韵疗养的身心基础。
同理五味与五脏:酸生(入)肝;苦生(入)心;甘生(入)脾;辛生(入)肺;咸生(入)肾;运用其性味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的机制,同频共振、同性类象、同气相求的原理,五味搭配组合,来打通穴窍气脉,调和身体。
五色与五脏:绿(入)肝;红(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运用其色性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的机制,同频共振、同性类象、同气相求的原理,五色搭配组合,来打通穴窍气脉,调和身体。
五方与五脏:东方生肝木;南方生心火;中央生脾土;西方生肺金;北方生肾水。
五情与五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7、须懂基本的医道、用药及中医的基本治疗与护理方法
应当深切知晓和记住:凡药均有副作用,药效越强的药其副作用也必然越大。药物及医院对慢性病都是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更主要的治疗途径不是靠药物和医院,而主要是靠自身正确的保养即通过调心正念、均衡适量的饮食营养、达到必要量的运动锻炼(比如气功健身呼吸操、太极拳等最为有效)、较为严格的生活起居饮食的节奏和归一化(比如按时吃饭,服药、按时起居、锻炼、做自我按摩操等)即便是对中老年人心血管、高血压等较为依赖药物的慢性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还是要通过调心、去除不良的心理意识,通过锻炼,加强营养,生活有条理归一化的方式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疗途径。切忌过分依赖药物和医院;切忌寄希望于神医、神药而放弃最重要的自身调养治疗方法。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治疗任何中等以上疾病和慢性病的神医和神药,寄希望于此的想法也是属于必须去除的不良心理意识。当今的医院多是以赚钱为本,而当今的许多医生,哪怕是所谓的主任医师,甚至专家,大多数是单向性而非全面发展的医生,特别是从事西医的医生,他们除了对本专业、本科室的疾病,在狭窄的本专业的药理、病理、手术等治疗方面是专家外,对于非本专业的,特别是如何从系统、整体、综合、全面的角度去指导并提出一个完备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护理、饮食营养、锻炼、调心正念、生活规律等系统综合的疗愈和护理方面则大多数都是无知的,极少数懂得的人则不会轻易对患者花太多精力时间加以指导。何况现在的许多医务人员,从医生到护士都是要图利的,不大负责任的。更有甚者,有些医生给病人治病,本来100钱能治好的病,却要让病人化1000元才行,比如可做可不做的化验检查要让病人做,普通的而很有疗效的药不用,而要给病人开最高端,价钱十分贵的药等等,病人多化了冤枉钱,是小事,能治好病,就是万幸,有些病人不但花了冤枉钱,还没有把病治好,反而越治越重。可见不能迷信医生和医院,医生和医院是不大靠得住的,关键得靠自己,由此就是要深深懂得在当前世道下,一个人能获得较为完备的医学及养生之道,或者至少能懂得基本的医疗救治、医学及养生保健常识和理论的极其重要性。只有特殊情况下,比如某些情况的急救、作必要的医疗检查化验等时,医院才是必要的,除此以外,凡在医院多待一天,人就受害一天。加之医院的空气不可能好,医院的气氛和环境等因素对人都有较大不利影响。
对于急性的病症,如急性的炎症以及严重的外伤,在碰不到高手中医的情况,可以采用西医使用抗生素和手术的高效、快捷的处理方法。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一旦病症的急性期已缓解,就应当更多采用中医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须知,西药的抗生素因其药性很强,所以其副作用也非常大。同种抗生素在同样的剂量下杀灭同种细菌的有效作用时间,一般来说只有七天。超过七天,哪怕是细菌没有被杀灭,炎症未全消,必须换一种新抗生素或者停用抗生素(如果炎症的急性期已经有效被控制住、急症已有所缓解),应当马上采取中医药的治疗和全面综合的护理。须知,中草药的药性虽不是很强,但是它可以同时杀灭细菌和病毒,其毒副作用小并且药效的持续时间比西药长。所谓中医药的治疗和全面综合的护理,就包括养心安心;有规律的作息,比如按时吃饭、服药、睡觉;对所处环境的正确应对和冷暖及时细致的调整;正确的营养饮食;必要的活动、锻炼,病情较重,不能活动及锻炼,可采用由护理人员给予必要的推拿、拍打、按摩、针灸等等措施,帮助病人通经活络。
对于大多数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切记:最好是去看中医,不过一定要找到真正高明的中医,否则疗效往往不及好的西医。但始终要记住:西医的副作用往往远远大于中医的副作用。所谓副作用,主要是指:对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自我修复机制的摧残破坏作用及其潜在的其它隐患。
总之,在当今懂得基本的医道、用药及中医的基本治疗与护理方法常识已变得极为必要和迫切。因为除了上述的当今医疗体制的弊端及当今医德的缺失问题外,当今的食品安全及环境也极为堪忧。
