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議前朝

本人是《妄議前朝》系列叢書的作者,在文學城,我會長期分享我在書中的觀點。期望大家能從中領略到更多的近代史知識。同時也能感悟到與以往有所不同的視角。
***我的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轉發時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正文

“鴉片戰爭”名字的由來

(2024-07-30 14:10:35) 下一个

        鴉片戰爭,顧名思義,應當是一場與鴉片緊密相關的戰爭,否則,它為什麼不叫黃豆戰爭或茶葉戰爭呢。可是,我們一旦“顧名思義”,就已經上當了,因為這場戰爭的命名裡充滿了心機和設計。東亞大陸的人,在命名戰爭的時候,是有約定俗成的,例如:“長平之戰”“肥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土木堡大戰”“山海關戰役”“遼瀋戰役”等等,以上這些耳熟能詳的戰爭,都是以戰爭發生的地點命名的,這種命名的方式是最普遍的一種,另一種相對普遍的命名,就是直言戰爭的雙方,例如某某滅某某之戰,某某攻某某之戰。

        可是,到了“鴉片戰爭”,東亞大陸習以為常的命名習慣不見了,這種移風易俗的現象其實非常少見,難道背後有什麼不可示人的勾當嗎?就像大家早習慣了張三、李四,突然見到張湯姆、李約翰,難道就沒有一絲違和嗎?

        好吧,我猜,一定有人會說,鴉片對大清國的影響太大了,英國人用鴉片毒害大清國的人民,大清國派林則徐禁煙,英國為了繼續鴉片貿易悍然侵略大清國,大清國為了阻止鴉片的毒害而反抗侵略,大清國通過戰爭試圖解決鴉片問題。你看鴉片是不是貫穿了整個戰爭,鴉片做為那場戰爭中最重要的因素,依此命名沒什麼不妥啊!誠然,如果真如以上文字的敘述,鴉片戰爭的命名的確不是不可以,但是,歷史真的是上文描述的那樣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我查閱了不少的史料,一個令後人非常沮喪的答案是,大清國從皇帝到大臣再到百姓,沒有人將那場戰爭稱為“鴉片戰爭”,在大清國的官方記載中,“第一次英侵”或“戰守交惡”才是對那場戰爭的稱謂。直到四十多年後,才開始有非官方的學者將“鴉片”冠名到那場戰爭頭上,而鴉片戰爭這個“響亮”的名字第一次正式進入官方教育後代的歷史教科書,則是戰爭結束一百年多後的一九四六年。

        英國官方則將這場戰爭稱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當然第一個給這場戰爭起名為“鴉片戰爭”的是一位英國的記者,“鴉片戰爭”這個名字曾經被英國反對黨用作在議會辯論時攻擊執政黨的工具。但英國官方和學界,並沒有採用“鴉片戰爭”這個非正式的名字。

無庸置疑,交戰雙方最終都沒有採用“鴉片戰爭”這個名稱,這是為什麼呢?只有一個解釋是最合理的,就是交戰雙方都不認為“鴉片”在這場戰爭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交戰雙方對戰爭的解釋並不相同,但是沒有一方將鴉片作為這場戰爭的重要因素,則是不爭的共識。

在大清國,真正第一個將“鴉片”這個詞冠在戰爭上的人,很可能是清末的著名學者——嚴復,一八八三年,也就是戰爭結束四十多年後,他老人家在《資政新篇》中,第一次創造性地使用了“鴉片戰爭”這個名字。十八年後,也就是一九零一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中呼應了這個名稱。一九一五年,近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在《中國近百年來通史》中,為“鴉片戰爭”這個名字背書。以上是學術界對那場戰爭命名的演變,可見“鴉片戰爭”這個名字並不是不言而喻或理所當然的。這個名字誕生與戰爭結束後的四十多年,又經過三十多年的演變,“鴉片戰爭”才在學界被比較廣泛地接受,民間顯然會更晚一些。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演變,這與當時的社會、民族發展息息相關了。

