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曲奇aaa

出生北京,移民美国;性情中人,遵从善良;文化艺术,寻找真谛。
正文

纯属偶然,我见过一次邓小平

(2024-07-15 08:17:58) 下一个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个深奥的哲学问题。里面的弯弯绕,没有多少人能阐述明白。但这又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常常能体味出的规律。因果关系,是人们最能在拉家常时引经据典的理论。在一个个人生片断里,多多少少含着些许偶然,命运的甜酸苦辣中又些许存着好些必然。

人们常常看不起偶然,殊不知,没有了偶然的未知的无序的系数,必然就没有必然的最大公约数。

人过60爱怀旧。看老电影,听老掉牙的歌,见那些早已经叫不上名字的小学同学,说那些小男孩对小女孩的恶作剧,情感丰富地道着自己初恋的情愫。

一路走来,头发白了,肚子大了,牙口弱了,血糖也高了。在已过的岁月长河里划小船,也有几朵偶然溅上船的水滴,闪着不一样的光芒,让我寻找人生中没出彩虹的印记。

1976年的一天夜里11点,我们军队大院里一片骚动。我一个同学兴致勃勃敲开我家的门,对我说:走当兵去。真的,他们高一没上完就都走了, 夜里12点坐着当时少有的大客车没了踪影。第二天,我一到学校,老师就奇怪地问我:你怎么没走?我们院里我们这个年级男男女女几乎都走光了。

我那个年龄就想当兵,不然我就要下乡。情绪低落到极点,我病倒了。为什么这个偶然发生在我身上?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当时我父亲肝病严重,他在抗战时山东胶东军区的老战友说,你家孩子少,让孩子多在你身边陪陪你。让孩子高中毕业,然后到我的部队来当兵。这个叔叔当时是内蒙古军区的参谋长。所以家里没让我走。
这个偶然,让我在恢复高考时,凤毛麟角地考上了北京一本重点大学炙手可热的专业。

我学习好吗?不好。高考的数学和英语,几乎零蛋。但语文、历史地理几乎满分。特别是作文,是满分。这里有个必然。文革中期,毛主席让干部们读《红楼梦》。父亲领回的书公开放着,我大概14、5岁就囫囵吞枣地读了。父亲就假装没看见,还偷偷作了一张人物关系表,不动声色地放在了我的床头。还有就是,大哥哥大姐姐去抄了北京人艺焦菊隐和舒秀文等人的家,在大院的大礼堂门前把十几箱子书倒在了那里。我抢到了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孙犁的《风云初记》、柯切托夫的《州委书记》、伊林娜的《古丽雅的道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久旱逢甘雨,潜移默化,了解了共产党的斗争哲学的同时,窥见了美好的爱情生活。由此,从一个年幼的孩子心底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几乎所有当兵的同学,后来都多多少少地羡慕我,因为他们都比我学习好。当时谁想到邓小平会扭转中国历史的方向盘。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公安系统给领导当秘书。又是几个偶然,改变了我从政的道路。

从学校门进大机关门,谁都知道你幼稚,就是你自己傻乎乎的。我们处长枪林弹雨中滚出来的,锄奸队长出身,开会让大家给处里提合理化建议,以便改进工作。大家说东说西,不着要领,就我一本正经地提了好些建议。因为当时处里除了一个北平时期的卧底大学生外,就我一个新大学生,骄傲得自以为是。

当然小鞋给你穿再合适不过。年轻人又好高骛远,患得患失,几年下来秘书工作干得我就想跳槽。

还有进公安队伍,领导要锻炼我让我快速适应工作,1983年“严打“枪毙人,总让我去”观摩“,每次回来就不想吃饭,有次还恶心吐了。由此好多年我不喝酸奶,不吃豆腐脑和血豆腐。

我们领导看我不安心工作,很直白的告诉我: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想这山望着那山高,必然的门儿也没有。