1、生存环境条件诸多潜在危机;当今的食品安全及环境也极为堪忧。当今的蔬菜水果以及粮油制品,最起码都是用超标的化肥,农药及植物催长激素生产出来的。还不要说添加诸如膨大素、增甜剂、增色素、催熟剂、香精和防腐剂等其它毒素了。当今的鸡、鸭、牛、羊、鱼除了是吃这些植物作为食物,还最起码要添加服食超量的动物催长素和抗生素。还不要说添加诸如苏丹红、瘦肉精、乌骨药、避孕药等其它毒素了。其实在日常食品中最毒的是鸡蛋和牛奶。因为蛋鸡和奶牛还要被额外添服超量的催奶和催蛋的性激素及超大剂量的抗生素。还不要说添加诸如三聚氰氨、增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其它毒素了。此外,当今水污染及空气污染也十分令人堪忧。比如严重的江湖污染、城市地下水污染及严重的雾霾等等。如此令人堪忧的健康生存环境,一不小心,人的健康就可能受到危害。
2、来自医疗体系的商业化以及当今医疗体制的弊端和当今医德的缺失问题使人们不能病也病不起;
3、社会竞争的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日愈紧张,诚信渐失,公平正义不在,社会竞争变得日趋恶性化。加之世风日下,物欲横流,过分自私及工于心计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剧增,人伦渐失,亲情不在、友谊不在、诚信不在。道德危机日渐深重所导致的人们普遍的焦虑和浮躁,焦虑症、失眠症及潜在的精神疾患者日愈增多,人们精神家园缺失,心灵无家可归现象日愈加剧。人们急切的希望获得自身心灵精神境界的提升,企盼获得完备美好的精神家园。这就必须引入正修行的修心养性机制。
如果说世上有神药、神疗的话,那善于从事良好的气功修炼,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于自己个性化特点的气功锻炼方法,如气功呼吸操,气功按摩、拍打,针灸、拉筋保健操,气功太极拳、太极手、双盘禅定打坐修炼以及少食、断食修炼和高层次的服气辟谷修炼等,则真正可称得上是能够对任何慢性病,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肠胃疾病,甚至癌症等才真正堪称是有神奇疗效的神医神药。此外,要深知,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气疗,气疗不如心疗。养生治病的最高层次是修心养性。除此以外别无神药可言。当然在锻炼的同时,必须以调心正念、饮食营养、生活有规律、恰当的药物治疗等同时进行,这些重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没做好,都将严重影响治疗及康复的效果。中医对病症的治疗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治疗方面,另一个就叫养病。急症期过后的治疗,都叫养病。这里所突出的一个养字,就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治病疗愈的智慧所在。
为便于记忆,综上而言的养生之道就可概括为一首养生六要歌谣,即:
养生有六要,常须勤关照。
一曰作息律,按时起食居。
二曰常锻炼,筋骨勤活炼。
三曰营养食,勿偏三分饥。
四知天地理,风水寒热宜。
五曰善休息,定静补足眠。
六曰善调心, 内守病安侵?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发或摘引,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注释
[1]李卫东《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
[2](同[1])
[3](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
[4]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5]引自网络文章你会休息吗?掌握最高效的休息方式作者失名网址是
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the-most-effective-way-to-have-a-rest.html,2010.6.29生活健康
[6](俄)伊万.米哈伊诺维奇.谢切诺夫《思想要素》
[7] 此段冬日保暖文字引自漆亚平先生网文
参考文献
1、《彭鑫博士话养生》
2、马悦凌《不生病的智慧》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08-01 出版
3、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04出版
4、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完整版》(人体使用手册1+人体复原工程2+人体使用手册3)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年04月出版
5、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出版
6、刘力红《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02月01日第四版
7、彭奕竣原著《中医之钥》1993年台湾出版
8、徐文兵《〈黄帝内经〉的智慧》(视频讲座)
9、杨 力 《周易与中医学》
10、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