        “鴉片戰爭”第一次真正進入官方歷史教材,則是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七年間,中華民國國立教育部歷史課程委員會編撰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此時,距離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請大家注意,是一百多年啊,當事人該死的、不該死的都死光了,反正死無對證了,後人怎麼玩都行,前人總不會從墳裡爬出來吧。

        一九四九年週後,由於中國共產黨認為那場戰爭是帝國主義侵略的重要歷史教訓,於是便在學術界和教育界加強了這個術語在政治和歷史討論中的使用。並利用教育、歷史研究和宣傳手段,進一步強調和普及了“鴉片戰爭”這一說法。

        自從“鴉片戰爭”正式進入到歷史教科書,毒品走私、毒害人民、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百年屈辱??這些詞,便開始在孩子們的耳旁迴響。從他們尚在幼年時,父母、師長就會在他們耳邊不斷重複再重複;待到他們踏入學堂,他們的課本,他們鍾愛的圖書中,又會將這些詞不斷重複再重複;好不容易畢業了,社會上的文藝作品、影視作品又是重複再重複??直到他們堅信不移。

        我打賭,看我文章的你,絕大的可能是不知道這段有關“鴉片戰爭”名字的歷史的。

好吧,大家終於知道鴉片戰爭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了,這重要嗎?很重要,因為僅僅在名字裡就隱藏了這麼多秘密,那麼還有什麼秘密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那個年代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但是由於許多奇怪的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卻是極度扭曲的歷史。還原那段歷史,是我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但是每片文章的篇幅是有限度的,分段發表,難免帶來結構和邏輯上的斷裂,因此,如果大家希望看到更完整的內容,歡迎在網上購買我的作品:《妄議前朝》之鴉片與戰爭(點擊書名可以前往購買,您可能需要登陸“樂天書城”)。朋友們的購買對我是一種肯定,也可以變相支撐我完成更多的寫作,畢竟寫文章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妄議前朝》正逐漸形成系列,除上面提到的書外,《妄議前朝》之洪教主的地上天國,也已經出版,如果大家對太平天國歷史感興趣,可以順手在網路上一併購買。我的第三本關於洋務運動的書正在創作中,預計年內出版。屆時我會通告大家。

