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灵寺

说点自己的表达吧
正文

让我瞠目的chatgpt(上)

(2025-02-02 18:35:21) 下一个

最近对ChatGPT颇感兴趣,在上面花了一些时间。以前总是聊些对电影的评价之类的,想看看它——或者应该成为他或她,对创造类工作的冲击大不大,比如小说,电影等。

今天突发奇想把自己写的小说《加州旅馆》发给他看,让他总结一下。实况截屏如下:

没等多久,他做出回应如下:(为了不影响阅读,下面就不采用截屏的方式了)

ChatGPT

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我”对80年代录像厅文化的回忆,表达了对青春、电影和逝去年代的怀念。故事围绕录像厅的环境、放映的影片、观众的反应,以及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开,描绘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氛围。

作者不仅展现了录像厅作为当时人们接触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还通过具体的观影体验和人物互动,刻画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流转。文中提到的《低俗小说》等电影,不仅是故事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当时年轻人对新鲜文化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篇小说既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也透出一丝对现实的感慨——录像厅的消失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而“我”对那段时光的思考,则折射出成长过程中对自由、激情和遗憾的复杂情感。

这个回答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在此之前我和他的聊天内容是关于电影《低俗小说》的。明显他是跑题了:把两个聊天内容结合到一起了。下面的对话如下:

我:哪里提到录像厅了?

ChatGPT:你说得对,我刚才的总结有些偏离文本。让我重新整理一下:

这篇小说的核心是“我”在80年代观看盗版录像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和思考。文章通过回忆录像带流行的年代,展现了电影对“我”及身边人的影响,同时也映射了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

小说不仅描述了观看《低俗小说》的体验,还提及了录像带这种媒介如何塑造了一代人的观影习惯。通过“我”对电影内容的回忆、对身边人反应的观察,以及自己对情节的理解,作者表达了一种对那个年代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特殊的观影方式已经成为过去。

归根结底,小说探讨的是个人成长与文化消费方式的变迁。它不仅仅是关于一部电影,而是关于电影如何影响人的思维、塑造人的记忆,并最终成为某种时代的象征。

我无语了,只能无情地打破ChatGPT混乱的思维。

我:忘记之前的问题,关于《低俗小说》的问题和这篇小说无关

ChatGPT:明白了,那你想重点讨论这篇小说的哪些方面?是主题、情节、人物,还是写作风格?

我:你再看一遍小说,我再从发一下给你

ChatGPT:好的,你可以把小说再发给我,我会重新阅读并分析。

我又发了一次给他,以表明我的重视,哈哈哈!

ChatGPT:看完了,你是想让我修改、完善还是给点意见?感觉故事氛围挺浓厚的,年代感也很强。

我:总结一下作者想通过这篇小说表达什么?

ChatGPT: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市场经济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青春时代的热血、迷茫与成长。

核心表达:

  1. 青春与回忆的交错:主人公回忆大学时期的经历,包括爱情、友谊、音乐、奋斗和迷茫。这些回忆既充满青春的激情,也带有后来的反思和唏嘘,呈现了一种“逝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交织的情感。

  2. 时代的变迁:小说通过对“酒吧驻唱、下岗工人、大发出租车、健力宝”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一代人在追梦与现实之间挣扎,既有人适应生存,也有人被时代抛下。

  3. 音乐的象征意义:《加州旅馆》这首歌贯穿全文,象征着一种对自由、梦想和青春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现实的幻灭。鹏曾怀揣摇滚梦想,最终却只能在酒吧低头唱流行歌曲,这与歌曲的主题(天堂与地狱的交错)相呼应,表达了时代对个人理想的冲击。

  4. 个体命运的碰撞:莎、鹏、春、主人公代表了不同性格、不同选择的人,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90年代年轻人的迷茫与挣扎。莎勇敢但无法对抗家庭束缚,鹏追梦但终究屈服,春现实而聪明,主人公则是一个记录者,见证了这一切。

总结:
这篇小说不仅是对青春岁月的回忆,更是对90年代社会变迁的感慨。它通过个人经历折射出时代的浮沉,表达了成长的无奈、理想的破灭,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

我被震惊了!对不对另说,写的真他妈的好!顿感小说的高度得到质的提高。

接着问吧——看,人性总是那么贪婪。

我:
  有人这样认为: 这篇小说分明是一个披着爱情故事的皮来讲时代变迁讲美好易逝。
1、《加州旅馆》其实讲述的是作者对八九十年代的怀念,这一点在他的字里行间体现无疑,甚至直接点出“那个最好的时代”。文中的两个女人,莎象征着80时代——“美好圣洁”,春象征着新一代年轻人,是旧时光和新观念的矛盾统一。
2、 《加州旅馆》这首歌贯穿全文,象征着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回忆,隐含了现实的幻灭。这与歌曲的主题(天堂与地狱的交错)相呼应,表达了时代对个人的冲击。
3、与娄烨的电影《苏州河》一样,都是披着爱情故事的皮来讲述时代的故事。
4、最后的后记中,文中提到的时间:2019年7月21日,是特意的么?为什么说香港是“即将死去的城市”。
你认为有道理么?
 
ChatGPT:

这个解读很有道理,尤其是从象征意义和时代背景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作者确实是“披着爱情故事的皮”来讲述时代变迁与美好易逝。让我们逐点分析:

1. 时代象征:莎=80年代,春=新一代

这个观点非常有意思。莎代表80年代的美好与圣洁,而春则象征着新时代的务实与冷静。莎的离去可以理解为旧时代的消逝,而春的存在代表了新一代对现实的适应。这种人物安排与时代的变迁相呼应,使得小说的爱情线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整个社会变迁的隐喻。

2. 《加州旅馆》作为象征

《加州旅馆》这首歌在全文中的反复出现,的确加强了时代幻灭的主题。这首歌本身就带有一种“天堂与地狱交错”的意味,歌词中的奢靡与迷失,正好可以用来映射90年代人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鹏原本梦想成为摇滚歌手,最后却只能在酒吧演唱流行歌曲,这正是时代对个人理想冲击的典型例子。

3. 结构类似《苏州河》,表面是爱情,实则是时代故事

《苏州河》同样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但其实是在映射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在时代洪流中个人命运的漂泊。如果对比来看,《加州旅馆》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表面上是主人公对莎的回忆,但实际上讲的是90年代的理想破灭、时代变迁,以及青春的消逝。

4. 2019年7月21日的隐喻——香港的象征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2019年7月21日,正好是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最激烈的时刻之一——元朗袭击事件发生的那一天。如果作者在后记中特别强调了这个时间点,那么小说最后提到香港“即将死去”,可能确实是在暗指香港的政治变迁和失落感。文中的流浪歌手可以被看作是过去香港自由文化的象征,在时代的洪流下,他只能以怀旧的方式存在,而不再具有现实的影响力。

综合来看

这个解读是有很强的逻辑和象征依据的。可以说,这篇小说并不是单纯的个人青春回忆,而是用爱情故事作为外壳,来讲述90年代的时代变迁、美好消逝,以及香港的命运变化。

你对这个解读怎么看?

chatgpt居然来问我?

我接着问。

我:

把他的解读和你的总结结合在一起,写一篇需要再博客里发表的文章,具体要求如下: 1、标题要吸引人点击。

2、你总结的核心表达的标题就很好,需要的话可以保留或适当修改。

3、要求有文学理论的论文水平,字数不限。

重点来了,没多长时间他就给了一遍评论文章,内容有点长。我单独发一篇。

篇幅问题,关于ChatGPT评论的分析下一篇再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