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个人资料
雅酷原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川普“反共周”:旧冷战旗帜下的新动员

(2025-11-12 12:27:49) 下一个

2025117日,唐纳德·川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公告,将当周(112日至8日)定为反共周Anti-Communism Week)。这是冷战结束30多年后,美国总统首次以官方名义设立全国性反共纪念周。这份公告语言激烈、调门高昂,指责共产主义夺去了上亿人的生命,摧毁了信仰与自由,并警告当代社会正出现以社会正义民主社会主义为外衣的新型共产主义谎言

 

美国的反共传统源远流长。早在1919年第一次红色恐慌时期,政府就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左翼组织。冷战期间,美国通过《共产主义控制法》(1954年),并设立被俘民族周1959年),以纪念那些被共产主义奴役的国家。那一代美国人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几乎渗入了文化血脉——从麦卡锡主义的猎巫,到好莱坞的政治审查,反共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冷战结束后,这种情绪一度消退。苏联瓦解,东欧转型,共产主义似乎成为历史名词。90年代的美国更关心全球化”“科技浪潮”“金融繁荣,而非意识形态斗争。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地缘紧张、社会分裂和中美竞争的加剧,那个旧词又被重新唤醒——而这一次,川普选择让它重登政治舞台。

 

公告的签署日期——117——颇具象征意味。这一天正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格里高利历)的纪念日。川普把反共周定在此日,无疑是在冷战记忆中埋下一个政治坐标:从列宁革命到今日中共政权,反共叙事在美国政治中重新上岗。

 

川普不是在真空中行动的政治人物。2025年的美国,社会撕裂依旧,左右两派对国家未来的认知差异深不可测。经济上通胀未解,文化上觉醒运动Wokeism)兴起,政治上民主社会主义在年轻一代中颇受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共周既是对外信号,更是对内宣言。

 

川普将共产主义重新定义为任何剥夺个人自由、扩大政府权力的意识形态。在他看来,从大学校园的政治正确,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都是软性共产主义的苗头。他在公告中写道:当代一些人披着社会正义的外衣,重复着旧日谎言——放弃自由,信任政府。这段话显然不仅针对远方的中国,也针对国内左翼。

 

这种语言重塑,实际上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再编程。冷战时期,反共是对苏联的外交斗争;如今,它变成了川普的政治动员口号,用以划分自由美国人左翼精英。通过唤醒共产主义恐惧,他将保守派的政治身份重新统一在自由对抗集体主义的战线上。

 

从选举逻辑看,反共周是极其聪明的操作。美国社会中仍有大量经历冷战的中老年选民,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负面情绪根深蒂固。川普通过官方公告,把这种记忆从私人心理变为国家仪式,从而将保守派选民情感再一次聚合。对他而言,反共并非冷冰冰的历史概念,而是一种充满情绪能量的政治标签。它能让选民在复杂议题中找到简单立场——“我们是自由世界,对手是共产主义者。这比任何政策辩论都更具煽动力。

 

川普在任期间,始终把中国视为共产主义威胁的核心。如今重新执政,他通过反共周向世界发出信号:美国将以意识形态为旗帜,重塑国际联盟。冷战式自由阵营威权阵营的二元对立,再次成为战略框架。同时,这也是对欧盟、日本、印度等盟友的暗示——在经济合作之外,美国希望重建一个以反共为精神纽带的国际阵线。换句话说,川普正在用冷战遗产,为当代地缘竞争寻找道德合法性。

 

乍看之下,反共周似乎是对外政策的延伸,但其更深层的背景是美国内部的精神焦虑。美国今天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人信仰马克思,而在于社会的分裂与信仰真空。几十年的全球化让美国中产阶层受挫,产业空心化、阶级断裂、财富集中,都让民众对自由市场失去信心。部分年轻人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希望政府提供保障。川普阵营则认为,这是共产主义回潮的信号,于是以反共名义重新宣扬自由企业、个人奋斗的传统美德。换言之,反共周不仅是政治口号,更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经济不安全的时代,人们需要一个敌人来解释焦虑的来源。

 

近年来,美国社会在性别、种族、性取向等议题上高度对立。保守派认为,左翼的身份政治已经变质,成了对传统家庭、宗教与国家的解构。这种被称为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虽不严谨,却被广泛传播。川普阵营正是借此情绪,将反共反文化激进主义捆绑,塑造成一场守护传统的文化保卫战。

 

川普口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其实带着强烈的怀旧色彩。对许多保守派而言,冷战时期的美国是自信、团结、道义高地的象征。而今天的美国,内部分裂、外部挑战,让人怀念那个自由世界领袖的年代。反共周正是一场国家记忆的复活仪式——借纪念敌人,重建自我。

 

川普的反共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它既是一场话语攻势,也是一种地缘信号。在川普的政治叙事中,中国几乎被天然地等同于共产主义政权。他在公告中并未点名,但几乎所有措辞都可指向北京。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不仅是外交摩擦,更是一种价值观上的对抗。美国正式以国家名义纪念共产主义受害者,等同于在全球舞台上质疑中共体制的道德合法性。

 

有人认为,反共周不过是象征性政治,不会带来实际政策。但在当今媒介社会,象征即力量。它能塑造话语、影响议程、撬动情绪,而这些恰恰是政治的核心资源。预计美国教育体系中,将出现更多关于共产主义罪行的课程、纪念活动或展览。保守派智库与宗教组织也会借机推动相关项目,强化自由信仰反极权主题。这种软性动员,将在文化层面重塑一代人的政治观。

 

川普的外交团队可借此为对华、对古、对朝政策提供道义基础。反共话语不仅是攻击工具,也是一种合法性武器:美国以反人权压迫的名义主张干预,就能在国际舆论中占据道德高地。对手一旦被定义为共产主义者,任何辩论都将失去灰度。川普深谙此道——他不需要复杂论证,只需一句他们想让美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能激活选民的恐惧与忠诚。这种二元叙事是最有效的政治武器,也最危险,因为它压缩了理性空间。

 

反共周表面是纪念历史,实则是对现实的宣战。它反的未必真是共产主义,而是川普及其支持者眼中的新左翼文化”“精英政府”“国际合作主义”——一切让他们感到陌生和威胁的东西。这种象征政治的力量,正如一面镜子:映出美国社会的焦虑与撕裂,也折射出全球秩序的重组。在冷战后时代,世界曾一度相信意识形态终结论;如今看来,意识形态不仅未终结,反而被重新激活。川普的反共周,像是旧冷战的回声,也可能是新冷战的序章。它让人看到,美国正在重新定义敌人”——而这一次,敌人既在远方,也在身边。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