    購買我的書當然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暫時不購買也不是你的錯,能讀我的文章已經讓我感到三生有幸了,做為一個剛到美國的中年文青,能通過文章結識大家,足可以令我“偷著樂”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来自南蛮的老狗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期待续篇。
陸仁蟻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二哥李白' 的评论 : 謝謝你的評論。我的觀點是,沒有什麼物品是不義的。鴉片做為一味藥材,曾經在幾千年間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健康和生命。真正不義的不是鴉片本身。從藥材變身毒品,鴉片命運的改變,是因為它被用作了致幻劑,而這樣的“好物歪用”,發生在十九世紀的大清國,我們應當深究這其中的原因。真正不義的應當是促成這些改變的人。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探討這個問題。
小二哥李白 回复 悄悄话 鸦片战争的起因不是军事冲突,以引发战争的不义商品命名很有创意。
陸仁蟻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过往的西' 的评论 : 非常感謝你的評論。能與你有意見上的不同和討論是我的榮幸。誠如你所說,有一派觀點認為,大清國沒有自己的罌粟種植,更是沒有鴉片的提煉技術。可是,到1840年前後,大清四處都是大煙館這是事實,可見當時鴉片消費已經非常普遍,甚至驚動了皇帝,連皇家貴族也不能倖免。在仁宗、宣宗實錄中,關於各地罌粟種植和鴉片煙製造和販賣的記錄也非常多,從《實錄》中可以看到各地官員各種相互矛盾的報告,這並不奇怪。我也看到戰前雲南海關關於鴉片輸出的報告中更是坦言數量驚人。種種跡象表明,在戰爭之前,大清內的罌粟種植已經遍佈了雲南、貴州、四川、陝西、廣東、廣西、福建甚至江南。另外,如果僅以英國輸入的鴉片數量計算(假設只有這些進口或走私鴉片佔領整個市場),戰爭前大清的癮君子總數應當不超過50萬。對於3億人口的大清國而言,區區50萬的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林則徐口中的“幾無可用之兵”就不好解釋了,白銀外流的傳說也站不住腳了,道光的大動干戈就成笑話了。我也看到史料,當年某位縣太爺曾估計,僅蘇州府一地,癮君子便不低於10萬。你所推薦的文章我看了,蠻詳細。謝謝。他是一面之詞,我也是一面之詞。歷史大約就是在這樣的討論中才越來越被看清。我們之間的討論非常有意義,非常感謝你的意見。
过往的西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文章里面考证了截止到基本上到鸦片战争前的几年,大清虽然有少规模种植的现象,但是由于没有技术因此缺乏本土鸦片的制作。
过往的西 回复 悄悄话 https://www.mh.sinica.edu.tw/FileUpload/69/2007%20%E8%BF%91%E4%BB%A3%E4%B8%AD%E5%9C%8B%E8%87%AA%E7%94%A2%E9%B4%89%E7%89%87%E4%B9%8B%E6%9B%BF%E4%BB%A3%E9%80%B2%E5%8F%A3%E9%B4%89%E7%89%87.pdf
再来一个更加清晰的史料
过往的西 回复 悄悄话 幸好我推的文章是台湾人写的还不是共产党。历史么总是推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就如同这个文章说的,英国人为什么说这个不是鸦片战争是因为要维护自己的道德标准,中国人说这是鸦片战争是为了说明英国人的无耻,事实上历史的真相到这里重要程度已经不高了,总不至于一个中国人最后推出来英国人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就算是真的如此,也不要多说了。
陸仁蟻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过往的西' 的评论 : 非常感謝你對我要寫什麼的預判,更感動的是,你還推薦了一片非常政治正確的文章。我想說的是,歷史不應當成為不容置疑的歷史,尤其中國近代史。一旦歷史被某人、某黨所壟斷,便不再有真相了,不合口徑的發言都被冠以“虛無主義”,這是東方某大國的作法。說主題:首先,我沒有說那場戰爭中沒有鴉片,而是說那場戰爭與鴉片的關係不大。其次,連當事雙方都沒有稱呼那場戰爭為“鴉片戰爭”,這是事實,這個名字是幾十年甚至百年後才被加上去的。我不可以問一問為什麼嗎?第三,你所推薦的文章中,有些地方對史實缺乏深入研究,例如文章說1840年代大清幾乎沒有本國鴉片種植和生產,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列舉史料證明英國走私的鴉片不到當時大清國鴉片市場份額的15%。類似情況林林總總不在這裡詳述。我個人的建議是,不要在別人尚未開口的時候先努力封口,這樣太共產黨了,請容我說出來。有不同見解可以討論,歷史不辯不清。不容討論的歷史肯定不是真歷史。
过往的西 回复 悄悄话 你想写什么,帮你提前反驳了
过往的西 回复 悄悄话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5624
陸仁蟻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hhh' 的评论 : 你有所不知,那場戰爭無論起因、過程、結果都與鴉片沒有太大關係。細節我會在隨後的文章中講。因為戰爭雙方都不認為是因為鴉片,所以雙方都沒有叫那個名字。至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我會在明天的文章中發表出來。你認為這個名字最準確,是因為我們被後來的學者、政權灌輸了關於鴉片的錯誤概念。至於什麼名字最合適,我覺得當初大清國和英國各自的名字都不錯。大清國定義的名字是“英夷入侵”、“英夷之役”或“英夷战争”,英國人稱”The Anglo-Chinese War“。這些名稱比較中立,也能說明戰爭的基本情況。沒有濃濃的感情色彩。
ahhhh 回复 悄悄话 叫鸦片战争最为准确啊。不然呢,广州战争,定海,天津?这次战争不是为了占地盘,而是为了占市场。然后中国没有市场。只能用鸦片叩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