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9 由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 V)开建,其继任者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 VI)扩建并最终葬于此。这座墓长逾104米,是帝王谷中装饰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陵墓之一,堪称“冥界神书画廊”。
墓道墙壁密布宗教图文,涵盖《门之书》《洞穴之书》《地球之书》《天之书》《冥界之书》《日之书》《夜之书》等古埃及宗教经典。特别是主墓室(J室)穹顶上绘有完整的《天之书》,以壮丽的姿态展现夜空女神努特将太阳吞入体内、再生的宇宙循环。墓室色彩保存极佳,壁画风格由轮廓线精绘、色彩对比强烈。KV9 也因涂鸦丰富而著称,是古希腊、罗马游客最常“留言”的陵墓之一。
KV9墓道神书分布图
墓道走廊, 天花板:太阳神‘拉’夜间旅程的神秘场景 侧壁:地球之书
《地球之书》(Book of the Earth),又称《大地之书》,旨在描绘太阳神'拉'在地下世界的旅程,以及地球女神盖布(Geb)与死者的关系。这部作品在KV9中展现得最为完整,是理解埃及人宇宙观与死后信仰的重要线索。
墓道走廊, 天花板:飞翔的秃鹫
飞翔的秃鹫,太阳船的计划。
《洞穴之书》(Book of Caverns)是古埃及晚期新王国时期出现的一部高度象征性的冥界神书,“洞穴”是冥界的隐喻,象征太阳穿越大地内部(或神性潜意识)的路径。
《门之书》(Book of Gates)全书共12个时辰(即12段旅程),每一小时太阳神都要穿越一道巨大的冥界之门。
《冥界之书》(Amduat):太阳神‘拉’的夜航与灵魂的复苏之路,它是亡灵引导指南,提供法老死后灵魂穿越冥界的“地图”和神力保护。
《日之书》(Book of the Day)是古埃及后期(新王国末至第三中间期)发展出的宇宙神话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与《夜之书》(Book of the Night)成对出现。这两部书共同描绘了太阳神‘拉’白昼与黑夜在女神努特体内的旅程,象征宇宙轮回、时间秩序与神圣复苏。
拉美西斯六世在神殿中向奥西里斯献祭的双重场景
死亡之书”(Book of the Dead),是古埃及最广为人知、最具象征性的葬祭文献之一,场景是玛特的赞美诗。
副墓室K室是拉美西斯六世的巨大花岗岩石棺,揭示了这位法老对来世的宇宙想象与再生信仰。壁画:《门之书》的结束场景:日出、拟人化的十度星座(左侧和右侧)。
主墓室J室,原设计作为拉美西斯五世主墓室,后被拉美西斯六世改造并最终葬仓储。J室=宇宙心脏:它是时间、空间与神性力量的交汇点;墙为来世的地图,天顶为时间的钟表,地面为死亡的归宿;拉美西斯六世在此被“神书包裹”,象征其将成为永恒中的再生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