有个人偶然来找我,就改变了一切。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第一波出国潮到来了。电影演员刘晓庆第一任丈夫王力要到美国,由于他当时是总政歌舞团的钢琴演奏员,出国被卡。他找当时任东方歌舞团的王昆团长,希望她找关系帮他疏通疏通。

也该着,我的领导在抗战鲁艺时,是周巍峙的学生,而王昆就是周部长的爱人。我的领导后来被康生看上,调到中央社会部工作,与刘复之、凌云成为战友。

1984年,为庆祝建国35周年,在邓小平和胡耀邦的过问下,周巍峙抽调1300人,仿照《东方红》的形式,创作排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

那天文化部给我们送票,正好我轮值班,从此就认识了一帮文化部的狐朋狗友,就此也磕磕绊绊地调进了文化部,干起了与公安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

多年之后,遇到公安部的一个司局长,他开玩笑地说:“你如果不走,就没有我们什么戏了“。

一条必然的按部就班的升官之路,一条偶然的见多识广的新闻记者之路,哪条更精彩,看自己喜欢了。

还有一次偶然,后来成了我每每吹牛的资本,它确实也孕育着某种必然。

1977年春节前,一天我母亲去给一位老人看病,我百无聊赖跟着她去看新鲜,因为他家有很多线装书。这个老人的一个女儿是海军总医院的副院长、医学专家汪磊,另个女儿是马寅初的儿媳。

马寅初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1907年留美,是计划生育的倡导者,与毛泽东的人定胜天发生对抗。后来胡耀邦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了。这就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偶然和必然。

就马老个人,却不反抗封建思想,娶了两个妻子,孕育了八个孩子。他的偶然就是诞生在中国封建的士绅家庭,而后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教育,他的人生在那个年代那就是必然。

汪磊刚进家门,身后就随来一辆尼桑公爵230。她说,她要到邓小平家去出诊。当时邓小平家住北京西三环增光路上。我也是涉世不深,与汪阿姨提出我也想去。汪阿姨与来接的警卫参谋介绍了我的父母何人后,我就随汽车上路了。小平家边上有个很阔气的幼儿园,门对面是师大二附中。院子不大但很深,有三道门。

房里有条长长的通道,铺着半新不旧的浅褐色的地毯。我就被要求坐在走廊上,这里可以看到小平大大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一圈沙发,小平就坐在其中的一个上。记忆中小平不怎么说话,问什么答什么。他坐在沙发里,我有时只能看到头和两只脚。他偶尔走动一下。那天穿了一件半旧的皱皱巴巴绿色军上衣。其间有位面容慈祥、体躯清瘦的老人走过。

45分钟后,一位年轻姑娘把我们送出门。我问汪阿姨那个老人和姑娘是谁?汪阿姨告诉我:老人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姑娘是邓公的女儿毛毛。

这次是我纯偶然地、最近距离见到邓小平。大阅兵时也见过,那就太远了,脸都看不清。

现在每每想来,无论是国家的繁荣还是个人生活的改观,透过那一个个偶然发生的事件和故事,必然孕育出中国现在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没有邓小平和胡耀邦的拨乱反正、雄才伟略,你我也许都走不到今天。

那次偶然见到邓小平,我的几任顶头上司知道后都对我比较客气,遇事不跟我太计较。我知道那必然是他们敬仰邓公而折射出来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Melee 回复 悄悄话 有意思
3437寻爱天地 回复 悄悄话 矮人都聪明
竹风_如火 回复 悄悄话 大人物啊。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AI时代,何需奴才韭菜:)
f2022f 回复 悄悄话 马寅初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1907年留美,是计划生育的倡导者,与毛泽东的人定胜天发生对抗。后来胡耀邦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了。这就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偶然和必然。
============================================================================
这段话现在要反着说了。要是听了毛主席的,现在还会有人口崩盘的危机吗?还是毛主席看得远呀!
HBW 回复 悄悄话 "从一个年幼的孩子心底发出了沉重的叹息"。知道得越多越烦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